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有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可以用来组织教学,这才是大好的局面。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中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呢?该如何打造中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呢?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中的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的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2.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到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到教师的激情当中。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当然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为了不断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有一个教师引导的过程。如,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让学生迅速地掌握文本的脉络和内容。
   四、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他们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2.运用电教媒体,要坚持启发诱导,淡化教学重、难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的教学要能温故知新,巧妙地启发诱导,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淡化教学重、难点。
   3.运用电教媒体,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能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最终会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一、增强意识   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安排合理性,有极大随意性,而学生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一致,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积极参与,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
期刊
一、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
期刊
我们讲得较多的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却忽视了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其实生生互动同样很重要。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课堂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评价、相互反馈、合作与竞争等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的课堂,生生互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我简单谈谈,生生互动的内容和怎样实现语文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期刊
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培养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学生读书“常读常新”,“新”的来源是常读、熟读、对基础问题有共同认识。如果基本问题内涵没有搞清楚,处于囫囵吞枣状态,就不可能有
期刊
现在的教学,课堂朗读被多数教师淡化,课堂里缺少琅琅的读书声。那么,如何让朗读声在课堂里响起来呢?   一、语文课堂中朗读的缺失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注重课堂效率的同时,忽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范读逐渐淡出课堂。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每篇课文都应该是教师先读给学生听,学生一边看着书,一边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当学生自
期刊
维财,也许真如其名,只维护其物质的财富,而忽略了精神。   娇宠惯了的孩子掐住了父母的软肋,一个离家出走就让父母妥协了,父母已然不是对手,这场拉锯战最终以孩子胜利而告终。维财,就是这千千万万个放纵的孩子之一。   这个小眯眯眼,虽其貌不扬,但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会怒目相向,拳脚相加。更有甚者,教师关心地看他一眼,他也会双眉倒竖,两眼圆睁,张口无声地叫骂,这多少都令人心寒。   他拒绝学习,拒
期刊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语文界对语文教育的学科属性看法不一,走过两段弯路。一是五六十年代,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人们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脱离课文,“挖掘”思想意义,忽视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二是八十年代,《全日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重新阐明了中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于是在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过分注重知识性的状况,使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课。   华中师大文学院
期刊
一、适度提示和有效探问——激活沉睡的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形,但是因为她的智慧理答换来的是破茧而出的美丽。   师:在这个故事里有“三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沉默,回答不出问题。)   师:这“三变”、“三打”、“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   生:不重复。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三变”,三变变的内容不一样。 
期刊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评改学生的作业中最难的一项工作,特别是逐篇的精批细改,更存在着不少弊端。迄今为止,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上付出的劳动最大,但收效却甚微。改革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
期刊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诵读、培养语感的过程。   诵读,即出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在测评建议里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