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的课堂讨论浅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ai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讨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拓宽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同时又有利于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它的种种好处,似乎在教师们的心中已形成共识。所以,现在许多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意识地设计了讨论环节,但由于有的课课堂容量太大,钻研上不够深入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疲于应付,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合作学习目的,只重形式不重效果。那么,如何在一堂合作学习课中组织好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率?我校于2016年10月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的实施和运用”课题研究中, 经过一年的實践和研究,我得出几点感受,以供同仁参考:
  一、把握好合作学习中讨论的时机
  1.学生产生质疑的心理状态时
  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或部分问题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示。所以,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例如,“0不能做除数”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假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假设除数是0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开展讨论,学生对“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道理必定会有深刻的认识。
  2.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
  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提出:“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角两边张开的距离还是角两边的长短呢?”这就是学生的认知冲突所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也是必要的。
  二、精心设计讨论的内容
  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善问、巧问,精心设计讨论议题,讨论的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易适中。讨论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讨论的内容是否有价值
  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动机明确,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教师要会选择和设计有得于学生“研究”的问题,创造性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变成可“研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的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和讨论活动。
  2.讨论的内容是否有开放性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课堂讨论内容的选择对讨论产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议题选择的不恰当会出现冷场现象或偏离中心议题,变成看似热闹,但无成效,讨论的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一方面,可以从学生认知情感方面展开。要使课堂讨论能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然而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伴有情感因素,只有以情感为动力,以认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巧设的问题也能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课堂讨论能在充满情趣而且热闹的氛围中进行。
  三、注重讨论的策略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辩是非,增长知识,还要重视社会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方向。
  在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出来,也接收到其他同学的信息,做到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要求在讨论时必须尊重每个同学的发言,教师尽量做到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对于有争议或尚未察觉的问题,教师及时加以启发引导,还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特别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让他们多几次发言的机会,从他们的意见中捕捉闪光点来引导,鼓励他们互帮互学。
  组织课堂讨论还应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一个人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观点,那么,他的思维就不能与深刻性、灵活性挂钩。但自己孤立也是不可取的,现在和将来都要学会合作、交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观点。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从中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培养。
  数学教学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乃至促进素质的整体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时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只有充裕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从容去组织语言,去选择表达方式。因此,即使是讨论也应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地。在此基础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见,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课堂讨论既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路,又能提供广泛的反馈信息,很好地实现教与学的调控,在高效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平等、互帮互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敢想、敢说、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其他文献
有这么一句话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犹如醍醐灌顶: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是教育的根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是教育的灵魂。  这让我想起有关教育的两个词语概念:“教育文化”和“教育信仰”。所谓“教育文化”,是指教育传承着人类文明,铸造人类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践行“教育文化”就是我们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成为学生寻梦路上的指引者与支持者、成长路上的爱护者与陪伴者;而“
期刊
我之所以迫切的想进行关于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首先针对当前国民平均阅读的现状,引发我的一些触动与思考。与城市地区不同,我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属于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其小学生具有的阅读能力和掌握的阅读方法情况令人担忧。课外阅读,在我们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引导课外阅读这些方面要显滞后多了,特别是我们少数民族县的中小学校,课外阅读开展更显薄弱。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課外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
期刊
人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还要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小榜样激励学生,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學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并研究的重点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生的身心处于良好塑造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历史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既有我国璀璨的中华文明文化和繁荣昌盛的发展历史,也有受外国列强压迫的屈辱历史,同时还有世界各国的发展史。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初中历史在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情感上发挥了重
期刊
昨天,我有幸拜读了苏主任(我们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的教研随笔《让自己活成一束光》一文,读罢这篇文章,我的内心是满满的正能量。苏主任文中的《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就我的理解是:不断勉励自己要做一个恪守职责、奋发上进、处处用良好的言行举止来规范自己和影响别人的人。  自古以来,我们人类都非常渴望得到光的哺乳、沐浴和滋养,相关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西汉时候匡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妇孺皆知,广为传颂;又如
期刊
一、我校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发展状况  2015年3月,盈江县第一高级中学“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正式启动,在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课堂特色: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学习总结,并得到学校、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2016年3月,我所在的政治教研组承担了德宏州课题《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有效性研究》的工作。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我在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
期刊
摘要:“电影主题课程”是以电影为切入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挖掘其中的多种元素,研究电影情节、分析角色特点、猜想角色心理,体会角色情感、传递作品的核心内涵的一种主题活动,以电影为主题,不仅是寓多领域教学于电影,更是激发幼儿自身的情绪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的过程。  关键词:电影主题 电影主题 指南 情感  电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通常围绕一个故事或一个核心,以画面和人物表演的形式反
期刊
摘 要: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加强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助于审美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朗读 发展 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各学校、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加强朗读呢?  首先,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通过教师对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使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也变得相对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教师容易进入一些误区,或放任自由,或形式过场,或盲目追求,降低了小组学习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德育和提高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师适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使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融为一体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来实现有效教学。  一、运用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材虽然配有大量生活元素的图片作为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