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中如何保护历史文物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于旧城改造和历史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部分的历史文化古城在改造的过程中对大批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进行了拆除,使得改造后的城区失去了独有的韵味。而如果能够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物,不仅不会使历史文物影响城市发展,反而会使历史文物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促进城市的发展。
  文物保护的意义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保护历史文物就是对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的一种传承,城市中的历史古迹和遗存的建筑物不仅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城市生命力的一种体现,是整个城市的灵魂,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财富。城市中的古建筑和古迹是一个时代的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历史,更加正确地认知历史,是这个城市变迁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和灵魂的一种载体。很多的古建筑、遗址、古迹不仅是古人生活的场所,更是古人思想意识形态、生活气息的一种体现,它们构成了这个城市独有的历史氛围,向世人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历史文物和古迹、古建筑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区别,因此,保护历史文物不仅仅是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对城市灵魂和生命力的一种保护,能够体现城市的价值和独特魅力,也是激发人们民族情怀和爱国情结的历史史料。
  旧城改造中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
  随着当前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在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城市化的进度不断地加快,每一个城市都加快了改造旧城区的步伐。历史文物是一个城市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载体,要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保留下来则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专人负责修缮维护,需要花费一定的经费,因此很多的城市在城市旧城的改造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破坏历史文物,促进城市改造与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使得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荡然无存。
  此外,有的城市虽然没有拆除古建筑,保护了历史文物,但是却将古建筑周边的建筑拆除,古建筑周边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使得现代化的建筑与文物点相互矛盾。很多的历史文物需要再周边环境和氛围的烘托下才能够如实的反映历史面膜,才能够让参观者在参观的同时能够仿佛进入了特定的环境,融入了历史氛围中,而将周围的建筑拆除,仅仅保存了历史文物反而导致历史文物与现代化的建筑群格格不入,一些具有革命纪念性的建筑物,虽然没有拆除古建筑,但是周遭的环境却遭到了完全的破坏,随着周围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改变,使得文物景点缺乏了独有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韻味。
  旧城改造中加强历史文物保护的建议
  政府部门需要完善有关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法律法规,并明确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不得破坏历史文物。政府部门也应该对一些重开发而轻文物保护的违法拆除和重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并明确所有的旧城改造开发项目必须要经过文物部门的许可,需要在文物部门的许可下才能够进行旧城区的改造。政府部门要正确认识到保护历史文物对于整个城市的重要意义,所有的城市规划需要无条件避让历史文物古迹,可以将领导的政绩考核与文物保护相结合,加强领导层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其次,需要增加对城市内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严格落实保护经费,要专款专用。文物部门也需要明确职能,对城市内的历史古迹、古建筑等加大保护力度,且对于古遗址、古建筑等进行区分,并制定不同历史文物的管理保护方法,并严格落实。
  保护好一个城市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了这个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因此,需要加大历史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要通过网络、电视等加强对历史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和重要性的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众对于历史文物保护的意识。让民众意识到历史文物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城市独特韵味的体现,保护了历史文物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还能够增加城市的魅力,促进城市的发展。此外,还可以结合历史文物开展多种活动,如可以结合古建筑开展古建筑模型比赛,邀请专业的手工艺人讲历史建筑做成模型,与学校联合举办模型大赛,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历史古建筑的了解,在学生的心中栽下保护文物的种子。还可以开展知识竞赛等,让民众参与进来,不仅加深了民众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同时还能够加强民众的文化素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文物的价值,激发民众的责任感,让民众自发的对周边的历史文物及西宁保护。通过种种宣传活动能够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从而做到全面参与,共同配合做好历史文物的保护,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激发民众对于城市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城市需要不断地发展,民众需要改善居住环境,因此,对于旧城的改造是必然的趋势,一味地仅保护历史文物,而不充分利用反而会造成民众对于历史文物保护的排斥心理,因此需要充分地将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从而做到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历史文物。如南京夫子庙的改造、南里小镇等的改造等均是将历史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更新基础设施的同时对历史街区进行再利用,从而在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赋予了历史文物新的生命力。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就需要留有余地,在规划的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的考虑到历史文物的存在,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要以保护历史文物为第一原则,所有的规划必须要为历史文物的保护让路。有部分的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很多城市采取的拆除、移位重建的方式,而这一方式失去了历史文物的价值,而且有不少的历史建筑物被拆除后就再也没有重建了。因此,需要在规划的过程中就考虑到历史古迹和建筑,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合理的空间,不急功近利,给后人留下余地。
  城市需要不断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换代,但是在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丢弃历史,而是要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城市独有的历史韵味和历史价值。因此,城市在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要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充分的利用历史文物的价值,真正的实现经济发展和历史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的协调统一。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在北京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着现代化气息的城市里,在高楼林立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之中隐藏着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圣地——后海。后海与城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依依而又充满着古韵味的闲散之地。后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还有身心的放松,后海以其诗意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本文就带你走进风景如画、充满诗意的“后海”,去感受后海的历史文化。  北京的后海是什刹
期刊
卤煮火烧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受到当地人民群众与国内外广大游客的普遍喜爱。这一小吃最早起源于光绪年间,由传统的清朝宫廷菜传至民间,历经民间厨师改良后,逐渐成为如今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卤煮火烧。这种小吃口味咸鲜,以猪下水为主要原材料,加以其他辅料提味,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除了口味优良外,卤煮火烧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对人体膳食均衡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本文主要从卤煮火烧的发展历史、卤煮火烧的烹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之本,力量之源。“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涵之一,又是文化自信的底蕴基础。古镇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枫泾是上海市第一个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江南古镇,也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宝地。兼具包容性、多元性、竞争性和互助性的古镇“界河文化”,是枫泾古镇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上海
期刊
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开等著名大学内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大。位于昆明北郊的龙头街片区因此汇聚了众多顶级的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成为中国当时历史文化、教育科研的重镇;龙泉古镇的规划有助于赋予该片区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昆明迎来了发展机遇;盘龙区更是借助建设山水新城的契机,全力将龙头街片区打造成龙泉古镇,以促进区域内
期刊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每当盛夏时光渐行渐远,暑去凉来,又到了尽情赏月畅快吃蟹的好时节了。此时正值“秋燥”,这鲜美可口、膏黄满溢的小家伙刚巧性寒,满足味蕾的同时得以消解秋日的烦热,吃蟹子便成了对秋天最崇高的敬意和享受。  儿时生长在东北这片沃土上,每到入秋,家里总要大吃一顿。妈妈会挑拣一大盆稻田蟹,用最单纯朴素的蒸制方法,家人围坐,一吃一个下午。螃蟹个个分量十足,偶尔吃到母蟹,那肥
期刊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起源十分悠久,从最初作为水路运输线到如今成为连接海河两岸的经济文化带,甚至对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文化时期,如何结合国家战略,保存这一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建设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与深远的时代意义。同时,大运河的开发建设直接影响我国河流沿岸的城市化建设、各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进展,因此,通过回顾运河的发展历史,遵循其发展的特定规律,从中寻求
期刊
作为历史上航行时间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从开始修建到封建社会结束,一直扮演着时代发展的见证者,它坐看运河两岸百姓生活的万千姿态,也以自身的能量带动周边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  大运河流域——沧州城的崛起  京杭大运河途径大大小小近百座城市,其中就属沧州段流经区域最广,里程更是达到了215公里。沧州段最早开挖于三国时期,当时又名南运河,远早于隋唐时期的隋唐大运河,而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真正地
期刊
刘震云和吴仕民两位作家,在不同的地域文学作品中都有以宗族为中心,以村民对权力崇拜为主的书写,然而作者对权力的态度上却同中有异。本文试图通过解读二者两部小说家族关系中的“权力游戏”,旨从两部小说不同的文本叙事分析来比较其隐藏在各自背后权力争斗的复杂关系,以此发掘各自小说的内心独白。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宗族文化传统极其浓郁的国家,宗族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氏族社会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宗族的核心
期刊
红旗渠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它的存在维系着数代人的信仰,孕育着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如今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水利工程,更是一个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的修筑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吃苦肯干,引导我们新一代青少年走上更加伟丽的篇章。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栋梁,本文将从今天人的思维进行深刻探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通过红旗渠的意义、功能等阐述真正的红旗渠,
期刊
台骀庙是人们祭祀汾河之神和祈求风调雨顺的主要场所,其不仅是古代人们克服自然难题的象征,也涵盖着浓浓的区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古代时期人们可以依靠自身的智慧,治理汾河常发的自然灾害,而为了祭奠汾河之神,人们在汾河的旁边建立了台骀庙。本文围绕着汾神台骀庙,分析其主要建筑风格和建设背景,积极探索其涵盖的文化内涵。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山川遍布,气候环境多变,这就使得一些河流时常发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当自然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