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研究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qa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通过自尊调查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63名外来务工人员和82名昆明本地人进行测试,旨在探讨目前在昆明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明显低于本地人员;(3)外来务工人员自尊不存在“子女是否跟随”上的差异,主观幸福感在“子女是否跟随”上存在显著差异;(4)外来务工人员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感不存在相关。
  关键字:自尊 ; 主观幸福感 ;外来务工人员 ; 本地人员
  1、 引言
  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运行的一面“镜子”,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群体对社会变革的主观感受。以往的一些研究较多的关注他们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然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急需关注,他们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于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一般而言,他们容易被人歧视,那么,这些歧视会对他们造成怎样的影响,他们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情况如何呢?本研究着重研究城市务工人员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自尊的概念和其他学术定义一样,众说纷纭。朱智贤认为,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黄希庭则认为自尊即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 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西方最早给自尊下定义的是James。他在给自尊下定义时用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即:自尊=成功÷抱负,换句话说,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尽管每位学者给出的自尊定义不同,但都涉及到个体对自身的总体判断,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综合上述定义来看,自尊反映出个体知觉到的现实自我状态与期望自我状态之间的。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 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有满意与否或满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评价, 这些不同的评价与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有关, 因此, 它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Diener等从跨文化角度系统讨论了自尊和人际关系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要大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Rosenberg发现,个体总体自尊与快乐感的相关是0. 50。虽然有很多研究表明,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很密切。然而,我国学者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徐维东等人的研究发现,外显自尊和SWB之间相关不显著。。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很不一致,一种结论倾向于自尊与幸福感正相关 。另一种结论倾向于自尊与幸福感没有显著相关 。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是两个典型地反映个体对自我心理状态的整体性评价指标,二者之间的关系尚需要进一步考察。
  我国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并取得不少成绩,只是仍然存在研究过于集中于学校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弥补以往研究过多集中在学校系统的研究,扩大研究的范围。调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关系,相关程度如何;了解他们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了解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从现实意义看,希望呼吁大家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为解决他们当前所面临的生存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 1 被试
  被试为居住在昆明市的人群,外来务工人员63人,本地人员82人。
  2.2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一Being Schedule(Fazio,1977)]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本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国内段建华对量表进行修订,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在0.56—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一致性味0.85。
  自尊:自尊调查表(SEI) 本量表是Cooper smith在1967年为儿童设计的,1978年Ryden修改后可适应于成人,用来测量人的自尊感。 评分方法为:回答“像我”的计1分,意味着高自尊;回答“不像我”的,表示低自尊,计0分。范围:0~58分。信度:分半为0.9,重测为0.88,效度:Byrne发现与Rosenberg的自尊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58至0.6之间。
  2.3数据处理
  首先对问卷进行计分,统分。然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员自尊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
  3.1.1 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员自尊水平的差异比较
  从表一可以看出:F=.214,P=.645,所以方差具有齐性,可不必进行校正。可得结果,经双侧T检验,P=.0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均值为31.70,本地人的均值为39.94,故可以认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得分非常显著的低于本地人。
  3.1.2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
  从表二可以看出:F=7.015,P=.009,所以方差不齐性,用校正后的结果。可得结果,经双侧T检验,P=.022﹤.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均值为66.17,本地人员的均值为70.29,可以认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本地人员。   3.2子女是否跟随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自尊不存在子女是否跟随上的差异(sig=.456),主观幸福感在子女是否跟随上存在显著差异(sig=.014<.05)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主观幸福感在子女是否跟随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主观幸福感在在子女没跟随上的均值为55.57小于跟随上的均值67.5,可以认为子女没跟随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子女跟随的主观幸福感得分;
  3.4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相关分析
  积差相关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相关(sig=.810)
  4、讨论
  4.1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员自尊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情况
  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非常显著的低于本地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人。外来务工人员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于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一般而言,他们容易被人所歧视。加之他们还需要面临各种生存压力,这些有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都低于本地人员。不过,这只是一种推测,还需要实证研究的检验。当然这也提示了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各个方面。
  4.2是否跟随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自尊不存在子女是否跟随上的差异,主观幸福感在子女是否跟随上存在显著差异,子女没跟随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子女跟随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孩子和父母彼此牵挂,一定会影响主观幸福感指数。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如果带着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虽然生活可能很辛苦,但这不会影响主观幸福感。自尊在子女是否跟随方面不会存在差异,因为其他社会成员的评价不会因为外来务工人员是否把子女带在身边而改变。
  4.4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间的相关关系
  外来务工人员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相关。徐维东等人的研究发现,外显自尊和SWB之间相关不显著,内隐自尊和SWB之间呈显著相关,并且内隐自尊对SWB有预测作用。本研究的研究结论符合徐维东等人的关于外显自尊和SWB之间相关不显著的结论。
  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非常显著的低于本地人;(2)外来务工人员自尊不存在子女是否跟随上的差异;主观幸福感在子女是否跟随上存在显著差异;(3)外来务工人员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相关。
  参考考文献
  [1]朱智贤. 心理学大词典(1989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希庭,杨雄. 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 ] . 心理科学,1998 ,
  [3]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3):214-217
  [4] Diener R, Emmons RA, Larsen RJ. The atisfaction with life seal[ J ]. J Pers Assess, 1985, 49 (1) : 71275.
  [5]Rosenberg, F. Global self - esteem and specific. self - esteem: Different concepts , different outcom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1995 , 60 : 141 – 158
  [6]徐维东,吴明证,邱扶东.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受关系研究[ J ]. 心理科学, 2005, 28 (3) : 562 - 565.
其他文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ecome more popular and is being used a lot more by the Naxi people. The Naxi people are benefiting from favorable national policies and the advantag
期刊
摘要:词是形成于唐而盛于宋的一种新型格律诗,是配音乐的,当时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后来词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宋以后称为“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当代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喜欢读古词,但又不知道怎样填写古词。其实,填词是依照词牌所规定的字数、平仄、格式来写词,并不太难。  关键词:填词 大学生 当代  1 填词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创作  试看唐代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
期刊
摘要:从视觉思维的相关概念入手研究论述视觉媒体、视觉媒体设计与视觉思维之间的关系,指出视觉媒体设计涉及视者(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媒体的认知与思维,需要有足够的视觉思维经验及良好的视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知觉 意向 视觉媒体 视觉思维 设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C169)  1 知觉、意向、视觉思维  知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期刊
  摘要:简谐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优化与整合。文章分析了简谐运动这节课的教学特点及教学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优化与整合,以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简谐运动;物理教学;物理方法  简谐运动是高中物理力学中最复杂的一种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优化与整合,笔者结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根据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探讨了教师应如何通过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情境,合理设计输入输出活动,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潜力,达到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英语口语 课堂情境 策略构建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事关新一代高素质创新性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以及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 同时也是高
期刊
摘要:节奏欢快明朗的美国电视连续剧《欢乐合唱团》将故事与经典流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目前学生最为喜爱的电视连续剧之一。笔者主张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导入该剧,并分析了利用该剧辅助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所具备的五大优势  关键词:《欢乐合唱团》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 优势  1 引言  在英语课堂中利用英文原声影视作品辅助语言教学具有诸多优势。赵蔚彬(1999)在《教学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
期刊
摘要:心理学中关于实证主义的运用问题一直是很多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意在系统的梳理实证主义对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影响并概括其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得与失。  关键词:实证主义 心理学 理论研究  1 前言  实证主义是一种具有明确标准的哲学思潮。它为心理学提供了主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心理学基础的方法论之一。但是它与实证方法不同,实证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调
期刊
摘要:解海龙作为我国九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纪实摄影家,其犀利的影像质感和富于深度的影像人文精神,整整感动了一代中国人,这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解海龙所关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生存状态是整个九十年代中国边缘人群的一个缩影,他用人文主义的情怀关注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运用赋予质感的影像记录了他们的生存状态,通过解海龙《希望工程》系列影像作品的展出,引起了社会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和感动,可以说
期刊
摘要: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脑发育与行为能力和认知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是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学科。本文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来探讨幼儿言语习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  关键字: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幼儿 言语习得  1 前言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是研究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
期刊
摘要:工作记忆对言语习得尤其是二语习得有重大影响。本文对该领域影响较大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工作记忆在二语词汇、句法及言语学习等各个语言认知阶段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作记忆和二语习得做准备。  关键词:工作记忆 二语习得 语音环 工作记忆容量  1 工作记忆的定义  早期记忆研究多是基于记忆的三级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于短时记忆概念最早见于Ebbingha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