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进行连接,通过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共同确定幼儿近阶段的成长方向,一起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的面对未来小学生活,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教育工作。本文对家园共育模式下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分析与讨论,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理、专注、自信、合作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大班;幼小衔接;策略
幼小衔接是大班幼儿教育工作中重点内容,对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方向提出了全新要求。由于幼儿园教育方式与小学教育内容有较大区别,部分家长会产生错误认知,经常要求教师提前讲授小学知识,殊不知这些“过早”教育反而违背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小衔接工作中要注重幼儿能力、意识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可以从自理力、专注力、合作力、自信心几个角度出发,理性面对幼儿升学适宜,让孩子们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小学学习和集体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培养幼儿自理力,建立良好劳动习惯
幼儿园教育主要由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组成,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有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怎么样、要怎么做。其次,在家庭环境中,孩子们受长辈、父母的溺爱,在平日的生活中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象,这就导致幼儿自理意识更差。而在小学生活中,偏向智力型教育,需要儿童自身具备良好的自理能力与劳动习惯。基于此,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应当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穿衣服、整理柜子、收拾餐盘、洗杯子等;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们学会擦桌子、收拾碗筷、扫地、扔垃圾等工作。这些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在未来的小学生活中面对值日工作、生活问题,能够主动的思考并解决,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1]。
二、锻炼幼儿专注力,做好小学学习准备
幼儿园大班课程中时长大概在30分钟,而小学课堂的时长为40分钟,这就对幼儿的专注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良性成长,更好的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教师与家长可以展开专注力练习,为他们未来的小学生活和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在平日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专注力小游戏,如“萝卜蹲”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仔细聆听同伴说出来的话,并快速的做出反应;或使用“木头人”游戏,在教师喊出“木头人”口令的时候,参与游戏的孩子们一动不动,其他幼儿做鬼脸、动作等,坚持时间长的幼儿获胜。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使用阅读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从二十分钟延长到三十分钟,三十分钟延长到四十分钟,逐步提升幼儿的专注力时长,为小学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2]。
三、提升幼儿自信心,积极面对全新环境
即将进入的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适应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困难、挫折等因素,家长与教师要加强幼儿自信心教育,引导儿童正面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如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可以使用绘本阅读进行教育,如《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我要是一只狗就好了》《我不想做斑马》等故事,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元素,让孩子们了解到自信心的重要性,同时引导他们理性的看待不同的事情,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朋友们要尽可能使用肯定、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幼儿,如“哇!好厉害!”“你真是太棒了!”“你真是个优秀的小孩!”“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等,这些肯定、积极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未来的小学生活中也会产生很大的良性影响[3]。
四、增强幼儿合作力,做好心理基础教育
良好的班级舆论是形成班集体的主要标志,而形成班级舆论的前提,就是要求儿童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基于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使用游戏、故事、实践等方式,做好幼儿的心理基础教育,为后续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使用合作类的游戏展开教学,如“小组竞赛、拔河、两人三足、接力跑步、成语接龙”等游戏,考验团队之间的配合和默契,是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使用“请求帮助”的语气展开教育,如“这个玩具太难了,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们可以一起合作完成吗?”“这些物品太沉了,你能帮我拎一些分担一下吗?”……等,这些途径都是提升幼儿合作能力及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保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为幼儿做好良好的心理基础建设,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小学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家园共育模式下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分析与讨论,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理能力、专注力、自信心、合作意识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为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面对幼小衔接的问题中,家长和教师不应当操之过急,理性看待这一过渡期,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幼儿过渡,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共同制定合适的教育内容及方向,将家园共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让幼儿身心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婕,李彩霞. 如何利用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J]. 基础教育论坛,2020(02):55-56.
[2]尹逸萍. 浅论如何利用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6):227.
[3]赖卓华.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园、校合作共育模式探索——以广州市海珠区儿童入学准备工作为例[J]. 教育觀察,2020,9(2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