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的未婚妻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街后巷190号对面是191号,那是一座洋楼。高大的门台,两扇黑漆的大门,其上有两个对称的铜饰虎脸门把。岁月将其摸得铮亮,即便在深夜也能发出幽绿的微光。我常常盯着那两张虎脸看,似乎它们能告诉我门后的秘密。
  门后是一排的二层楼房,前廊的柱子是用青砖砌成。廊下的木门有些开裂,漆也有些脱落了。楼上的露台上有弯曲的铁栏杆。这是老旧的住宅,而屋主人深居简出,我从来没有见过屋里的男主人,但他的夫人倒是常在门口见到。她苍白的脸上有一双忧郁的大眼睛,嘴角的皱纹让人觉得严厉无比。
  她有两个儿子,那时都已成年。
  我常在小巷里逛,尤其是傍晚的时候,我就站在楼梯口等母亲下班回家,那楼梯口正对着她家的门台呢。
  两兄弟经常吵架。哥哥大约快三十岁了,长得矮小粗壮,卷曲的头发,眼睛颇像他母亲,而少言寡语。弟弟长得瘦而高,颧骨突出,性格开朗,常会停下脚步与邻居说说话。但他性格有些急躁。他们家经常听到他一个人哇哇乱叫,生气的样子有点可怕。而他的哥哥照旧没有声音,面无表情地进进出出。哥哥很少朋友,来的都是他弟弟的友人。他们往往站在门台前叫一声“阿力”,弟弟就跟着出门玩去了。
  夏天的时候,我常常会在凌晨四点,天色尚且漆黑的时候,就听见阿力的朋友在对面的门台上叫他。随着铜扣的叮当响,门开了,我知道阿力又随他的朋友们玩去了。可是这么早能去什么地方玩?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去郊外的河里游泳去了。当然这也是阿力亲口告诉邻居的。
  阿力谈了恋爱,对象也是长得高而瘦,颧骨突出。我至今还记得她的模样,穿着黑色的喇叭裤子,腰很细,上身是一件白色的衬衫,喜欢把衣角扎在腰上。在那时看来,这简直离经叛道,因为太性感。那时的人们很保守,到了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了,年轻人终于得以看到西方嬉皮士的风貌,起而模仿。但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多么不合时宜。
  阿力的未婚妻常来191号,而且像阿力一样喜欢站在门台上与邻居说话,渐渐地大家都认识了她。
  她告诉大家,她和阿力很快就要结婚了,订婚的日子将在哪一天。她说的时候,满脸的喜悦,即使在台风天,你也能从她的眼里看到云端的霞光。她实在是喜欢阿力的,因为当她说起阿力的时候,总是骄傲的语气。
  按照城里旧日的习俗,哥哥没有结婚,弟弟是不能结婚的。可是阿力的哥哥每次相亲,都被人拒绝了,不是嫌他太矮,就是嫌他太壮,总之不是讨人欢喜的那种。他又少言寡语,当然也就不会哄女子开心了。于是阿力的婚事,也就只好拖着。阿力常与哥哥吵,大约也是为这等事而有了怨言吧?他母亲只是皱眉,脸色苍白地进进出出,嘴角的皱纹越发深了。
  阿力喜欢去郊外的落霞潭游泳。那里其实是唐河中比较宽阔的一段,在城的西边。落日的余晖总是将河水映得通红,远远看去,太阳好像就落在这一潭清波之中。
  人人都说,落霞潭中有河逝鬼,喜欢英俊的青年,会被它阴走,到阴曹地府里换酒钱。但没有人相信这些阴恻恻的传说,因为谁也没见过河里的鬼魂。但是落霞潭每年总要淹死一两个人,倒是真的。淹死的都是独自在潭中游泳的,或是在河里摸螺蛳的小贩。人们照样在河里戏水,从来不觉得那几个死去的人与这河有什么关系,与河里的鬼魂有什么关系。但到了夜里,人们就会拿河逝鬼来吓唬孩子,说那些在河里淹死的人,都会成为河逝鬼,每年夏天,在它的忌日,就会出来寻找独自在水里的人。
  这听起来有些恐怖。但阿力不管这些,他呼朋唤友,照样在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去河里游泳。只要有一众人等,就不会有恐惧之感了。
  黎明前的黑暗据说有一种挣扎的悲苦的力量,因为黑夜将逝,而白昼将至。黑夜必有不舍的挣扎,白昼必有争取的奋进。你看,这时在睡眠中的人,也都挣扎在他们各样的梦里,或哭或笑,或惊或恐。
  在一个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们游着游着,竟不见了阿力。朋友们四处寻找,千呼万唤,声音回荡在河岸上,但就是没有回应。朋友们起来到岸上,看见阿力的衣服整齐地放在石凳上,就知道阿力肯定出事了。他们四散而去,有的去北大街后巷阿力的家里叫他的哥哥与母亲,有的去派出所报警。直到天亮,落霞潭的岸上围了很多人。人们找了很久,才在河底的淤泥中捞到了阿力的尸体,他的头插在淤泥里,样子很是凄惨。谁也说不清阿力怎么会钻进淤泥中的。
  出殡的那天,阿力的未婚妻哭得最伤心,她的泪多过阿力的母亲。
  日头一轮又一轮。一年的光阴就这样过去了。阿力的未婚妻还是经常出现在北大街191号的门台里。我的父亲在窗台上看见她,就会轻聲吟唱诗中的句子: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东门之外有阡陌纵横,斜坡之上茅草茵茵。这个家离我虽然那么近,那个人却离我何其远。我岂有不思念你,只怕你不让我靠近。这诗凄凉。
  阿力的未婚妻后来嫁给了阿力的哥哥。婚礼那天,她挽着阿力哥哥的手从小巷中穿过,身后是一车车的嫁妆。她比阿力的哥哥高出一个头,身材颀长,穿着红色的长裙,目光坚定。阿力的哥哥穿着西装,照样是一脸严肃的表情,像他的母亲。巷子里的邻居都走出来看热闹,向他们送祝福。人们似乎早已忘了这原是阿力的未婚妻。
其他文献
东南风吹了一夜,  从远处,群山顶着微光忽然變绿。  树木在摇着自己的枝叶,  大池路一带的建筑,一眼  望不到头。还有那些  被寂静磨得发亮的旧街巷。  还有,被晨光敲响了记忆  一张张将醒未醒的脸。  还有就是,他们之上还是古代那块天幕,  依然空阔、靛蓝,对应着  永恒,和令人不安的虚无。  我俯下身子,想到已逝去的日子。  但附近,五月的鲜花在盛开,  流水在带来一些人的梦……  是的,在
期刊
一天过去了。很快,  苍茫夜色填满我居住的小屋,  浩瀚,幽蓝,不时地  送出宁静。我一个人,  总是一个人,在屋子里走动。  在窗前,凝望喧嚣过后的  梁溪路、鸿桥路、梁青路。  像个陌生人,我重新打量  给我带来爱和悲伤、梦和不安的  这些家具,这座城市。尤其  这个共用我名字和身体的人。他,  他的偏执狂曾是我的财富,  如今,他虛度的光阴默送我老去。  夜色不时地,沉寂。  周围有他,熟悉
期刊
梨木制成的轭。戴在水牛的  颈脖上。父亲驾的一声  它的双腿在水田踢起春水  嘴巴溅出呼呼的唾沫星  山道上,母亲背上的柴禾  高过了头顶。她只能用手从侧边  轻轻摆动以示召唤——  其时我远远落在后面采野草莓  如今重轭落在我肩上  无量无形,却比井架下那民工  肩头的水泥更沉重  比药市清早卸货的搬运工  更不能“释怀”——当他们从卡车上  抛下一件党参或麦冬时,我看见  他们油亮的脸闪光。一
期刊
已是初冬。午后下起了  零星雨。不远处的某地,  闲静乡村,裹着河道菜畦水泥桥,  同我记忆里那些断断  续续的鸟鸣,无端厮磨着。  窗戶半开,江南景物平远。  枯枝,在檐墙间隐现,  对应桌上倪云林《容膝斋图》的笔法。  这萧简质朴,是真实的美,  值得用一辈子精力去追慕。  关于一个人如何过一种合乎内心  所想的生活。关于  很多年前被鸟鸣惊扰而中断的  话题,仍有效,悬在时间里。  但这个电
期刊
電梯里“我们”目光躲闪  看手机或望天花板  这算不上“无话可说”。“我们”  还不具有说出一个简单的词的慷慨  合伙数年。像吵闹不休的夫妻  终于陷入寂静:只有厨房锅铲的声音  桌上碗筷声,或抽水马桶  一阵哗啦之后咕咚一声  没有证据依然下达了批捕令  铁窗外的警察问,“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除了嘴唇嚅动几下,像齿轮卡住  除了拒绝签字,你还有什么说的  站在街口回望看不清  她往常站在阳台
期刊
以为风是绿的。去庐江看山,看到了一片又一片茶园,葳蕤茂盛丰盈,染得风都是绿的。那风吹得人欣然怡然。  绿的树绿的草绿的风,恍惚江南。茶汤翠绿,比茶湯更绿的是茶叶,盈盈一握,越发恍惚江南。茶汤入口,喉咙生出绿意,热水里有凉性,雪意上来了。雪意不仅上来了,雪意还婉约得很,有江南风味,斑斑驳驳像太湖石上渐渐化开的积雪。  凉性幽长,这是雪峰其名的由来之一吧。我猜。茶生于峰,这是雪峰其名由来之二吧。我猜。
期刊
谜面:山中无老虎。  谜底:猴魁。  猴魁的形状,让人想起彪形大汉,满脸髭须。  很多茶叶像地方戏,譬如苏州的昆曲,苏州那样的地方就应该有绵绵的昆曲。譬如安庆的黄梅戏,小城山水就应该孕育出那种朗朗的调子。譬如陕西的秦腔,关中大汉适合那样嘶喊。太平猴魁是黄山的地方戏,只是灵秀的黄山居然生出了如此粗枝大叶的一款茶,像温柔娇小的母亲带着她高大的儿子,猛一见,让人心惊。  第一次喝太平猴魁是在郑州。去朋友
期刊
瓜片,好,周正。  绿茶喝过很多,许多绿茶有些轻浮。瓜片不轻浮。添水后,云淡风轻,一弯新月照松林。喝瓜片时心里蹦出这样三句话。前一句记事,后两句抒情,前一句实,后两句虚,也是这款茶给我的感觉。一弯弯新月泡在水中,绿水是松林的倒影,好像童话世界。云淡,茶香得薄;风轻,茶味平和。  茶香不能太浓,浓了失之空灵,浓香馥郁,少了回旋余地,多了些香艳。好的茶香是有意无意间挥散的,有意无意,意味才饱满。淡香令
期刊
抬头,看到了薄雾中的茶园。  二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去青阳黄石溪看茶。车进山时,天试探地掉了几滴雨,渐行渐深,山渐渐阔了。到底是江南,山崖峭壁也绿茵茵长有草木。车到黄石溪时,雨开始大了。山腰袅了层雾,那雾极薄,人的目光能透过去。美也正是美在这里。云要厚,厚云才有意趣;雾不妨薄,薄雾最堪清赏闲玩。  因为雨的缘故,茶园显得更绿。茶园之绿有一种艳,不是艳丽的艳,而是鲜艳的艳。鲜艳的茶绿,让人心旷神怡,
期刊
编好我的散文自选集《墨团花册》,一口气泄了,提笔疲倦,不想写东西。编书时,重读旧作,欣喜是有的,毕竟写了那么多。更多的是惭愧,写了那么多不痛不痒的文字。  前些时回了老家,每天和小城一帮文人玩玩。朋友约去皖南,没心绪,近来越发懒得远行。少年游,早已非少年之身;晚年游,年纪还不够;不尴不尬,也就不想出门。  背负着生活的身体,消受不住游山玩水的惬意。再说几百里外的皖南,吸引我的只有两点:  黄山与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