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广西面向东盟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优势和现状,论述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国际化教育向纵深拓展;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师资结构,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重铸课程评价,实施与国际平衡的质量标准;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高等职业教育 国际化 东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1)11-0015-03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深化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效推进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双高)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立足广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面向东盟国家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深化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和多元化办学及校企合作等方面与东盟接轨,逐步构建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广西面向东盟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优势和现状
  “一带一路”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科技的进步,还带动了文化输出和工业输出,同时,也让广西职业教育有了国际化发展的契机。
  (一)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东盟的优势
  一是地缘优势。广西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国际化的地缘优势,广西是中国南部唯一既有海洋资源,又与东盟国家陆地相接的省区。便利的海洋和陆地交通运输有利于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另外,广西有着自身民俗文化优势,这在东盟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广西独特的地理和人文优势,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打造新的教育战略支点,形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干道的教育合作通道,通过国际通道衔接“一带一路”经济和文化建设,为人才培养形成国际化视野提供有效资源。
  二是政策性优势。国家和自治区均出台相关政策和采取有力措施,深化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广西实施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参与区域教育一体化的建设进程。要更深入地打造国际化教育合作交流基地,建立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广西实施了职业教育区域(国际)合作工程,使得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推动着广西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搭建起国际化人才市场,为职业人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广西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留学生总量较大,参与国家数量较多,体现出来桂留学人数总量大、国别范围较广等特点(详见表1和表2)。
  (二)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东盟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下,广西高职院校与国际接轨的领域越来越广,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广西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较长,据调查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西在教育领域就开展了国际化的合作,但广西高等职业学校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明显落后于本科院校,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历程虽然较短,但广西高等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目前已经与新加坡、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合作领域涉及农林生态、水利电力、交通运输、加工制造、财经商贸等7个专业大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交流学习。近几年,在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已成功举办5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可以说,广西职业院校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通过这一重要平台以及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广西与东盟各国高校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逐步进行职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共同发展。此外,每年开展的“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也充分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截至2020年,广西有来自东盟各国家长期留学生和短期访问生共计6580人。其中职业院校招生人数为1080人,占总人数的16.4%(详见表3),虽总数排全国各省区前列,但职业院校招生人数比例较小,留学生就读专业集中,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广西面向东盟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点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中,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面向广大的东盟教育市场开放,逐步与东盟教育机构、企业构建国际化的职业教育模式。现有的国际化职业教育模式主要表现为校际合作交流盛行,人才培养以短期专业培训形式为主,校际和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流。
  (一)校际交流合作盛行
  目前,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校际合作是交流主体,在展开国际合作过程中,广西职业院校均设置有国际办公室、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为职业教育提供保障。在校际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会定期遣派教师进行互换交流,通过往来参访考察、学术研讨和短期培训等活动方式进行专业交流与学习,既能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也让教师了解东盟各国的教学理念和跨国文化特色。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展特色语言教学活动,如教师在交流中学习越南语和泰语等,每学年定期派遣留学生进行跨国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跨语境的学习和相关职业体验,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与水平。
  (二)短期培训形式较多
  短期培训成为广西职业教育的一种特色,职业院校的教职工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及互联网平台,将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业优势带入东盟国家。设置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和东盟旅游产业合作研修班等,既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也能传播广西的民俗特色文化。但短期培训的形式相较于校际交流合作而言时间较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只能浅显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方面也难以真正进行深度交流和有效学习。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跟踪短期培训的效果,促进培训成果向教学实际的转化,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课程资源及直播录播等形式进行实时输入与输出文化、知识和技术。   (三)合作办学成为主流
  目前,广西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N+N”的模式与东盟国家联合办学,也就是分段式进行合作学习。在联合办学认证之后,学生会被委派到对方院校学习,学分得到互认,在毕业后可以获得本院校和对方院校的双重文凭、双重证明。这种模式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比较常见,院校之间不仅实现课程共建,也实现学分互用。在留学期间,学生也可以选择到当地的企业参与顶岗实践活动。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凭借自身的特色,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和进修专业教育,扩大专业面积,丰富专业知识。
  三、广西面向东盟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国际化教育向纵深拓展
  政府在国际化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可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集中区域内职业院校的资源,避免国际化教育的区域不平衡。继续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发挥论坛重要平台作用。要在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在管理方面给予战略指导,让职业院校取得国际化的办学自主权,开创国际化特色教育模式。要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同时在区域内构建有关高职教育的展览会、介绍会和宣传活动等,通过中外教育主体的积极参与,扩大高职教育在东盟各国的知名度,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实施“走出去”策略
  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在与东盟国家展开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以语言类专业为主,也就是说除语言类专业,其他专业如建筑专业和农业矿业等领域的合作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进一步深化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职业院校需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满足人才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开阔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化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开放性的教育思想,通过让人才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院校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强化院校领导、院校教师、院校学生的国际化意识,考虑与学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东盟国家文化和经济,利用民族化的教育和国际化的教育,既保留学校的办学特色,也能发挥国际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选派广西优秀教师实地指导,向东盟国家输出广西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积极构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开展院校之间合作办学,真正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紧密结合。由于部分东盟国家与广西的民俗相近,语言文化相似,而且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华侨逐渐增多,院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东盟国家的媒体拓展教育路径。
  (三)优化师资结构,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
  广西高等职业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国际化需求,因此,为更好地提高办学质量、扩宽办学层次、提升国际化视野,各院校可以实施“引进来”战略,通过引入国际职业教师,引进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外籍教师,优化现有师资结构,推进师资团队的国际化发展。选择或短期聘用优秀的外籍教师,参与学校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构建,通过特色教师的建议,让专业内容更符合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吸纳有教学经验、有留学背景和有教师资格证的国际化专家,还可以聘用青年教师,通过培训与交流焕发青年教师的活力。聘请外籍企业专家和学者,在高职院校兼职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为学校重点学科专业的教师提供进修培训和交流实践的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项目合作,积累实干经验的同时丰富国际化的理论知识。
  (四)重铸课程评价,实施与国际平衡的质量标准
  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合作的进程中需要引进国际化教材,改造旧有课程,增设国际化课程。通过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国际化的教材编写和国际化的教学理念,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领域将增大。同时还需要引入有关企业的质量标准,重铸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和学分机制,扩大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突出专业的交流和互动,满足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
  (五)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共赢
  企业作为学生实践的主体单位,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在展开国际化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与外国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学生的输出,人才将具有国际化视野。另外,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广西区域性的企业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携手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既能节约办学成本,减轻企业的运行压力,又能为人才提供实践学习和就业的机会。
  综上所述,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日趋深入,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尤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展开了深度的合作,在此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寻求新的拓展方向,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刘亚西.中国—印尼产能合作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合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
  [2]张成涛,张秋凤.“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现实透视与策略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23).
  [3]王忠昌,李晓娟.“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校企共同体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20(34).
  [4]杨琳,罗敏.“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0(35).
  [5]王屹,梁晨.定位与应对: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时代命题与脫困路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0(22).
  [6]蓝洁,唐锡海.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的现状及前景[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作者简介】唐燕艳(1982— ),女,广西桂林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外语培训中心)项目主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教师培训。
  (责编 黄桂婵)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国库业务,逐步形成了以“3T”系统(TIPS、TCBS、TMIS)为核心、以支付系统为支撑、以商业银行系统为补充的国库信息化技术架构。国库业务电子化在提高国库工作质效的同时,对国库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库监督存在制度、手段以及人员意识与国库业务电子化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探索充分发挥国库监督职能的方式方法。
为优选海鲜菇干燥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采用不加热冻干、加热冻干、热泵干燥、热风干燥4种方式进行干燥对比试验,以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脂肪、灰分、粗纤维)、活性成分(总黄酮、总多酚、粗多糖)、物性特征(色泽、硬度、咀嚼度、微观结构)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脂肪、灰分、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小。不加热冻干条件下海鲜菇的多糖含量(7.04%)和多酚含量(0.60%)最高,热泵干燥条件下海鲜菇的总黄酮含量最高(0.43%),冻干处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在植物中可以特异性结合在应答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米ARF基因家族的数量、基本特征、进化关系及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玉米ARF基因家族,分析了蛋白理化性质及系统发育,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了4个ZmARF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高温、干旱、盐和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玉米36个ARFs基因随机非均匀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编码氨基酸长度、分子量、等电点及二级结构
农业一直是我国第一大产业,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结合“旅游业”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出现,各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始展露锋茫。生态农业旅游行业因此迅速发展,一项新型产业就这样横空出世。我国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保存着众多国家没有的物种,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点,为生态农业旅游业提供优质的基础。生态农业旅游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农家乐,同时也不是“土”,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多好,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体验“返璞归真”的乐
为确定炮制黄精多糖(PPP)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黄精为原料,进行炮制,利用超高压技术提取PPP,分析了压力强度、保压时间、料液比对PPP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PPP提取条件,并对所得多糖进行动物体内试验,分析小鼠血清、肝脏和左腿腓肠肌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探究其提高机体运动耐力机制。结果表明,PPP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3 mL·g-1、保压时间6.73 min,压力强度293 MPa,在此条件下PPP得率为13.46%;能显著提高
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论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分析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针对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课程中思想文化元素挖掘不足、课后文化体验活动未能突出中国文化精华的现状,提出补齐“知华”短板、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知华友华”文化元素的挖掘,提升文化体验活动的针对性等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
本文以广西农丽艳名师工作坊为例,论述以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坊引领中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构建一项目、双平台、多专业的学做研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措施:以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为抓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以广西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开发及社会服务能力;以广西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及创新能力;以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培养教师工匠精神,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摘 要】本文依据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对39所广西高等职业院校近3年的专利申请人数量、实用新型申请量、外观设计申请量、发明公开量和发明授权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8年以来广西高职院校专利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实用新型专利多、发明专利少、公办高职产出多、民办高职产出少。针对高职院校专利意识不强、产出专利整体质量不高、专利研发力量单薄等问题,提出提高广西高等职业院校专利研发水平的建议:加强学习,增强专
【摘 要】本文阐述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的内涵,提出在医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实施通用技能与健康素养融合模式,论述具体的实施措施:课程内容融入健康素养知识,浸润学生的思想;教学方法突出技能训练,以赛促教;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关键词】医药类高职 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通用技能 健康素养 防疫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
本文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为例,分析智能网联技术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现状,针对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和实训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的策略:开展区域汽车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整合专业群;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相关设施设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开发智能网联活页式校本教材,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合理对接智能网联信息技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