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着重介绍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一些地方。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大发展,以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协作学习 教学 探讨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由于硬件条件、家庭教育、学生学习能力等影响,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都面临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是一个难题。同时由于信息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课堂内容是以操作实践为主,而老师也大多利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学生却存在着知识面的区别、接受能力、把握新知识的能力等不同,以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给老师在课堂任务的设计、计划及课堂纪律把握方面加大了难度。
二、信息技术协作学习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协作学习应运而生,协作学习主要是尽量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基于学生个别差异,以学生的相互协作为教育取向而设计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差别组成若干小组,以班级授课为主,辅之以小组和个别教学,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都是作为独立个性的存在,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创设一种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
三、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施行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协作学习小组须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大体均衡,这样便可以形成可以相互比较。组内异质可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可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要做到分组合理,教师事先需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细致的了解分析,从认知技能、知识基础,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或者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和学生开展座谈会等作为分组的依据。通过以上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协作小组,每组的人数4-6人,然后每组一名组长,由他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协助教师做好记录、协调工作。
2、布置任务、充实内容,提升教学实效
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有明确、清晰的学习方向。将教学任务分解到协作小组后,在学习开展之前应明确合作完成本任务的要求和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太简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就会浪费时间;问题太难,整个小组集体感到无所适从,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无法开展,且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学生并正确地估计学生的能力,确保所设计的内容有部分学生能很快掌握,进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探究。
3、教师积极参与、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最终是要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更为明确的分工。这样,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对小组活动的开展承担一定的具体责任,学生除了学习有关知识技能外,还能在不同的方面得以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使小组成员的个体潜能得以激发,激励个体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互动合作策略,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
四、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协作学习的意义
1、共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及调整。而教师起到了一个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手段、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并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2、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小组互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中担当一部分探究任务,随着探究的深入,参与范围的提高,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获取了新知识,提升了创造、研究能力。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交往能力。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扶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和、友爱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协作学习,既可以增强互助意识,又可以培养协作技能。
协作学习是当代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摸索,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协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协作学习 教学 探讨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由于硬件条件、家庭教育、学生学习能力等影响,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都面临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是一个难题。同时由于信息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课堂内容是以操作实践为主,而老师也大多利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学生却存在着知识面的区别、接受能力、把握新知识的能力等不同,以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给老师在课堂任务的设计、计划及课堂纪律把握方面加大了难度。
二、信息技术协作学习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协作学习应运而生,协作学习主要是尽量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基于学生个别差异,以学生的相互协作为教育取向而设计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差别组成若干小组,以班级授课为主,辅之以小组和个别教学,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都是作为独立个性的存在,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创设一种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
三、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施行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协作学习小组须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大体均衡,这样便可以形成可以相互比较。组内异质可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可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要做到分组合理,教师事先需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细致的了解分析,从认知技能、知识基础,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或者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和学生开展座谈会等作为分组的依据。通过以上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协作小组,每组的人数4-6人,然后每组一名组长,由他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协助教师做好记录、协调工作。
2、布置任务、充实内容,提升教学实效
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有明确、清晰的学习方向。将教学任务分解到协作小组后,在学习开展之前应明确合作完成本任务的要求和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太简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就会浪费时间;问题太难,整个小组集体感到无所适从,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无法开展,且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学生并正确地估计学生的能力,确保所设计的内容有部分学生能很快掌握,进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探究。
3、教师积极参与、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最终是要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更为明确的分工。这样,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对小组活动的开展承担一定的具体责任,学生除了学习有关知识技能外,还能在不同的方面得以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使小组成员的个体潜能得以激发,激励个体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互动合作策略,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
四、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协作学习的意义
1、共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及调整。而教师起到了一个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手段、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并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2、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小组互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中担当一部分探究任务,随着探究的深入,参与范围的提高,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获取了新知识,提升了创造、研究能力。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交往能力。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扶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和、友爱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协作学习,既可以增强互助意识,又可以培养协作技能。
协作学习是当代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摸索,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协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