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人: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好房子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过去:“回头看过去,没有后悔,只是感到自己曾经很愚蠢!我没有很好地抓住机遇!”
  关于现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的我很慎重,也更细致了!”“我不期望不切实际的一蹴而就,那种大起大落,我已经经历太多。”
  关于未来:“一旦选择了这条路,我会一直执著地走下去,让别人说去吧!”
  —— 林立人
  
  2005 新年过后,一则“深圳个人合作建房”召集令在搜狐焦点深圳站(sz.focus.cn)的BBS中帖出,立即引发众人关注和追随,跟帖者逾千,点击过万,震动全城。随后,搜狐焦点网、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等竞相报道……
  追溯涌动着的热潮,一切源于一个叫做“林立人”的温州数码商人!
  接到林立人的名片时,我有些诧异,除了常规的信息之外,卡片上最中央、最显眼的位置写着“五星义工”!数码商人、合作建房的始佣者、星级义工……他们之间应该用怎样的符号来链接?
  不到20岁,懵懂少年勇闯商海,曾与浙商领军人物王均瑶同时以编织袋兴家;1.2个亿的兴奋之后,数百万付之东流,两手空空南下深圳;睡地铺,做中介,开发房地产;涉足通讯市场,试做飞机驾驶培训,首创“深圳模式”合作建房……几起几落,数十载商界的跌宕起伏,也许,真的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划写林立人的经历!
  
  拒绝王均瑶
  
  (和王均瑶同村,却比王均瑶出道更早;同以编织袋白手起家,之后的命运却迥然不同。
  温州,盛产商人的地方;也盛产着机遇!温州苍南县大渔镇,是已故浙商王均瑶的故乡,也是林立人的出生地。)
  华人世界:很多人眼中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在我的印象中,温州人都在做生意,而且是无师自通的很会做生意,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从商?
  林立人:14岁!那时初中未毕业,为了补贴家用,白天做二道贩子卖海鲜,夜里挨家挨户去收螃蟹壳,中学的学费,就这样靠着赚取的差价解决了。
  


  (改革开放后,各地乡镇化肥厂突起,初涉商海不久林立人嗅到了商机,利用“前店后厂”的温州模式的优势,将化肥编织袋售往全国。
  从此,小小编织袋开始成就着一个商人的梦想。
  1987年,林立人正式从小规模区域性文化用品的经营转入专业编织袋的全国销售,随着编制袋的批量产销,年仅23岁的林立人成了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人物,开始在当地商界崭露头角!“温州市杰出青年代表”、“温州纳税大户”、“浙江省优秀青年”等荣誉接连而来。就在这个时候,王均瑶欲同其合作,共做编织袋生意,被其拒绝。)
  华人世界:为何拒绝王均瑶?
  林立人: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的雄心壮志让他一定不会甘于给谁打工,他只能做老板!
  (1989年,林立人与河南某化肥主管部门达成价值1.2亿人民币之编织袋买卖意向,还未曾签署法律文书,林立人冒然向对方发出1000万只编织袋,之后,大难来临,300余万货款呆为死帐。)
  华人世界:数百万的呆帐,是你必须面对的,因为你要面对为你生产编织袋的乡亲,而对方却无力支付,你怎么办?
  林立人:我走上了屈辱的讨债之路。但是没有结果,对方推脱,我只能用自己的财产来补偿我的乡亲们。
  (清偿各种债务之后,一贫如洗的林立人南下深圳!也正是这一年,合作未果的王均瑶自立门户,尔后一举成名了!)
  


  两次夭折的建房梦
  
  (初到深圳的林立人,借宿在朋友狭小的出租屋里,谋求翻身之际!亲身感受到深圳租房难的林立人再次嗅到商机:做房屋中介,坐收佣金! 随后在香港注册“立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了深圳第一家民营租房中介公司。一年后,林立人一口气买下东乐花园30余套,开始职业炒楼,资金积累开始快速循环增长,怀揣数百万资金的林立人开始萌生了“建房梦”。)
  华人世界:也就是这时候,你开始对地产有了兴趣?
  林立人:对。温州人做事喜欢抱团,居住也如此,所以我想在深圳买一块地,建设一个专门卖给温州人的“温州小区”。“买深圳房子,送深圳户口”,广告在《温州日报》刊出之后,引起了很多温州人的兴趣,前来登记买房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不久,买房入户的政策突然被取消,这个项目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林立人的第一次建房梦随之湮灭。1993年,大亚湾开发如火如荼,林立人带着“你错过深圳,还能错过大亚湾吗?”的构想冲到大亚湾。)
  华人世界:这一次,似乎也没有成功?
  林立人:那时是与当地一家地产公司达成了合作,他们出地,我们投资,打算盖一座26层楼的“温州大厦”,利润三七分成。但是天意弄人,地基打完后就遭遇了中央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整个形式都不好,“温州大厦”也成了烂尾楼。
  (两次建房梦的夭折,林立人又一次落入血本无归的境地。)
  


  合作建房,让更多的普通人买得起房子
  
  (有人说,特区的“特”就在于随时而来的机遇,也许确实如此,1995年,“改频寻呼机”给林立人的生命带来了全新的转折:收购旧机、改装、批发……1997年,林立人资产再次过千万,他的事业又一次到达人生的巅峰。和北大及牛津商学院合作,做企业营销管理培训;投资阳江的飞机驾驶培训学校……他的步伐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每一次,林立人都能快人一步嗅到商机;也似乎每一次,他的财产都会在顷刻间恍然消失。
  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伺机多时的林立人带重金杀入B股,谁知数月后B股跳水,股票全部被套,资产缩水近2/3。
  2002年初,林立人将余下的资金入股一数码像机生产厂,在阿里巴巴、淘宝网开设网上商店,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出口贸易。
  2005年2月10 日,搜狐焦点深圳站(sz.focus.cn)BBS中一则题为《发起个人集资建房 珠江三角洲深圳可找林立人交流》的帖子点击过万,迅速引起逾千人追随,深圳合作建房开始拉开帷幕!)
  华人世界:起起落落,一次次溃败,但似乎,关于“建房”的梦却一直萦绕着你!为何要发起合作建房,是不是为了圆你关于房子的梦?
  


  林立人:我不期望不切实际的一蹴而就,那种大起大落,我已经经历太多。现在的我很慎重,也更细致了!随着公司业务突飞猛进和人员的增多,我需要更大的写字楼。但是几经周折,却发现此时深圳的房价已到达如此之高,这是很多人所难以承受的,所以“合作建房”的想法应时而生!我就是要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买到合理价格的房子。
  华人世界:深圳模式的合作建房不同于其他城市,你曾说是一种简化,也是一种优化?
  林立人:有开发商说我们的合作建房是对于他们的一种挑衅和鄙视,其实消费者才是真正的弱者,突飞猛进的房价,让太多的年轻人望楼兴叹!而我们的“深圳模式”就是通过竞拍获得现成的烂尾楼所有权,以“盘活烂尾楼”方式合作建房,然后装修、分配、管理,既能降低成本,又可取消买地、建房两个环节,直接走买房到使用的捷径,与市场楼价相比,可赚取30%的价差,比起其他城市而言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曾经差一点就成功了!
  (中南大厦,这个位于深圳宝安南路、总面积达18000平方米、26层高的被法院查封的烂尾楼,几乎快成为全国首例合作建房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了,然而,最终因为拍卖时1亿元起价定价过高而导致两次拍卖活动失败!)
  华人世界:中南大厦流拍了,目前深圳的合作建房进展如何?是否有了新的目标楼盘?
  林立人:是的。现在我们反而更有信心了,因为我们的路更宽阔了,这些日子,陆续收到了很多发展商的电话,包括银行的不良资产管理部门也找到我们,还有担保公司……一句话,楼盘绝对不是问题!
  
  4月15日,林立人召集全国14个城市合作建房始俑者云集深圳,召开“ 首届个人合作建房研讨会”,在全国范围内重金悬赏:对合作建房征集合理化建议,自行拿出一套80.9平方米的住房,作为回报奖励优秀建议者。此举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合作建房,只是一场地产革命的春季攻势,只是一个“乌托邦”,在地价奇高、房产巨鳄云集的深圳根本无法实现,但是,在这个南中国具活力、最前沿的城市,林立人的合作建房的追随者仍然在不断增加。如今的每一天,他依然忙碌着周旋于银行、拍卖行、担保公司,林立人坚定的相信年内肯定能够做成一单烂尾楼拍卖!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好房子!
其他文献
“美国是移民在一片土地上建设起来的家园,开拓生活的一个童话” (乔治·布什,美国前总统)。 方李邦琴的故事就是这童话中的一章。”    2000年3月17日,已有135年历史的美国《旧金山观察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一个特大字号的通栏:“SOLD(被出售)!”而且登载了一张大幅照片:报社的员工们聚集编辑部大厅,听老板宣布:该报已于当日被一个美籍华人家族——以方李邦琴女士为董事长的方氏企业集团买下!
期刊
1975年印支事变,华人四处逃亡,其中一部分辗转陆续来到了法国,逃到法国的华人难民达到10余万人,在生活背景迥异的西方,大多数初到的华人身无分文,加之文化隔膜,生活习惯不同和语言不通,他们的遭遇可想而知。  1981年,先期抵法并事业初成的包括现任会长郑辉和第一副会长陈锡南在内的17位华商,深感此时此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绝处逢生,以柬侨为主的法国华裔互助会便在此情此境下于1982年成立。互助会的会徽
期刊
一门学科,无论它深奥与否,只要成为时代的“显学”,就会有一个向大众普及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时期,文学、哲学是中国社会的“显学”,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家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中心人物。那时,有关文学写作、文学常识一类的普及性小册子便到处风行。有人打趣说,随便扔块砖头出去,就会砸到一个“诗人”。  世易时转,到了今天,文史哲等学科早已失去了它的中心位置,随着经济生活
期刊
主持人:高鹏——蓝色光标公关顾问机构执行董事   嘉宾:吕晶——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传播经理  嘉宾:陈健——福建南平太阳电缆有限公司副总裁    主持人: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危机管理,我想我们的目的不是想单一谈企业社会责任,也不是单一的谈危机管理,我们是把这两个联系起来,有什么课题呢?我理两个方向,看是不是值得探讨。一个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在危机里扮演的作用,我认为是两个方向,
期刊
中国人向来喜爱金饰珠宝,不仅因为它的保值能力,更因为它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灵韵。追朔四、五十年以前,大户人家习惯用金饰珠宝作为传承的信物;20年前,人们追求珠宝,是因为它的保值;如今,在新的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享受逐渐成了人们想要追求的主要方向。而体现在金饰珠宝上就是对其款式、品位的追求。至此,作为奢侈品、保值物的首饰概念正在淡化;而张扬个性、演绎生活品位、点缀生
期刊
有着130年历史的德国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化工企业之一,但它却是沙星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客户。作为全球最大的环丙胺生产基地掌门人的王才喜,多年来致力于发展民族医药化工工业,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能把他的沙星做成中国的“巴斯夫”。    满头银丝的王才喜,特别喜欢书法,在他的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四处收集来的作品。听他讲话,跟他交流,常常会感受到他的平易朴实。他近花甲之年才开始创业,却有一股年轻人般高昂
期刊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古街道,纵横交错,两边多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众多宫殿宅第和博物馆,把辉煌的传统和现代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生于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生活在奥地利的华人,也拥有传播自己文化的载体。  在奥地利比较有影响的华文报纸还有奥地利华人文化
期刊
最近,北京合作建房的发起人于凌罡与万通的合作,引起人们纷纷质疑,认为这样似乎“变了味”,而对于凌罡来说,跟开发商合作不是关键,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把房子真真实实盖起来才更有说服力。而所有的这一切,他承受的是是非非,却是源自16岁时就开始做的那个“梦”——关于“蓝城”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梦,于凌罡才能坚持到现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要说中国第一个合作建房
期刊
他获得成功,理应热热闹闹庆贺一番,但从灿烂归于平淡的他,只是约来两位文友,花生米就啤酒,边谈边饮,平静而畅快。等到夕阳西下,他悄没声息地再次告别西安,迎着五月的热风,重返白鹿原下,那个一住就是五年,诞生了《白鹿原》的乡村小院,点上一支雪茄,斟上一杯西凤酒,然后哼起土味十足的秦腔,飘出小院,飞上青天……    陕军的主帅陈忠实为文坛奉献的被誉为“中国版《静静的顿河》”的《白鹿原》,被公认为陕军扛鼎之
期刊
梳理现代企业管理100余年的历史会发现,对管理贡献最大的不是企业家、不是商学院,而是军队、军校。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从军队管理中借鉴、汲取了许多营养;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就直接取自军队。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军队的管理为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员、实践和理论准备。  在美国,最大、最优秀的“商学院”,不是哈佛、不是斯坦福,而是西点军校。据美国商务年鉴的一个统计,二战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