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 流动中的乡土情结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脑上“秒光”的返程票、顺利踏上归程者的笑逐颜开、抢票失败的人们万分焦虑……一年一度,春运伴随春节,成为异乡人与家乡的联结。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心底的主题。春节回家的故事,在中國一直有着复杂的纹理。在每一个进城返乡人的脸上,喜悦、期待、焦灼的神情,凝结成一个个中国式的回家表情。
  没有经历过中国式春运的人,永远难以感同身受那些寒冷中的忐忑和焦虑。
  2016年1月24日,2016年春运大幕拉开。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再次登程。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中国春运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每一年春节前后,火车站、汽车站都是排着队回家的人,滚滚人流将中国人的乡土情结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也有过年归乡难
  “折磨人”的春運似乎算是新兴的一个年俗。其实交通运输与民俗的关系可以说是自古有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辛酸的浪漫折射出古代信邮业的一隅。隋代诗人薛道衡有首《人日思归》诗,诗中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当时从北方来到南方。
  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这说明薛道衡并未能赶回去与家人团聚。看看南方欢快的节日气氛,自己却独在异乡,心中有无限的惆怅和乡愁,从侧面说明了古代春节也“回家难”。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要赶着回家过年?春运体现的难道不是年俗?‘运’的是回家过年、探望祖宗根脉的传统!”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乌丙安认为,民俗专家无法设计出老百姓的民俗,大家心里自有一套恪守的传统,无法人为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认为,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是春运客流集中暴发的原因之一。在这个变迁的时代,在外工作的游子们,选择在春节回家团聚,重温家庭的价值。
  因为学业和事业,很多人在外地生活,平时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回家看看。春节长假给外出的游子提供了一个回家团聚的好机会。过年回家的庞大人群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将春节运输慢慢变成了一个新的年俗。正如乌丙安所说,春节运输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套恪守的传统,而这套传统就是春节一定要全家团聚。
  一票难求,最远之处乃故乡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珠三角地区迎来开发热潮,吸引大量农民工抛家别眷只身进城务工,到春节时再集体返乡。1989年,伴随着农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为此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从此,一年一度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
  从最初的铁路兼有自行车的回乡征程,到现在的“海、陆、空”三线配合返乡之路:从大跃进时代的大工业化进程中,挤得“水泄不通”的陇海线,到现在的不分区域不分地域的全线紧张:从早前支援西部建设“合同工”的单一客流主力,到目前的工、农、商、学、兵旅客全民化,中国的春运在60年中从各个层面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专家预测,未来20年内,我国将有2亿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加上探亲的人和外出旅游的人逐年增加,春运人数将年年上升。
  最远之处乃故乡,与故乡咫尺天涯的是时光。用比一年更长的时间来看春运,它是一种被隐喻的符号,更是观察社会发展的深沉视角。
  2015年春运,被改制后的铁道部迎来了最繁忙的时刻,全国铁路客运预计将发送旅客28900万人次,日均723万人次。这意味着40天的春运期间,每天都有一个特大城市的人口正在火车上。在春运高峰期,要求包括南昌、湖南、成渝、北京、广州等重点地区的客座能力增幅必须在10%以上。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安排,春运高峰期全国将有3200对以上旅客列车上路,奔波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密集的铁路网上。除了火车,长途大巴和国内航班都在为这场返乡迁徙服务,2015年春运期间每天超过七百万人次的迁徙,是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后,对交通运输业提出的巨大挑战。
  按春运标准建设铁路不科学、不现实
  2014年,由多个智囊部门起草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正式公布,这个国家的决策层正在积极改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区别。为了保证城乡之间的客运能力,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官中铁总将火车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但回乡、返程依然“一票难求”,铁路部门都会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造成春运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铁路部门回应称,一票难求的根源,在于铁路运力的硬短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则认为,春节假期过短是造成客流量集中的重要原因。国外的圣诞假期有10多天,而我们人口多,国土面积大,春节假期却只有7天,造成客流量集中。
  近几年,我国春运旅客总量都在30亿人次以上,几乎相当于要在40天内帮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放在哪个国家,这都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除了客运量巨大以外,春运客流单向性显著的特点,也给这样的大规模迁徙增加了难度:每年春节前,数以十亿计的客流大多是从东部向中、西、北部单向流动,节后则正好相反。
  如何从根本上缓解春运难题?纪嘉伦表示,政府应运用价格政策,抑制铁路客流,刺激公路客流,让不同的交通工具承担不同的责任。目前我国只占世界总量6%的铁路,却完成了世界铁路总运输量的23%。相对于公路目前良好的运力发展势头而言,铁路运力的增长相对滞后。“要解决春运难题必须依靠运力扩张。”
  但是,运力扩张又不是单纯增加运力。铁道部人士指出,春运期间,客流在短时间内集中暴发,如果按春运时的需求规划铁路建设,将造成平时资源闲置,是巨大的浪费,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专家学者们说,隐藏在春运背后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存在于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户口壁垒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春运,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不单单是社会现象,而是一个值得人们从经济、制度、政策、传统文化、风俗人情等诸多方面加以综合研究的大课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现象。近些年,也有一股“反向团圆”的潮流兴起,也就是把父母家人接到自己所在城市过年,然而这毕竟不是主流,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回家相当于一种“刚需”。
  年复一年,春运已成为我国的一项社会文化运动,其中的痛苦、希望以及社会发展的各种现实和虚妄,都在“春运”这幕大戏中发生着激烈的搅拌与碰撞。
其他文献
毛泽东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关注盐的问题。1956年3月毛主席亲自听取了轻工部、中盐公司关于盐的情况汇报。据刘洪轩同志的文章记载:1956年3月3日,毛主席听取了轻工业部的汇报。
在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看来,福耀不会去做大而全的公司,而是会专注于高科技产品,当好汽车集团的“配角”近日,在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现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
8月18日上午10时05分,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载有“中欧班列”统一标识的集装箱国际货运班列缓缓驶出西安铁路局新筑车站,标志着西安至华沙中欧班列正式开行。这是继2013年开行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在稳步的发展,在许多的一线城市正在普及开来。而接触网作为轨道交通动力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悬挂式的接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高速铁路干线,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铁路行车安全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虽然当前有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来提供安全保障
2016年1~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83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8%,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2.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4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9%,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3.9%。截至3月底,手持
专题性文言小说总集往往因为其从历代史料、笔记、诗话等作品中截取素材以及较为强调传信、实录的审美特征,使得作者无法像通常意义上的创作主体那样获得自由表达的空间。而冯梦龙却能在《智囊》中采用题材的重组粘合、情节的删削提炼、行文的润色修饰、标题的增补重拟等编纂方法,对原素材进行再创造,呈现出与以往众多类书和笔记专集不同的编纂体系,展示了冯梦龙卓绝的编纂才能。
现阶段,交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健全的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缩短处理事件的时间,从而有效的保证交通的正常运行。本文以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为
陕政办发[2015]10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号),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