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现代意识和思维观念不断更新,作家审美观照和读者接受心理逐渐趋于成熟,所以散文写作中,细节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美感和表现功能,它不仅是写作主体用以抒情的意象,恰倒好处地传达着写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情趣,而且还是散文意境形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成分,散文中细节的积聚和揉合,促进着散文形成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谐趣的深邃意境。本文拟从写作美学角度来探寻细节的抒情艺术及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散文 细节 抒情艺术
散文是美文,它是主情的艺术。它以浓郁的抒情色彩,展示着富有画意诗情的美好生活。散文中的细节,不仅是写作主体藉以抒情的意象,寄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而且推动和促进着散文美妙哲理意蕴的形成。
一切文學都起源于情感,而文学风格与写作主体的情感有着对应关系。散文以抒发写作主体独特感情为宗旨,用情绪感染接受主体。情感是投影在人的主观世界的客观关系,即由客观的触媒(即情媒引起和唤起情感的事或人)和情境、情思(思想触媒)等所引发的主观体验。情感可以分为浅度(直觉判断)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和深度(渗透理性和意志)情感,如幸福,痛苦,忧郁和愤慨等。散文抒情,通常是写作主体在感受客观生活的过程中萌发不同的浅度情感并经过其头脑的反映,形成深度情感,促使其运用散文抒情技巧,构成散文抒情框架,将深度情感流露于文字喷薄而出,从而唤起接受主体的情感共鸣并引发其渗透理性和意志的哲理思考。
由于写作主体不同的抒情需要,形成了不同的情感表现形式,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散文抒情风格,有的清新自然,如冰心的散文《樱花赞》;有的激昂雄壮,如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有的淳朴流畅,如孙犁的散文《老家》;有的悠闲雅致,如周作人的散文《北京的茶食》。正是由于这丰富多彩的多层面多角度感情的巧妙抒发,才使得散文的抒情风格迥异、千姿百态。
散文是写作主体个性化和心灵化的审美观照,是其人格和人性的艺术外现。“它裸露自我心灵,映现深层人性,追寻精神家园,关怀人类命运。……是创作主体精神的停泊港、灵魂的栖息地。”(1)是写作主体“最真实、鲜活的情感史和心灵史。”(2)而情感和的抒发又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考察,它可以看作是三个层面上的承继:
从信息的系统和控制角度看,散文抒情是写作主体在生活真实中摄取能够激发自身感情的信息,然后通过头脑构筑使零散的信息形成一个有机的感情系统,写作主体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使得自己的感情,通过文字点点滴滴富有层次地向外释放,最终完全倾泻给接受主体,从而引起接受主体的情感共鸣。且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是世俗散漫的,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散文抒情只有通过写作主体心灵的过滤和净化,反映在散文中纯洁的完美情感,才能够唤起接受主体情感的真正共鸣。如郭枫的散文《空山鸟鸣》从描写山中鸟鸣的可爱、山雀的放纵、潇洒、鹧鸪的飘渺如梦,到感叹鸟儿的自由“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再到抒发自己追求自由的渴望“我想做一只鸟,山中的”步步紧扣,层层深入,感情宣泄无遗,从而完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抒情系统过程。
从接受美学上看,一方面写作主体通过抒发情感唤起接受主体的情感共鸣,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强制性接受,即接受主体在阅读文章时,自然或不自然地被写作主体的情绪感染着、熏陶着,如贾平凹的《钓者》:“那是是静止的,星月就在水里,鱼儿就在天上,他坐在这天上地下,盯着那浮子,浮子不动,人也不动,思想已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流淌着哩。”一幅意境优美深邃的“月也垂钓图”,让接受主体懂得了生活哲理和美的意蕴。另一方面,接受主体并非被动地接受写作主体的情感,而是积极地参与散文情感意蕴的再创造,由于接受主体在阅读散文时是间接的感受写作主体所表现的生活真实,所以在接受情感感染的同时,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加工上升到理性的哲学思考和自我感悟。如钱锺书的《窗》:“又是春天了,窗子可以常开了。……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窗子不仅给人们“光明和空气”,而且更给人们生活的风景,使人们对窗子有着全新而独特的认知与感悟。
从文学是人类情感沟通的最有效手段看,维系写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最重要因素——情感,即通过作者表达的情绪和读者领悟到的情感,二者虽不相同,但却构成了相互加强的双重关系,使效果因此得以加强。如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作为一位盲人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热爱,对母亲的眷爱,接受主体理解的也许仅仅如此,或许还未完全深刻地体会到盲人对世界的感情体验,如给身心残缺的人带来自信,给迷途的人指明方向等,这些都超越了写作主体本来所表达的情感初衷,即思想大于形象。
情感贵在真诚,基于真情的艺术才能“以情感人”,以情感人这正是散文的创作宗旨,真诚则源于散文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也是散文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关键。如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拨动着读者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就是三毛发自内心肺腑的真情实感。散文写作主体表达的是基于生活亲身体会的真实情感,而接受主体在通过文字感受到的情感由于已不是亲身体会而带有了一定的虚拟性,而是写作主体的情感内核和开阔放大着情感意蕴,写作主体抒发的个人情感在接受主体的欣赏中上升到了社会情感高度,两种情感过渡整合的手段便是通过接受主体的联想和想象的整合而形成的情感超越,散文情感的这种超越,使得散文的抒情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细节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3)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细节是构成文艺作品情节当然要素,它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真实典型、生动传神的细节,有助于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深化文学作品主题。散文的写作,同样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各种细节,从多层面和多角度来艺术而新颖地抒发对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礼赞。散文抒情不同与其它文学样式,所以散文细节有着自身特点的抒情要求,具体说来如下: 一要真实,真实是散文抒情的灵魂,散文必须真实反映客观生活,真实抒发主观情感,方能以情感人。如朱自清的《背影》:“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细节的描述,将父亲对儿子的一腔浓浓关爱,融于人物动作之中,真实而生动地抒发了儿子对父爱的无限依恋和赞颂之情,而此细节也成了熔铸全篇抒情意蕴的亮点和风景。
二要细腻,人类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要想通过散文抒情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必须要做到细腻,善于细致入微地表现情感内涵的层次变化,用心去体会纷繁世界的点点滴滴。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如此細微而感性的观察:“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写作主体将冷雨在其内心中深度体味剖析,细腻传神地将那寓意深刻而又饱含人间情感冷暖的“冷雨”写得如此细致入微、生动活泼。
三要自然,情感的抒发要遵循人类情感抒发和接受的自然要求和规律,要把握抒情的力度和分寸,从而有效地掌握抒情火候,使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如周作人的散文《乌蓬船》“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水乡静穆的自然美,使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于娓娓道来的从容轻描淡写中,流露着作者自然情感的抒发。
四要和谐,是指散文抒情的过程中,散文的情感色彩、抒情基调以及抒情意蕴要与散文主题和写作意图相适宜,前后协调,达到智与情、情与境的和谐一致以及人物的心情和身份、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如王英琦的《有一个小镇》:“小镇虽不大,却沸沸腾腾,热热火火,挤满了扛麻袋、挎篮子、赶牲口的庄稼人。十几家林家铺子似的小店集中在一起,倒还招人一看。最显眼的要称那些摆食摊的了,什么糕呀饼呀,绿豆丸子、糖葫芦、五香豆、芝麻糖……”这一细节描写,作者却巧妙地融情于景,自然地描绘了小镇的风土人情,和谐地抒发了对小镇的热爱之情。
散文中细节抒情的艺术特色表现如下:
(一)现场性。散文是写真的,散文细节是对客观事物真实具体和生动形象的再现,而作者的抒情常常寓情于景,使人如身临其境。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毛绒绒小鸟,憨态可掬,作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二)画面性。散文是美文,主要美在其如诗如画的画面性,借助绚丽多彩的画面来抒情是恰倒好处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春天里的星星。”一幅朦胧优美、如诗如画的“荷塘月夜”图,让我们和作者留连忘返,沉醉其中。
(三)动态性。散文的细节,常常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散文细节抒情的动态性,给散文的抒情带来了勃勃生机和鲜活的生命力。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自然风光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色满园、人人欢喜的欢乐动态,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灵动和勃勃生机的热爱之情,为散文意蕴形成作了铺垫。
(四)典型性。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即以具有浓烈抒情意味的情感脉络来贯串散文零落的材料。而细节抒情就是这情感脉络轨迹上最典型、最重要的风景和亮点。如方纪的《挥手之间》:“主席也慢慢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正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主席挥手告别的典型细节,表现了领袖的风采和气魄,抒发了作者对领袖的热爱和赞颂 之情。
(五)象征性。散文有时借助象征性细节来曲折委婉地抒情,并以含蓄的手法来抒发写作主体独特而又耐人寻味的情感。如贾平凹的《月迹》:“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里,贾平凹在通过盼月、等月、争月、寻月一步步营造完成了“美好的事物到处都有,只要去追求,方能拥有”的意境后,又飞来此细节神笔,不仅巧妙地进行了抒情,拓阔和延伸了意境,而且也升华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从散文写作实践不难看出,散文中细节抒情的方法和种类很多:
一是用人物细节抒情,即以人物自身的行为活动为主,通过人物的活动抒写写作主体的心理感受和自我情感,即写人抒情。如贾平凹的散文《哭婶娘》:“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儿,反胃。……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叙事中寄深情:婶娘给予的母爱是无私的,崇高的,更是伟大的,难忘的。
二是用事件细节抒情,即以展示事情事件的发生过程为主,通过对事情事件的叙述,寓情于事,巧妙抒发写作主体独特的情感和见地,即叙事抒情。如章含之的《谁说草木不通情——忆冠华》:“在这五个年头中,每年深秋,我们卧室窗外必有一对并蒂红柿朝我们微笑。冠华也必定要摘下来挂在床前,一直到熟透,还舍不得吃掉。总是我说不能再挂了,哪天掉在地板上岂不可惜!他才小心地取下来,与我一人一个吃掉。他爱吃柿子,我却不喜欢。但每年这个柿子我是必定要同他一起吃的。” 睹物思人,作者通过夫妻同吃并蒂柿这一生活事件细节,渲泄了对已逝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抒发了夫妻伉俪情笃、相依为命难的款款深情。 三是用风光细节抒情,即通过对大自然风光细节的描写,营造美丽旖旎的意境,即写景抒情。如冰心的《笑》:“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雨后的月光,使叶上的雨滴似流萤,这一风光细节给抒情以渲染,而光与影的揉合,又引发了对母爱情感的浓郁抒发。
四是用风物细节抒情,即通过风土人情和特殊事物的细节展示,来抒发独特的感悟和情怀,即托物抒情。如余秋雨的《阳关雪》:“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写作主体抚今追昔,使历史和现实的苍凉浑厚,历历在目。
五是用心理细节抒情,即通过写作主体对特定的心理的剖析,得到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和感悟,即内心剖析抒情。如张晓风的散文《也是水湄》:“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这一心理细节昭示着:喧嚣尘世,身心疲惫,难得忙里偷闲,雾里看花,一种偷换来的别样心情,带给人以生活启迪和另类感悟。
散文是抒情的艺术,它真实地反映生活:写生活中的真人,叙生活中的真事,描生活中的真景,绘生活中的真物,写作者的真心,抒作者的真情。散文细节以真人真事、真景真物和真情实感,真实地抒发写作主体真挚的感情,真诚地去拨动读者情感的心弦,让接受主体真正地沉浸在散文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中,使其情感得以熏陶,精神得以放松,心灵得以洗礼,思想得以启迪。在陶冶性情,启心益智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休闲和娱乐。散文抒情的方式方法很多,而细节抒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由于细节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和品种类型,其抒情的力度和技巧也不一样。散文细节既是写作主体寄情的意象,又是凝聚散文意蕴的重要成分。因此,对散文细节抒情艺术的研究,不仅丰富和补充了散文理论的研究范畴,而且还推动着散文写作实践的繁荣发展。
注释:
(1)、(2)刘锡庆:《散文新思维》,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32—33页。(3)辞海编辑委員会:《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第1160页。
关键词:散文 细节 抒情艺术
散文是美文,它是主情的艺术。它以浓郁的抒情色彩,展示着富有画意诗情的美好生活。散文中的细节,不仅是写作主体藉以抒情的意象,寄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而且推动和促进着散文美妙哲理意蕴的形成。
一切文學都起源于情感,而文学风格与写作主体的情感有着对应关系。散文以抒发写作主体独特感情为宗旨,用情绪感染接受主体。情感是投影在人的主观世界的客观关系,即由客观的触媒(即情媒引起和唤起情感的事或人)和情境、情思(思想触媒)等所引发的主观体验。情感可以分为浅度(直觉判断)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和深度(渗透理性和意志)情感,如幸福,痛苦,忧郁和愤慨等。散文抒情,通常是写作主体在感受客观生活的过程中萌发不同的浅度情感并经过其头脑的反映,形成深度情感,促使其运用散文抒情技巧,构成散文抒情框架,将深度情感流露于文字喷薄而出,从而唤起接受主体的情感共鸣并引发其渗透理性和意志的哲理思考。
由于写作主体不同的抒情需要,形成了不同的情感表现形式,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散文抒情风格,有的清新自然,如冰心的散文《樱花赞》;有的激昂雄壮,如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有的淳朴流畅,如孙犁的散文《老家》;有的悠闲雅致,如周作人的散文《北京的茶食》。正是由于这丰富多彩的多层面多角度感情的巧妙抒发,才使得散文的抒情风格迥异、千姿百态。
散文是写作主体个性化和心灵化的审美观照,是其人格和人性的艺术外现。“它裸露自我心灵,映现深层人性,追寻精神家园,关怀人类命运。……是创作主体精神的停泊港、灵魂的栖息地。”(1)是写作主体“最真实、鲜活的情感史和心灵史。”(2)而情感和的抒发又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考察,它可以看作是三个层面上的承继:
从信息的系统和控制角度看,散文抒情是写作主体在生活真实中摄取能够激发自身感情的信息,然后通过头脑构筑使零散的信息形成一个有机的感情系统,写作主体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使得自己的感情,通过文字点点滴滴富有层次地向外释放,最终完全倾泻给接受主体,从而引起接受主体的情感共鸣。且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是世俗散漫的,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散文抒情只有通过写作主体心灵的过滤和净化,反映在散文中纯洁的完美情感,才能够唤起接受主体情感的真正共鸣。如郭枫的散文《空山鸟鸣》从描写山中鸟鸣的可爱、山雀的放纵、潇洒、鹧鸪的飘渺如梦,到感叹鸟儿的自由“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再到抒发自己追求自由的渴望“我想做一只鸟,山中的”步步紧扣,层层深入,感情宣泄无遗,从而完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抒情系统过程。
从接受美学上看,一方面写作主体通过抒发情感唤起接受主体的情感共鸣,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强制性接受,即接受主体在阅读文章时,自然或不自然地被写作主体的情绪感染着、熏陶着,如贾平凹的《钓者》:“那是是静止的,星月就在水里,鱼儿就在天上,他坐在这天上地下,盯着那浮子,浮子不动,人也不动,思想已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流淌着哩。”一幅意境优美深邃的“月也垂钓图”,让接受主体懂得了生活哲理和美的意蕴。另一方面,接受主体并非被动地接受写作主体的情感,而是积极地参与散文情感意蕴的再创造,由于接受主体在阅读散文时是间接的感受写作主体所表现的生活真实,所以在接受情感感染的同时,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加工上升到理性的哲学思考和自我感悟。如钱锺书的《窗》:“又是春天了,窗子可以常开了。……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窗子不仅给人们“光明和空气”,而且更给人们生活的风景,使人们对窗子有着全新而独特的认知与感悟。
从文学是人类情感沟通的最有效手段看,维系写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最重要因素——情感,即通过作者表达的情绪和读者领悟到的情感,二者虽不相同,但却构成了相互加强的双重关系,使效果因此得以加强。如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作为一位盲人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热爱,对母亲的眷爱,接受主体理解的也许仅仅如此,或许还未完全深刻地体会到盲人对世界的感情体验,如给身心残缺的人带来自信,给迷途的人指明方向等,这些都超越了写作主体本来所表达的情感初衷,即思想大于形象。
情感贵在真诚,基于真情的艺术才能“以情感人”,以情感人这正是散文的创作宗旨,真诚则源于散文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也是散文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关键。如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拨动着读者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就是三毛发自内心肺腑的真情实感。散文写作主体表达的是基于生活亲身体会的真实情感,而接受主体在通过文字感受到的情感由于已不是亲身体会而带有了一定的虚拟性,而是写作主体的情感内核和开阔放大着情感意蕴,写作主体抒发的个人情感在接受主体的欣赏中上升到了社会情感高度,两种情感过渡整合的手段便是通过接受主体的联想和想象的整合而形成的情感超越,散文情感的这种超越,使得散文的抒情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细节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3)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细节是构成文艺作品情节当然要素,它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真实典型、生动传神的细节,有助于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深化文学作品主题。散文的写作,同样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各种细节,从多层面和多角度来艺术而新颖地抒发对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礼赞。散文抒情不同与其它文学样式,所以散文细节有着自身特点的抒情要求,具体说来如下: 一要真实,真实是散文抒情的灵魂,散文必须真实反映客观生活,真实抒发主观情感,方能以情感人。如朱自清的《背影》:“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细节的描述,将父亲对儿子的一腔浓浓关爱,融于人物动作之中,真实而生动地抒发了儿子对父爱的无限依恋和赞颂之情,而此细节也成了熔铸全篇抒情意蕴的亮点和风景。
二要细腻,人类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要想通过散文抒情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必须要做到细腻,善于细致入微地表现情感内涵的层次变化,用心去体会纷繁世界的点点滴滴。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如此細微而感性的观察:“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写作主体将冷雨在其内心中深度体味剖析,细腻传神地将那寓意深刻而又饱含人间情感冷暖的“冷雨”写得如此细致入微、生动活泼。
三要自然,情感的抒发要遵循人类情感抒发和接受的自然要求和规律,要把握抒情的力度和分寸,从而有效地掌握抒情火候,使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如周作人的散文《乌蓬船》“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水乡静穆的自然美,使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于娓娓道来的从容轻描淡写中,流露着作者自然情感的抒发。
四要和谐,是指散文抒情的过程中,散文的情感色彩、抒情基调以及抒情意蕴要与散文主题和写作意图相适宜,前后协调,达到智与情、情与境的和谐一致以及人物的心情和身份、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如王英琦的《有一个小镇》:“小镇虽不大,却沸沸腾腾,热热火火,挤满了扛麻袋、挎篮子、赶牲口的庄稼人。十几家林家铺子似的小店集中在一起,倒还招人一看。最显眼的要称那些摆食摊的了,什么糕呀饼呀,绿豆丸子、糖葫芦、五香豆、芝麻糖……”这一细节描写,作者却巧妙地融情于景,自然地描绘了小镇的风土人情,和谐地抒发了对小镇的热爱之情。
散文中细节抒情的艺术特色表现如下:
(一)现场性。散文是写真的,散文细节是对客观事物真实具体和生动形象的再现,而作者的抒情常常寓情于景,使人如身临其境。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毛绒绒小鸟,憨态可掬,作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二)画面性。散文是美文,主要美在其如诗如画的画面性,借助绚丽多彩的画面来抒情是恰倒好处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春天里的星星。”一幅朦胧优美、如诗如画的“荷塘月夜”图,让我们和作者留连忘返,沉醉其中。
(三)动态性。散文的细节,常常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散文细节抒情的动态性,给散文的抒情带来了勃勃生机和鲜活的生命力。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自然风光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色满园、人人欢喜的欢乐动态,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灵动和勃勃生机的热爱之情,为散文意蕴形成作了铺垫。
(四)典型性。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即以具有浓烈抒情意味的情感脉络来贯串散文零落的材料。而细节抒情就是这情感脉络轨迹上最典型、最重要的风景和亮点。如方纪的《挥手之间》:“主席也慢慢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正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主席挥手告别的典型细节,表现了领袖的风采和气魄,抒发了作者对领袖的热爱和赞颂 之情。
(五)象征性。散文有时借助象征性细节来曲折委婉地抒情,并以含蓄的手法来抒发写作主体独特而又耐人寻味的情感。如贾平凹的《月迹》:“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里,贾平凹在通过盼月、等月、争月、寻月一步步营造完成了“美好的事物到处都有,只要去追求,方能拥有”的意境后,又飞来此细节神笔,不仅巧妙地进行了抒情,拓阔和延伸了意境,而且也升华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从散文写作实践不难看出,散文中细节抒情的方法和种类很多:
一是用人物细节抒情,即以人物自身的行为活动为主,通过人物的活动抒写写作主体的心理感受和自我情感,即写人抒情。如贾平凹的散文《哭婶娘》:“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儿,反胃。……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叙事中寄深情:婶娘给予的母爱是无私的,崇高的,更是伟大的,难忘的。
二是用事件细节抒情,即以展示事情事件的发生过程为主,通过对事情事件的叙述,寓情于事,巧妙抒发写作主体独特的情感和见地,即叙事抒情。如章含之的《谁说草木不通情——忆冠华》:“在这五个年头中,每年深秋,我们卧室窗外必有一对并蒂红柿朝我们微笑。冠华也必定要摘下来挂在床前,一直到熟透,还舍不得吃掉。总是我说不能再挂了,哪天掉在地板上岂不可惜!他才小心地取下来,与我一人一个吃掉。他爱吃柿子,我却不喜欢。但每年这个柿子我是必定要同他一起吃的。” 睹物思人,作者通过夫妻同吃并蒂柿这一生活事件细节,渲泄了对已逝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抒发了夫妻伉俪情笃、相依为命难的款款深情。 三是用风光细节抒情,即通过对大自然风光细节的描写,营造美丽旖旎的意境,即写景抒情。如冰心的《笑》:“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雨后的月光,使叶上的雨滴似流萤,这一风光细节给抒情以渲染,而光与影的揉合,又引发了对母爱情感的浓郁抒发。
四是用风物细节抒情,即通过风土人情和特殊事物的细节展示,来抒发独特的感悟和情怀,即托物抒情。如余秋雨的《阳关雪》:“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写作主体抚今追昔,使历史和现实的苍凉浑厚,历历在目。
五是用心理细节抒情,即通过写作主体对特定的心理的剖析,得到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和感悟,即内心剖析抒情。如张晓风的散文《也是水湄》:“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这一心理细节昭示着:喧嚣尘世,身心疲惫,难得忙里偷闲,雾里看花,一种偷换来的别样心情,带给人以生活启迪和另类感悟。
散文是抒情的艺术,它真实地反映生活:写生活中的真人,叙生活中的真事,描生活中的真景,绘生活中的真物,写作者的真心,抒作者的真情。散文细节以真人真事、真景真物和真情实感,真实地抒发写作主体真挚的感情,真诚地去拨动读者情感的心弦,让接受主体真正地沉浸在散文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中,使其情感得以熏陶,精神得以放松,心灵得以洗礼,思想得以启迪。在陶冶性情,启心益智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休闲和娱乐。散文抒情的方式方法很多,而细节抒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由于细节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和品种类型,其抒情的力度和技巧也不一样。散文细节既是写作主体寄情的意象,又是凝聚散文意蕴的重要成分。因此,对散文细节抒情艺术的研究,不仅丰富和补充了散文理论的研究范畴,而且还推动着散文写作实践的繁荣发展。
注释:
(1)、(2)刘锡庆:《散文新思维》,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32—33页。(3)辞海编辑委員会:《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第1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