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来客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deti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的夜晚,每次饭后,只要没有急事挂心头,我总爱移步阳台,沐着凉风,看着花草,望着远方,审视着日渐拔高的新楼盘。
  当燥热退尽,汗水风干,转身走入客厅的刹那,我突然发现洗衣机前多了一只爬行动物,慢慢挪动着肥大的身躯,深褐色,貌似蟑螂,但比蟑螂体积大。
  因为地处景区,阳台上常有“外星人”光顾寒舍,蝴蝶是最常见的,有时在阳台的花丛中绕行,有时飞进客厅与花共舞。只要它的身影出现,我的眼球总被牢牢吸附,让它轻灵曼妙的身姿,陪我度过一段悠闲自在的时光。
  鸟儿也是常见的,它们常用利爪扣住隐形防盗网,在那儿栖息片刻,待到恢复体力,再做远行和翱翔。它们甚至把家安在百香果棚里,在密叶花丛深处做窝生仔,偶尔它们还会飞入客厅,悠闲地散步慢行,做喁喁独语状。我对它向来不惊不扰,自顾看书品茶,甚至走动做家务,它们也安之若素。鸟儿善解人意,知道我无意伤害它们,只对它们心生欢喜。
  近来,常有小蚂蚁光临胳膊,频频挪动细细的小腿,待到惊觉,总是塌着腮帮,嘟起小嘴,像吹灭生日蜡烛,一股长风,一气吹掉。有一次,它居然爬到镜框上沿,像一朵乌云在眼前逡巡飘荡,几次摘下眼镜,终于看清它无事忙的身影,同样一气吹掉。
  回顾近来对待蚂蚁的态度,不禁莞尔,我是怎么啦,突然对小生命如此慈悲?去年蚂蚁蟑螂为患,保洁员阿娇打扫时遇见,每每大呼小叫,叫我买蟑螂蚂蚁药。跟父亲谈起,他拿了几包给我,有蟑螂药,也有蚂蚁药。
  想到把有毒的物品放在墙角,风一吹就满屋飞舞,说是药蟑螂蚂蚁,说不定自己吸入的更多,再说药死的蟑螂蚂蚁,它们的尸身将腐烂于屋内一角,内心就觉不美,于是随手把毒药塞到阳台的水槽下。
  去年小区集体消灭蟑螂,大蟑螂不见了,灰花的小蟑螂却屡见不鲜,善于与害虫斗智斗勇的父亲也束手无策,只好任其横行。
  近来几次半夜醒来,居然都是被小蚂蚁咬醒了,一阵痛痒瞬间传到脑神经。蚂蚁居然上床了!还扰我清眠!阿娇几次三番的唠叨可以当耳边风,没有及时密封收藏的蛋糕、面包、巧克力常常一包包往垃圾桶塞,那也算了,居然还爬到床上扰我清梦!
  这种直接伤害,已经触碰到我的底线,于是找出去年的蚂蚁药,粉末状的药散,因受潮而粘成糕状。把药掰成三块,放在纸上,置于风吹不到的墙角,也不知是否失了药效,总算拿出行动,对付干扰。
  看到“蟑螂”的瞬间,我心里有点好奇,久违了!蟑螂。哪来这么大的蟑螂?几年生?几世祖?因為只有一只,而且是在阳台,也就不放在心上。谁知我刚上床,它就出现在卧室的飘窗下,我依然没有理它,小憩片刻,回客厅看书。
  突然,我眼角的余光看到它就在书桌下,一动也不动。刚想把它踩死,发现它的块头很大,不像蟑螂,莫名地心生胆怯,胆怯之余,用手机放大一看,原来真不是蟑螂!吓得我心如撞鹿,腿也酸软乏力,站起来吧,担心把它吓走,看书吧,又静不下心来。
  怕惊扰了它,把手机摄像距离拉近十倍,拍了几张写真发到群里。有朋友说是灶鸡,有说是蟋蟀,有说是杜猴。有怂恿把它打死丢掉,有安慰无毒不咬人,正担心着今晚是否会做噩梦,它仿佛知道了我的心思,不胫而走,再也找不着了。
  回看图片,它润泽饱满,健康而富有弹性,这样的生命,怎踩得下去,想到踩下后的现场及善后处理,真会恶心和做噩梦,幸亏,它走了。
  那是搬家的第二年夏天,花台里突然传出蟋蟀的声音,我循声寻觅,却无法确定它确切的位置,当然也没有搜寻到它的身影,于是怅然诵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年之后,再没有听到它的歌声,四年了,它怎么突然出现?难道是吃了蚂蚁药?它的躯体那么庞大,难道也会中蚂蚁药的毒?它是来辞行的吗?我突然对它心生怜惜,它应该没事吧?难道它是用受伤的身躯,来为死去的蚂蚁申诉?
其他文献
初夏,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搭上开往南靖云水谣的公交车,去追寻当年的梦,当年我在那里工作时的人和事。  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行驶,两边车窗不断掠过巍峨的山峰,深涧边的苍松翠竹、错落有致的茶园和若隐若现的村落,四十八年前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  1970年,我到南靖长教官洋小学任教,就是今天的“云水谣”。当时学校就设在一个祠堂里,没有教师宿舍,我们几个外地教师被安排在官洋临溪那排古老的店铺楼上住宿
期刊
上一讲我们聊到了林语堂的中国心和西洋脑,现在我们接着聊。  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她有一个回忆,她说小的时候在美国读小学,她的同学居然会这么问说:“中国有椅子吗?你用鼓棒吃饭吗?——敲鼓的鼓棒。”那是指筷子!他说:“你也是用鼓棒吃饭吗?”这个小孩对中国不了解。其实,这不单单是美国的小孩、小学生不了解。一直到前些年时隔那么久,外国人对我们的了解还是很少的。前些年在报纸上面,我看到一则很好玩的、很好笑的
期刊
福建土楼作为闽西南群众因抵御倭寇需要而修建的楼堡式古民居,曾经以其独特造型而引起国外间谍机关的关注而披上神秘的面纱,让人们趋之若鹜,成了近年来福建旅游的热点景区。平和县现存有474座较为完好的土楼,是闽西南金三角土楼群永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角。然而遗憾的是,在上世纪末的福建土楼“申遗”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登上世界文化遗产的名榜录,着实让平和土楼遗憾而低头不语。但不管人们怎样想、怎样看,傲立在平和大地
期刊
世间的人、事、物,只可偶遇,不可强求。倘若遇见美,自然被套牢,再也忘不了,挣不脱。莆顶,便是这样一个地方。  闲着无事,最爱驱车兜风。大道小径,只要四轮能过,都想碾压一番,若有美景,便会四时光顾。  从和平乡飞鹰埔对面的小路进去,起初路尚宽广,有新建的村庄。过了村庄,道路变窄变弯,像抛物线起伏弯转,心叫不妙,这道路,对于初上路的新手绝对是中级挑战。  下坡经过一个村庄(新围楼),眼前豁然开朗,宽敞
期刊
享有诏安二十四景第七景“章朗春云”美誉的樟朗“春云庙”,始建于清朝年间,又具有明朝的建筑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来到春云庙的大门前,只见门口放着一对清朝建造祠堂庙宇遗留至今的抱鼓石,大门上的门匾,是一块巨石镌刻着4字蓝色大字“春云呈瑞”。大门两侧张贴着“神光普照合乡安,香烛长春答神恩”的门联,门前墙壁精心绘制有12幅壁画,屋檐下镶嵌一對狮子,高挂着两对大红灯笼,灯笼写着“喜气临门”“添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说,食物是一面镜子,照出一方乡土。  我的家乡漳浦是南方沿海的一隅小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得益于靠山近海,食物新鲜,加工方法简单明了,如肉类加菌笋炖煮、虾蟹佐姜蒜白灼,做法大都不拖泥带水,不失原味。我对家乡的美食如数家珍,其中最喜欢便是漳浦的肉圆。  肉圆于我,正如高邮咸鸭蛋于汪曾祺老先生,他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我亦感同身受。我吃过鱼丸、鱼蛋、酒酿
期刊
《随园诗话》里引王阳明的话说:“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童子肃揖之所以能逗人,就因为他内在地保持着天真的本性。天真,就有“真”趣,而“美”就寓于“真”中。  诗,尤其是抒情诗,它的生命和价值,也在感情的“真”。这種真,可以时第杜式的执着、沉郁;也可以是太白式的豪放、飘逸。不过这多是成年人的“真”。还有一种是不失赤子心的“真”。中唐诗人卢仝的《村醉》诗,就是一首深得天真之趣
期刊
清时龚自珍云:“弱龄羡高隐,端居媚幽独。”  明朝范汭在其《琴川夜泊怀孙齐之》诗中也说:“残梦风前柝,归心曙后鸡,还知高隐处,只隔水东西。”  平和就有一处名副其实的“高隐处”,他就是天地会创始人万五道宗所建的高隐寺。  初秋时节,几位朋友相约,驱车从县城出发,过坂仔、国强、安厚、到达大溪,出大溪镇先往正东行约一公里半后踅往东南,沿着一条尚堪汽车通行的山乡道路行驶了个把小时,我们来到的高隐寺。  
期刊
在日本能看到这样似曾相识的古建筑,真的是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兴奋,也特别震撼。  我们是站在奈良东大寺前,仰望这座世界最大最高的木构大殿。大佛殿面宽57米,进深51.5米,高46米,比北京故宫太和殿还高大,显得那样巍峨雄伟、庄严肃穆。要支撑起这么高大的建筑,柱子必须十分粗壮。走进东大寺气宇轩昂的殿堂,里面的木柱果然都十分壮硕。不知是不是为了体现殿堂之大、木柱之粗而有意为之,其中一根木柱下面还挖了一个
期刊
日照,顾名思义的地方。据介绍,全年日照时间2540小时,是一个“生紫烟”的“东方太阳城”。但怎么理解“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呢?我从日照的一杯茶找到了答案。  我对日照原先是陌生的,2015年8月第一次有机会到访,不论是“蓝天、碧海、金沙滩”,还是“全国唯一可同时举行所有水上赛事的城市”,对于一个来自福建沿海的我来说,都不觉得特别新鲜。  因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而抵达日照。与会嘉宾安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