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场”到“农家小院”——基于幼儿兴趣与需要的游戏环境创设

来源 :山东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是教育资源的主体,也是环境创设的主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必须从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出发,让幼儿直接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有意义的环境”,给予幼儿支持,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有意义的环境”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充分挖掘,更重要的是发现幼儿兴趣与需要,对有意义的情境做出判断。
其他文献
清晨,滨州黄河岸边,天空飘起了雨点,田野中的庄稼都沐浴在这片甘霖里。下雨的日子,总喜欢呆在家中读书,伴着雨滴穿林打叶声,伴着淡淡的绿茶香,特别是天气也一下子变凉快了,更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此刻,我翻开的书刊是《山东教育》,这是我长久不离身的好伙伴,亦是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上班十余年来,《山东教育》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之中非常难忘的一段旅程。回首光影中的往事流年,年华里的点点滴滴瞬时映入眼帘,对于这种岁月积淀而来的感恩情怀,我将终身难忘!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产业升级加快,人才供给与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为了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重要部署,以推进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转型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做了顶层设计,以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并确保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新使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目标,我园从幼儿认知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实际,规划建设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课程,以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二分论坛的题目是“中小学教师本领提升思考与对策”,即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这个话题对每个学校来说都是非常关键重要的。一个学校,校长的思想,校长的理念,不管你有多高,落地的是要靠教师。教师队伍的成长,他们专业水平的提升,实际上关系到办学理念的执行力和达成的程度。
【教学目标】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比”这个字和“竖提”这个笔画。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3.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好朋友,是谁呀?(狮子大王)狮子大王还有话要对我们说呢!仔细听一听。
目前,培养学生良好反思习惯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重要目标。但受制于多方因素影响,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受到了限制。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寻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乐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第一组20多位同志紧紧围绕中等师范教育百年回望与研究为主题,从多个视角,回顾历史、充满情怀、高屋建瓴、展望未来地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我国的中等师范教育历史悠久、成效公认、贡献卓越、不可磨灭,既是教师摇篮,又是革命摇篮,也是干部的摇篮,是名付其实的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值得总结、挖掘、传承和发扬,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要创新发展。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这是我省第一个关于新时代普通中小学办学要求的重要文件,也是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2007年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相比,它虽然只有15条,但言简意赅,准确而清晰地规定了普通中小学办学的基本要求。
笔者自2018年接手新高一的班级管理,后转向年级管理,为适应新高考带来的变革,积极将生涯教育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在整体推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更积极投入学习,而且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懂得社会的需要,以此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实践发现,生涯教育的推进使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学生发展指导更具个性化,家校合作更加紧密,为新形势下班级和学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面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些家长过度关注、过度焦虑,担心孩子进入小学后不适应,“怕”孩子学不会、“怕”孩子跟不上、“怕”孩子比不过别家娃。这些现象说明,有的家长不明白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怎样实施,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的正确引领,帮助家长减少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入园起步阶段开启幼小衔接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