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慢性病拼时间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住就是胜利
  急性病发病急、病程短,比如传染病,得过之后就痊愈了,很多人因此有了免疫力,这辈子都不会得了。慢性病发展缓慢,病情迁延不愈,得了之后往往就不会好了。对慢性病,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而是控制,最好的结局是不复发。不管是几年还是几十年,只要控制住了,最终没有死于慢性病,就是胜利。
  但是很多中国人不是这种想法,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所有的病都有可能治好。不管多少位医生告诉他们同样的事实,只要有一个主儿说能治愈,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把命交给人家,结果往往被骗了大半生积蓄,还过早地离开人世。
  和疾病作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时间赛跑,这一点很多中国人并不真正明白。每个人都会死,不是死于这个病就是死于那个病,只有少数人寿终正寝。控制慢性病的目的就是让它不至于死人,比如现在对很多老年前列腺癌采取的办法是不治疗,因为治疗会有一些副作用,是没有必要的,等这种肿瘤增长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时,病人早就死了。如果我们能够控制住身体里的慢性病,让它在我们百年之前不会危及性命,或者等它危及性命时我们已经九十多岁、一百来岁了,那么在这场慢性病和时间的赛跑中,时间就胜利了。
  有一位开国将军,享年105岁,是开国将领中寿命最长的几位之一。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老将军在五十多岁时心肌梗死,成为一名冠心病患者。患病之后,他没有相信偏方草药,吃乱七八糟的补品,而是认真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注意休息,加强锻炼,成功地把自己的寿命延长了一倍。
  美国有一位老人刚刚庆祝了她90岁的生日。她33岁时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经过手术后,已经存活了57年。不是所有的心脏病人或者乳腺癌病人都能存活半个世纪之久,但现代医学技术会使每一位慢性病人的寿命都有所延长。相反,一厢情愿地抱住彻底治愈的念头,则常常会适得其反,乔布斯就是一个例子。
  时间是最好的医生
  目前有很多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表明无法治疗,而是根据现阶段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采取保守疗法效果最好。也并不表明医学对这些病永远束手无策,还是我前面说过的———时间。
  病人和家属都盼望奇迹,但是奇迹不是传奇而是科学,或者说,只有科学才能够创造真正的奇迹。
  1919年,日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先后两度出任最高大法官的查尔斯·休斯,其幼女———12岁的伊丽莎白被诊断为糖尿病。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种儿童糖尿病确诊后,患者存活不过一年,医生认为伊丽莎白只有半年寿命。
  当年,父母们听到这个诊断后,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不相信医生,认为肯定有办法治好,就像今天的很多中国人一样,他们到处找声称能治好这种病的医生,不管是喝石油还是吞虫子,只要那所谓的医生说能治好,家长们就掏钱;另一种是相信医生,放弃了,让孩子尽可能快乐地度过剩下的时光。
  休斯夫妇则选择了第三种,他们相信医生,但希望现代医学能有比放弃更好的办法。弗雷德里克·阿兰医生有一种办法,用严格的饮食控制,使糖尿病患者骨瘦如柴,但能够存活数年。这种疗法并不被其他医生接受,他们认为,反正早晚也是死,为什么不让孩子好好享受最后的时光?阿兰医生认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坚持到糖尿病有救的那一天。
  将近三年过去了,伊丽莎白瘦到只剩下骨架,下唇干裂,牙齿上全是血,每天只吃不到300卡路里热量的食物,可是尿中依然有糖。就在这时,弗雷德里克·班廷研制出胰岛素。伊丽莎白没有死,胰岛素创造了奇迹,她的生命没有停留在15岁,而是活到73歲。
  这是将近一百年前现代医学创造的奇迹,这种奇迹在过去、今天和将来一直发生着。特别是信息革命引发的科学的飞跃,在慢性病治疗上,癌症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应用,而且有几千种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干细胞研究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前夜,五年到十年之内会有大成。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会有极大的改善。
  对于众多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慢性病患者来说,正确的选择是保守治疗,等待现代科学不断创造奇迹,而不是相信骗子、庸医、巫医。
其他文献
不口渴也要喝水  身体摄水不足,不仅精神不爽,口干舌燥,浑身乏力,而且会影响到肝、肾功能,使体内代谢后的毒性物质积蓄,病魔乘虚而入。新的保健观认为,日常在渴感出现之前就应少量、多次补水,或定时补充水分。如果及时喝点淡茶、果汁或牛奶,更有利于健康。  不开心也要寻开心  现代人压力大、工作紧张、竞争激烈,难免遇到不开心的事。这时要主动寻开心,多交朋友,多与人交谈,多看些喜剧、漫画,多听听相声、笑话等
在谈到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保健时,我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全国名老中医邵朝弟认为,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找一个简单的方式,让自己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很重要。  比如在饮食上,邵教授就没有太多的顾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酸甜苦辣咸,择其所欲。她认为口腹所想要,乃人体之所需,谷、果、畜、菜皆为食,不宜顾忌,应均有所摄入。但事有利弊,过则为害,宜掌握尺度,不能超量。  邵教授平素喜食白菜、萝卜。白菜含有丰富的纤
年轻时的早餐  在台湾圆山饭店最隐秘的档案室里,摆着一列列纤尘不染的公文档案。这些档案记载着以蒋氏家族为主的饮食资料,其中,“蒋夫人早餐”闻名遐迩。这份早餐包括:高纤维果汁,杏仁茶,蔬菜条配酸奶,美式煎蛋,高纤维吐司(粗面包),蛋糕,新鲜水果,最后送上一杯无咖啡因的咖啡。  这个餐单可能是饭店的改良版,比较适合中青年人,老年人要视自己的食量和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这是一份以均衡饮食为基础,能提供足
台湾和泰汽车、味全企业的创办人黄烈火先生,晚年养生哲学,值得分享。  黄老先生创业以来,拼命工作,在48岁那年罹患糖尿病。医师说这是没有特效药医治的文明病,必须长期控制血糖与饮食,才能与病魔和平相处。  黃老先生开始自问:“人生,究竟要的是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相信赚钱有数,性命要顾。他决定从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规律生活、心情愉快。其中最容易说却最不容易做到的
长寿之乡和田地区,一个一百多岁的维族老人说起自己的饮食之道:早上一个馕,中午一个馕,晚上不吃馕。只吃玉米面的馕,晚上为什么不吃?是因为没有。老人说:“也想吃牛羊肉,可没有。”另一位95岁老人,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病,只是近几年偶尔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和田地区处于沙漠边缘,蔬菜种类不多,日常饮食是馕,配上糖分很高的瓜果和果干,肉类应该只是偶尔吃。当地人
我组建毽子队已有七八年时间,大家在一起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努力学习踢毽技巧,每个毽友都逐渐练就了自己的“拿手戏”。在群体踢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探索踢毽的有益方式,最大限度地踢出技巧来,踢出情趣来,踢出快乐来,踢出友谊来,踢出健康来。  这六种毽咱不踢  尽量避免踢如下几种毽:  一是技能失衡毽。同在一组踢毽的人员,踢毽水平应当差不多,不要出现技能水平悬殊的情况。否则,会因个别成员中间环节传毽不畅,
动不动就发火  家住江苏扬州皮市街社区的王春云,今年102岁了。她爱吃荤菜,每天都不得闲,还上下四楼跑来跑去,菜场、超市天天去。  “常见的长寿老人的养生方式,在她身上真是一点也看不到。”说起自己照顾了两年的百岁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员小姚也觉得不可思议,“除了‘巧聋’外,她身体状况比七八十岁的人还要好。”很多人说王老太是“巧聋”,这是因为随着年岁增长,王春云的耳朵越来越不好,现在基本听不见了,但有时
孩子发烧怎么办,医生建议38.5℃以下进行物理降温,而超过38.5℃则要使用退烧药了。临床上发现不少家长对于如何使用紧急退烧药存在误区,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永新为家长提出三个原则———  原则1:不要退烧了就擅自停药  孩子发高烧,大部分家长会先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在给孩子开好药后都会嘱咐一句:如果发热超过38.5℃,可以给孩子吃紧急退烧药。但孩子服用紧急退烧药几小时后,又发高烧时,家
元朝邹铉所撰《寿亲养老新书》中有一首《七齐诀》:“一者少言语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细读详品,耐人寻味,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真理。  少言语养真气。少言语是指说话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真气又叫“正气”,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相关,故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一个人若经常喋喋不休、大声叫
杨阿姨退休之后变成了“运动迷”,每天至少走8000步到10000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然而,她每次没走多久就觉得腿疼。女儿听说走路多了损伤关节,建议她多游泳,但杨阿姨决定“咬牙坚持,迎难而上”。  坚持了三个多月,杨阿姨的膝盖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不得不跟着女儿到医院检查。一做检查才发现,她膝盖的软骨层基本上磨没了。医生说:“您每天走路,这关节该有多疼啊。”由于膝盖软骨已经磨得差不多了,很难通过其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