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浅议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ugu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包括科学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好奇心、正确对待错误结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改造仪器,减少错误,缩短时间、统筹合理设计实验,减少虚假数据、善待学生,让学生体会做实验的乐趣。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选修课程,以人教版为例,包括《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等。苏教版中的"文化论著研读"有《论语》选读、《孟子》选读、《史记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积淀文化、学会理解、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交流?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不应被字、词、句、篇等固定的模式所束缚,应通过情境创设、
摘 要:高重铬酸钾硫酸回流法是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高,但该方法存在分析时间长,使用剧毒药品,二次污染严重等不足,难以在实验教学中予以推广。针对这些不足,教师应积极优化实验方案,从而缩短实验课程所需时间,降低教学成本。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COD;重铬酸钾;滴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017-02  D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迅速提升教学效率成为了广大历史教师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素质能力;了解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恰当运用教材中图文材料;创设良好氛围,做好师生交流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华书局本《苏轼文集》与《苏轼诗集》堪称苏轼诗、文整理成果的双璧,其中《苏轼文集》对考订苏轼生平尤为重要。《苏轼文集》源出于南宋《东坡外集》,其中"题跋"与"杂记"两类是
随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教学条件日益改善,多媒体手段成为常规课堂的宠儿。在为教学提供新手段,注入新活力的同时,给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深遠影响。因此对语文课上课件、多媒体的作用、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对提高课堂效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中的意义和作用  1.使讲授内容易于理解,强化刺激,利于记忆,培养学习兴趣。单靠教师讲解,很多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理解,进而使他们
《宋集珍本丛刊》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从海内外收集而得的文献中精选而成,多为宋代文集珍稀版本。但是,其中胡舜陟(1083~1143)的《胡少师总集》,是由其裔孙胡培翚(
实际上,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不可能解决很多个问题,要花在2-3个环节的把握上,要设计2-3个能够使学生充分展开学习的教学环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具有现代教学价值的课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环节才具有教学价值呢?  一、历尽天华成此景——教学环节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形成的过程。就语文学习而言,主要就是感知、理解、迁移、内化四个步骤。这四步,是一个
一篇文章,能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感觉有收获、有价值,关系到这篇文章的成败。文章的价值与我们选取的“点”息息相关。  那我们写文章应该选取“哪些点”呢?  我认为写文章应该选取下面这些点来开掘。  (1)动情点。顾名思义,就是让人情感波澜起伏的点。写叙事类作品,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以情动人”。最真挚的亲情、最纯真的友情、最温馨或凄美的爱情、最浓烈的战友情、最无私的同情,都可以让我们怦然心动,引起我们心
研读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我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强烈感觉。故都的秋味实在深浓,我们来和作者一起饱尝一尝这“秋”吧。  本文的第一句:“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坷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生出一些疑问既然作者说任何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而故都的秋尤其好,那应该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这里不应该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可是”啊?这不犯了语法错误吗?还有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