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表扬学(三)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deti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记三:逆袭性表扬
  什么时候的表扬,学生打心里感激你?答:该批评的时候。常有此类状况,你指出那同学做得不好、不对的地方,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这时,一帮同学不怀好意地笑起来,一帮同学同情地朝那同学看,那同学的头快钻到桌兜里了。不能批评了,转而表扬,那学生刚要掉入万丈冰窟,一阵和风将他裹到春天里。明明要批评,却得到了表扬;明明有嘲笑,却得到了尊重。我称之为“逆袭性表扬”。即便批评,我们也要保持平和,平和里有我们的教育智慧,也有我们的教育豁达、教育幸福。
  “损坏者”里的“修理者”
  有学生反映,周五,吴凡、赵逢琛常在教室里发泄:一周来,受了谁的委屈,就拿那人的椅子出气。椅子的靠背,就这么一把一把坏了。
  数了数,10把椅子的靠背,掉了。
  我故作不知。找来吴凡、赵逢琛,委托他们调查一下,我们班多少椅子的靠背掉了,同一楼层的其他班级,各有多少椅子掉了靠背。
  放学前,他俩宣布:“我们班损坏了10把椅子。六(2)一把也没有损坏。五(1)五(2)一把也没有损坏。”
  我问他们有什么感受。他们说,很惊讶,很惭愧,其他班都没有那样的事。
  我问吴凡、赵逢琛,愿不愿意帮班级修椅子,他们答应了。我联系了总务处。总务处说派人来修。我说不用,只要备一些螺丝,学生自己修。
  第二天,10把椅子的靠背,全安装上了,焕然一新的感觉。吴凡、赵逢琛举起修好的椅子,我拍下了那一瞬间。
  “感谢吴凡和赵逢琛的统计,感谢吴凡和赵逢琛的劳动,你们的举手之劳,给我们带来了班级新面貌。”夸后,我又交给他俩一个任务——本学期最后一天,再次统计我们楼层所有教室的椅子,再跟他们比一比。
  “感谢吴凡和赵逢琛的统计,感谢吴凡和赵逢琛的劳动,你们的举手之劳,给我们带来了班级新面貌。”夸后,我又交给他俩一个任务——本学期最后一天,再次统计我们楼层所有教室的椅子,再跟他们比一比。
  “难看”里的“不难看”
  接新班,从前任语文老师那里了解到,方家裕、沈卓炜两人的字,很糟糕。看,方家裕的暑假作业,那字,大小不一,顶了天的,踹了地的,比比皆是。
  “字,要端端正正,上不顶天,下不挖坑。”小学生,喜欢跟人比,我拿出程凯的本子,给方家裕看,“程凯的字,工工整整,多帅气。”
  我拿出本子,示范了几个,问:“能工整地写在方框里吗?”过了会儿,方家裕拿给我看,两个字又挖坑了。我一指,他明白了,回去改。
  沈卓炜的字,不是一笔一画,而是一笔二画、三画,明明两个笔画,他呢,一划解决了。我跟他说了,请他回去写三行。嘿,那三行,还真不错。
  我将他俩的暑假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好丑啊,丑八怪啊。”一个同学叫起来。
  “这个肯定是方家裕的。”
  “这个肯定是沈卓炜的。”
  同在一个班三年了,肚里都有一杆秤。
  一些同学转过头来,看高高大大的方家裕,方家裕脸红了。前排的沈卓炜,也不淡定了,手里的笔,不停地扭动着。
  两人的字,一半水平问题,一半态度问题。开学初,敲一敲,敲得差不多了,我拿出早上他俩认真写的字:“一早上,方家裕、沈卓炜的字,进步了多少!每天进步一点点,一个学期后,他俩的字会有多干净、多整洁!刚开学,认识了方家裕、沈卓炜,见到了他俩的上进心,改变自己的行动,我很开心。”
  “拖拉”里的“不拖拉”
  沈卓炜被我盯上了。作业错得多,订正多,字又潦草,一时改不了,重写也多。
  返回的次数多了,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再来办公室批作业,我改了主意,放低了要求,找出他写得还算工整的字:“这样写,算通过。”
  对学生来讲,抓好了字迹,往往也就抓好了作业态度。作业本上的字,潦潦草草的,只为早点写完,学习态度能好吗?
  一个同学路过沈卓炜那里:“呀,你怎么还有那么多的订正啊?”
  一个同学也来交作业,顺道问了沈卓炜:“你还有这么多啊?”
  沈卓炜默默的,不说话。
  终于,沈卓炜还了所有欠下的作业。这个阶段,学校启动了“交友护照”,每个孩子都拿着“交友护照”,在校园里找朋友,很多孩子想和老师交朋友。
  “我想和——”我故意卡了一下,“我想和沈卓炜交朋友。”
  大家的目光集中到第一排的小不点——沈卓炜身上,搞不懂他到底有什么优点,吸引了管老师。
  “沈卓炜来我的办公室,次数最多。来干嘛?批订正作业。订正好,跑过来,错了,再去订正,订正好,再来,又错了。”大家都哄笑起来,管老师,你怎么想跟这样的人交朋友?“订正好,跑过来,错了;回去订正,订正好,再来,又错了……就这么,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跟沈卓炜接触多了,我发现,沈桌炜是一个值得我交的朋友——他不气馁,坚持,坚持到今天,所有的作业,包括暑假里不工整的作业,全订正好了,一个也不拖拉了。我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我拿出一颗牛奶糖、一颗巧克力,走到沈卓炜面前:“沈卓炜,我愿意和你交朋友,这是我送给好朋友的礼物,你愿意吗?”
  沈卓炜开心地接过了我的礼物,一旁的同学,眼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复习本上,季力雨写“我没有自主复习”。
  “季力雨很诚实,没复习就是没复习,不弄虚作假,不像有的同学,骗老师也骗自己,诚实。”按说,不做作业要批评,我没有,我夸,夸得季力雨难为情了,我提出了要求:“双休日,你补上自主复习,这才是优秀的人走的路啊。”
  周一,季力雨交来了补好的作业。为了证明他的自主复习,额外地,他做了一张练习卷,给我看。“优秀的人,就是像季力雨这个样,诚实,认错,改正。”表扬课上,我夸。
  学生从错误里转出来,要一点时间。给学生“转身”的时间和机会,我们会多看到孩子上进的一面、优秀的一面。   “忘了”里的“没忘”
  河南的张老师说,他们的男老师所教班级的质量,赶不上女老师,原因有三:
  第一,不管班额大小,组织教学很关键。教学质量好的老师,课堂组织有序,讲课时孩子坐得端正。女老师比男老师要求严,规则清楚,执行力强。
  第二,教学质量好的老师,课堂密度大,精讲多练,练习题设计有层次。课堂的练习,有反馈,学生做得怎样,老师心中有数。
  第三,按说,女老师要操心家务,操心孩子,空余时间比男老师要少,然而,女老师放学后,辅导差生的多,男老师少。
  张老师的分析很实在。
  对于教学质量,第三点所占的分量蛮重的。一线教师都明白这理儿。辅导后进生,大都辅导没完成的作业。我们班的作业状况,也没到我期待的那一步,要多盯着点。等到“当日作业,当日完成”成为全班同学的共识,就可以轻松些了。
  傍晚,放学了,10个同学没有“当日作业,当日完成”。部分同学在排练节目,下周有演出;个别同学去开小记者会议。也有几个,没有任何理由。
  我用“家校路路通”,给没有“当日作业,当日完成”的同学,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N0€N0€N0同学,优秀的作业习惯,是优秀的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很遗憾,今天你没有做到“当日作业,当日完成”,给自己的作业习惯抹了黑
  男孩要穷养,是因为他将来要承担家庭责任,买房买车,都说养家的男人好辛苦,小的时候要受点磨难。女孩就不同了,将来是要做太太的,一定要嫁个好人家。富养的目的,是要从小就有点见识,可不能让一个穷小子用一串棒棒糖就哄走了。
  因此,富养,也就是让女孩建立一个较高的择偶标准。父母即使家里穷,对女孩也得投入一点血本,以将来钓得金龟婿。
  但是,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穷养与富养,也都各有其弊端。穷养的孩子,会养成勤劳、俭朴、自律、务实的习惯,但在与人相处时,会过分严谨、算计乃至抠门,不懂享受生活乐趣。富养的孩子,极易形成骄娇二气,自我中心,主观、任性,注重享乐,不能勤俭持家。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最大的悖论在于,当穷养的男孩遇到富养的女孩,会有美满的婚姻吗?我看危险。
  抛开男孩女孩穷养富养,我觉得其实我们更要关注的是精神与物质,物质上适度穷养,精神上尽量富养,也许才是更合理的做法。眼界开阔了,精神富足了,对于物质与婚姻幸福自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八
  标准并不是天生固定的,换另一个角度,标准就是用来打破的。我读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故事,就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稻盛和夫在创办最终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京瓷公司之前,曾在松风工业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稻盛和夫攻关的是陶瓷零件,这与他大学所学专业无关。作为一名新手,稻盛和夫进入一种疯狂的学习和研究状态,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开发出一种叫作“镁橄榄石”的新型陶瓷材料。
  稻盛和夫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他刚开始进行研究时,是在强迫自己;后来开始喜欢它,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最后,他超越喜欢与不喜欢的层次,而认识到这份工作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因为缺少相关知识,稻盛和夫得以从头学起,却反而可以不被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束缚,进而突破一些条件的限制自由想象,大胆创新,有更加深入而本质的思考。
  所谓创新,也就是打破原来的标准,创建自己的标准。今天,我们注重内心的标准,但决不可执着于它,而要随时做好更新升级的准备。
  九
  坚持原有的标准,同时不断融合新技术与理念,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令人欣慰的是,高度标准、高度融合正是我们传统文化本来就具备的特征。我们善于将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融入我们的文化中去,这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法宝。因此,在这里,我要挺一挺钱文忠,再国际化,再现代化,传统的东西不能丢——丢失了传统,我们也就失去了一切。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新区平和双语学校)
其他文献
如果我想教得好,就一定要去探究我的内心世界。但我可能在那里迷失,不断自我蒙蔽和固步自封。因此,我需要一种同事之间相互切磋、对话的共同体的指引——这样的共同体可以支持我经受住教育的磨炼,我们可以从彼此间找到帮助自己教得更好的资源——只要我们能找到互通的门路。  ——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  教师在选择团队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助力自己发展的团队,而不是为了别人放弃自己。如果这个团队不能助力
期刊
一个班集体,就像是一个装满溶液的化学容器,由于多种因素的生成、合成作用,总会不断地发生反应。这些反应也许是令人欣喜的,是有利于班级发展的,也许是会引起剧烈震荡,甚至引发爆炸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在无形中化解这种矛盾,并且使这种矛盾巧妙地为我所用,更好地促进班集体的成长。  案例  下课了,我还没迈出教室门,班里的小杰就一把拦住了我。“陆老师,我们强烈要求张
期刊
陆老师所带的是一个五年级的班级,班级中女生能力强,班长小月更是凤中之凤,担任班长职务无可挑剔,陆老师也表达了对小月的欣赏。我想直到小学毕业,没有意外,小月会稳稳地坐在这个位置上。但,男生们不满意了,他们提出了由男生的领军人物张飞来替代小月担任班长的职位。陆老师在征得小月的同意、又与张飞细谈后,毅然决定赋予张飞这个重任。从此,班级中,男孩子奋发向上,女孩子本就乖巧,班级找到了一个平衡的支点。  这是
期刊
如今,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各类教师培训已经成为常规性的工作。除了指令性培训外,许多教师还自发地组织起来,线上线下成立了各种学习共同体,交流心得互助发展,班主任共同体就是其中比较活跃的一类。主动学习是好事,然而,就我个人的有限观察,不少老师在共同体的表现似乎离真正的学习尚有不小的距离。这里,就以班主任共同体为例,说一说共同体中的伪学习现象。  我把一些班主任在共同体中的伪学习分为四类:
期刊
2010年,对国内某著名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研究表明,教师使用共同体时间以1€H?年人数最多,3年以上的人数少之又少,不少教师在共同体中的学习并没有持续下去。有些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怀抱着满腔的热情加入到共同体学习中,积极地学习研究、干实事、与其他成员互动,但是不到2年的时间,他们慢慢会失去热情,转而为一种观望的态度,甚至中途放弃者也不在少数。  一个团队是否可以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营养?这是我关注参
期刊
陆老师班上发生的“政权交替”事件,能有如此圆满结局,确实让人感到欣慰:其一,能如此平静,顺畅地实现;其二,实现之后能如此安然地过渡与发展;其三,发展之后能朝着有益的方向持续延绵,没有出现“旧势力”的反扑、“新旧势力”的各种斗争,班级呈现欣欣向荣、人人自治的良好局面,确实是一次成功的示范。  在这样的案例面前,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班主任的民主意识。试想,没有民主选举就不会有“男生俱乐部”的荐言,谈话,调
期刊
读过陆雯君的《男生女生携手行——由“推翻政权”想到的》,一方面赞许陆老师重视学生的意见、善于调整班级管理策略和方式的做法;另一方面由“案例”(此处表达为“缘由”和“问题”似乎更好,更能体现行动研究的特征)、“分析”、“实践”、“反思”,基于理性思考的行动研究特点和体现“经验+反思=成长”特点的叙事研究结构,这样的行动和表达也值得学习借鉴。  表达和研究一个案例,主要目的或者在于通过故事提供可以借鉴
期刊
仔细看了几遍陆老师的案例,我对陆老师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善良表示钦佩,然而也有一些质疑想跟陆老师共同探讨。下面把陆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和我的疑问列举如下:  陆老师的优点:  1.陆老师很懂得借势,能抓住教育时机。这篇文章比较好的原因是它从一个突发事件入手,而不是老师精心设计的教育事件。“男生俱乐部”的成员们跟老班叫了个板,但老班并没有因此觉得难堪。哭笑不得后,她既想到了现任班长的优势,也考
期刊
时下,“特色”已是一种社会时尚,仿佛只要和它扯上一点关系,就会立即有了品位,上了档次,于是乎,许多工作就情不自禁地“特色”起来。学校当然不甘落伍,各种“特色”不由分说地占据了校园原本就十分拥挤的空间,成为许多学校“自诩的品牌”。或因水土不服,或因生成超速,或因众口难调,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造成的“招牌菜”在现实中却远远偏离了奢望中的“美味”愿景,渐显苦涩难堪的同时也让“特色”二字在许多人潜意识
期刊
“新闻三分钟”是我们班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前的固定节目。活动开展一年多以来,其形式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最初开展这个活动是因为我们班的雨洋同学。雨洋同学是我们班典型的“困难户”,上课精力不集中,作业拖欠更是家常便饭。偶然间我发现雨洋对新闻特别关注,因此开展了“新闻三分钟”活动,并指定雨洋同学为新闻主持人,意在激发雨洋对学习的热情。刚开始,雨洋同学非常乐意做这件事,每天晚上认真地把一条条新闻写下来,第二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