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认识的七个误区

来源 :求医问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列在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约16亿。在我国人口中,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2%—4%。我国是世界上三个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历漫长的治疗过程,加之糖尿病不仅病因复杂,并发症较多,而且在治疗上难度大、难题多,因此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错误。这些认识上的错误严重地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所以,帮助糖尿病患者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是防治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错误认识有哪些呢?
  
   错误认识之一: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1型糖尿病比多发生在中老年身上的2型糖尿病的症状要轻一些,合并症要少一些。
   其实无论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其病理变化和给患者造成的损害都是大同小异的。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缺乏而致病,其临床上“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的症状明显,容易被发现,因而多数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使其并发症较轻或出现得较晚。而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致病,其临床上“三多一少”的症状出现得比较缓慢或不很典型,甚至该型糖尿病患者只有单纯的肥胖体征而没有明显的症状,使患者很难发现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从而延误了治疗,甚至当患者已经出现了并发症时才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所以两种类型的糖尿病不存在哪种病情更重,危害更大的问题。不管患了哪种糖尿病都要充分重视、认真治疗。
  
   错误认识之二: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他们往往是在进行健康检查时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因此,他们便自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或在治疗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殊不知,这样做其危害是极大的。其实,这样的患者虽然没有糖尿病症状,却并不等于没有糖尿病。而且在该病被发现以前,高血糖对患者机体的损害就已经存在。只要血糖没有被控制或控制得不良,高血糖就会不停地侵蚀着患者机体的组织器官,严重时即可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一旦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坚持进行正规、科学、合理的治疗,即除坚持服用降糖药物、定期检测血糖外,还要适当地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减少并发症。
  
   错误认识之三:想知道血糖的高低,只要检测空腹血糖就行了。
   有些病人在定期检测血糖时,只注重检测空腹血糖,而忽略对餐后血糖的检测。其实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检测一样重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餐后血糖较控制空腹血糖更重要。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水平会因进餐和活动等因素产生一定的波动。其中餐后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会相对较高。糖尿病发作初期,患者的空腹血糖往往仍处于正常水平上,而餐后血糖则可出现升高的现象。而且餐后血糖出现异常,大约要比空腹血糖出现异常提早3—5年。也就是说检测餐后血糖可使糖尿病的确诊时间提前3—5年。另外,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也可源自餐后高血糖。这是因为空腹血糖升高以前,餐后血糖早已升高了一段时间。而且当患者空腹血糖得到控制后,其餐后血糖仍可能居高不下。时间久了,高血糖便会慢慢地侵蚀患者的机体,使患者出现糖尿病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炎、神经性病变等诸多并发症。
  
   错误认识之四:把饮食控制得越少越好。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把饮食控制得越少越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知道,食物是人生存的根本保证。每天人体对食物的需求是有一个基线的,若低于这个基线,即使血糖控制得好,也无法保障患者的健康。那么,糖尿病患者怎样控制饮食,才能既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又有益于患者的健康呢?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天主食的摄入量应控制在350克以内,副食可以是200毫升牛奶、或50—100克鱼类(或瘦肉)、或50—100克豆制品、或450—600克蔬菜,并按照现代营养学要求的早中晚三餐热量供应的比例(3∶4∶3)进行合理的调配,同时还可根据患者体力活动的强度进行适当的增减。平时,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地增加蔬菜的摄入量,这样既可满足其饱腹感,又可达到降低其血糖和血脂的目的,对防止并发症和促进疾病的康复极为有利。
  
   错误认识之五: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有些人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否则会使其血糖增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当吃点水果的。这是因为水果中所含的果胶等物质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水果中果糖的代谢也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因此,吃点水果对患者的血糖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另外,水果中还含有大量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对减轻糖尿病的并发症十分有益。但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控制水果的摄入量,一般以每天不超过250克为限。②吃一定量的水果后要适当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要使所吃水果的热量与少吃的主食的热量相当)。③要有所选择地食用一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柑橘、草莓、苹果、山楂、猕猴桃等。④吃水果的时间一般以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左右为宜。这样既可避免患者进餐时吃得过量,又可防止患者因空腹而发生低血糖。
  
   错误认识之六: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因此不敢使用胰岛素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用久了会成瘾,会产生依赖性,故不敢使用胰岛素。其实,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采用胰岛素治疗是最佳的选择。胰岛素是一种生物制品或基因工程的产物,在临床上多用作替代人体本应产生的胰岛素,参与糖的代谢而控制血糖,一般不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对于迟发的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越早越能保护患者体内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而对于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初诊时其血糖可能很高其胰岛素水平可能很低,此时因高血糖抑制了病人自身的胰岛素分泌,若用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会逐渐下降,其胰岛细胞自身的分泌功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这样就能为患者以后减量使用胰岛素或改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除了那些自身已不能产生胰岛素的患者,必须长期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外,其他糖尿病患者在短期内使用胰岛素治疗后不会对胰岛素产生依赖性。
  
   错误认识之七:糖尿病是可以根治的。
   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治病心切,往往迷信某些广告上炒作的“特效药”,或迷信某某专家的“根治法”,并擅自改换医生为其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至于使病情越治越严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其实,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来看,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细胞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而2型糖尿病患者其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是受多种基因等因素控制的。因此,可以说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方法。那些所谓根治糖尿病的灵丹妙药,不过是用来骗人而已。但是,糖尿病患者只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不断地进行正规的、科学的综合性治疗,就能够长期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上,从而获得健康和长寿。
其他文献
谷维素是从米糠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维生素类药物。临床上,常用谷维素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包括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血管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症、脑震荡后遗症、周期性精神病等病症。但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谷维素还具有一些新用途:     一、谷维素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     国内的医学家用谷维素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
期刊
据新华社沈阳消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体检中心主任李梦樱建议,女性应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至少每半年要做一次包括乳腺、子宫在内的妇科系统检查,以便能够早期发现和尽快治愈随时突现的疾病。   李梦樱介绍,目前的所谓健康人群并不十分健康。其中除了一部分人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外,还有1/10的人已经处于疾病状态,特别是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发病率比较高。中国医大一院体检中心在为沈阳一家200多人的单
期刊
编辑同志:   我今年63岁。在上个月的体检中我的血压是165/85毫米汞柱。以后,我又多次到医院检查血压。结果我的收缩压都在160毫米汞柱左右,我的舒张压正常。医生诊断我患了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高压过高的高血压。医生让我服药治疗。但我听说,人的血压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单纯的收缩压升高属于“自然现象”,对人的健康危害不大,不需要治疗。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北京 于亮    于亮
期刊
目前,用药物治疗高血压仍是许多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主要手段。然而在临床上,有些高血压患者在使用某些降压药时,偶尔会发生首剂不良反应。有时这种首剂反应又相当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那么,如何预防这种首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所谓首剂反应是指病人在首次服用常规剂量的某一药物时,意外发生的严重反应。医学上常把这种反应称为首剂综合征。据临床资料表明,仅有少数特殊体质的病人,在使用某些降压药时,
期刊
服用某些中药汤药时,医生常叮嘱病人注意放点药引子,以加强药效。其实,服用某些中成药时,也需用药引子送服。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优点。但其组方不像汤药那样能随症加减,而是一成不变。所以服用中成药时,若能用药引子送服,则可引药归经,增强药效。同时也可弥补中成药的不足,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现将服用中成药时应该常用的药引子介绍如下,供您选用:   1.米汤:米汤能起到保护胃气,减少苦寒类药物
期刊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是由于人体内的微量元素铜的排出减少,使铜沉积在肝细胞中和脑、肾、角膜等组织中而形成的疾病。该病患者多为青少年,起病初期病情隐匿,患者仅有乏力、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其肝功能检查仅有轻度异常、甚至无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黄疸、肝肿大、发热等现象,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并出现腹水、肝脾肿大等现象。此病极易被误诊为由肝炎导致的肝硬化,而被误当肝炎
期刊
随着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高,“老来胖”也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如何防止“老来胖”呢?关键是要调整好饮食。   那么如何调整老年人的饮食呢?   1.食宜七成饱。即进食需要少于你的日常定量。当然,在进食后,你可能还有没吃饱的感觉。但过20分钟后,这种感觉就会自然消失。   2.要少食多餐。如果有条件,你可以将一日三餐改成一日5—6餐。研究表明,少食多餐者的体重普遍低于一
期刊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病理学教授渥荷博士提出的“限食长寿”理论引起了各国医学界的关注。   一些研究者对限食长寿理论的解释是:限食长寿与“活性氧损伤理论”有相同的含义。活性氧损伤理论认为:生物通过呼吸功能吸收的氧,约有2%被黄素酶或其他氧化酶所催化,分别形成过氧化离子或超氧化离子。这些离子能在细胞中进一步形成活性化合物,如脂过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活性氧就是这些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总称。
期刊
美国女作家拉伯尔·摩根在她的成名之作《几周内,你的婚姻恢复活力》中建议:“当丈夫的动作有些笨拙时,也许他今晚已经很累,他需要被爱抚被安慰和恢复精力,你应该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填饱他的肚子,用营养来驱除他的疲倦,使他‘性致勃勃’……”那么,哪些食品能让男人们吃得“性致勃勃”呢?   欧洲最著名的性学专家艾罗拉博士经过研究,筛选出了一批具有增强性功能的食物可供人们选择。这些食物有:     1
期刊
健康人口中没有什么气味,也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经常吸烟、喝酒或吃大蒜的人,口中有烟味、酒味或蒜味,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排除了上述因素,口腔中还有异常的感觉或气味时,往往是身体有病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口腔和鼻腔的疾病可使口中发生异味。其他一些脏器的疾病,也可使口腔的气味发生改变。因此,口味常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通过口中的气味辨别疾病呢?     一、口苦     口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