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朝后期的官场,李勉绝对是个气场十足的人。官职虽然不高,但所到之处,雾霾尽散,上下肃然。肃宗皇帝深有感触地说:“我有李勉,朝廷才见尊重了。”
◎底气与正气
李勉曾就任开封府尉,上任第一天,就贴出告示:“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舁榇”者,抬着棺材也。不料府上有一个官员,吃拿卡要的事没少干,而且重要的是,他的靠山很硬,根基很深,对李勉非常不屑,不仅不屑,还要给他点下马威。他放出话来,“我就受贿了,怎么着吧。”过了三天期限,他还让人抬着棺材,亲自去见李勉,你不是说抬着棺材相见吗,我就来了。李勉问清缘由,说:“你不知道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吗?”那人看着他,满脸的不在乎。李勉冷笑一声,下令道:“把他装入棺材。”这时那名官吏才如梦方醒,拼命敲打棺材,可为时已晚,直接被扔进了河里。从此,开封府的那些暗藏私心的官员,见了他无不心惊肉跳,再没人敢贪赃枉法了。
小吏敢整,大官也不在话下。公元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当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兼任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校长。他闲来无事,经常到国子监视察。这家伙很摆谱,到学校看看学生读书情况,动辄车马仪仗,随从就达数百人。以前的京兆尹黎干为了巴结他,手里有什么活儿都放下,跑前跑后地倾心侍候,每次都会在府里摆下数百人的酒桌,好吃好喝好招待,就这样鱼朝恩还时常觉得不满意。李勉就任后,鱼朝恩又指示说要到国子监视察,府吏们向他请示怎么办。李勉询问以前的惯例,听完直皱眉头,说:“他是国子监的主管,我如果去太学迎候,那他应该以主人之礼款待我;如果他惠顾我京兆府廷,我岂敢不准备饭菜呢?”鱼朝恩没了往日的威风,再也不去太学了,不过内心里对李勉十分愤恨。
即使在皇帝面前,李勉也一是一,二是二,从不曲意逢迎。唐德宗一度十分信任奸臣卢杞,听到不少议论,他询问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回答说:“天下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道,说明他善于蒙蔽,这正是他的奸邪之处啊。”言外之意,你也是个糊涂蛋,德宗听了很不高兴。
不高兴归不高兴,曾经一些人也想抓李勉的把柄,借机收拾他,可他们发现,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李勉不是不曾犯错,但有些错犯得,让人追究起来自己都心生愧疚。
建中四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出兵进犯汴州,李勉苦苦坚守了几个月,援军始终不到,眼看弹尽粮绝,他对手下将官说:“李希烈凶逆残酷,如果与他力拼,一定多杀无辜,我实在不忍啊。”于是率军突围,保全了大批士兵的生命,而他主动入朝请罪,一个人担负下了临阵脱逃的名声。查知实情,皇帝也没法治他的罪,只得让他官复原职。
◎气质与血统
李勉天生一副贵族作派,这不是没有渊源的。他是正宗的皇室宗亲,他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三子,父亲也曾为官,后来虽然家道衰落,可那一份皇族的气质却融化在了血液里,即使家境贫寒,也从不以金钱为意,特别有一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风发意气。
李勉年少时曾游历到梁宋地方,一个与他同住的书生染病将死,拿出所带白金,对他说:“我已经不行了,现在左右无人知道,我死后,请你用这些白金替我办理后事,为我安葬,剩余的就全部赠送与你,请你收下吧!”李勉将他安葬后,把所剩白金也放在棺材底下。后来书生家属来寻,追问白金下落,李勉领他们挖开坟墓,将白金归还。
后来李勉曾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他到任后,鼓励和保护经商,一时间,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发达。许多商人对他心怀感激,想尽各种办法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绝。几年后,他离任返京,特地在石门停船,将家人购买贮藏的南货,像犀角象牙等财物尽数搜出,投进江中,真的是“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当地百姓惊叹他的清廉,自发为他树碑立传。李勉一生都像这样。他出将入相,所得薪俸或赏赐,全部分送给贫困的亲族姻戚,去世后,家中竟然没有赢余的钱财。
一个人的气场,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一种“浩然之气”。当他俯仰无愧,从里到外透着一种自信的时候,举手抬足间,自然都会散发出一种难以逼视的气质。这样的人,怎不令人仰视呢?
编辑/王玉
◎底气与正气
李勉曾就任开封府尉,上任第一天,就贴出告示:“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舁榇”者,抬着棺材也。不料府上有一个官员,吃拿卡要的事没少干,而且重要的是,他的靠山很硬,根基很深,对李勉非常不屑,不仅不屑,还要给他点下马威。他放出话来,“我就受贿了,怎么着吧。”过了三天期限,他还让人抬着棺材,亲自去见李勉,你不是说抬着棺材相见吗,我就来了。李勉问清缘由,说:“你不知道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吗?”那人看着他,满脸的不在乎。李勉冷笑一声,下令道:“把他装入棺材。”这时那名官吏才如梦方醒,拼命敲打棺材,可为时已晚,直接被扔进了河里。从此,开封府的那些暗藏私心的官员,见了他无不心惊肉跳,再没人敢贪赃枉法了。
小吏敢整,大官也不在话下。公元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当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兼任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校长。他闲来无事,经常到国子监视察。这家伙很摆谱,到学校看看学生读书情况,动辄车马仪仗,随从就达数百人。以前的京兆尹黎干为了巴结他,手里有什么活儿都放下,跑前跑后地倾心侍候,每次都会在府里摆下数百人的酒桌,好吃好喝好招待,就这样鱼朝恩还时常觉得不满意。李勉就任后,鱼朝恩又指示说要到国子监视察,府吏们向他请示怎么办。李勉询问以前的惯例,听完直皱眉头,说:“他是国子监的主管,我如果去太学迎候,那他应该以主人之礼款待我;如果他惠顾我京兆府廷,我岂敢不准备饭菜呢?”鱼朝恩没了往日的威风,再也不去太学了,不过内心里对李勉十分愤恨。
即使在皇帝面前,李勉也一是一,二是二,从不曲意逢迎。唐德宗一度十分信任奸臣卢杞,听到不少议论,他询问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回答说:“天下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道,说明他善于蒙蔽,这正是他的奸邪之处啊。”言外之意,你也是个糊涂蛋,德宗听了很不高兴。
不高兴归不高兴,曾经一些人也想抓李勉的把柄,借机收拾他,可他们发现,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李勉不是不曾犯错,但有些错犯得,让人追究起来自己都心生愧疚。
建中四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出兵进犯汴州,李勉苦苦坚守了几个月,援军始终不到,眼看弹尽粮绝,他对手下将官说:“李希烈凶逆残酷,如果与他力拼,一定多杀无辜,我实在不忍啊。”于是率军突围,保全了大批士兵的生命,而他主动入朝请罪,一个人担负下了临阵脱逃的名声。查知实情,皇帝也没法治他的罪,只得让他官复原职。
◎气质与血统
李勉天生一副贵族作派,这不是没有渊源的。他是正宗的皇室宗亲,他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三子,父亲也曾为官,后来虽然家道衰落,可那一份皇族的气质却融化在了血液里,即使家境贫寒,也从不以金钱为意,特别有一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风发意气。
李勉年少时曾游历到梁宋地方,一个与他同住的书生染病将死,拿出所带白金,对他说:“我已经不行了,现在左右无人知道,我死后,请你用这些白金替我办理后事,为我安葬,剩余的就全部赠送与你,请你收下吧!”李勉将他安葬后,把所剩白金也放在棺材底下。后来书生家属来寻,追问白金下落,李勉领他们挖开坟墓,将白金归还。
后来李勉曾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他到任后,鼓励和保护经商,一时间,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发达。许多商人对他心怀感激,想尽各种办法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绝。几年后,他离任返京,特地在石门停船,将家人购买贮藏的南货,像犀角象牙等财物尽数搜出,投进江中,真的是“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当地百姓惊叹他的清廉,自发为他树碑立传。李勉一生都像这样。他出将入相,所得薪俸或赏赐,全部分送给贫困的亲族姻戚,去世后,家中竟然没有赢余的钱财。
一个人的气场,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一种“浩然之气”。当他俯仰无愧,从里到外透着一种自信的时候,举手抬足间,自然都会散发出一种难以逼视的气质。这样的人,怎不令人仰视呢?
编辑/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