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要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新的要求,这些内容也同样适用于课外阅读,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提出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浅见,能引起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因为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学生包括城区学生,提笔、开口都如同牛啃南瓜一般不知从何开头。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除教科书以外,他们很少读甚至不读课外书。因此,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课外阅读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进而丰富阅历积累素材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来引导呢?
  1 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利用语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乃第一要务。笔者常年坚持开展优美句段摘抄、美文推介、名作家奇闻轶事收集介绍三项活动并辅以其他活动(如习作比赛、话题即席发言等)以促进与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优美句段摘抄活动绝不是抄抄了事,而是在选抄的基础上进行摘抄交流。因为定期组织对摘抄笔记的交流,既是阅读方法的交流,也是阅读效果的检验。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这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利用课前三分钟口头表达训练时间开展美文推介活动,按座位让每一个同学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选取一篇认为最好的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推荐者可以对文章进行全面的介绍,也可以从某一角度入手进行推介。推介者为了向其他同学介绍该文,必须深入透彻地阅读,而其他同学如果听了介绍后,产生了兴趣,也会找来细细一读,即使不去读的同学,听了介绍,也对该文有了初步的涉猎与了解,达到一人读书众人共享的结果。而且推介活动既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有利于调动极个别“懒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主动性,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
  名作家的经历尤其是奇闻轶事总会令好奇心特别强的中学生感兴趣。教师除了有意识地在上课时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收集整理并借课前三分钟口头表达训练时间介绍给同学,以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笔者在教选入初中教科书里的第一篇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引导学生去收集整理鲁迅“周氏三兄弟”的成名原因、鲁迅与郭沫若以及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面旗帜”的逸事、鲁迅的作品归类、鲁迅的名言名诗句。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鲁迅这位在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学中占有分量的作家之作品的浓厚兴趣;这样做,也让学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选入课本中的鲁迅作品打下一定的基础。
  长此以往,语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课外阅读。
  2 引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使课外阅读有明确的指向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光调动阅读兴趣也不行,还得必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但以下两点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第一、阅读有利于培养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大教育家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
  第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样一来,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明白了意义,读起课外书来目的就明确多了。
  3 强化课堂阅读教学指导,传授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非一朝一日之功,教师除了培养兴趣、明确意义,还要注重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否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只是一句空话。
  课外阅读指导初期,教师要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作用。课堂延伸所引入的主要是课外语段。如学习《海燕》、《紫藤萝瀑布》、《爱莲说》等课文的象征手法时,就指导学生读读《松树的风格》、《风景谈》、《小草赞》等文中的语段,以便加深对象征的理解。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就指导学生读《北京立交桥》中的语段,进一步了解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像这样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有教科书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
  在语段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开设重在课外短文的阅读指导的阅读课。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选定了内容之后必须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其内容概况、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的文章,采用浏览法。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需要品味语言、揣摩构思、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理解写作特点、陶冶性情,采用精读法。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感触,可作深化阅读、可将读写有机结合的文章,采用读书笔记法。
  4 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措施,着力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有了浓厚的兴趣、明确的意义和科学的方法,还必须辅之扎实持久的训练、点拨,才能养成习惯,提高能力,达到最终的课外阅读的目标。
  长期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再加上当前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犹如天方夜谭,尤其是倡导课外阅读之始。因此,向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措施成为一种必需。第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因人而异地让学生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与阅读数量。第二,阅读的同时要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断,或摘古诗文名句,或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第三,精读的文章要写读书笔记。读与写有机结合,重在有所得,使读与写互为促进。第四,阅读时要思考。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造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感悟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这项措施也要将“写”融入,否则就落不到实。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课外阅读将成为学生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并使之成为精神生活的必需以享用一生,途径与方法绝不止以上几招,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只有做好了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两个“文章”,才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才能满足终身学习(阅读)的需要。
其他文献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并首次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并列。本次课程改革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不但有利于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此同时,在本次课改中“横空出世”的国家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新生”
期刊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其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所以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1 当前出现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1.1 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健康的改革主流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
期刊
教育理念:没有爱,何来教育?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自身的教养和对教学的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然来到教师这个岗位上,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指出: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现行的课程将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今天置身于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环境中,也同样感受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确实感到一个无形的信息之网向我们扑面而来,所以我们就是要成为这信息之网的撒网人,不能让陈旧的观念束缚我们的思想。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初中
期刊
【摘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类的学习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在教学过中,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相互促进、互不偏废
期刊
【摘要】“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是自古以来人民的共识。读书不仅是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领域、增进自我成长和反省能力的有力途径,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对各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本人觉得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传授阅读的有效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是语文教学进一步走向成功的途径。本文结合多年在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 ,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期刊
作文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创造文章表情达意的一种精神劳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要珍视个人真实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然而目前作文教学现状往往是学生被动应付,写出的文章内容干瘪,缺少灵气,众口一词,千人一面。即使有一些佼佼的佳作,给人的感觉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作文成了“闭门造文”,成了学语文的累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1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