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音乐作品中的“试金石”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s5c112j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选自《亨德尔六首小提琴奏鸣曲》,是巴洛克时期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小提琴学习者与演奏者的“试金石”。这首作品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风格,从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亨德尔在创作手法成熟后的音乐表现内容与形式。不管是从作品的旋律、节奏方面,还是从织体语言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学习,这首作品都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关键词:亨德尔;装饰音;艺术风格
  一、作曲家与作品简介
  (一)作曲家简介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年出生于德国哈勒,他对欧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亨德尔的一生都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奔波,由于家庭环境影响和父亲的反对,亨德尔小时候的音乐启蒙过程十分艰苦,他从少年时期就跟随当地的音乐家学习作曲,青年时期的亨德尔跟随老师学习了作曲与键盘乐、小提琴以及双簧管的演奏。直到成年后,亨德尔才正式地开启了他的音乐生涯,从小极有音乐天赋的亨德尔在音乐道路上也得到了许多音乐家的赏识与教导。亨德尔的音乐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亨德尔在少年与青年时学习音乐创作的时期为哈勒时期;成年后在汉堡歌剧院担任第二小提琴师,并且继续学习作曲的时期为汉堡时期;亨德尔到了意大利后才正式开始了他的歌剧创作,这一时期为意大利时期;亨德尔在意大利等地区学成而归时,就任汉诺威的宫廷乐长,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去了当时歌剧艺术比较受欢迎的英国伦敦,一直在英国进行音乐创作,使自己的作品在英国等地区获得了重大的反响,这一时期为伦敦时期。亨德尔著名的代表作品有清唱剧《弥赛亚》、管弦乐《水上音乐》、歌剧《罗德琳达》等,这些作品都极其受欢迎。
  亨德尔通过这四个时期在意大利、英国等地区的不同风格音乐的洗礼,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特点。他的作品大气磅礴,感情真挚,旋律精美细腻,在巴洛克时期也具有代表性,有着巴洛克时期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作品简介
  《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选自《亨德尔六首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722-1724年间,是巴洛克时期比较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亨德尔在学习与经历的过程中创作的一首具有其自身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在学习期间,亨德尔吸收了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各地的音乐风格,在自己的创作风格比较成熟的时期作出《亨德尔六首小提琴奏鸣曲》,在这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元素相结合的风格。通过研究得知,这组作品本来是为长笛、单簧管或者小提琴与通奏低音而创作的,一百多年后,匈牙利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及教育家里亚颇得·鲍尔对这组作品进行了改编,为小提琴的演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这组作品也成为小提琴演奏家的技术与音乐作品处理能力的“试金石”。《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选自于这组作品,十分具有代表性,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弓法、技巧、揉弦以及音乐处理都有很多的巴洛克时期的特征与风格。
  二、作品的音乐结构与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亨德尔六首小提琴奏鸣曲》的基本曲式结构为四乐章结构,笔者以《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第一、第二乐章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乐章,D大调,慢板,古二部曲式结构。主题以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展开,广阔明朗,十分优美动听,情绪稳定,旋律与节奏并不复杂却又十分丰富。在演奏时用八分音符的节奏打拍子,塑造了宽广的柔板风格。
  乐曲的第二段,转入了A大调进行变化重复,与主题相呼应,最后,第一乐章平缓结束。
  如图1所示,两段的开头除调性外,节奏与旋律的走向都一样,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复感极强,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古二部曲式结构区别于奏鸣曲的是,没有强调突出对两段的材料进行对比,虽然在调性上转到了属调,但实际音响效果都十分相似。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中,都是由主题展开,通过重复节奏和渐进式的推进将音乐进行发展,最终结束于属调的完全终止。音乐连续发展的特点,在《亨德尔六首小提琴奏鸣曲》中都有一定的体现。
  第二乐章,快板。此乐章主题以两拍的高声部属音A开始,节奏由疏散到密集,慢慢紧凑,给人一种音乐不断往前推进的动力感。在第二乐章中,小提琴与钢琴的对话更加紧凑,钢琴是以四度模仿的形式进行演奏,小提琴与钢琴的对话在音响效果上能够明显听出有强烈的对比。
  从音型和节奏型可以看出第二乐章比较欢快,并且采用了赋格的创作手法。主题由D大调的主分解和弦构成,钢琴的对答部分从第五小节开始转为属调A大调,节奏较为舒缓。小提琴的问句与钢琴的答句在节奏与速度上形成一定的对比,在音响效果上使得第二乐章更加突出主题欢快的情感。
  (二)创作背景与音乐风格
  《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是亨德尔在伦敦时期创作的作品。当时的亨德尔担任英国的皇家乐队指挥,其在歌剧创作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创作手法,创作了《亨德尔六首小提琴奏鸣曲》。
  亨德尔的一生以歌剧创作为主,他创作的歌剧基本都是以意大利风格的歌剧为源头,同时赋予了作品在音乐形象上的表现力、创造力。在不断地模仿与创作的过程中,亨德尔的作品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他的创作也越来越成熟。从1720年开始,在创作手法、织体、调式等方面的创作思维上,亨德尔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独特音乐风格。《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就体现着亨德尔成熟后的创作手法,不论是调式调性、音乐织体等方面,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它的旋律简单,感情真挚,并不是非常复杂的曲式结构,在声部的对话上均衡,听起来并不单调。与巴洛克时期的另一“巨人”巴赫相比,亨德尔更多的创作是为上流社会、宫廷而作。在音乐形象方面,亨德尔的作品更加接近生活,而巴赫的作品更多与教堂有关。
  三、装饰音的最初形态及表现形式
  (一)装饰音的最初形态
  《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在演奏手法上有着与其他时期不同的演奏技法,属于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演奏。大多数人都认为装饰音的出现是因为演奏需要有谱面的标记,而实际却是因为当时的演奏家或演唱家在表演时会有一些即兴创作。在器乐作品中,常见的装饰音有颤音、倚音、回音、震音、涟音、琶音。而在声乐作品中,更多则是即兴加花或是炫技性加花的颤音、倚音、回音。
  (二)装饰音的表现形式
  “巴洛克”源自葡萄牙语,意指珍珠不规整的形状。“巴洛克”一词原意指当时欧洲建筑与绘画中的风格严谨、庄严,在艺术与文化不断发展后,后来的“巴洛克”一词指的是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在此时期,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庄严的风格与装饰的风格两种作曲风格。
  在《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中所表现出的装饰音风格更多集中于第一乐章,通过亨德尔这部作品中的装饰音风格突出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风格,能够让听众更好地体会与研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内容与形式。
  四、巴洛克时期小提琴演奏特点
  不论是亨德尔的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线条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单从亨德尔的小提琴作品来看,不光是小提琴演奏特点、艺术特征,还有技术的发展,在亨德尔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在演奏《亨德爾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时,可以从音色、技术、情感、装饰音等方面进行把握。
  通过鉴赏与学习《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感受亨德尔的创作风格与音乐风格,有助于加强对巴洛克时期作品的理解,熟练掌握巴洛克时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同时也能深入地了解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董蓉.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现象(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4):9-15.
  [2]廖小芒,王文君.《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分析[J].文教资料,2011(27):66-67.
  [3]王文君.《亨德尔六首小提琴奏鸣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胡佳玉.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之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景观社会理论是由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的哲学思想,德波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生活中,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景观聚集。景观本身作为一种媒介连接资本生产方式与受众群体,影像与图案本身的视觉表现构成形成了德波所认为的景观社会。在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进步下,劳动关系的转换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去除了受众的功能性需求而形成了对其他意旨的追求,而这类意旨的构造原理基于视觉传达手段,并由视觉科学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已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对于单簧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而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及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在教育工作中,如何让单簧管的课程教学活动满足当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是重中之重,也是课程改革实践应当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单簧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才能推动我国单簧管艺术的发展,培养更多单簧管相关的优秀人才。基
期刊
摘 要:彩砂曼荼罗是一个表达内在蕴含的佛教精神世界的独特外在形式,通过赋予图案与色彩不同的象征含义,将其组合成一个充满意味的形式。文章从曼荼罗各部分的象征内容与外在呈现形式入手,论述其所表达的宗教观、蕴含的艺术思想与具有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曼荼罗;彩砂;宗教艺术  “曼荼罗”一词源于印度梵语,在汉语中被译为坛城,起源于古印度,是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与西藏本地宗教相结合而形成的藏传佛教中宇宙观的一个
期刊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包容性。在钢琴艺术方面,艺术家们逐渐在钢琴曲的创作中融入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现存的钢琴曲中含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曲子相对较少,具有广西壮族传统音乐元素的曲子更少,但是其中不乏好的作品。在这些钢琴曲中,可以感受到壯族的文化风貌,也展现了钢琴的独特技巧。文章从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入手,分析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根源,对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
期刊
摘 要:中国原生态公演的歌舞剧是在广袤草原、田间地头自然而然出现的文化元素,它捕捉来自原始的活力与野性,并将这些原生态元素加工处理和少量改进,最终以极具观赏性的形式展示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中国原生态歌舞剧公演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如何促进中国原生态歌舞剧公演与时代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对中国原生态歌舞剧公演进行了基本概述,分析了目前我国原生态歌舞剧公演艺术存在的问题,并且从
期刊
摘 要:潮尔音乐即蒙古族多声部音乐,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内蒙古自治区各大音乐院校及综合院校的音乐专业在教学中均有涉猎潮尔音乐。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音乐学院以培养高质量的民族音乐人才为宗旨,也将潮尔音乐纳入了该学院的教学体系中。文章立足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音乐学院潮尔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情况,提出了培育高水平潮尔音乐艺术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潮尔音乐;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音乐学院;
期刊
摘 要: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形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对于优秀的声乐演唱者来说,除了扎实稳定的唱功之外,良好的舞台艺术表现力也是其需要掌握的技能。文章从声音状态、作品理解、舞台艺术表现力、心理素质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使声乐演唱者的舞台艺术表现更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者;舞台艺术表现力  一、声音状态  (一)歌唱气息  良好的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如果在唱歌时出现声音虚、抖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线条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文章从视知觉中的重力平衡、和谐组合、重叠空间等角度,对《步辇图》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解读,以此来了解作品背后的精心布局与安排,解析中国绘画的空间表达技巧与含蓄的美感。  关键词:《步辇图》;视知觉;重力平衡  艺术作品由形式与内容构成,形式又包括线形与色形。从纯粹艺术的角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现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逐渐进入了工业化以及数字化新时代。然而,工业化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许多传统的手工艺从繁盛走向了衰落。在数字化这一新时代背景之下,传统工艺的崛起迎来了全新的契机。由此,文章依托数字时代这一重要的研究视角,分析了传统手工艺在发展过程当中走向衰落的原因,进而探究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策略,为进一步延续传统优秀文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期刊
摘 要:我国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舞蹈文化融入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舞蹈课程教学的内容,还能够以舞蹈文化为重要基石,进一步促使我国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有效开展,促使学生全方位理解民族舞蹈的真正内涵,促使民族舞蹈表演更加优美、动人。文章重点对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促进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我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