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故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积极倡导;合作学习
一、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是合作学习的首要前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
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是12.56米,求这个花圃的面积,”有一名学生这样做:“12.56÷2×(12.56÷3.14)÷2=12.56×4=50.24(平方米),”教师在旁边大大地画了个“×”,并告诉他求圆面积应该先求出半径。然后再用公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订正,算出结果是12.56平方米,课后这名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他问老师道:“圆的面积是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我先用圆周长的一半乘直径就等于算了两个网面积,所以,再除以2就可以了,”多么有创意的解法!其实,这道题的错误是因为计算时学生把两次除以2抵消了我们不禁要想:“我们的教师是否太高高在上了?幸亏这名学生好学,才能使创意继续。”
这个案例就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师生问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才能进行和完成。
二、教师的精心预设,让学生感悟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备课狠下工夫。创作性地使用教材;要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造,问题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明确,都要符合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水平,要关注到班级内每一层次的学生,要多与自己的同事交流,强化集体备课,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知识的联结点,思维的转折点会是什么,都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唯有如此,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学生的各种精彩合作的生成,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感悟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调查,收集数据,布置以下四个话题:①你最喜欢的学科;②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③你最喜欢的水果;④你一个月的零用钱,任选其一进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在活动中,既要作调查又要记录,还要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会感到单干不容易,必须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很快组内成员都有了合作意向,所以,只有让学生体味到合作着是快乐的。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他们才更愿与人合作沟通。
三、例题或习题教学中的渗透。使合作学习成为自觉行为
作为教师要重视例题或习题教学,以便进一步地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问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例题或习题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关注知识的转折点、联络点,要尽可能揭示题目的酝酿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思维的灵动,享受到思考的快乐,一方面,教师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探究的价值和思维含量,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等。
如《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教学,课前先把教科书中的图放大复制下来,课堂上分小组折纸试验,当探究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动手实践,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张贴不同的展开图,看哪一组发现的不同展开图最多样,速度最快,把课堂竞争气氛推向高潮,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但学到了展开图的知识,还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使合作学习成为了自觉行为。
四、加强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合作学习成为长期行为
无论是课内合作学习还是课外合作学习,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或是自主探究能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根据我的观察与实践,不少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开展下去或者实效性不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没有明确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合作就像找不到方向的船,这样的船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一套巧妙、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合作,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盏指明灯,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自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尤其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是团体合作的结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加强评价的激励功能,才能使合作学习成为长期行为。
新课程要求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在《常量和变量》一课中,我尝试给出某小组合作活动的结果,请各组同学对该组的答案作出评价,另一方面,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评,通过反思,更好地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同时开展组内互评和自评,在班级内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在课结束时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记录在“合作学习小组评价表”里(见下表),通过反思,“自己和自己比”北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使学生更明确更理性地学习,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是自我反馈、互相学习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重要学习形式,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它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进,相信定能找到一种更佳的模式,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有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积极倡导;合作学习
一、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是合作学习的首要前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
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是12.56米,求这个花圃的面积,”有一名学生这样做:“12.56÷2×(12.56÷3.14)÷2=12.56×4=50.24(平方米),”教师在旁边大大地画了个“×”,并告诉他求圆面积应该先求出半径。然后再用公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订正,算出结果是12.56平方米,课后这名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他问老师道:“圆的面积是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我先用圆周长的一半乘直径就等于算了两个网面积,所以,再除以2就可以了,”多么有创意的解法!其实,这道题的错误是因为计算时学生把两次除以2抵消了我们不禁要想:“我们的教师是否太高高在上了?幸亏这名学生好学,才能使创意继续。”
这个案例就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师生问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才能进行和完成。
二、教师的精心预设,让学生感悟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备课狠下工夫。创作性地使用教材;要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造,问题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明确,都要符合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水平,要关注到班级内每一层次的学生,要多与自己的同事交流,强化集体备课,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知识的联结点,思维的转折点会是什么,都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唯有如此,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学生的各种精彩合作的生成,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感悟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调查,收集数据,布置以下四个话题:①你最喜欢的学科;②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③你最喜欢的水果;④你一个月的零用钱,任选其一进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在活动中,既要作调查又要记录,还要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会感到单干不容易,必须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很快组内成员都有了合作意向,所以,只有让学生体味到合作着是快乐的。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他们才更愿与人合作沟通。
三、例题或习题教学中的渗透。使合作学习成为自觉行为
作为教师要重视例题或习题教学,以便进一步地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问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例题或习题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关注知识的转折点、联络点,要尽可能揭示题目的酝酿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思维的灵动,享受到思考的快乐,一方面,教师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探究的价值和思维含量,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等。
如《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教学,课前先把教科书中的图放大复制下来,课堂上分小组折纸试验,当探究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动手实践,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张贴不同的展开图,看哪一组发现的不同展开图最多样,速度最快,把课堂竞争气氛推向高潮,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但学到了展开图的知识,还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使合作学习成为了自觉行为。
四、加强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合作学习成为长期行为
无论是课内合作学习还是课外合作学习,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或是自主探究能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根据我的观察与实践,不少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开展下去或者实效性不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没有明确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合作就像找不到方向的船,这样的船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一套巧妙、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合作,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盏指明灯,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自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尤其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是团体合作的结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加强评价的激励功能,才能使合作学习成为长期行为。
新课程要求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在《常量和变量》一课中,我尝试给出某小组合作活动的结果,请各组同学对该组的答案作出评价,另一方面,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评,通过反思,更好地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同时开展组内互评和自评,在班级内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在课结束时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记录在“合作学习小组评价表”里(见下表),通过反思,“自己和自己比”北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使学生更明确更理性地学习,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是自我反馈、互相学习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重要学习形式,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它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进,相信定能找到一种更佳的模式,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