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科学史学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获得生物学基础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一栏中,第七个专题就是“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生物科学史蕴含着深厚的教育功能,其丰富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利用生物学史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家巧妙的实验设计,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让学生在历史背景中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科学的发现、演变的过程。教师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把科学家们已经完成的创造性思维再度转化为学生的个性思维,即创新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形成一个“再发现”、“个性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围绕科学家发现时的思维情境,设计创新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如将光合作用的科学史教学改变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走科学探究之路,并且引导学生像当年的科学家一样地思考,让学生模拟和再现科学家们的实验,体验、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不但会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且会知道科学发展道路的艰难,更会领悟科学家独创思维的迷人魅力,使自己的思维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自然科学是人类长期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自然科学的每一个成果,都浸透着追求真理的汗水,都凝聚着历代科学家坚韧不拔、奋力求索的精神。以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定律为例,孟德尔在修道院的菜园里默默无闻地做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其间的艰辛、枯燥、繁杂可想而知,又何况他的研究成果一开始并不受人赏识,埋没了36年之久,直到其他科学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才重获天日。应该说孟德尔的成果融入了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敢于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实事求是、严谨地追求科学真理的态度。从孟德尔到摩尔根再到沃森和克里克,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在实践着“为科学而科学”,“为真理而真理”,一往无前,永无止境。
  三、通过科学史教学,深化对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的理解
  生物科学史就是生物科学的实验史,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方法,能够作为理解科学探究、掌握科学方法的范例。
  教材中有关科学史的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很多,例如,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光合作用的发现,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的提出,摩尔根的连锁与互换,以及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等等。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严谨的追求科学真理的态度,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在探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科学方法。在不同的探究领域,科学家们经常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例如孟德尔在进行遗传学研究中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采用了类比推理法,研究进化则采用了建立生物模型的方法,等等。科学史教学可使学生从中学到种种科学方法,领会不同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社会在科技影响下变化越来越快,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享用在校学习得到的知识,而科学的方法比科学知识适用性更广、更持久,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四、利用科学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没有国界,而科学家是有着自己的祖国的,以科学家的爱国事迹、言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人工诱导育种”时,教师可介绍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穗大粒多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放弃国外高薪聘请,怀着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留在国内从事水稻研究,他不畏艰难困苦,夜以继日地进行水稻杂交实验,于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并推广,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累计为世界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学习“胚胎发育”时,教师可介绍童第周,我国实验胚胎学开创者之一,解放前夕,童第周拒绝了耶鲁大学的高薪挽留,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最大愿望是让中国快些富强起来!现在中国看到了希望,我得赶快回国去!”他克服了种种阻力,在迎接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炮声中,回到了祖国。
  生物科学史以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为题材,真实、丰富地反映了生物科学的研究历程,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更加有效地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根结部配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从而确认该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
目的:通过比较补肾养精汤与补佳乐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补肾养精汤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为今后临床提供更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案。  方法:将60例肾虚型月经过少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材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新教材的始终。针对地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插图、知识窗和课外活动等内容,淡化了一些地理概念,详解了一些地理原理。所以广大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一、转变本本的“教材观”,灵活运用新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预习有时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所谓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把要学的知识先学一遍,达到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更容易掌握主动。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分为三类: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学期预习。预习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根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进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设计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情,设计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
目的:通过检索近30年有关经间期出血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其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基于现代文献的研究得出新处方,根据传统中医的辨证用药规律,将所获得的新方进
一、电荷数平衡关系  在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NaHCO溶液中存在着Na、H、HCO、CO、OH,根据电荷数平衡关系,可得到:  C(Na) C(H)=2C(HCO) C(OH) 2C(CO)。  由于一个CO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因此与CO相平衡的 1价离子的浓度应是它的浓度的2倍。  二、物料平衡关系  在电解
摘 要: 转化后进生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寻找其落后的原因,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教学方略,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其上进心,逐步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步入优秀者的行列。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后进生 转化    教师热爱学生、献身教育,更应该体现在对后进生的关爱上,教师对于后进生要给予多方关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其成长充满信心。后进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利水方对阿霉素(ADR)诱导的肾病大鼠和嘌呤霉素(PAN)损伤的小鼠永生性足细胞-MPC5的足细胞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at L)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活血利水方如何通过足细胞酶CatL途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1.用ADR(5.5mg/kg)一次性大鼠尾静脉注射,诱导出一种与人类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相似的大鼠肾病模型,将其分成3组:模型组、强的松组、中药组
生物新课程改革要求生物教师通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态度和世界观等。初中生物知识比较贴近生活,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小实验。这些实验一般比较简单,多数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通过亲手实验,学生的科学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比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83页植物的吸水实验。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回去自己做了。所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