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人之美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yzhc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完了傅国涌先生的《美的相遇》,这是一次美的历程,在涓涓流淌的文字间,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别样之美。
  何为“教育”?作者认为教育的重心应在“育”上,教育从来都不是只指向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一个遇见美、经历美的过程。
  一、美在历程
  在这个凡事都要讲究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教育需要放缓脚步,慢下来。书中有云:“开启民智是一个过程,追求自由也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充分享受这个过程,过程的快乐远大于结果的快乐。”作者认为:“慢”是一个过程,“慢”是对过程的肯定,“慢”是一种开放的姿态,“慢”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教育,是慢的艺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是种子,不是瓶子”。是农业就应该精耕细作,经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而不是求快、走捷径的“催熟”。
  一路为分数“奔跑”的孩子,拼到最后只能是筋疲力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70%以上的人将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因为在这场长达12年的马拉松比赛中他们跑得太累了,甚至都没搞清楚为谁而跑,以至于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回望来路,毫无眷恋,学习中的乐趣完全被消解。
  木心在《从前慢》中说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爱孩子就应该放慢心态,回归教育者的初心,从容淡定,陪着孩子享受生命的成长与丰盈,让他们拥有获得感、幸福感,这就是成长的力量。我们不奢望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希望它能用自己的生命节奏,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来。
  二、美在书香
  众所周知,开卷有益,至于读什么书?我们往往停留在功利的角度,考什么就读什么,认为考不到的读了也等于浪费时间,像这种过于追求“有用”“有意”,排斥“无用”“无意”的阅读方式是不可取的。殊不知,正如书中所言:“成年以后,人与人的区别,往往不在于课堂上学的那些东西,最多的竞争是在原先‘无用’‘无意’的地方。”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但无功利的阅读会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颗高贵的种子。同时,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所以,读书可以让孩子怀揣诗心,到达远方!
  在书中与经典相遇,才能将那些历经时间锤炼的美好传递下去。沐浴书香,久而久之,你的氣质里就会藏着你读过的书,内化为血脉与骨骼,它像一条神秘的线索,潜藏于心灵深处,直通精神世界,直指未来人生。或许某一天这条线索就被激活,派上用处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就像《圣经》里说的那样“你必点燃我的灯。”
  教师应点燃学生的那盏灯,让书香弥漫人生,教给他们如何温情地生活,如何温情地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三、美在发现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教育亦如此。作者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美育更容易成为他生命内在的东西,从中可能转化出一生的资源。”即便是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能与人发生心灵的链接,不经意间滋润心灵,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真正的智者不仅能自己发现美,还能引导孩子发现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海德格尔认为:“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教所要求的是:让学。”让学,就是让学习者主动学。作为教育者,要用最诚的爱和最亮的眼,发现孩子眼中的兴奋,心中的渴望,潜在的天赋,奇特的构思,细心呵护,因势利导,放大他们的兴奋点,点燃他们学习的火种,让其享受学习的美好,并以此为支点,将其转化成学生前进的持续动力,激活一个个潜能无限的“小宇宙”。或许一次夸奖,一句话、一个掌声,就会埋下巨大的能量,哪天喷薄而出,不可估量。
  四、美在情怀
  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教育太注重技术,也就是‘术’,而不重视‘道’。”在强调科学教育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重建“道统”。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习总书记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理解的教育者的使命是要培养有“根”的一代人,培养孩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承担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国话语权的责任,这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总之,教书育人是培养学生必须遵循的规律,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书”这一技术层面,违背这个规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知识,缺乏公民道德和人文情怀,则都是教育的失败。
  人生最美是相遇。庆幸作为一个读者,能在烂漫的春天与傅先生《美的相遇》不期而遇,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诗性之美;庆幸作为一个教育人,能在孩子最美的年华与之相遇,让我聆听到了蓬勃的生命拔节而上的心灵之音。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曾说: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是的,我要让阅读带着我,我带着孩子们,在学校的课堂上,在生活的舞台上,一点点、一天天的改变,朝向最美的自己……
  (王蓉,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225500)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摘要:互文性阅读古诗文主要是以教材中的古诗文为核心,将教材中古诗文的作者背景及主题资料、与教材中古诗文体裁或语言相近的资料进行统整,引导学生深入探寻、解读古诗文。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思辨、赏析,获得高效阅读古诗文的方法,思维得到训练,对古诗文的意蕴的领会更加深刻,学习更有深度、广度。  关键词:互文性阅读;古诗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要:数学课堂是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如何深化学生的思维,问题的引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在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经历学习发生、发展的过程。以问题明方向,深化思维的敏捷性;以问题引探究,深化思维的深刻性;以问题助应用,深化思维的灵活性;以问题促反思,深化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可见。  关键词:问题引领;深化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为解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之间轻重如何权衡又如何统一的问题,基于课标中对语文学科基本特征的定义,“三得语文”教学主张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有基本的三得:得文化、得章法、得趣味;进而采取“六步教学法”,抓住课文标题、中心句、关键词句等,从“文体出发,聚焦表达”,在师生及文本对话中实现语文教学的“三得”;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诠释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摘要:幼儿园亲子春秋游可使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但在组织实施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对策,重新认识亲子游的价值。“玩中学”亲子游项目活动从游前攻略、游中探秘、游后拓展三大环节入手,将游玩与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启幼儿和大自然亲密互动的旅程,玩出灵性。  关键词:亲子游;“玩中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学段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每一课的生字多了,教师对怎么教学普遍感到困惑,探讨低年段生字教学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教学中可以应用以下教学策略,化“难”为易,提高效率:明析编排特点,把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区分教学;遵循儿童特点,创新形式,融入汉字文化,激发情感;发挥音韵优势,指导精准;及时巩固练习,强化运用。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摘要:随着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化,一些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深层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是在上课管理规范方面,备课制度执行方面,听课评课制度方面,教学大赛评比制度上。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改进工作中进一步强化相关教学要求,出台和细化相应管理制度,明确教学大赛常态化,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和依据。  关键词:诊断;改进;课堂教学;制度体系;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品格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品格不等于道德,品格提升也不等于传统的德育,是人的综合素养的质量规格的提升。品格提升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教育教学中渗透、学习活动中锻炼。品格提升受地域、校本文化和个人特质的影响,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气质,需要用多元开放的思想去引导与实践。  关键词:品格提升;德育研究;学生品格  中图分类号:G416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原有专业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必要训练,越来越不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专业课程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职业院校课程整合是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但是课程整合与实施又是受多方因素影响。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整合;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基础设施是前提,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资源建设是核心,实现人人会用、人人肯用是关键。淮安中等专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注重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关键词: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38-03   江苏省淮安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包括职业认同感、教育理解、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培训、教研、教学反思等。在“互联网 ”时代,教师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反思的行动者,专业发展有更多个性化需求,通过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更加多元,资源的支撑更具选择性。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