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世界上最美的海滨公路

来源 :途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草根来说,大海意味着美景。但对托尔坎(To rquay)人来说,大海更多意味的是冲浪。托尔坎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冲浪之都,澳洲人不顾寒风,早早就开始跳进冰冷的大海在浪尖上戏耍了。
  离开托尔坎正式踏上大洋路。行走在大洋路,不时有一些自行车骑士伴随左右。不过勿需担心,他们会严格地走在黄线之外。只要你也严格地走在黄线里面,尽可风驰电掣。骑自行车走大洋路,是比开车更好的方式。虽然会因上坡下坡付出很多的体力,但是可以慢慢体味一路上的风云变幻,比之开车一掠而过,多了份从容。
  走到艾瑞斯河口时,路边出现了一座灯塔,这座灯塔是1891年修建的,是沿维多利亚南部海岸线的众多灯塔中的一个。灯塔前面是凶险的巴斯海峡。海浪滔滔中那座突出水面、任凭海水冲刷的石墩,让草根想起了照片上的十二门徒。这看来也是一个孤独的“门徒”吧?虽然不在那十二个之列。
  灯塔@沉船海厍海岸
  犹如地标一样的灯塔是大洋路上的一道靓丽景观。奥特威角灯塔是现在澳大利亚尚存的历史最悠久的灯塔。它栖身于南大洋的巴斯海峡的悬崖上,自1848年以来一直工作到现在。当年逃出欧洲大陆后,在海上漂流数月的人们从第一眼见到奥特威角的那一秒起,便对它一见钟情。
  奥特威角灯塔虽然在二战海防中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但它的雷达站历史却鲜有人知。这个由澳大利亚皇家空军驻守的雷达站,是设计于维多利亚州的四个掩体之中唯一还幸存其独特风格的小站。
  维多利亚州西部海岸比澳洲的其他海岸更容易发生沉船事故(“沉船海岸”的名字大抵来源于此),变幻多端的恶劣天气与暗礁吞没了无数生命。这里的海底沉睡着各种船体、货物的残骸以及移民者、黄金矿工与罪犯的遗骨。因此很多游客会跟随旅行团来这里感受自然和人文历史气息,也愿意听一听在险象环生的巴斯海峡与南大洋之间失踪的船只故事。
  开放时间:自助游9:00-17:00(一月和复活节假期延长至18:00);
  团体游:10-12AM;2-4PM;每周七天;
  参考票价:成人¥15.50,儿童¥7.00
  离开灯塔沿大洋路继续向西,不久便来到大洋路的标志。
  大洋路是为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修建的。由于当时正值30年代大萧条,国家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政府出于无奈,只有安排这批士兵开荒修路。许多参战老兵也参与了建设,所以有人说大洋路是世界上最大的战争纪念物。这条路于1919年开始动工,1932年全线贯通。公路沿维多利亚州西海岸蜿蜒伸展,途经一系列壮丽的海洋风光和无数的海滩,全长近300公里,是世界上最美的海滨公路之一。
  漫步树端@奥特威国家公园
  据说奥特威区内有一片恐龙曾居住过的森林,如果你想感受原始气息,就去奥特威国家公园看看吧。
  在奥特威国家公园里,有一条25米高、600米长的空中走廊蜿蜒在苍翠的雨林树海中。这里有高耸的白干山梨树、巨大的黑檀木、山毛榉、树蕨等等。游客们在走廊里,不再仅仅是仰望这些绿色的生命,而是穿梭其中,与它们共同沐浴在阳光下。而步道里45米高的展望台,足以让人一览脚下的盎然绿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寂静与和谐。当人们背着背包站在走廊里伸手触碰那些绿色时,时间仿佛一下子退回到一亿几千万年前的远古时代,脖子细长的食草恐龙就在身边进食……
  开放时间:9:00-17:00
  价格:成人¥19.5;儿童¥ 9
  沿大洋路逛着晃着不知不觉,眼前出现了一个镇子,阿波罗湾。在镇上的一家小饭店吃了午餐后,又去补充了一下房车给养。
  离开阿波罗湾大洋路便离开海岸线。虽然一路上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牧场草木繁茂,但没有了海景的大洋路,总是缺乏了点灵气。于是,见到左边又出现一个观景台的标志,立刻亳不犹豫地转了上去。
  果然登高又见大海。这就是传说中的面朝大海,“秋冷”花开吧?一条石阶通往崖下,便是著名景点吉布森石阶。沿着石阶下到吉布森海滩上,右边是悬崖绝壁,海水扑打着沙滩和石灰岩壁。前面海中孤立的是门徒么?看来草根来到了大洋路最精华的海景之处了。
  从石阶回到崖上,开车沿大洋路向西,很快面前就出现了“十二门徒”的标志,右转到停车场停好车。走过涵洞穿过公路来到岸边,“门徒”们赫然耸立在眼前。云中透射出的霞光照耀在依然矗立的“门徒”们身上,海水依然拍打着“门徒”们,以及“门徒”身后的岩壁,那画面壮观得让草根的心潮也澎湃起来。据悉,“十二门徒”是维多利亚最有名的岩石群,由于伸向大海的海峡长时间被海水侵蚀,才形成了这些孤零零的岩石堆。
  沿着木制栈道往东走,东边还伫立着两位“门徒”。西边这是四位还是五位?加上这两位,好像还不够数哦?孤立海中被海风海浪侵蚀了几千万年的“门徒”们,似乎现在只剩下七位还是六位了?那还不改名字为“六门徒”或者“七门徒”?来晚了恐怕连六、七“门徒”都不保了!
  透过两位“门徒”望过去,那边是吉布森石阶。数过“门徒”后草根看了下地图,此处离阿德菜德还有700公里的样子,看来不能在此露宿明早看日出了,那样明天一天都在狂奔中度过。走吧,继续向前!
  经过小镇坎贝尔港又一个指示牌把草根引导到一个观景台,海洋雕塑石拱门出现在眼前。
  冲刷了成千上万年的海浪,仍然继续冲刷着这座拱门。这一段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伸出于咆哮的海面上,数千年来海浪与潮汐一直不停地冲击着松软的岩石,相信不久这里会创造出新的岩石堆、岩石峡、石拱和石孔。
  离开石拱门不远,就到了伦敦桥(The London Arch Bridge),呃,现在应该叫做伦敦拱了。原来是与陆地相连的两座岩石拱桥,因此叫做伦敦桥。1 990年连接陆地的那一座坍塌成了如今的这个样子。据说坍塌时候两个游客还在拱桥的外头,坍塌后两个人立刻被隔离在“岛”上了,等待了好几个小时后才被直升机救回。这让草根想起了一首英文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 ling down,fa lihg down,自lihg down。London b ridge is fa lihg down.my fair lady……”可怜的伦敦桥是不是被她们唱塌的?
  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大洋路
  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位于墨尔本西南方向190公里处。它将大洋路上最精华的景观全数收入曩中:十二门徒岩、伦敦桥(The London Arch Brldge)、洛克阿德峡(Loch Ara Gorge)、吉布森石阶(The G bsonsteps)和岩洞(The Grotb)。这些大洋路最负盛名的自然奇景就是构成坎贝尔港国家公园的五大基本景区。
  这条17.5平方公里长的海岸线常年受到来自南大洋海风的侵蚀,岸边的崖壁更是长期暴露在恶劣天气与巨大的海浪下。一来二去,原本与大陆相连的、万年前的岩石逐渐腐蚀、风化成洞穴,最终与大陆分离,形成 今日我们看到的样子。又不知经过多少岁月的海风与巨浪的冲刷,被割离出来的岩石慢慢被雕刻成姿态各异又极具视党冲击的天然艺术品。科学家们相信,随着时光的推移,今日我们看到的这些“艺术品”终将被自然全部吞没,消失在这片蔚蓝的海洋中。
  当人们来到它们面前时,语言往往已丧失了它赞美的功能,所以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按下快门,将眼前的唯美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
  伫立岸边,一排排高耸的悬崖峭壁在翻滚的靛蓝巨浪里无声地挺立着。阳光不分时间段地撒在这片领域里,揭露着它们每一时刻不相同的独特魅力。或许天荒地老都不及在此情此景前沉醉片刻……
  离开姊妹湖,来到阿德莱德大学旁的维多利亚街找了个车位,开始投币买停车票。数硬币的时候,发现混迹其中有一枚一元人民币。草根立刻好奇心大起,让孩子把这一块钱人民币投进去,看看机器会把它认成多少cent的澳币?这枚硬币叮呤当啷地投进去后PTI令当啷地直接掉到出币口,这机器还真是明察秋毫呢。
  把票放在风挡玻璃后的仪表板上,开始徒步。沿着威廉国王大道,过了桥来到托伦斯河北岸,顺着河岸向西走去,河两岸是大片的绿地,水中一个喷泉,喷出的水形成一道彩虹。河边的乌懒懒地打着哈欠。是不是在阿德莱德生活久了的都会呆若此乌?河中也有划艇,他们是赛手?爱好者?抑或阿德莱德大学的学生?
  过了桥重新回到南岸。现代化的公寓楼跟古老的小教堂比邻,阿德莱德曾经也是“教堂之城”。沿着北大街向东走去,马路对面一座楼上写着火车站。那里过去应该是火车站,但现在是一家赌场。接下来是南澳的议会大厦。
  这个南澳的议会大厦分为东西两翼。由于缺钱,这座建筑从1874年开建一直到1939年才算完成,共建了65年。先建的西边那部分现在被称为“老国会楼”。原本这座希腊式的建筑设计有一些引人注目的科林斯式圆塔和一个宏大的圆顶。然而缺钱导致这些东西都被省去。
  西翼从1874年开始动工修建,经济不景气致使西半部分直到1913年才修完。而东半部分刚动工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英国不得不全力投入战争,工程就此停顿下来。奈森爵士出资10万英镑的资助下,工程才又重新开始。1939年6月5日,大厦终于开始正式全部交付使用。谢天谢地,再晚几天又一场世界大战该爆发了,可不知道再会拖到猴年马月了。虽然算是完工了,但是原设计的圆塔和宏大的圆顶,一直也没能实现。
  沿着North Tce继续向东走。这个是北街最古老的建筑——The Bradm an collectbn。再过去是南澳美术馆。走过街角这座小教堂,前面路的南北都有阿德莱德大学的楼群,这里是阿德莱德大学的主校区。
  同阿德莱德大学比邻的是同样没有院墙的南澳大利亚大学。有时候分不清这座楼是阿大的,还是南澳大的。转回到学校后面的维多利亚街,这里停满了学生的车子。打眼看过去二手车居多。开上咱的“家”沿着国王大街向南返回,途经战争纪念碑。此碑建成于1931年,以此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士。大约有35,000名南澳士兵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占到当年南澳18至44岁的男子的37.7%,南澳总人口的8.5%,其中超过5,000人战死沙场。为纪念一战胜利和缅怀阵亡将士,在1919年南澳议会同意提供资金修建这座纪念碑。后来这座纪念碑成为国家战争纪念碑。
  经过市中心的维多利亚广场天已经黑了。在给力的导航指引下草根转向西,追寻太阳落去的方向。
  美丽,不仅仅在大洋路
  从阿德莱德驱车大约338公里到达Robe,这是我们回程歇脚的第一站。Robe不大,到此游玩的游客大多是租住当地bcal出租的家庭式套房。尤其是沿海的房子,都有着宽敞的面海大阳台。
  到达Robe的时候已接近傍晚,冬日的海边有点冷飕飕,但是看到这么清澈的海水,忍不住深深地呼吸又呼吸。蔚蓝而泛着碧绿的海水,静谧而又汹涌的浪潮,海面上低飞的海鸟时不时被海浪冲拍得扑棱着翅膀。虽然寒冷,但是到海边玩水的人们热情不减。此刻,人、动物、自然是那么地和谐……
  我们租住的房子虽然没有面朝大海,但是穿过房子后花园的小丛林,就可以到海边了。这里临海的房子都很舒服,有着很大的阳台,尽情享受阳光与海滩。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到处都有一簇簇的花儿,即使安静,也透着一股生气。
  第二天一大早,我把自己裹得厚厚实实的来到海滩上,可人家却穿着短袖在海边遛狗。这就是澳洲,什么衣服什么活动都不论季节、不论早晚。
  早上的沙滩和昨晚完全不同,沙滩上全部是海水冲上来的海藻。不过这些沙滩上的冲积物很快就会有人来清理干净。
  离开Robe前,我们去了附近的Old Marker崖边。站在山崖边,心旷神怡,大自然的杰作是那么的神奇。今天又是一个晴朗天,海水比天还要蓝。面对蔚蓝的大海,真的舍不得离去。在这里我们还有了很惊喜的发现,就是那在海里嬉戏的一只野生海豹。可惜它动作太灵敏了,难以用镜头捕捉。
  澳洲大多数乡村小镇都人烟稀少,有的朋友看到照片后问我,怎么从背景里都看不到多少人啊。呵呵,整个澳洲769万平方公里,才2100多万人口,而中国仅广东省17.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就有一亿多人了,对比一下就知道人口密度的差异了。可是到了夏日,热爱海滩的人们都会涌到海边,这些临海的小镇就会热闹起来。
  离开Robe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准备在甘比尔山吃午餐。由于吃不惯澳洲冷饮和油腻混搭的西式早餐,早上只囫囵了一点食物,现在好想吃中餐。还好这个镇还比较大,找到一家港式面店就马上进去了,在澳洲好像大多数中餐馆都是香港人开的。澳洲华人多,所以除非你不想吃中餐,想吃的话也肯定可以找到。店里食物味道还可以吧,其实西餐也有好吃的,只是这样的长途旅行,疲倦的时候,很是挂念一些滋润的汤水。
  甘比尔山有一个很出名的景点就是蓝湖。
  进入蓝湖景区,公路的两边各有一湖。估计是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和保证公路的交通安全,所以特别设置了贯穿公路两侧的地下通道。蓝湖的对面是已经干涸了几十年的另一个火山湖——羊腿湖。可是此刻已经找寻不到昔日湖泊的踪迹,茂盛的植被早已遮盖了原先的湖底。如果没有看介绍,真的想象不出这在三、四十年前也曾经是一个湖水熠熠的火山湖。
  面对这深邃的蓝湖,我觉得它神秘而又宁静,它让我联想到喀纳斯湖的水怪。这里这么深的湖水,不知道有多少动物在里面暗藏而不为人所知呢?蓝湖养活着这一方土地的人们,所以在这里,它是神圣的。每年的十二月到来年的三月是蓝湖色彩最艳丽的时节,尤其是晴朗天,这幽幽的深蓝在阳光照射下颜色丰富而多绚,比画笔下的任何色彩都要精彩。虽然我们来得不是最美的时候,但是这一抹蓝也足够让人印象深刻。
  离开蓝湖,继续一路前进。一个又一个的农场映入眼帘,我还是忍不住又停下了。而之后我继 续开车也没有想在农场停下,免得惊吓它们。不过就在一刹那间,一些东西从我的余光闪过——又是那种动物,在阿德莱德的一些农场偶尔看到过一只。但因为在车上,也都是掠过眼帘。这里有好几只呢,于是我们马上掉头回去。
  我们在农场围栏外,因为它们很远,我把镜头拉得很近都看不清楚。而就在这时,农场里有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了出来。得知我来自遥远的中国,而且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动物,又对它很感兴趣,他就主动让我们进农场来看。实在是太幸运了!小伙子告诉我们,他们家的农场以前在这的,后来因为这里潮湿,所以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了,现在只留下几只Abaca(这是他告诉我们的名字)在这里,也就是我们书本上说的“羊驼”。现存世界上的羊驼约有300万只左右,约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鲁及智利的高原上,其余分布于澳洲的维多利亚州以及新南威尔士州。而这次我们的行程都在维多利亚州,所以很是幸运地见到了。一开始我以为澳洲人说的bma与abaca不同,但是经查证,只是学名不一样,其实就是羊驼。
  离开农场后,我们来到另一个海滨小镇
  波特兰(Portland),来到这里的一个游艇停泊码头。我很喜欢走在这样的码头长堤上,甚至仅是坐在地上就这样看着来往的船只,享受片刻的宁静惬意。澳洲的小镇大多数都是十分安静的,有时走在大街上很久才能遇到其他人,可是市政维护却一点都不马虎。来到小镇上你可以感受到,虽不热闹,却一点也不荒凉,尤其是海边。不管多冷或者什么季节,在海滩边你肯定能找到人迹,这就是热爱大海和水上运动的澳洲人。因为热爱海滩,所以他们也特别环保,在海滩上几乎找不到一点纸届和垃圾,因为他们都会自觉带走。
  继续驱车前进,到达仙女港(PortFiary)。依然是海边,波涛汹涌的海面让人感到寒冷,却又看到不少人在冲浪,很刺激啊。澳洲海岸的海浪很大,是冲浪者的天堂。冲浪对澳洲的男女老幼来说,就是一种很普遍的活动和爱好。除了冲浪,还有风帆、独木舟、飞行等其他活动。来澳洲旅游最大的体验就是完全地融入大自然,让你感受返璞归真,没有压力,尽情放轻松。自由,就是澳洲人所追求的生活。
  天黑前终于到达warmam bool了。今天和昨天差不多路程,330km。沿途的美景真是随手拈来,太多了。但由于路途比较长,所以经过很多城镇却无法一一停留和观赏。
  warmam bool是我们今天下榻的地方,一个美丽而略显热闹的大镇,也是距离大洋路最近的一个城镇。明天从这里出发进入大洋路,再回到墨尔本。
  南澳最后一站:粉湖
  过了小镇泰勒姆本德(Taiem Bend)后有很多岔路口,可以选择沿南澳东南海岸,回到大洋路,或者
  走内陆到达墨尔本,而草根则开上了B12公路转向正西直奔堪培拉(canberra),等看过蓝山后再回悉尼。
  B12公路又叫玛里公路或者小桉树公路。两边的树木比起沿海岸
  那一线所见的高大桉树来,确实显得矮
  小了许多。和小桉树相伴一路向西,来到小镇平纳鲁(Pinnaroo)。这座小镇是草根在南澳的最后一站,再往前就会重新回到维多利亚州。
  内陆的小镇看起来没那么热闹,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车辆也是偶尔驶过。在游客中心取些资料,草根开车过来加油,加过油后继续上路。前行路左边出现一个指示牌指示这条土路通往墨累日落国家公园,草根开车转了上去。
  墨累日落国家公园是维多利亚州第二大国家公园,很大很荒芜,据说大部分地方没有路,难以到达。不过有条土路可以从小桉树公路的Linga一直通到公园南缘的粉湖(PinkLakes),看来应该就是这条。
  开车上了土路,漫天的尘土在草根的房车后飘荡起来,草根见状赶紧停车下来,仔细检查车窗,确认关好以免尘土进入。然后才开车继续上路。
  在土路上跑了十几公里,路右边出现了一个粉红色的湖泊。湖边有一块牌子,介绍着粉湖的由来:很久以前,这片区域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一次冰河时代的结束,咱们的星球变得干燥,海水大都退去,但是这一片富含盐分的海水被沙子困在此地。看着这富含盐分的湖水,草根觉得岸边应该寸草不生的,但是湖边的植物依然茂盛,娇艳欲滴。树木虽然大都是低矮的灌木,但偶尔也有几棵傲然挺立,生命真是顽强。
  那么湖水为什么会是粉色的昵?开始草根还以为是来自于湖水中的某种矿物质,看了介绍才知道不是。这种粉色来源于湖水中的β胡萝卜素,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看起来如此富含盐分的湖水里应该是毫无生命迹象的,但是其中还就有一种水藻能够生存。夏季繁茂的水藻产生大量的β胡萝卜素,让湖水看起来呈现出粉粉的颜色。据说,天阴的时候,湖水看起来更粉。
  土路继续向墨累日落国家公园的深处延伸,不知会通往何地?这里看起来荒无人烟,如果想体验与世隔绝和苍茫辽阔的感觉,可以继续开车深入,草根的选择是回头。
  栖息在这里的生物们
  墨累日落是维多利亚州第二个最大的国家公园,位于墨尔本西北部438公里处。公园建成于1991年,而草根去的粉湖是1999年才划进这个公园范围内的。每逢夏末,海藻产生的β胡萝卜、素会使湖水变成梦幻般的粉色。
  除了引人入胜的湖泊以外,这里还是个很赞的生态区,有超过600种植物和300种鸟类在此栖身。由于公园里生长了大量的小桉树,给了诸如眼斑冢雉、马里鹋鹩莺等濒临灭绝的鸟类一个十分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这里也被国际鸟类联盟认证为鸟类生态保护区。
  归途
  过了奥尔伯里后,草根就回到了新南威尔士州,也踏上了墨尔本到悉尼的康庄大道休姆公路(Hume Hwy),怀念着那一路海景,一路回到悉尼。
  在GPS的指挥下远远地又见到了海港大桥。再见啦,海港大桥!过了桥开始穿街过巷,接着又是一座桥。渐渐地,眼前的街景熟悉起来。这里左边是CBD,右边不远就是渔市场。
  至此,该给咱这一路上劳苦功高的GPS来张照片了。除了提示路径,给出限速,GPS还会提示前面有照相机,真是草根的好助手。有了给力的GPS,草根找到租车公司也没有费什么周折。
  开进院子停下车,第一步是用相机记录一下这光辉的里程数,此车伴随着草根一家一路奔波了4,425.8公里,合每天400公里。此外还要佩服下自己能把油耗控制得这么好。草根租车时候买了这一箱油,如果不把它烧干烧尽一烧到底,就亏了草根便宜了租车公司,所以虽然没有从DSG到TSI,还车的时候最好还是能如大众汽车广告中所说的那样:燃尽每一滴油,前提是别把自己撂在路上。做到这一点可不光要技术过硬,还需要有胆有识。
  还车前先下车检查下驾驶室有无遗漏的东西,还有副驾驶和后面车厢。拉开车门,冰箱微波炉都是空空如也,符合洁净要求。燃气灶擦拭得光可鉴人,台面也一尘不染,镜子上面的储物隔里,沙滩椅已经收好并摆放整齐。
  检查停当后去交钥匙,工作人员过来记了下里程 数,然后就跟草根说:行了。也不来这儿看看,再顺便夸夸草根收拾得多干净。
  告别了一路相伴的车子,离开租车公司,略微有点依依不舍。但依然去乘地铁,到了机场候机不提,晚上2000乘CA174航班准时回京。
  草根总结
  租房车好处一二三
  1 租房车旅行是一个省钱省事的好办法,宜大力推广:租车¥100/天,入营地¥30/天,吃饭¥10—20/天,这样合计¥150/天,折合人民币约1,000元/天。你想住哪儿住哪儿,如果不进房车公园,不但可以把那¥30省了,还不需要开车到处找投宿的地方。有过自驾旅行经验的人都知道,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预定好的宾馆通常要花上一些时间折腾。要是没有预定,那折腾乘二都不一定能搞定。
  2 可以睁开眼睛就看风景,如草根在大洋路上做的那样,不用起床、梳洗、结账,匆匆上车去赶风景。
  3 GPS是非常必要的。它有两个好处:第一,不用担心迷路,只要把目的地设定好,中间尽可以随意离开计划好的路线去探寻意外之喜,它总会指出一条到达目的地的线路;第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设想一下,如果没有GPS,需要在每一个路口盯紧路标注意不要走错,迷路了还要花大量时间问路。虽然澳洲人以热情著称,但在那穷乡僻壤,有时候想找人问个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况且你的英语跟他的英语是否接轨、接轨到什么程度也是个问题。花销:
  开始草根打算弄个账本把所有花销一笔一笔记录下来,但是路上实在太累,无暇详细记录。不过大的数是有的:
  出发前换了¥2,000澳元,到了悉尼发现不敷使用,迅即向住在澳洲的朋友借了¥500,最终仍不得不刷信用卡,包括前期的租车定金,刷去了¥500。这样合计下来一共花去¥3,000,折合人民币20,100元,加上前期用人民币购买的三人机票18,900元,签证费2,160元,合计花去人民币4万出头。
  关于房车,车费提车的时候结清了,保险费交过了,无需担心。一小罐天然气估计没用多少,后来进房车公园都在公园里的公共厨房做饭了,又大设施又齐全,所以自己的气也没用多少,这个不需另外付钱。当然油要自己加,草根开的这车的油耗大约是10升/百公里。一共用了多少油?这个就要等草根整理好油票再说了!
  教训:
  1 子曰,贪多者嚼不烂也。草根的首个教训就是计划庞大,总想把能看的都看到。但是这样一来每日安排的行程就不免过长,导致很多的时间是花在赶往各个美景的路上。建议大家设计每天行程时尽量不要超过200公里,这样可以悠闲地赏玩风景。走草根的线路,可以三周走完。如果只有两周的时间,建议看完大洋路即可返回,阿德莱德可以留到下次再去,反正袋鼠岛你也要看的,还有南澳那石灰岩海岸。如果用三周的时间走完草根的路线,相信沿着海岸,“天上人间”会从卧龙岗一直延伸到阿德莱德。
  2 澳元带得太少。以草根在美国的经验,以为刷信用卡即可。刷信用卡确实可行,但是代价也很大。大家知道我们的卡虽然是双币信用卡,但是国内的双币卡其中一币必定是人民币,二币是美元,在澳洲刷掉的澳元都要折成美元,然后回来要你还美元。如果你碰巧没有美元的话,还要用人民币买美元还上,这倒来倒去的汇率手续费不用我说您也知道该不会少了。
  自然之美,莫过于山川之美、原野之美、河湖之美、生物之美;大洋路之美,则美在路上。
  从托尔坎到坎贝尔港的这段大洋路或许是澳洲南部沿海公路上最美丽的路段,但不可否认,从草根由悉尼出发开始,南至墨尔本遭遇大洋路、西抵阿德莱德一览人文风光,此后穿越澳洲中部,途经惊喜与美景不断的墨累日落国家公园,最后再返回悉尼,这样一个长途自驾旅行远比仅仅造访大洋路要来得精彩得多。如果你有机会能够到澳洲自驾旅行一次,不妨像草根、christy那样,带上最亲爱的家人,恋人,沿着海岸线慢慢寻找隐藏在大洋路上的每一处精彩!
  攻略@澳大利亚签证
  计划去澳大利亚旅游的朋友记得提前办理好签证手续。一般来说,拜托旅行社代办旅游签证(676类)大概是1000元以上的价格,而自己到使馆办理签证则只需要800元,约5—10个工作日即可办好。
  办理签证时你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 护照:本人有效护照及旧护照(原件),本人护照首页的复印件(包含如名字,出生年月等个人信息);
  2 照片:小二寸近照一张(彩色,最好白底),用于48R表格;
  3 户口簿复印件:申请人户口本整本复印件;
  4 资金证明:用来证明你有足够资金赴澳旅行的材料,比如:银行存款证明、房产证、收入证明(完税证明更好)、工资单等;
  5 工作证明或在读证明:
  在职人员需提供工作单位准假信,信上注明你的职位和薪资、在职时间、休假批准以及签发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如果是私营业主则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退休人员则需提供退休证复印件;在读学生需提供在读证明;
  6 48R表格:可在澳大利亚移民局官网下载,中英文都可以办理的。
  7.54表:用于填写家庭成员信息,用英文只填一面即可
其他文献
谁都知道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节,西方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恋人们会互赠巧克力、贺卡和鲜花,向彼此表达自己的浓浓爱意。不过,关于情人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  通常,在情人节这天,小伙子们会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送给女孩的最佳情人节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据说巧克力的成份之一苯基胺能引起人体内荷尔蒙的变化,跟热恋中的感觉很相似,因此吃下这种代表爱情和欢愉的食物,总会让人不禁身处梦幻
期刊
個性宿营  通常的帐篷除了大小、材料和几种颜色稍有变化外,其他全无新意可言!或许你早就腻烦了千篇一律的帐篷,那么Fie lbcandy公司设计的这一系列帐篷绝对会满足你对“good bokhg”的需求!草地、大西瓜、马戏团、星条旗、奶酪……各种创意外观应有尽有,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当然,他们的帐篷也不仅仅是卖外观,便捷的支架、透气性布料、可上锁的储物袋等多种人性化设计避免了成为“绣花枕头”的悲剧
期刊
走在汽车飞驰的柏油路旁,路边围墙的水泥刷上了青灰色,墙头瓦块模拟出了复古,明明是千年之久的建筑物,矗立的朱红高柱为什么却是如此鲜红?当前门大街的“当当车”重回到市民眼前时,又有多少人觉得欣喜?  都说上海是座没有记忆的城市,都说京城是座文明古都,可“古”字何来?  五六十年代,一场“破四旧”我们推了牌楼,拆了城墙;六七十年代四合院成了大杂院,八十年代大杂院也难留于世。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看看我们
期刊
一个是《让子弹飞》中的荒诞之城——“鹅城”。    “第一次看到开平碉楼群落,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巧的地方。我们(电影《让子弹飞》)年代背景是北洋军阀时期,那正是一个中西交融的传奇年代。碉楼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又混搭了西式华丽的建筑风格,作为电影的场景简直是天衣无缝的选择。”——姜文(电影《让子弹飞》导演)    一座座被遗落在乡野田间的古堡,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后,只剩下那些破败萧瑟的古
期刊
2009年,一次京城的穿越“香八拉”周末登山活動,让我认识了我的老公。我和他都是十足的户外运動爱好者,所以常常会约伴儿一起去北京郊外登山游玩。一次次相约中,我们对彼此的了解逐渐加深,而对彼此的感情也在这一年里慢慢升温直到幸福爆满。2010年8月,我们终于登记注册结婚了。虽然在一起的甜蜜为彼此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但那处处充满了迷人风景和浓厚人情的远方,一直都让我们俩很憧憬。我和他都是喜欢旅行的人,
期刊
是一个月之前的旅行,游记算不上,倒有些回忆录的味道。  這是回国之后的第一次双人旅行,有猫还有猪。当饭猫还在阿根廷的时候,我们俩就开始策划国庆假期去哪里,从稻城、丽江、青海湖到家里昏睡一周的计划都过了一遍,最后两枚吃货敲定:咱们就去成都吃小吃吧!  要说成都最有特色的小吃街,那一定得去锦里巷子里走一走。  锦里,也就是晋朝的锦官城。作为武侯祠修葺的一部分,现在成为了成都最著名的小吃步行街,共550
期刊
风雨飘摇中的记忆  从佛开高速到325国道,一路驶向我们的目的地——赤坎古镇。赤坎古镇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是非常有名的侨乡古镇。浓郁的南国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映衬出了这个小镇所经历过的悠长岁月。镇上小街不宽也不窄,灰黄色的骑楼一栋连一栋,玲珑古典的屋顶,掉漆的窗格子,低矮的门楣,柱子上褪色的毛笔字招牌和广告,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老片子中的上海街头。    我们在古镇上午餐,尝了尝远近闻名的煲仔饭。
期刊
初闻小洲村,是在一个集合了诸多文艺青年的社交网站——豆瓣。当时,“文艺青年”还不是一个褒贬不一的词语;当时,许多许多青春无极限的少男少女都想要“文艺”一把;当时,小洲村似乎是“文艺青年”的一个秘密聚集地。于是,综上所述,当时妄图装一把“文艺”的我想法相当坚定——去广州,就一定要去小洲村!    这年头还有人民礼堂?  一进入小洲村,最显眼的就是小洲人民礼堂了,乍眼看上去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古旧,但却
期刊
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它的确发生了:因为一部电影,一条老街得以保留。据说在《岁月神偷》拍摄之前,永利街几番被列为拆迁对象,但由于电影的热播,众多摄影爱好者、电影追随者纷至沓来,居然就这样把这里保留下来,估计住在这里的人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吧!    TIPS:  《岁月神偷》讲述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普通香港人靠做鞋养活一家的小人物故事。因为永利街是香港为数不多的完整保留了香港上世纪6
期刊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怀念着远方的山水;  我们生活在枯燥无情的钢筋水泥林里,怀念着山林田野间的白墙黑瓦红泥黄土;  我们生活在几乎所有人都在遵守的条条框框中,怀念着千百年来遗世而独立的古村落中的那些与众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