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在我國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代表着我们国家的精神财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从各方各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以及将传统文化融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3-0066-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国家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营养。现在的小学生是在物质条件丰厚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周围也充斥着许多诱惑,历史虚无主义之风盛行。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有利于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和祖国认同感。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培养学生行为规范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最基本学科,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小学阶段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去,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讲解语文知识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的相关教育,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来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都没有足够的了解,老师们只是在课堂中面对教材来讲解知识,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其他素质方面的教育,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缺少集体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网络游戏和动漫的流传也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下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了解传统的文化作品,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是非常紧迫的。
(2)抵御外来诱惑,增强学生祖国认同感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虚无和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错误观点既否定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根基,又错指了其发展方向,更没有洞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不容否定。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学术本土化大势的形成,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焕发新的生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在小学语文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将传统文化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深度学习
在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感人肺腑的故事,还会包含一些人生哲理等,其中不仅能够展现审美艺术,也能够体现人文思想,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授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其中的深度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时,必须要以文章内容为基础,将传统文化和文章相结合,使理论教育能够结合在课本中的具体案例中,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以及传统文化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讲的是孔子拜师的内容,在这篇文章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为学生拓展古人是如何尊敬师长的,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尊重师长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从古至今都一直被人们推崇的。在学习《论语》的相关片段时,也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书中的其他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对传统文化进行拓展,增强课外阅读量
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以课本为基础,还应该让学生的思想也进行不断地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古诗词来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所以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北京的春节》,这是一篇记录老北京过春节时候的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北京人们的民风民俗,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推崇。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要让学生通过文章内容来了解到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然后再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搜集一些其他地区的民风民俗,让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民俗差异,从而更全面地探究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文化熏陶,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
(3)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夯实专业基础
教师的语文素养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将传统文化教育合理的融入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要先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之前,必须要对相关知识有全面充足的了解和拓展,只有丰富了自身的教学体系,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要扎实语文功底,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仔细的研究,体会传统文化中的不同精神内涵,通过不断的思考积累来对它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然后再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从而更好的使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
(4)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去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来让学生会出手抄报或板报等,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制作传统文化的宣传手册,从而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出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讲解神话故事的相关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其他的神话故事并在课堂中和学生们分享,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古代神话;学习完《赵州桥》这篇文章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赵州桥的特点等进行概括总结,或者是查阅其他有关桥梁的资料和同学们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体会到古人在建筑方面的独特智慧。
总而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小学启蒙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任务就显得非常繁重。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要时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同时,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裴艳.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语文教研,2019(29)
[2]邱素芬.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语文教研,2019(29)
[3]冯丽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教研,2019(30)
[4]钱雪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04):19-21
[5]陆莉.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10):69-70
[6]陆莉.让传统与现代相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6(12):15-16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3-0066-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国家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营养。现在的小学生是在物质条件丰厚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周围也充斥着许多诱惑,历史虚无主义之风盛行。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有利于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和祖国认同感。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培养学生行为规范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最基本学科,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小学阶段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去,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讲解语文知识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的相关教育,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来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都没有足够的了解,老师们只是在课堂中面对教材来讲解知识,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其他素质方面的教育,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缺少集体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网络游戏和动漫的流传也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下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了解传统的文化作品,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是非常紧迫的。
(2)抵御外来诱惑,增强学生祖国认同感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虚无和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错误观点既否定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根基,又错指了其发展方向,更没有洞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不容否定。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学术本土化大势的形成,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焕发新的生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在小学语文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将传统文化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深度学习
在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感人肺腑的故事,还会包含一些人生哲理等,其中不仅能够展现审美艺术,也能够体现人文思想,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授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其中的深度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时,必须要以文章内容为基础,将传统文化和文章相结合,使理论教育能够结合在课本中的具体案例中,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以及传统文化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讲的是孔子拜师的内容,在这篇文章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为学生拓展古人是如何尊敬师长的,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尊重师长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从古至今都一直被人们推崇的。在学习《论语》的相关片段时,也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书中的其他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对传统文化进行拓展,增强课外阅读量
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以课本为基础,还应该让学生的思想也进行不断地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古诗词来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所以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北京的春节》,这是一篇记录老北京过春节时候的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北京人们的民风民俗,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推崇。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要让学生通过文章内容来了解到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然后再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搜集一些其他地区的民风民俗,让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民俗差异,从而更全面地探究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文化熏陶,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
(3)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夯实专业基础
教师的语文素养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将传统文化教育合理的融入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要先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之前,必须要对相关知识有全面充足的了解和拓展,只有丰富了自身的教学体系,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要扎实语文功底,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仔细的研究,体会传统文化中的不同精神内涵,通过不断的思考积累来对它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然后再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从而更好的使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
(4)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去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来让学生会出手抄报或板报等,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制作传统文化的宣传手册,从而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出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讲解神话故事的相关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其他的神话故事并在课堂中和学生们分享,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古代神话;学习完《赵州桥》这篇文章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赵州桥的特点等进行概括总结,或者是查阅其他有关桥梁的资料和同学们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体会到古人在建筑方面的独特智慧。
总而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小学启蒙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任务就显得非常繁重。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要时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同时,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裴艳.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语文教研,2019(29)
[2]邱素芬.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语文教研,2019(29)
[3]冯丽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教研,2019(30)
[4]钱雪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04):19-21
[5]陆莉.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10):69-70
[6]陆莉.让传统与现代相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6(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