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融入数学教育教学的探究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数学教学实践案例说明手工制作融入数学教育教学的可行性,落实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数学教育理念,一方面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渗透于劳动教育之中,另一方面在劳动中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养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思维品质。
  关键词:劳动教育;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教育功能
  手工制作是一种劳动的一种形式,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能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20年新高考数学命题中开始渗透劳动教育的命题,劳动教育重在“育”,重在渗透。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如何渗透数学教学,现将实践具体案例与探究思考呈现,以引起教师关注。
  一、动手制作成习惯
  (一)落实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理念
  2020年修改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将“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写入课程标准[1],将数学“劳动实习”引入高考,其教育功能显而易见.关键是教师要有落实这一理念的自觉行动.2020年新高考山东数学命题就是最好的例证。“某中学开展劳动实习,学生加工制作零件,零件的界面如图所示,O为圆孔及轮廓圆弧AB所成圆的圆心,A是圆弧AB与直线AG的切点,B是圆弧AB与直线BC的切点,四边形DEFG为矩形,BCDG,垂足为C,,BH∥DG,EF=12cm,DE=2cm,A到直线DE和EF的距离均为7cm,圆孔半径为1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cm2”
  (二)养成数学眼光观察环境习惯
  2020年某日在辅导新高三学生时,遇到一件尴尬的事,请学生做下列三视图题:
  (2020年浙江卷第5题)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此学生对此三视图的直观图脑海中没有印象,画不出其直观图。然而,此学生的眼镜盒就放在桌前如照片,此问题情境贴近此题直观模型,为什么学生天天用的眼镜盒(几何体)没有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数学概念呢?事实上,学生缺少“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也说明现实的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当给学生以眼镜盒为模型解读后学生顿悟。事实上,在教学中学会用身边的物件解读数学概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动手制作小物品的习惯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空间图形是“劳动教育”最佳载体.比如“玩泥巴”——用泥土制作三棱锥、四棱锥、正方体等,用刀切割上述几何体观察截面形状培养空间概念;再如,“搭建几何体”——用羊肉串签搭建正四面体、正方体等。教学中遇到一非常好的案例:一个正方体铁丝框架,在8个顶点处焊接小钩子,每个面的面对角线由橡皮筋挂在小钩子上,学生用两只手拿着一对橡皮筋在“玩”,并将一对面对角线橡皮筋向外拉,当一位、二位、三位学生参与此活动后,提出并判断下列前3个问题的正确性,探究第4个问题的规律:
  (1)一个成员抓住一对面的面中心向外拉成十二面体;
  (2)二个成员同时抓住两对面的面中心向外拉(垂直面的距离相同)成十八面体;
  (3)三个成员同时抓住三对面的面中心向外拉(垂直面的距离相同)成二十四面体;
  (4)在上述动手实验过程中构造了许多多面体,请研究一下,这些多面体的棱数、面数、顶点数之间有没有规律?
  学生发现第(1)个正确,第(2)(3)个必须有限制条件才能成立,学生在“玩”中不仅理解了凸多面体的概念,在第(4)问题中还发现了“欧拉公式”。
  二、实验实习成风气
  (一)用数学方法参与动手实验
  解三角形教学后组织学生测量建筑物高度就是一个动手实验的过程,在2017年版2020年修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案例15与2000年第2期《中学数学教学》 “ 培养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文章中都有介绍[2].
  (二)用亲自调查参与社会实习
  针对学习生活中某些问题,设计一个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期间可以进行数学“建模”实习,由于需要动手参与才能完成.比如,在2010年第12期《数学通报》“新课程数学中实习作业的教育价值与设计——实习作业型设计”文章中介绍的课桌椅的设计问题[3],就是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习,动手测量,设计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劳动体验.
  (三)数学实验探究中体验劳动
  爬(上)楼梯已成为年轻人锻炼身体,体验劳动的一种方式,然而在爬(上)楼梯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数学实验活动.按身材高低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A身材较矮腿较短,一步只能上一阶或二阶楼梯;另一小组B身材较高腿较长,一步能上一阶或二阶或三阶楼梯,分别思考上1,2,3,4,…,10阶楼梯的方法数.有人亲自爬(上)楼梯,有人在旁边计算方法数,对于高一的学生可以开展此项活动,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一旦接触数列知识后,特别是了解“斐波那契数列”递推方法后,他会觉得他的劳动是值得的,特别是B组的学生,能够寻找到方法数的一般模型(通项公式)吗?
  三、动脑思考成品质
  教学中渗透的“劳动”观念,更多的是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特别是动手实践中要多“思”,养成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的品质.
  (一)手工制作劳动中数学思考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第15题“加工制作零件”,正是引导学生数学逻辑推理中学会综合应用.比如下列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手工制作劳动:
  婚礼上需要大量的喜糖,某包装公司为包装喜糖设计两种包装盒,如图,甲、乙是边长为4a的两块正方形硬紙板,现将甲剪接成一个正四棱柱型包装盒,将乙裁剪接成一个正四棱锥型包装盒,使它们的全面积都等于原正方形的面积(不计粘贴缝的面积)(Ⅰ)将你的裁剪方法用虚线标示在图中,并作简要说明;(Ⅱ)试比较你所制作的正四棱柱包装盒与正四棱锥包装盒体积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以上裁剪方法有很多种(略),进一步数学思考拓展:
  探源(1)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拼接成一个正四棱柱,正方形的面积为16a2,拼接的正四棱柱的表面积2b2+4bh也为16a2,从理论上说b、h的选择方法有无数种,只是人们会从较易拼接的角度去思考,因b2+2bh=8a2,即b(b+2h)=a×8a= 2a×4a=a×4a=…,从而选择b=a,h=3.5a;b=2a,h=a;b=a,h=1.5a;…,但仍要考虑可拼性,否则会犯错误。
  (2)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拼接成一个正四棱锥,正方形的面积为16a2,拼接的正四棱锥的表面积b2+4×bh′也为16a2,同样b、h′的选择方法也有无数种,人们也会从较易拼接的角度去思考,因b2+2bh′=16a2,即b(b+2h′)=2a×8a=4a×4a=2 a×8a=…,从而选择b=2a,h′=3a;b=4a,h′=0(一种不可拼的情形);b=2a,h′=3a;…深化(1)对于给定的正方形,裁剪成的正四棱柱的体积V柱=4a3是最大值吗?
  数学直觉告诉我们,对于给定的正方形,只要所剪接的正四棱柱接近于正方体,则体积可以达到最大。设正四棱柱底面边长为b,高为h,则问题转化为求V=b2h在条件b2+2bh=8a2下的极值问题,
  当且仅当b=h=a时,取等号,即所剪拼的正四棱柱为正方体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为a3(2)对于给定的正方形,裁剪成的正四棱锥的体积V锥=a3是最大值吗?
  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b,高为h,斜高为h′,则问题转化为:求V=b2h在条件b2+2bh′=16a2,h′2=h2+()2下的极值问题。
  (二)劳动实践中学会数学思考
  社会实践——游学正成为学生一种特别的学习方式。比如在瑞士登(爬)雪郎峰时,乘坐四段缆车的过程可以数学思考,把函数融合在旅游之中。乘缆车登雪山可设计分段函数,海拔高度与起点水平距离之间关系,给出缆车速度,研究乘坐缆车登山时间,提出下列数学思考:
  问题:在瑞士登雪郎峰时要乘坐四段缆车才能到达海拔2970m的峰顶,海拔高度 (m)与起点水平距离 (m)之间关系图象如图,起点O(0,0),A(100,500),B(200,1300),C(400,2100),D(508,2964),
  (Ⅰ)写出函数h(x)的表达式;
  (Ⅱ)如果缆车的行驶速度为6公里/小时,且中间需要三次换乘打卡,每次用时2分钟,则游客从山底到山顶乘缆车需要多少分钟?
  (三)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育品质
  劳动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最明显的特征是动手与动脑结合,直观与抽象结合,创新与创造结合,比如,下列动手实验类似于上述正方体的动手“玩”:一个单位正四面体框架(铁丝),四个面为中软橡皮,玩一个数学游戏,抓住各面的面中心向外拉且垂直相应的面,拉的长度(垂直面的距离)设为d,构造新的凸多面体,试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Ⅰ)一位学生抓住一个面的面中心向外拉,构成七面体;
  (Ⅱ)二位学生同时抓住二个面的面中心向外拉,構成十面体;
  (Ⅲ)三位学生同时抓住三个面的面中心向外拉,构成十三面体
  (Ⅳ)四位学生同时抓住四个面的面中心向外拉,构成十六面体
  事实上,作为一个劳动者,每时每刻的劳动都离不开动手与动脑,在数学教学中把它们有机结合对学生而言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对教育者而言,正是在养育学生的劳动品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7年版2020年修订,48-50
  [2]余继光,培养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2000(2):25-26
  [3]余继光,新课程数学中实习作业的教育价值与设计——实习作业型设计[J],数学通报,2010(12):23-27
其他文献
摘 要:研学实践是教育部的要求,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研学是育人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健康的成长,是非常科学的育人方式。研学实践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创新意识。文章从教育部的要求进行研究,阐述了把控引导学生思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解决的办法中,设置许
期刊
摘 要:21世纪,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手段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手段合理适时的走进语文课堂,不仅能帮助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能直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便于他们理解知识点,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少为多,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课前备课的资料库。  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活中时常会用到概率与统计处理事件,当事物不能精准的用语言描绘出的时候,用概率与统计解决问题效果更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体系已发展全面,不再只满足于学习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重视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教学,活跃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率知识。基于此,本文高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提高,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够更好的提升综合素质。本文将对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的历史课程需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比传统教育中的缺点进行改进,调动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文主要分析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中要如何运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防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丰富人文精神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要求下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来推进和实施。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阶段开始了教学改革,其中以高中语
期刊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为确保实验教学效果,也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当作关键任务。文章首先就创新思维的内涵进行分析;接下来说明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和原则,指出数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教学实践要遵照的内在规律;最后指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营造物理实验情境调动创新学习兴趣,夯实物理学习基础奠定创新思维根基,转变传统教育观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持续深入,人们愈发关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历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史料实证,可以弥补传统历史教学的不足,解决学生证据意识淡薄的问题。文中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展开分析,探讨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和相关培养措施,大幅度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实证;培养措施  一、高中歷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问题分析  (一)历史教师自身问
期刊
摘 要:数学建模思维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图形、方程式或者函数等一些方式把抽象化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树立建模思维,多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思考、发言和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验证,进而根据自身的独特数学思维来提出新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做数学题的质量,能够熟练地把一些困难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模型把问题变得简单化,这样有利于高中学生解决较难的数学问题
期刊
摘 要:高中生在高考专业选择中往往是迷茫的,他们往往在专业选择上不是从自身出发来选择专业,而是在周围的外在因素的左右下选择专业,调查研究显示影响他们高校专业选择的因素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学生因素、社会因素。  关键词:高中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  每一个高中生从踏进高中的那天起就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高中三年苦读为的就是将来能有一个好职业,好职业的前提就是在一所好的适合自己的高校读一个自认为很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在高中教育各门学科教学中训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认为,课堂教学首先要在明确该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辅助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逐步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工作。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课堂;核心素养;策略  高中生物学是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环境。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社会对高中生物学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