“肌肤监测”系列(二)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dede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肌肤监测”的使用工具
  “肌肤监测”着眼于将皮肤局部放大,以取得较肉眼观测更多的局部细微信息。目前宋奉宜医师进行“肌肤监测”主要使用50X的数字放大照相仪器与伍氏灯,电子式伍氏灯在试用中。比较而言,传统伍氏灯的色彩鉴别度较高,可以清晰地分辨皮表排出物质的色泽,藉以判定排出物性质与预测排出物反应。电子伍氏灯鉴别度不如传统产品,却可以提供更细致、永久的影像纪录,以方便医师治疗过程中观察与比对,对医疗判断与经验累积产生更大贡献。
  50X的电子皮肤镜应用于皮肤科已有多年历史,之前仅仅应用于皮损的检测[1-3]。但在长期的“肌肤监测”过程中,通过对肉眼外观正常皮肤进行50X放大结构与组成的观察,可以归纳出皮肤生理与病理变化的细微特征。通过获取面部皮肤照片,并对放大的照片进行判读,进一步获取皮肤实时状态的信息。50X的电子放大镜有正常光线与偏振光,当起偏镜和检偏镜调置于相互平行的位置时,此时的图像以皮肤表面特征为主(简称“表皮影像”);当起偏镜和检偏镜调置于相互垂直的位置时即为偏振状态,可有效地去除皮肤表面反射光对观察造成的干扰,观察到的图像则以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微观特征(简称“真皮影像”)为主[4];透过观察不同层面的皮肤结构,于“表皮影像”着眼于观察皮纹、皮沟及皮脊的分布特点、角质代谢病态特征、表皮排出物质感与光泽、腺管口粉刺或其他堆积物质感等;而“真皮影像”则观察浅真皮混浊/透光程度、毛发生长与分布特征、色斑分布与形态,同时观察到真皮局部炎症表现及血管扩张、血液渗出情况。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将偏振光皮肤镜用于皮肤皱纹的活体提取[5],甚至进行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但尚无学者关注护肤品长期使用的皮肤监测方面。
  伍氏(Wood's)灯是紫外线通过氧化镍的滤片后获得的320~400nm长波紫外线仪器,目前主要应用在局限皮损如浅表真菌检查,黑素深浅判断[6-9]。由于某些化学物质在紫外灯下表现出不同的荧光色,可以用于评价已经在皮肤存在的化学物质分布状态,配合皮表发炎区域的分布,甚至可以预测发炎反应的干燥、红肿、湿润、瘙痒等症状及严重程度。采用放大的Wood's灯作为皮肤功能的检测,同时反映护肤品部分成分,以及护肤品对皮肤作用的生理反应。
  
  2 肌肤监测的标准对照
  任何监测方式都有标准对照值。然而“皮肤监测”的标准对照比较特别— 因每个人年龄、居住环境、种族、季节、使用产品等习惯的重大差异,目前选取紧贴锁骨下方内1/3处,靠近胸骨的皮肤作为每个人自己的“个人标准值”(E点)。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皮肤“应当”如何,不是与他人比对(虽然也有“人群平均值”的皮纹、皮沟、皮丘等标准结构),而是与自己的胸口皮肤比对。如此可以准确排除年龄、气候、化妆品使用等干扰因素造成的影响。
  
  3“肌肤监测”的具体步骤
  一般推荐给消费者进行监测的时间— 新护肤品的使用前、使用后1周、2周、4周,在护肤品使用过程中需要每个月监测一次。如果面临季节、生活环境变化导致护肤品更换,则视同新品使用,同样于使用前、使用后1周、2周、4周周期监测。目前执行监测的基础逻辑,是依照药品上市后监测概念(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PMS)执行。无论使用旧的或新的护肤品、增添或减少护肤品种类(例如冬季加入润肤乳,夏季加入防晒乳),只要使用者曝露于护肤品使用过程中,就应维持持续观察与追踪的行为,早期发现不可预期、非固有知识范围内的作用与副作用。
  “肌肤监测”的早期经验中,已经采取正常消费者的肌肤作为学习经验。考虑“护肤品咨询师”对于国民健康的重要性,大量采取15~20岁年轻人的皮肤状态数据,他们的皮脂结构近似成人,却尚未大范围使用护肤品,将极大地方便后续教育与研究。需要强调的是,如同详实病历记录的重要性,消费者最好在自己信任的“护肤品咨询师”或专业美容医师处进行系统化“肌肤监测”证据的建立与保存,以方便持续追踪与比对。
  “护肤品咨询师”接诊消费者后,首先要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并编号,随后对消费者皮肤进行皮肤专科检查并照相,填写详细调查表,包括护肤品使用情况、使用品牌、系列、时间、使用方式等,消费者对皮肤状态的自我评价、皮肤状态自我分型。随后采用50X电子皮肤镜监测特定部位皮肤状态。
  使用电子皮肤镜时注意手法要轻柔,并且按照顺序进行,避免遗漏监测位置。目前宋奉宜医师使用的监测顺序为:左眶周表皮与真皮(A点)、左面颊表皮与真皮(B点)、右眶周表皮与真皮(C点)、右面颊表皮与真皮(D点),最后是个人标准值的左侧锁骨下方内1/3处近胸骨(E点)。至于更精准的定位,所谓“眶周”指眼外眦附近鱼尾纹最窄处与颧骨隆起最高点,二点连线的正中点。”面颊“指正位瞳孔垂直线,与鼻翼顶水平行切线二条线的交界处。标准取样定位可以确保每次比对区域相同,从而使”肌肤监测“更形象客观,帮助美容医师或“护肤品咨询师”做更好的判断与预测。
  除了上述取样位置外,也可以因应消费者认为有问题的位置作特别取样,同样采取1X肉眼示意定位与50X表皮、真皮摄影。最后加上Wood's灯观察皮肤表面色泽变化,是否残存护肤品与化妆品的荧光反应,残存反应的色泽、浓淡、分布等特征。电子式伍氏灯更可以将全脸影像以正常光线、偏振光线及紫外光线作三种摄影记录。每种摄影取正面、左右45°角各一张,共九张照片。
  
  4 皮肤的肌肤监测初步表现
  肉眼看上去平坦的皮肤其实并不平坦,而是由皮沟、皮纹、皮脊、皮丘等组成。皮肤附着于深部组织并受纤维条索牵引形成致密的多走向沟纹,称为皮沟(skin grooves),皮沟之间将皮肤划分为大小不等的细长隆起称为皮脊(skin ridges),众多的皮沟与皮脊走行构成皮纹。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许多三角形、菱形或多角形的微小区域,称为皮丘。理想皮肤状态是皮肤细腻,表现为皮沟清楚,皮脊不太明显,皮沟和皮脊均细或略浅,皮丘小且平整,而整体皮肤纹理清晰且走行规则(见图1A)。真皮由于其含水量大且组织疏松,透光度较好,在皮肤镜下表现为较为清澈的半透明感丝绸状感觉,其中的毛细血管网不太明显,介于有无之间(图1B),把握较为抽象,判读难度也较高。
  不同部位的皮肤表现有细微差别,但是整体模式类似,如图2~3(图2对应的不同部位真皮)所示,为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皮肤镜表现,可以充分反映监测局部皮肤乃至消费者整体的面部皮肤状态。
  根据皮肤解剖结构深度,以及护肤品渗入途径的理解,我们发现“护肤品对皮肤发生损害时,首先是表皮出现病态角质堆积、粉刺堵塞反应;其次是真皮开始浑浊,失去清澈、透明印象。随着这种伤害逐渐持续,毛发短断、毛囊萎缩的情况会开始出现;最后才是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真皮发红”。当肌肤监测执行者发现受测者出现皮下微血管明显现象时,通常显示受测者皮肤已经处于长期慢性发炎、敏感肌肤状态。
  
  5皮肤的肌肤监测无法取得皮肤病理对照的理由
  由于肌肤检测主要以皮肤镜和woods灯结果为主,反映的是不同层次平面的皮肤结构状态和功能特征。而目前皮肤病理学反应器质性改变为主,多为皮肤纵向结构特征为主,不能准确和肌肤监测类比。
其他文献
第五期全国面部美容整形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办、邢新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2010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项目《面部美容整形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0年8月3~6日在上海举办,届时本次学习班将有国内著名整形外科专家邢新、郭恩覃、刘晓燕、祁佐良、孙宝珊、范志宏、宋建星、欧阳天祥、张明利、李军辉等教授讲授面部美容整形新理论、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东西方人面部解剖特
期刊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注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自Neuber在1893年完成了第1例用少量自体游离脂肪块填充软组织凹陷手术失败,1911年Brunings首次报道用注射器注射少量的脂肪纠正软组织凹陷,1950年Peer的研究发现移植的脂肪颗粒,在体积和重量上多减少50%以上,坏死的脂肪颗粒往往引起纤维囊性化和假性囊肿。此外,在治疗中还存在液化、坏死、感染等情况,这些弊病使得整形医师们不敢问津。特
期刊
为理清药物化妆品(药妆)概念的内涵和模糊争议之处,本文列举了药物和化妆品法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以修复类护肤品为例分析了现代化妆品对其法规定义的突破,阐述代表药物和化妆品重叠部分的药妆产品的营销意义。在简单介绍法国、美国和日本药妆发展后,详细分析了中国药妆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药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现综述如下。    1药妆的概念    “药妆”(cosmeceutical)是药物化妆品的简
期刊
皮肤感觉神经来自脊神经,为有髓神经,从浅筋膜到达真皮乳头,脱髓鞘后进入表皮及靶组织。进入表皮层的神经,分支并穿过表皮各层伸向角质层构成表皮神经(epidermal nerve)。由于表皮神经异常纤细,研究相对缓慢,随着研究的进展,表皮神经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表皮神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表皮神经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历史沿革:早在1868年,Langerhans 用Cohnn
期刊
紫外线(UV)照射引起的皮肤老化称为皮肤光老化,UV照射可诱导有活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过度表达,继而降解胶原蛋白等真皮细胞外基质成分,导致皮肤光老化。本文简述了MMPs在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MMPs抑制剂在抗光老化中的研究进展。    1MMPs在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  皮肤光老化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皱纹、斑点状色素沉着和皮肤粗糙等。长期日光照射可影响皮肤的多种细胞成分和组织结构改
期刊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治疗疾病或替代损伤器官为主的生物医学负担仍然继续加重。仅在美国,每年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就超过1.5万亿美元,但其中的患者仍有70%死亡,每年有超过10万余人等待器官移植[1],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生物材料缺乏和不足。利用组织工程材料修复和重建正常组织的缺损和畸形一直以来都是整形外科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现在人们不仅希望组织工程可以替换原器官,更期望可以恢复其生理功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
期刊
[摘要]目的:介绍头皮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 方法:先将缺损修剪成梯形或等腰锐角三角形创面。沿底边向两侧做切口线,长度分别为底边边长的1~2倍;切口线末端各做一个顶与创面方向相反,边长为1~1.5 cm的等腰三角形,以利于皮瓣向创面移动。在帽状腱膜层与颅骨骨膜之间形成皮瓣,向受区推进修复创面。 结果:14例头皮缺损中,面积最小为3cm×3cm,最大为6cm×4cm,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的方法。方法:应用颏部缩窄截骨结合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隆颏矫正颏部宽大后缩畸形患者11例。结果:11例患者颏部宽大及后缩畸形得到矫正,效果满意。结论:颏部截骨缩窄结合Medpor隆颏可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解决了单纯颏部截骨术后或单纯隆颏术后局部不能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的弊端。  [关键词]颏部截骨缩窄; Medpor隆颏;颏
期刊
[摘要]目的:介绍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在颧骨颧弓低平畸形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9例先天性或外伤所致颧骨颧弓低平畸形以Medpor作为移植材料,在颧骨颧弓表面贴附充填。结果:随访6月~7年,49例颧部低平畸形均获得矫正,外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假体外露等并发症。结论:Medpor置入矫正颧骨颧弓低平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颧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整形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矢状缝早闭舟状头畸形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患儿采取改良的俯卧位,通过头皮冠状切口显露从眉间至枕骨大孔后唇的整个颅盖,切开颅骨分离双侧额骨和双侧顶-枕部骨块。对额骨和枕骨进行放射状切开、塑形纠正前后部隆突畸形;切除部分额、顶骨块缩短头颅前后径;在颞、顶骨下部采用“木桶板”样截骨以及放射状切开、塑形两侧顶骨纠正头颅狭窄畸形。结果:手术后4例舟状头畸形明显改善,外形良好,无严重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