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及摄取分析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关乎其未来的成长成就和潜质开发,科学合理的饮食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与智力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学前儿童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及其摄取。
  关键词:学前儿童;饮食;营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为温饱而担忧,逐渐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饮食的营养与安全方面[1]。在所有人群中,学前儿童属于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有独立的辨别能力,身体处于发育初期,很多成人的饮食并不适合这一群体[2],一些对成人健康的食品对学前儿童而言可能就是有害食品。同样适合学前儿童的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生活中偏一饮食可能存在营养的重复摄取,形成营养的超标和缺乏,造成学前儿童不可预知的永久性伤害,或发育不充分。学前儿童对营养的需求比较严苛,营养担负着身体器官组织生长发育的需求。据研究,人体必需的45种营养素中,最需要的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3]。
  1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没有蛋白质也就没有了生命体。
  1.1 蛋白质的功能
  ①蛋白质能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无论是肌肉、骨骼、皮肤、牙齿,还是毛发、内脏、大脑等的构成都有蛋白质的参与,尤其是大脑,蛋白质约占脑重的50%。1~2岁是人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此时需要大量优质蛋白质。儿童整个学前时期,身体处于发育期,每天都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维持身体正常需求。②蛋白质能调节身体生理功能。人体中的抗体、激素、酶等都需要蛋白质参与才能完成生理调节。身体的水分分布、酸碱平衡、免疫功能、基因传递、营养运输、血压平衡和脑细胞活动等,都离不开蛋白质的调节。③蛋白质能提供热量。蛋白质被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能量,当人体热量不足时,蛋白质可以满足人体的热量需求。
  1.2 蛋白质的营养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目前发现20多种,可分成两类。①人体必需氨基酸,身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分别为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另外,组氨酸在婴儿体内也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取。②非必需氨基酸,身体可以合成,或者由其他氨基酸转化,不必从食物中获取。各种氨基酸的组合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比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高些,植物性食物中豆类蛋白质含量高些,如鸡蛋的蛋白质含量为14.7%,瘦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6.7%,大白菜的蛋白质含量为1.1%,而豆皮中的蛋白质含量为55.5%。
  1.3 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蛋白质的消化率、利用率及种类有关。消化率指蛋白质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的程度;利用率指蛋白质被身体消化吸收后被利用的程度。消化率与人体和食物有关,个人自身的饮食习惯、精神状态、消化功能,以及食物属性、加工方式等均会影响消化率,如大豆整粒食用时,蛋白质消化率为60%,而做成豆腐或豆浆,蛋白质的消化率为90%。利用率高低一般用生物价表示,生物价越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就越高。食物的生物价差异较大,如牛奶是90、鸡蛋是94、牛肉是76、鱼类是83、大米是77、玉米是60、小麦是67、白菜是76。另外,食物的种类不同,蛋白质的价值也不同,如乳类中的酪蛋白与奶蛋白、蛋类中的卵黄磷蛋白与卵白蛋白、肉类中的白蛋白与肌蛋白、豆类中的豆蛋白,既能维持人体生命,又能对学前儿童身体发育起促进作用,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大麦和小麦中的蛋白质,可以维持人体的生命和健康,但不能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
  2 脂肪
  脂肪不溶于水却易溶于有机溶剂,是甘油和脂肪酸的化合物。
  2.1 脂肪的功能
  ①能量供给。正常情况下,人体所需的能量有25%~35%是由脂肪提供的,脂肪在体内被氧化产生的能量是糖类或蛋白质的2.25倍,被称为人体的“燃料库”。②构成人体组织细胞。人体细胞膜、大脑和神经组织都含有脂肪。神经组织中的脂类,在长期饥饿的条件下也不会被动用,被称为“定酯”。③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指亚麻酸、亚油酸等,是人体组织细胞重要的构成成分,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脂肪供给。④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生素A、D、E、K是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于脂肪中才能被人体吸收,食物中缺乏脂肪,容易引起维生素A、D、E、K缺乏症。⑤保护身体。脂肪层十分柔软,在受到外力撞击時,能有效保护内脏器官。脂肪层导热性能较低,能有效保护身体热量不流失。
  2.2 脂肪的摄取
  脂肪主要有植物性脂肪和动物性脂肪,植物性脂肪主要指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等,这些植物油中都含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且消化率均在98%以上。动物性食物中,蛋黄、鱼类、乳类、奶油和动物油等都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高。人体每天摄入的脂肪没有固定的参考,受饮食习惯、地域环境以及食物脂肪含量影响,每天摄入量会有较大差异。学前儿童脂肪的需要量较大,根据我国的饮食情况,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脂肪所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6个月以下的儿童为45%;6个月至1岁的学前儿童为30%~40%;1~3岁的学前儿童为30%~35%。
  3 糖类
  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三类。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双糖包括麦芽糖、乳糖、蔗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果胶、糖源等。
  3.1 糖类的功能
  ①为机体提供能量,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维持各个身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比如,肌肉、心脏、神经系统活动都需要糖原氧化提供能量,尤其是神经系统除了葡萄糖外,不能利用其他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学前儿童正处于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高峰期,此时缺少了糖类供给,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会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②构成机体组织。糖脂、黏蛋白、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别是细胞膜、神经组织和核酸的组成成分,其均来源于糖类。③保肝、解毒。如果糖类缺乏,脂肪代谢所产生的脂肪酸就不能被完全氧化,从而就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糖类摄取充足,增加肝脏糖原的储存量,有利于保护肝脏。④辅助肠道消化。糖类中有一些如纤维素、果胶等的食物纤维,不能被身体吸收,但可有效刺激肠道,利于排便。   3.2 糖类的来源
  在自然界中糖类来源广泛,谷类、薯类等植物种子和根茎类食物以及乳类,还有各种单糖、双糖食物、各种蔬菜、水果等都可以从中摄取糖类。对于婴幼儿来说,含有乳糖、葡萄糖、蔗糖的乳类是获取糖类的最主要来源。在添加辅食过程中,淀粉也成了糖类的主要来源。糖类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学前儿童为55%~60%;成人为60%~70%;婴儿不宜,最高为50%。
  4 无机盐
  目前已发现人体必需的无机盐有20多種,占人体总量的4%~5%。含量较多占人体总量0.01%的元素有钙、磷、钾、钠、氯、镁、硫7种,被称为常量元素,每天需要100 mg以上。含量少于人体总量0.01%的有铁、锌、硒、碘、铜、钴、锰、镍、钼、硅、氟、钒等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储存较少,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比较容易缺乏的是钙、铁、锌、碘。
  4.1 钙的功能与吸收
  钙的功能主要为:①可保证骨骼正常发育;②调节细胞正常生理状态,如参与神经调节,充当凝血分子等。钙的沉积和溶解持续不断地进行,骨钙和血钙不断更新,学前儿童骨钙1~2年更新一次。钙不能完全被人体吸收,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吸收率越高;食物中的纤维素越多,钙的吸收率越低[4]。日常生活中,含钙较多且较易被人体吸收的是乳及乳制品中的钙;其次是小虾皮和海带;蔬菜、谷类,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中,钙含量较高,但吸收率较低。
  4.2 铁的功能与吸收
  人体中的铁有2/3存在于血红蛋白中,有3%用于合成肌红蛋白,其余的存在于肝、脾、骨髓中。铁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氧气的运输和细胞的呼吸,制造血红蛋白;酶的合成也需要铁的参与。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足量的铁来合成血红蛋白,否则容易患缺铁性贫血。食物中磷过多,会流失铁[5]。动物性食物中含铁量丰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动物肝脏、蛋类,鱼类、肉类和动物血等,可达到22%的吸收率;植物性食物中,黑木耳、海带、芝麻和黄豆等含铁量也比较高,但吸收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甚至大米仅仅为1%;乳类含铁量贫乏。
  4.3 锌的功能和吸收
  锌分布于人体全部的组织与器官中,对激素调节、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物质代谢、生殖系统的功能等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学前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锌元素。婴儿锌元素的需要量为5 mg/d,1~7岁儿童锌元素的需要量为10 mg/d。缺乏锌元素,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贫血、伤口不易愈合、生长发育变缓等。含锌量最高的食物是贝类,如扇贝、牡蛎等;其次是瘦肉、海产品、蛋类、牛肉等;另外,蘑菇、坚果、豆类中锌的含量也比较高。谷类、蔬菜、水果中含锌量较少,且吸收率较低。
  4.4 碘的功能和吸收
  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构成成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成年人体内需要的碘量为20~50 mg,其中70%~80%的碘存于甲状腺中。对于学前儿童,如果碘摄入过多,会出现碘中毒或甲亢;如果缺碘,会引起地方性克汀病(也称“呆小症”)。日常生活中,含碘量比较多的食物为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虾贝壳等,大多数蔬菜水果里含碘量较低。
  5 维生素的功能和吸收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而不溶于水、可存于体内,排泄率低,大量摄入会中毒。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过量会随尿液、汗液排出,需要每日适量摄入。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学前儿童常缺乏的维生素有以下几种。
  5.1 维生素A
  对学前儿童而言,维生素A对骨骼生长和儿童本身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若缺乏维生素A,易引起夜盲症。若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表现为烦躁、食欲减退、四肢疼痛、呕吐、皮肤干燥等等现象。动物性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比较多,植物性食物中主要是胡萝卜素,胡萝卜素遇到油会转化为维生素A。
  5.2 维生素B
  维生素B主要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B3(烟酸)、B5(泛酸)、B6(吡哆醇)、B7(生物素)、B9(叶酸)和B12(钴胺酸)。对学前儿童而言,充足的维生素B1可以保证热量代谢,提高食欲,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如缺乏维生素B1会出现烦躁不安、哭声嘶哑、吸吮无力的症状,严重可能导致昏迷、抽风,甚至猝死。维生素B1在食物中广泛存在,如米糠、蛋黄、西红柿、牛奶、种子外皮及胚芽、黄豆、瘦肉、白菜和芹菜等等,但维生素B1易溶于水、易被碱性溶液破坏(加热情况下),存放时间过长维生素B1含量也会降低。
  维生素B2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有重要作用,利于学前儿童健康成长。若缺乏会导致唇、皮肤、口腔、生殖器炎症和机能障碍;眼、鼻及附近有皮屑及硬痂;口腔炎、口唇炎、口角炎、口腔溃疡、嘴唇发红、舌炎;眼睛充血、易流泪、头晕、倦怠感。动物性食物中维生素B2较多,植物性食物中含量较低。
  维生素B9对生殖、血红素合成有重要作用,影响胎儿的发育,利于骨骼造血功能。如若缺乏,可以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阻碍DNA合成,细胞核会变形增大,婴儿神经管发育畸形,也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一般不会缺乏,其易溶于水,易被热、光破坏。
  5.3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维护血管、骨骼、肌肉等的正常功能,抗坏血酸,促使伤口愈合,保护牙齿,有助于铁、钙元素的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若缺乏会引起坏血病,易出血、易感染,伤口愈合慢,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但易被高温氧化、铜器破坏。
  5.4 维生素D
  维生素D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能促进骨骼的骨化及正常生长,对骨骼和牙齿有重要作用。如果缺乏,会得佝偻病和软骨症,表现为肋骨缘外翻、前额突出、囟门大,甚至鸡胸、漏斗胸、X型腿或者O型腿等。维生素D摄入过多也会中毒,表现为睡觉、吃奶和轻微活动都会出汗。动物性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减少,晒太阳和补充维生素胶囊也是非常好的办法。
  6 结语
  学前儿童的饮食要精心安排,搭配合理、种类丰富,营养素充足,比例适当,烹调方法适宜;一日多餐,定时定量。学前儿童消化功能弱,胃容量小,所以每次进食不宜过多,要少食多餐[5]。
  参考文献
  [1]洪江凝,姜勇.近十年我国学前儿童营养研究述评[J].幼儿教育,2020(7):74-77.
  [2]李珍,刘林利.幼儿饮食中的营养摄入问题及解决策略:基于X县农村的个案研究[J].教育观察,2020,9(48):32-34.
  [3]陆美琪.“饮食与营养”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6,41(5):35-37.
  [4]刘长江.饮食结构中食物纤维的摄取量与人类饮食健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1):80-84.
  [5]佚名.4个饮食坏习惯 让你营养失衡[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4(23):70.
其他文献
摘 要: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既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又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注重问题源头管控,提高食品安全性与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基于此条件下,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及制度,通过实际应用,确保食品检测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食品检测;质量管理;现状;展望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均发生显著
摘 要:机器人大厨与人类大厨制备的菜肴味道的微小差异可被伏安型电子舌区分,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舌的灵敏度,本研究致力于制备一种基于氧化还原石墨烯修饰的新型伏安型味觉传感器,并进行不同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可以区分不同浓度的单一溶液,并可区分由标准菜肴制备的混合溶液中的不同味道。表面修饰后的味觉传感器的灵敏度相对于未加修饰的味觉传感器的灵敏度有显著提升,能够识别和分辨味道的差异。  关键词:味觉传感
摘 要:本文从内容、各项指标、要求等方面对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19—2018进行探讨,并比较了新旧两版,指出了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关键词:食醋;标准;比对  食品加工的色香味俱全离不开调味料,食醋作為佐餐和烹饪中常用的一种液体酸味调味料[1],不仅深受许多人的喜好,还具有广泛的作用。2018年6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
摘 要:本文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几种快速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多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食品行业中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方法选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培养法;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弧菌[1],常在河口、海底沉积物等海洋环境中,以及鱼贝类等海
摘 要:目的:基于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苹果、杏复合饮料工艺配方,并对复合饮料稳定剂进行选择。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结合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苹果、杏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结果:复合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苹果汁与杏汁配比为4∶3,白砂糖添加量为6%,柠檬酸添加量为0.12%。稳定剂最佳选择为:0.15%的CMC-Na。在此配方下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为8.76,离心沉淀率为0.55%,具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及苹果、杏的
摘 要: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一新型他达拉非类似物(3-羟丙基去甲基他达拉非)的含量。方法:采用岛津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m),流动相A为磷酸三乙胺溶液-甲醇-乙腈(60∶20∶20),流动相B为磷酸三乙胺溶液-甲醇-乙腈(8∶46∶46),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结果:3-羟丙基去甲基他达拉非浓度在11.
摘 要:为了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黑皮鸡枞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黑皮鸡枞菌为研究对象,对水溶性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方式干燥的黑皮鸡枞菌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干燥后的水解氨基酸种类齐全,共18种;游离氨基酸中天冬氨酸、精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和蛋氨酸在两种干燥条件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表明干燥方式对游离氨基酸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摘 要:本文以食用油作为基质,采用极性溶剂乙腈提取,非极性溶剂正己烷萃取,得到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内标的回收率,确定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提取率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在极性溶剂中,对于低lg Kow(lg Kow5)的PAEs(BMPP、DPP、DHXP、DCHP、DEHP、DNOP、DNP及其内标)由于其脂溶性较大,更易被非极性溶剂萃取。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极性;
摘 要:现行农业部1063号公告-6—2008,农业部1629号公告-1—2011,NY/T 3145—2017等检测标准都是使用外标法对饲料中的β-受体激动剂进行检测,而外标法在检测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时所测数值有一定的误差。基于此,课题组应用内标法对β-受体激动剂进行测试。内标法的优点是结果更准确,可以消除操作条件等变化引起的误差。对饲料中的β-受体激动剂提取液进行优化,克服了原提取液中盐酸易
摘 要:以茶叶渣为原料,通过共沉法制备铅离子吸附材料磁性茶叶渣(Magnetic Tea Leaf,MTL),用红外光谱对MTL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考察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吸附条件为铅离子初始浓度140 μg /mL,初始pH值5.5,吸附时间140 min,吸附反应温度40 ℃,此条件下吸附率为79.08%,吸附容量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