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五步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低段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低段的学生是其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呢?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的分析,思考。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烟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讀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半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一会读
  3.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 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重,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4.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时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一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其次,注意探求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时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明确朗读目的,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再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再瞎弄里摸索,自误自得的毕竟时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一次我教《小红花》一课,其中有一句:“我得了一朵真正的小红花!”我请同学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有的把重音落再“得”上,有的把重音落在“小红花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时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真正”,从而强调这次的小红花时自己得的。朗读到位了,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也就深了。再如教学《小草,向前走》一课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学生基本上已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配合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动口说说,不知不觉中学生已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再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我好像看见了山上、河边、路旁到处都是绿草,像是给地盖上绿色的大棉被。(其中“绿”被重读)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有好多小草,觉着旗帜来到了山坡、河堤、路边,不一会那里全绿了。(真正理解了“绿色的小兵,举起绿色的旗帜”中“绿色”重读的意义)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说,初读明确什么,再读目的何在,何时读中理解,何时读感悟、体会,教者都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再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朗读、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培养朗读能力。   3.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特别时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带它们进入想象的天空,使他们边读边想,仿佛眼前就出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一直会很有兴趣,很有感情地朗读。创设情境也有多种形式,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现场录音比赛、表演读,教师生动有趣地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儿童语言引导等。
  例如,在教学《风姑娘送信》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背景音乐,配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仿佛来到了风姑娘身边,随风姑娘送出每一片落叶,兴奋不已,读得兴趣盎然,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4.精选练点,以读传情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部容易,需再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是,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一课可进行“啊”的变音气声的训练。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家》一课,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无论哪一篇文章,都需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句的重音,停顿,当然不同的学生朗读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让学生读到哪一个层次,教师处理教材时要心中有数。
  5.形式多樣,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当需要七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范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根据学情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再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只要发现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马上停下来范读,再多加练习,和学生一起把这个难关闯过。此外,也并不是老师读的才称之未标准的范读,教师可以加大优生的合理资源利用,让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起模范作用,通过它们的范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信。低段学生加上他们特有的表情和语调,可爱至极,有时连老师都自叹不如。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特别强,很喜欢分角色读和表演读,通过读和表演,真正理解内容,使文章内容通过读得到升华。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当单纯训练读正确时,宜采用轮读,其他学生跟着默读或一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当最后文章需升华时,可采用比赛读,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哄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最后,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读。
  以往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再评价他人朗读时总是非常机械单调的几句:“有感情”“读出重音”等等,缺乏的时在聆听他人朗读后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的正确抒发,或是再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层的表达,所以课堂朗读导向意识非常重要。朗读评价形式有师评、生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主要导向通过读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感悟、体会,导向个人头脑中的“放电影”即谈谈自己眼前浮现了什么。如:读《小溪生病了》一课的每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评价。学生:他的朗读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好像看见小猴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心想:我再也不乱往小溪扔果皮了。学生:他读出了小动物的心思,我好像听见小兔说:我再也不往小溪扔纸屑了。学生:听了他的朗读,我好像也看见小山羊红着脸,说:我再也不往小溪里倒垃圾了。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评价:听了她的朗读,我好像看见小溪清清的、绿绿的,好像听见小溪再唱欢乐的歌等。同时,教师恰当的点评,鼓励也是促进学生多读的有利武器。
  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克服现有课堂出现的种种弊端,把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诵读的传统重归现代课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再读中理解语文。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过程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其中,目标占据着核心地位。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制定教
期刊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实
期刊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教学。那么怎么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呢?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语文教学重在“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在朗读中,学生能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考查学生理解程度最简洁的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朗读的功效,重视学生的“读”,让课堂上充满朗朗读书声。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中,我一次次的让学生读,而
期刊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理念不断的更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中由以前的“两基”变为“四基”。新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两个目标。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如果把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看作是显性的话,那么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就具有隐性的特征。《标准(201
期刊
摘要:青少年体质下滑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针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体能素质“课课练”的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采用分组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市第109中学小学部二年级1、2班学生身体素质中柔韧素质发展利用“课课练”的练习进行研究,有效的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课课练;身体素质;柔韧性;  1.一、前言  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
期刊
摘要:十九大提出要继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继续全面从严治党,为新时代背景之下做好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强化党建在业务中的引领作用,强化服务群众能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已成为各党支部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在大量实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以爱乐党支部为例,对创新支部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研究,对其他同类型党支部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党建;服务;创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
期刊
内容摘要: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队能带动全班同学团结进取、共同努力,是形成优秀班集体前提。笔者认为,培养好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学生自我成长、班主任自我解放的需要。在班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要善于用人,授以方法,树立威信,培养责任意识。  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理念、信息的主要传递者和执行者,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如何培养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素质过硬的好帮手——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教师们的角色定位已悄然发生变化,已由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威家转向一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提升,由被动接受变成学习的主人,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要努力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更多的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而不是规范统一、思维僵化、想象匮乏、视野狭
期刊
我们身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后进生”。他们是在学习、纪律、甚至道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群体。当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时,很多班主任都埋怨这部分学生,认为是他们影响了整个班级,天天对这些“后进生”进行批评。可这有效吗?如何才能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能使师生之间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