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房子很结实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9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姬氏民居

普通民居不普通


  图中的房屋看着是不是很普通,甚至还有点儿破旧?但它的历史可不简单。它叫姬氏民居,建于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
  史啦!姬氏民居位于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中庄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民居,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民居建筑面积85平方米,坐北朝南,建在高0.42米的砂岩台基上,院内西、南两面各有3问房屋,青石筑成的其中一个门墩石上刻有建筑年代、宅主人的姓名等信息。
  从外表看,房屋主要靠露在外面的4根石柱支撑,房顶、窗户、房门以木结构为主。姬氏民居的发现者——晋城博物馆馆长张广善说,姬氏民居的修建材料一点儿都不讲究,就是当地很常见的木料和石料,而且做工也算不得精细。
  这样的民居为什么能存在700多年呢?张广善馆长认为,这座建筑设计、安排的柱与梁的布局十分巧妙,所用材料虽然不好,但工匠们却巧妙地利用了材料的特点,合理地将材料的弯曲部分用在了各个受力点上,从而增加了梁的支撑力,使得房屋稳重感更好、承重力更强,这正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体现。2014年初,有关方面对这所珍贵的古老民居进行了抢修,相信它还能将自己的传奇生涯继续书写下去。

木结构中奥妙多


  大家知道,我國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以木结构为主的,那么古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这主要是因为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好。我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大多是以夯土、砖石为基座,以木材为造屋材料,在基座上立木柱,在木柱上架木梁,各构件之间以榫卯(sǔnmǎo)结构连接。这样的建筑比较富有弹性,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抗震效果,而且,木结构房屋取材比较方便,施工的速度也比较快。当然,木结构建筑更容易受到火灾的损害、白蚁的啃噬和雨水的腐蚀,所以要维持建筑的寿命难度较高,这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不容易得到完整保存的原因之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榫卯木构件中国科学技术馆藏

你知道吗?


  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榫卯结构的民居构件,这证明我国古人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一建筑原理呢!那时,金属工具还没有出现,所有的榫卯都是用石器加工而成。就当时原始的生产水平和加工工具而言,制作榫卯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其他文献
过年啦!回家啦!  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意义非凡。过年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回到自己的家中与家人团聚。在中国文化中,家作为饮食起居的场所、亲情血缘的纽带,具有极高的地位。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温暖港湾,每到傍晚,无论是辛勤工作一天的爸爸妈妈,还是在校学习的我们,都想快点儿回到那个温暖舒适的家。  从人类生存和文化的层面来说,建筑并非人造奇观,而是数千年来老百姓居住的普普通通的房子。俗话说得好:“
期刊
青铜的优点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既然先民们最先使用的金属是铜,那为什么没有直接用铜来制作兵器或者礼器,而是需要在红铜里面加入其他的金属,如锡和铅,熔合成青铜呢?这就要从青铜的优点说起了:  青铜的熔点比较低,这就确保了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不需要特别高的温度就能制成青铜液;第二,青铜的硬度比较大,虽然先民们认识铜的时间比较早,但纯铜制作成的器物软,很容易变形,而青铜就没有这样的缺点了;第三
期刊
每到假期,我们常会看到学习美术的学生们前往他们的写生圣地——安徽的宏村和西递村。那里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呢?令人神往的徽州民居  说到安徽,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曾经慨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里的“徽州”就是安徽的前身。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最富有的人群并不在我们现在的沿海地区,而是在安徽和山西,其中尤以安徽人创造的经济文化业绩最为突出。  徽州不仅山川秀丽,文风昌盛,民间习俗也白成一统
期刊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是我国早期文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不少跟甲骨文有关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金文。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古代书法第一课,我们先认识一下中国古代镌刻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它与大盂鼎、大克鼎一道被誉为“海内三宝”,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咦?上书法课,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鼎呢?原来呀,毛公鼎铸造精良,鼎内壁的铭文
期刊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当你说别人的字写得很糟糕时,他反驳道“我写的是草书”;当爸爸妈妈说你字写得太潦草时,你回答道“我这是草书”……难道,字写得潦草就叫草书吗?当然不是!  草书是人们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都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想必写字潦草的同学最爱说自己写的是“狂草”吧,那我们可应该先认识一下写狂草
期刊
說起“书圣”王羲之,你一定不陌生吧?他所处的魏晋时期,人们崇尚书法的风韵,注重书法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书法创作空前繁荣,更是涌现出了很多“大牌”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字体,他写的《兰亭集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我们如今却看不到他的书法真迹啦!如果照相机、复印机、扫描仪之类的机器早出现1000多年该有多好!当
期刊
草原上流动的“明珠”  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令人神往,在这美丽的画面中,我们能看到什么?除了那湛蓝的天、碧绿的草、洁白的云朵和羊群,最常见的东西大概就是那一个个漂亮的圆帐篷了吧!草原上的圆帐篷一般被称为“蒙古包”,它是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被称为游牧民族最天才的发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既然是游牧民族的民居,那么蒙古包最大的特点就是便于拆卸和迁移。一座普通的蒙古包,只需要一头骆驼或一辆勒
期刊
在我们开始学习光的科学知识时,第一课往往是先学习小孔成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光的基本性质。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是谁做的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科学家墨翟,也就是墨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墨子的实验与文字,就能明白什么是小孔成像啦。科技馆里的小孔成像  墨子和他的学生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南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日光的照射下
期刊
生活在100多万年前的原始人想吃我们可不容易,因为我们出现在大约1万年前。  今天的晚餐有赵小野的最爱——鸡汤。他觉得鸡汤实在是太好喝啦!但是,他突然很想知道:原始人也是這样喝鸡汤、吃鸡肉的吗?  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烹饪的发展历史吧!  人类在没有学会用火的年代,想吃生肉还挺困难的,捕猎充满了危险,野果、野菜才是最好的食物!直到有一天,闪电或别的原因让森林燃起了火,动物被烧焦了,散发出香
期刊
我国云南南部山峦迭起、河谷纵横、树木茂盛。生活在那里的傣族人民多居于山间、河谷的壩子上,因为那里土地肥沃、气候炎热、雨量充沛。  人类的智慧体现在特别善于利用外界的环境和身边的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中,聪明的傣族人民会建造出怎样的建筑呢?走进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你就能看到用竹竿撑起的傣族竹楼。空中楼阁,好  西双版纳等地区盛产竹子,所以聪明的傣族人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建起了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