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角色认可与社会适应调查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erwa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与实施的过程中,城镇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失地农民在融入新的生活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社会、心理层面的诸多问题。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角色认可与适应成为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意向重要课题。本文选取了咸阳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走访问卷、典型交流、统计报表等形式对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的角色认可与社会适应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困境,并依据产生困境的原因,结合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本身提出完善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 角色认可 社会适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型,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社会经济得到高效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的角色转换与社会融入问题。依据陕西省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7月底,陕西省31个重点示范镇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420个,镇区面积扩大14.8平方公里,吸纳进镇人口15.38万人。2010年-2012年,共有278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本文针对失地农民社会适应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失地农民的生活、心理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12月5日至30日,以咸阳市城郊区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深入南北季村、李家庄、陈阳寨、杨户寨、文家村、上南宁村、正阳村等十几个村和社区。本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6份,回收率为99.3%,其中有效问卷 590份,有效问卷率为98.3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与访谈记录研究,对咸阳是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期望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态及社会融入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对象的背景
  本次调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选取样本,样本量及样本结构可以代表咸阳市目前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79.7%,而大专及本科以上所占的比例较小,占20.3%,文盲占大多数,而有超过60%的失地农民的年龄都普遍偏大,只有不足40%的人在城镇化过程中可以使用劳动力。由此可見,失地农民缺乏知识技术、人口结构老龄化是咸阳市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中的基础性问题。从失地时长上看,目前咸阳市失地农民主要是由近三年失地的,占到调查对象的69.5%(如表2.3所示)。失地时长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对于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的心理困境及意识形态上产生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结果结合调研过程中的访谈,失地农民的失地时长主要集中在近三年的原因首先是近三年咸阳市的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产生的失地农民较多,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失地三年以上的农民已经部分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在调研中发现,在2012年前完成的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内,闲散人员明显少于近两年来完成安置的小区。
  三、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期间的困境分析
  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过程是指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在正式面临或者将要面临城市生存环境时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交往及心理调节等行为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期间往往面临诸多困境。
  1.经济适应困境。失地农民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便是经济上的困境。传统的以务农获取收入的模式保证了农民在较高年龄低学历的情况下的基本生活收入。通过调研发现,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无论从收入来源结构上还是收入水平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表3.1和图3.1所示。
  表3.1数据显示,失地农民在失地后的收入水平变化并不是一致的,相对失地前收入减少的比重略高,同时也有32%的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收入得到增加。因此,收入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于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融入过程中的收入变化不均衡,通过调研走访发现,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产生原因在于失地农民自身条件的不同,对于老龄,低学历失地农民而言,进入城市生活后最大的困境就是收入下降,但对于年轻,有一定学历的失地农民而言,城市生活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促使收入增加。
  图3.1显示,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变化在于失地前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但失地后靠农业生产的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1%,主要的收入来源变成了外出打工及经商两部分,这就对无打工能力和经商思维的失地农民收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只能依靠政府社会保障来维持生活。造成失地农民收入变化的原因之一便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有42%的被调研者未能解决就业问题,虽然政府针对失地农民进行了一定的就业培训与安置,但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失地农民而言,解决就业问题扔很困难。另有35%的失地农民在失地后选择外出打工,并未能在本地区实现就业。因此,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是目前咸阳市失地农民融入社会的重点问题。除收入变化外,进入城市生活后,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和消费量的变化也是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生活的一大困境。在调研过程中,67.2%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在失地后消费支出总额变高了,其中有28.7%被调研者的消费支出比失地前增长了30%以上,通过对失地农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图3.2)可以看出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生活成本的提高和子女教育、医疗成本增加。
  2.社会适应层面困境。失地农民在适应城市生活中除了经济变化带来的不适应外,社会生活习惯及社交方式的的改变也对其适应过程产生影响,形成适应困境。首先是失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在失地后发生变化。在调研中发现,失地农民传统的习惯主要与农业生产相关,81%的失地农民在农忙时节,还保留着早出晚归的生活习惯,习惯农耕生活,甚至有失地农民在小区附近或小区内开辟菜园等。这些习惯导致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脱轨,收到一定的排挤,造成生活适应困境。
  同时,失地农民的社交方式相对传统,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以村为单位的集体中,交流与沟通都在自己的圈子里边完成,但是,农民离开农村走向城市以后,在单元楼内,周围的邻居很多都素未谋面过,因此,大多数失地农民便失去了一个能自由自在沟通交流的平台,更多的农民因为自身的自卑感迟迟不能与周围的居民良好的沟通,进而造成其生活与城市脱轨的情况。在走访中了解到,失地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社交活动,闲暇时间多在家看电视或者去广场锻炼身体。表3.2所示。   3.心理适应困境。除上述经济与社会的适应困境外,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过程中,更大的适应困境来源与自身的心理困境,失地农民本身心理上对失地后的自身社会定位,及长期以来养成的对土地的依赖心理难于克服,使得失地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从心理上融入城市生活。首先,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融入过程中对自身的社会地位认知不清,而且从心理上不愿意进行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转换,仍愿意以农民的态度面对失地后的生活。在调研中,针对属于城镇人口还是农民的问题,被调研者58%认为自己即使在失地之后仍是农民,仍应当保持农民的生活方式。(如图3.3所示)
  这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农民对城市生活的节奏、生活方式不适应,因此难于从心理上突破自身的农民定位,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导致了失地农民在农业生产以外的领域的陌生,进一步加强了其对自身农民定位的认识,同时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失地农民对新生活的心理抵触导致的不愿意进行心理角色转换。其次,失地农民的心理困境来源于对土地的长期依赖。在心理上,土地对农民非常重要,即使失去土地,农民还是对土地有着严重的依赖与敬意,仍认为土地是生活的根本,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自己无法生存。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失地农民,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人群表现出内心对城市生活的恐惧,主要就是因为城市生活没有了土地的支持,自己内心失去了依靠,使得自己内心相信自身对城市生活无法适应。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部门是应该重视农民的心理问题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对这一部分失地农民给予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一定的生活福利补贴,让失地农民尽快的走出自身的心里障碍。
  四 、提高失地农民对城市生活适应性的建议
  1.调整心态,积极融入城市新生活环境中。失地农民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阻碍农民城市适应的一个因素就是其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农民因活动范围的有限性所导致的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的个性特征,培养独立个体的积极、主动和进取精神。其次必须是调整心态,在思想上走向开放,感情上富于理性、拥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扩大交往范围,尤其是与市民交往,并在交往的过程中交流思想,模铸新的生活方式,构建市民价值观。再次必须主动学习,失地农民需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更新生产技术,实现由农耕技术向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整体转换。最后必须从思想上融入城市,学会与市民友好的相处,培养竞争、开放和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2.呼吁市民群体的社会接纳。失地农民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适应城市生活,同时市民群体也要以宽容与开放的心态的消除偏见与隔阂,主动去接受认同与关爱失地农民群体。首先要消除社会对失地农民的偏见,让城市社会尽快的接纳失地农民。大众传媒要率先起到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宣传农民群体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引导市民客观的评价。其次,倡导社会关怀,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失地农民的生活与生產。
  3.加强就业培训制度,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扩展就业的渠道。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前后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通过调研发现,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所要的效果,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上仍是很不理想。在解决失地农民经济适应困境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与安置是根本方案。首先,失地农民的失业率达到40%以上的原因是自身学历不足,年龄偏大。因此,应当针对性的设立培训体系,培训适合中老年低学历人群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其次,还要进一步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的职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上进的就业竞争意识,提高他们适应城市就业和市场就业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切实关怀。第三是可以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在资金、技术、房屋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失地农民,用获得的土地补偿费创办个体、民营企业,以自谋出路。
  五、结语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问题。失地农民是否能够快速高效适应城镇生活对城镇化建设的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失地农民社会融入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发现失地农民社会适应较慢,主要是由于经济来源与消费支出改变带来的经济适应困境,生活习惯改变与社交方式转变带来的社会适应困境和长久存在的心理适应困境。因此,失地农民社会适应问题的解决应当从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个人不同角度出发,政府完善就业培训与政策引导,社会强化对失地农民的认可接纳,同时失地农民自身应当注重思维、心理的主动转化。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失地农民快速适应城市生活,进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张维. 陕西省2013年人口发展报告出炉,全省常住人口达3763.7万人[N].中国咸阳:三秦都市报.2014.6.18.
  [2]胡静. 青岛市农村城市化的现状及推进机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3]舒小庆.论失地农民权利的制度保障[J].江西社会科学.2014.3.
  作者简介:计静,女,23岁,陕西咸阳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李超,男,31岁,辽宁丹东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长期从事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大学生科研课题资助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角色认可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结题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表现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系统述评,展现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过度投资影响目前研究的基本态势,剖析了现有研究仍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 过度投资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表现  1.过度乐观。“过度乐观”(Overconfidence)指人们存在高估
期刊
摘 要:营运资金对实现企业稳定经营与发展至关重要,营运资金的管理可分为“正营运资金”管理与“负营运资金”管理,本文分析了“负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在不同类型企业两种特定情境下的应用,指出这一策略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正面价值,提供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负营运资金 连锁零售 汽车制造 管理  一、“負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中用于生产经营的部分。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企业流动
期刊
摘 要:2008年以来,搜索引擎存在的诸多问题连续遭到国内媒体曝光。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搜索引擎的核心商业模式及主要盈利方式——竞价排名。而近期的魏则西事件,则彻底引爆了公众舆论,掀起了一阵对于百度竞价排名服务的声讨。“魏则西事件”迅速发酵并引发各界极大讨论,再次将百度医疗广告违法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从法学领域讲,已有诸多学界前辈从“竞价排名搜索服务应属于广告行为”展开论述,而且国家工商总局7月8
期刊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销售及收入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有计划地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组织管理效率,还使社会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 编制方法  全面预算指的是通过预算来控制、分配、以及考核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各单位的所有财务和非财务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完成既定
期刊
摘 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的快节奏推动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反之,高速公路的发展在满足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高速公路企业投资运营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其他非高速行业出现的新变化,给高速公路企业带来挑战与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加强财务监管与风险防范成为高速公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本文在分析高速公路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财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对外投资和兼并重组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分散经营风险,获取资本收益。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涉及投资前期的研究立项、投资收购的具体实施、投资项目的后期动态管理等一系列过程。本文重点讨论强化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全过程管理,防范和规避投资风险,保障股东权益,促进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长期股权
期刊
摘 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就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现状,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现状 改进 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经济行列中,并在竞争中历练自己,提升
期刊
摘 要:文章回顾了地勘单位成立、变革及近年来的改革发展,研究了改革进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地勘单位改革前景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地勘单位 历史 改革 现状 发展方向  一、改革的背景  1.作为事业单位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我国的地质事业起源于辛亥革命之前,当时主要是外国学者到我国进行地质调查,其目的是开采我国的矿产资源和建立军事基地。1912~1916年,国民临时政府在实业部
期刊
摘 要: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政治强人李光耀的统治方式从理论的角度看也存在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在政治舞台和社会生活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疑是对领导学理论的完美诠释。作为威权统治的代表,李光耀的一生也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质疑。本文从案例分析的角度来看待他的统治方式,或许能够对他的治国之道能够得到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李光耀 案例 领导理论  作为新加坡的建国之父,资政李光耀长期以来一直是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在积极面对世界市场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并提升综合竞争力。物资采购是天然气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天然气公司在积极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加大这一环节的管理力度和科学性,为企业经营降低成本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对我国天然气公司物资采购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天然气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