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就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实践分析和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自主学习;整合运用;实践分析
自主学习法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
一、自主学习法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小学课程的基础学科,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自主学习法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堂形式化。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老师和书本知识的作用,严重抑制了学生在數学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数学老师在教学课堂中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和指令一步一步来进行解答,虽然表面上看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此问题的探究中,但是实际上学生只是在按照老师指令机械地完成任务,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强行记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任何有利之处。(2)给予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较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认知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且年龄较小,虽然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但也往往会出现思维分散等情况,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指导。例如,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一小部分学生的回答便代表了全部学生的回答,因此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使整个数学课堂的节奏过于紧凑,虽然也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还未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时,老师就将下一个教学问题提出,这样就打断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全面,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法在数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主动。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是比较乏味和枯燥的,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一课时,某校数学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长方形的所有物品都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每一个长方形物品进行比较,并亲手制作出一个长方形模型。学生通过制作,思考怎样比较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以及怎样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独立思考问题,还能真正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不但加深了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趣味性的学习过程。
(二)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
老师作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应该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阐述观点的机会,因此老师需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猜想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并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及时的点评,从而让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同学间交流合作,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乐趣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并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交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仅仅靠被动地记忆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老师在讲解某一问题时,可以用“某某学生说得很对,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等话语,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类质疑和肯定的话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知欲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我国还不成熟,同时也是我国教育部门重点推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意识,同时,扮演好协助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2]黄柱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
[3]李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
编辑 段丽君
关键词:自主学习;整合运用;实践分析
自主学习法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
一、自主学习法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小学课程的基础学科,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自主学习法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堂形式化。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老师和书本知识的作用,严重抑制了学生在數学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数学老师在教学课堂中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和指令一步一步来进行解答,虽然表面上看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此问题的探究中,但是实际上学生只是在按照老师指令机械地完成任务,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强行记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任何有利之处。(2)给予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较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认知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且年龄较小,虽然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但也往往会出现思维分散等情况,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指导。例如,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一小部分学生的回答便代表了全部学生的回答,因此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使整个数学课堂的节奏过于紧凑,虽然也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还未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时,老师就将下一个教学问题提出,这样就打断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全面,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法在数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主动。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是比较乏味和枯燥的,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一课时,某校数学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长方形的所有物品都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每一个长方形物品进行比较,并亲手制作出一个长方形模型。学生通过制作,思考怎样比较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以及怎样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独立思考问题,还能真正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不但加深了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趣味性的学习过程。
(二)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
老师作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应该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阐述观点的机会,因此老师需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猜想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并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及时的点评,从而让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同学间交流合作,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乐趣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并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交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仅仅靠被动地记忆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老师在讲解某一问题时,可以用“某某学生说得很对,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等话语,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类质疑和肯定的话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知欲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我国还不成熟,同时也是我国教育部门重点推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意识,同时,扮演好协助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2]黄柱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
[3]李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