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教育方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困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学困生的转化始终是一道难解的题。“谈差色变”,往往会使一些班主任老师工作裹足不前,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班级学校的声誉,甚至造成学困生流失社會,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恶果。因此,我在五年的教学生涯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体验到要做好学困生转化这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除了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需要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外;更需要科学的转化方法——遵循学困生的自身心理和思想变化规律,掌握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抓准病因,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全部健康成长,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现就学困生的心理潜能和教育谈谈本人浅显的看法。
  一、倾注爱心,尊重人格
  小学生特别关心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甚至希望老师对自己采取有别于他人的“特殊照顾”。同样,学困生也有这样的渴求,不同的是学困生有自尊也有自卑。他们或功课不好,或屡次犯错,如果能慷慨地给予他们关心,甚至是“偏爱”,促使他们抛弃师生间的隔阂,从感情上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例如,我们班的打架天王吴天明同学,向来桀骜不逊,好勇斗狠,伤痕累累。有一次打架之后,我没有板着脸严厉训斥他,而是认真做好打架后的善后工作,调解打架双方家长的关系,不厌其烦,吴天明感到因为自己的鲁莽而增添了家人、老师的麻烦。心中倍觉内疚和忏悔。我发现他的心态后,抓住这一点作为转化的契机,耐心说服、教育并鼓励他将功补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吴天明由一名学困生一跃成为纪律委员。
  二、针对个性,发掘优点
  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使班集体各项比分常被拉下,是他们增加班主任的工作负荷,如果班主任因此而讨厌他们,那么,转化工作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爱是教育的开端,班主任要认识到他们不是害群之马,而是受了上伤向往飞上蓝天的雏鹰。对他们应有信赖的态度,要以真诚的心灵去热爱学困生,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善待学困生,这样,班主任才能浪里淘金地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发现之后还要扩大褒扬,让大家都来赞赏学困生的可贵之处,树立学困生的威信和良好形象,消除“我不如人”的思想顾虑,品尝成功的喜悦。例如我班的陈菊清同学因大家被学校处分,但我并不歧视他,在交谈中,我发现他的工作责任感强,于是委派他担任劳动委员,经过陈菊清的勤抓严管,我班的劳动卫生由原来的“脏、乱、差”转变成为“洁、净、美”。我多次表扬陈菊清同学,因此陈菊清同学的事例充分表现了学困生由“闪光点”到“闪光面”到“闪光体”转变的历程。
  三、掌握个体,因势利导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个性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个人的不同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马卡连柯说过:“惩罚应该是教育,应该严格地按照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学生使用各种惩罚”。有鉴于此,每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因境而异,因材施教,这一点在学困转化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个性特征在学困生身上表露得最为突出。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困生的年龄、性别、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以及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进行教育,不能一刀切,一锅煮。如年龄较小的学生的某些不道德行为多半是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道德准则并出于好奇心而造成的,对此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年龄较大的学生的不良行为,可采取严格的教育方法;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易产生自卑感的学困生,则应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进行批评,宜采用个别交谈、和风细雨的批评方式;对情绪型的学困生,应尽量避免顶撞和激化矛盾,既要耐心和诚心,又不迁就,不产生情绪对立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和掌握个性特征及差异,因人施教是转化学困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充分发挥教育网路
  老师常常感叹:“5+2=0”。五天的辛辛苦苦教育往往在双休日已经淡化或抵消了。可见,单单强调学校教育是不足够的,必须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教育网络,堵塞教育网络,尽可能给学生造就良好的教育环境,应定期开展家访电访,组办家长座谈会,社会安全报告会等,不定期追踪学生的行踪,杜绝学生逃学、旷课、游荡、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虽然工作形式较普通,但是在平凡琐碎中见功效,真真正正地把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实到实处。实践证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如能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三管齐下,充分发挥教育网络的作用,就会减弱一些社会负面的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教育事业本来就是充满感情和爱的事业。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能对学困生倾注一片爱心,用语言、行动肯定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他们加注、喝彩、激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重新建造精神世界大厦,相信我们一定会在学困生身上看到可喜的进步。
其他文献
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那我要说让学习语文的学生享受语文,这样的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所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时时处处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  一、突现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
期刊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一样漫长,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活动而自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现在看起来很自然的一些数学概念(如无理数、对数、复数、负数等),历史上却经历漫长的过程才被接受,它们是许多学者前仆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 数学史记载了这门学科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现了其深刻的内涵和完美形式与背后激动人心的灵感、睿智的思想及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这样与那样的问
期刊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把握时代背景,掌握南宋爱国诗、词的思想特征。  2.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掌握诗歌运用对比、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诗歌情与场景的关系,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对比法。  学习方法:探究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示兒》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作品。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深
期刊
“说题”是一种新型双边互动教学模式,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学生探索科学和学习方法,促进双边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概括地讲:说题就是执教者或受教者在习题解答旳基础上,阐述对某道(或某类)习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及依据,总结解题规律的经验。通过全体学生的说、做,使学生学会和会学,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思维等综合素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几乎包办了多数是学生能做和该做旳事,学生的学习
期刊
党的的十七大又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但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一代。“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心理品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理念告诉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多层次,多功能,自由的教育与生活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符合自身特点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富有個性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关注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幼儿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很多年了,通读课程标准后,发现新旧标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而数学课堂教学除上述作用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阅读自学合作探究等都是学数
期刊
一、德行天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乐观,向上,尚善。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有正确的修身养性之道。正气贯天地,清名横千秋。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做到德在人先,利在人后。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懂得选择,学会放弃。在纷华的世界中,保持淡定,学会快乐工作,在快乐享受的工作的过程中,用积极的努力,去创造更多的快乐。爱满天下,情浓四海
期刊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总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细、越深、越透彻,学生就学得越快,印象就越深;这样做看似效果要好,教师把重点讲清了,帮学生把难点突破了,学生“学得快”、“记得牢”。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记忆,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参与者,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我校数学组提出了“
期刊
一、幼儿园通过多种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园网站、微信平台、家长会礼仪专题讲座、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如何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知识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发放礼仪宣传资料,“文明礼仪伴我行”倡议书等,请家长认真学习《幼儿礼仪内容与要求》,了解和掌握幼儿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