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峰,一个沉默寡言的小男生,个头不高,瘦瘦的样子。由于平时不言不语,有时候会让你把他忽略。初一的第一个期中考试结束后,成绩出来了。他忽然主动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一副着急的样子,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他红着脸,很紧张又很急地问我成绩。我把成绩单递给他,他看完后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他考的不太好,看他那难过的样子,我开始回忆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他听课很认真的,作业也做得很好,而且听说在家里也非常用功,可成绩真的与他的付出不成比例。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开始留意他,他变得更加沉默了,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他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学习的身影,而此时其他的孩子正在球场上玩得火热……他变得更用功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了,自习课上总能看到他在一遍遍地写着什么,同桌跟我说是他自己罚自己的。我与他的父母通了电话也见了面,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一直都非常努力,可成绩一直不是很突出。到了初中他更希望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好名次,他每天都紧张地学习、学习,可偏偏事与愿违……越想好却偏偏考不好,他由着急,变得焦急、焦虑,再这样对自己“残酷”下去我怕他会承受不了……
那一天和往常没什么两样,我在教室里看自习。望着窗外那棵光秃秃的杨树和不远处烈士陵园里依旧枝繁叶茂的松树,联想几天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我突然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我跑下楼到烈士陵园里折了一小截松树枝。待我举着它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我,不知我这葫芦里又要卖什么药(我经常会给他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奇)。我问同学们,我拿的是什么?“是松树”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有的脸上还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谁能说说松树有什么特点?”他们开始抢着回答。“那它和窗外的那棵杨树有什么不同?”“杨树到冬天就没叶子了,而松树还是郁郁葱葱的”“杨树长得快,而松树长得慢”“对了,现在还有一种杨树叫“速生杨”,长得更快,两三年就长得很高,而松树一年才长那么一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成材。虽然它们都成材了,但是用途却很不一样,松树多年积蓄的优秀材质堪称真正的“栋梁之材”。这就像我们班有的同学那样,老师觉得你就是那棵松树,正在慢慢地积累、沉淀,就是为了日后能够成为栋梁之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是慢慢生长的!只要你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老师相信三年后的你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三年后,峰如愿以偿,考入了锦州中学。我为他骄傲,他对我感激。他把自己看成了“松树”,他肯定能成为栋梁之材的。
做过班主任的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班级里总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平时非常用功,但就是成绩不理想,对于这些有学习愿望的孩子来说,我们做班主任的应该更多的从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帮助他们找到一个正确的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这个案例中的男孩子属于苛求自己的一种类型,如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想,很可能走向极端,所以更需要老师的及时疏导,而且这样的孩子都是非常聪明和敏感的,寻求一种恰当的方式、方法来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既给予肯定同时又帮助其化解自身的压力,我觉得我的处理还算行的吧。其实不止他一个人,很多孩子都能成为“松树”,也许3年后、6年后或者更长的时间,只要我们把自己看成是“松树”,总会有成材的那一天!珍贵的东西慢生长,铁树也开花!
感恩的心拥抱你——送您一枝康乃馨
军,一个很老实的学生,开学这么长的时间了从没与谁发生过任何矛盾和冲突,结果有一天在英语课上由于不注意听讲,英语老师说了他,他却不服而与老师顶撞,本来是一片好心提醒他认真听讲却招来他的这个态度,英语老师被气得够呛,
宇,和他相处两年的时间了,总体觉得这个孩子还是不错的,除了学习上不怎么用功外,其他的方面还是让我这个班主任省心的,说他的时候要么不知声,要么一笑,相处还算和谐。直到那天早晨,因为他扫除来晚了,都已经上了早课了,他还没扫完地,我特意嘱咐他扫完教室再把走廊扫一下然后再上课,说完这句话后我就回办公室了,等到下课时我一看,根本没扫,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没扫地,“难到我跟你说的话你没听见?”他说听见了,“那为什么还不扫?”他不说话,我说:“那好,我特意告诉你的话你也不当回事,等到再下课时把整个四楼的走廊都扫一遍,算是对你的惩罚!”我的话音还没落,他来了一句:“扫不完!”“扫不完就别上课!”我生气地说,谁知他比我还激动,气鼓鼓地来了一句:“我来这儿是上学来了,又不是扫地来了!”我一怔,看着他那因生气而涨得通红的小脸,我一时无语……
其实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了,随便问一个老师或班主任,我敢保证他(她)都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像以前那样了,是真跟你“顶”啊。难道是我们“管”错了吗?还是……
松,平时不怎么吱声,可心里有数,老师交给的任务每一次都完成的很好,特别是班级的值日工作,任劳任怨地去做,因为这一点他曾两次被我表扬并因此而享受不值日的优待。可在第二次他享受优待时还主动提出来要做值日,他真的很可爱。学习也是中上等,不用老师操心的那种。可最近他一连几天都没来上学,他妈妈来电话给他请假,我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有一天晚上,我接到他妈妈的电话,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才知道他已经在家里闹了快一个月了。也不知为什么,以前很听话的他一下子就变了,谁的话也不听,你说东他就往西,就跟父母对着干,吓得父母都不敢说他,什么都顺着他,但还是不行,想跟他谈谈可他也不搭腔,还有两次把家里的窗子打开问他妈妈跳下去会不会死,弄得全家人都胆颤心惊,怕得要命。他妈妈急得不行,一连几天和我见面、通电话,了解他在校的表现,甚至跟踪他……
曾几何时,看着眼前的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我们做父母的是多么自豪,心慰。可这么一转眼的功夫,听话、懂事的孩子却跟我们成了对头,成了我们心中的一块疤,不能碰也不敢碰,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而子女们却像高高在上的公主、皇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微妙,紧张,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家长有这种感觉,我们做老师的又何尝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了,说浅了不管用,说深了不愿意,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不服气。该怎样跟我的学生谈,不能让其反感而乐于接受……
那是很普通的一天。早课前我走进教室。教室里很安静,很多学生都在低头忙着看书、写字。唯有我班的班长,品学兼优的莹,我一进门她就拿小眼睛使劲盯着我看,还冲着我笑,弄得我心里直发毛。我整了整衣襟,“没啥两样呀?”她还是盯着我看。“莫不是我的脸上有什么东西吧?早上洗脸了呀,而且还化了点妆,自我感觉挺好的呀。”我走了过去,“看什么呢?”“老师,您头上有一根白头发。”“哎,哪是一根呀!”我心里想。“它在正中间立着呢,非常显眼。”“对了,今天早上洗头了,喷了点嗜喱水,结果就立起来了”。我习惯性地用手压了压。“老师,我帮你拔掉吧。”“不用了,里边还有呢,你拔不完的。”“就拔一根。”小姑娘的执着劲又上来了。“那好,下课你再帮我拔。”下课了,小姑娘来了,我没再说什么,顺从地把头扭向了她。她的小手熟练地在我的头发间游走,“拔那一根就行了。”我赶忙告诉她,“知道,里边的白头发还很多呢。”她轻轻地说,“我妈也有白头发,平时我也帮她拔。”我的心一动。“操心呐!”我故意这么一说。“我妈的白头发可没有您的多。她哪有您操心呀,她就我一个,而您要管好几十人呢。”多好的孩子呀!我的心里一阵感动,能说出这样体谅人的话来,还知道自己妈妈的白头发!现在这样的孩子可不多了。突然我有了一个好主意:马上就是母亲节了,虽说是个洋节日,可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伟大,而學校教导和团委在这个时候也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我马上把这个想法跟她一说,结果我们俩一拍即合,定下这次活动的主题:“寻找妈妈的一根白发”!
这个创意一公布,学生们马上来了兴致。“你妈妈有白头发吗?”我问了一句。“没有”,“有”,“不知道”,“不清楚”,什么样的答案都有。但表情基本上只有两种:知道的一脸自豪;不知道、不清楚的一脸愧疚。第二天反馈回的材料,我们班破天荒地都交上来了。很多同学写的非常感人,由自己的母亲谈到了老师的辛苦,谈到了对社会的回报等等……我决定趁热打铁,针对班级里存在的实际情况又谈了我的看法,拿真实事例与自己对照,来找不足,很多学生都有感而发,于是继续实施我的感恩教育第二步:先是在那周的班务会上进行表扬,特别是表现很突出的那几个学生。然后,我拿出我自己精心挑选的几个感人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其中一个是“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阳光少年黄舸”的故事。我学着主持人的样子(尽管不很像)充满激情地向我的学生介绍了这位阳光少年的不平凡经历,那一时刻,没有人笑话我的假模假势;那一时刻,我感动了自己;那一时刻,我的学生们也被黄舸或者是被我的感动而感动了……“学会感恩吧,孩子们,这个社会需要你感恩的人、感恩的事太多了”! “感谢你身边的人!——用你的实际行动!”这是我要实施的感恩教育的第三步。感谢父母就要关心、爱护他们,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感谢同学,就为他(她)做点什么;感谢老师,就要尊敬老师,认真听课,多举手发言;感谢学校,就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更多的学生养成一种习惯:习惯用善意的眼睛来看待人与事,习惯对他人说“谢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你的心里才会有感动,才知道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学习、生活与社会,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吗?
能够把我们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我想,真正的教育应该就是这样的吧?说它大也大,说它小也小,大到关系国家的生存发展,小到拣起地上的一张纸屑,而我和我的学生们只是在努力地做着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一直把我的班级看成是一个花园,它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有花有草有树的,是温馨的充满爱的。那么,我应该是什么呢?我是园丁,是班级的“灵魂”,是学生的“精神领袖!”一个教思品的班主任,他的学生更应该是品学兼优、素质过硬的!这一直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以来所努力追求的目标。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我喜欢那种“不留痕迹的教育”,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我喜欢任晓艾老师,喜欢读魏书生、郑渊洁老师的作品,我也喜欢汪小容老师说的那句话:“教育是一条清清的小溪”。既然它是一條小溪,那就让它在我的小花园中静静地流淌吧!
那一天和往常没什么两样,我在教室里看自习。望着窗外那棵光秃秃的杨树和不远处烈士陵园里依旧枝繁叶茂的松树,联想几天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我突然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我跑下楼到烈士陵园里折了一小截松树枝。待我举着它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我,不知我这葫芦里又要卖什么药(我经常会给他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奇)。我问同学们,我拿的是什么?“是松树”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有的脸上还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谁能说说松树有什么特点?”他们开始抢着回答。“那它和窗外的那棵杨树有什么不同?”“杨树到冬天就没叶子了,而松树还是郁郁葱葱的”“杨树长得快,而松树长得慢”“对了,现在还有一种杨树叫“速生杨”,长得更快,两三年就长得很高,而松树一年才长那么一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成材。虽然它们都成材了,但是用途却很不一样,松树多年积蓄的优秀材质堪称真正的“栋梁之材”。这就像我们班有的同学那样,老师觉得你就是那棵松树,正在慢慢地积累、沉淀,就是为了日后能够成为栋梁之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是慢慢生长的!只要你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老师相信三年后的你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三年后,峰如愿以偿,考入了锦州中学。我为他骄傲,他对我感激。他把自己看成了“松树”,他肯定能成为栋梁之材的。
做过班主任的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班级里总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平时非常用功,但就是成绩不理想,对于这些有学习愿望的孩子来说,我们做班主任的应该更多的从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帮助他们找到一个正确的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这个案例中的男孩子属于苛求自己的一种类型,如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想,很可能走向极端,所以更需要老师的及时疏导,而且这样的孩子都是非常聪明和敏感的,寻求一种恰当的方式、方法来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既给予肯定同时又帮助其化解自身的压力,我觉得我的处理还算行的吧。其实不止他一个人,很多孩子都能成为“松树”,也许3年后、6年后或者更长的时间,只要我们把自己看成是“松树”,总会有成材的那一天!珍贵的东西慢生长,铁树也开花!
感恩的心拥抱你——送您一枝康乃馨
军,一个很老实的学生,开学这么长的时间了从没与谁发生过任何矛盾和冲突,结果有一天在英语课上由于不注意听讲,英语老师说了他,他却不服而与老师顶撞,本来是一片好心提醒他认真听讲却招来他的这个态度,英语老师被气得够呛,
宇,和他相处两年的时间了,总体觉得这个孩子还是不错的,除了学习上不怎么用功外,其他的方面还是让我这个班主任省心的,说他的时候要么不知声,要么一笑,相处还算和谐。直到那天早晨,因为他扫除来晚了,都已经上了早课了,他还没扫完地,我特意嘱咐他扫完教室再把走廊扫一下然后再上课,说完这句话后我就回办公室了,等到下课时我一看,根本没扫,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没扫地,“难到我跟你说的话你没听见?”他说听见了,“那为什么还不扫?”他不说话,我说:“那好,我特意告诉你的话你也不当回事,等到再下课时把整个四楼的走廊都扫一遍,算是对你的惩罚!”我的话音还没落,他来了一句:“扫不完!”“扫不完就别上课!”我生气地说,谁知他比我还激动,气鼓鼓地来了一句:“我来这儿是上学来了,又不是扫地来了!”我一怔,看着他那因生气而涨得通红的小脸,我一时无语……
其实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了,随便问一个老师或班主任,我敢保证他(她)都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像以前那样了,是真跟你“顶”啊。难道是我们“管”错了吗?还是……
松,平时不怎么吱声,可心里有数,老师交给的任务每一次都完成的很好,特别是班级的值日工作,任劳任怨地去做,因为这一点他曾两次被我表扬并因此而享受不值日的优待。可在第二次他享受优待时还主动提出来要做值日,他真的很可爱。学习也是中上等,不用老师操心的那种。可最近他一连几天都没来上学,他妈妈来电话给他请假,我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有一天晚上,我接到他妈妈的电话,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才知道他已经在家里闹了快一个月了。也不知为什么,以前很听话的他一下子就变了,谁的话也不听,你说东他就往西,就跟父母对着干,吓得父母都不敢说他,什么都顺着他,但还是不行,想跟他谈谈可他也不搭腔,还有两次把家里的窗子打开问他妈妈跳下去会不会死,弄得全家人都胆颤心惊,怕得要命。他妈妈急得不行,一连几天和我见面、通电话,了解他在校的表现,甚至跟踪他……
曾几何时,看着眼前的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我们做父母的是多么自豪,心慰。可这么一转眼的功夫,听话、懂事的孩子却跟我们成了对头,成了我们心中的一块疤,不能碰也不敢碰,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而子女们却像高高在上的公主、皇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微妙,紧张,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家长有这种感觉,我们做老师的又何尝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了,说浅了不管用,说深了不愿意,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不服气。该怎样跟我的学生谈,不能让其反感而乐于接受……
那是很普通的一天。早课前我走进教室。教室里很安静,很多学生都在低头忙着看书、写字。唯有我班的班长,品学兼优的莹,我一进门她就拿小眼睛使劲盯着我看,还冲着我笑,弄得我心里直发毛。我整了整衣襟,“没啥两样呀?”她还是盯着我看。“莫不是我的脸上有什么东西吧?早上洗脸了呀,而且还化了点妆,自我感觉挺好的呀。”我走了过去,“看什么呢?”“老师,您头上有一根白头发。”“哎,哪是一根呀!”我心里想。“它在正中间立着呢,非常显眼。”“对了,今天早上洗头了,喷了点嗜喱水,结果就立起来了”。我习惯性地用手压了压。“老师,我帮你拔掉吧。”“不用了,里边还有呢,你拔不完的。”“就拔一根。”小姑娘的执着劲又上来了。“那好,下课你再帮我拔。”下课了,小姑娘来了,我没再说什么,顺从地把头扭向了她。她的小手熟练地在我的头发间游走,“拔那一根就行了。”我赶忙告诉她,“知道,里边的白头发还很多呢。”她轻轻地说,“我妈也有白头发,平时我也帮她拔。”我的心一动。“操心呐!”我故意这么一说。“我妈的白头发可没有您的多。她哪有您操心呀,她就我一个,而您要管好几十人呢。”多好的孩子呀!我的心里一阵感动,能说出这样体谅人的话来,还知道自己妈妈的白头发!现在这样的孩子可不多了。突然我有了一个好主意:马上就是母亲节了,虽说是个洋节日,可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伟大,而學校教导和团委在这个时候也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我马上把这个想法跟她一说,结果我们俩一拍即合,定下这次活动的主题:“寻找妈妈的一根白发”!
这个创意一公布,学生们马上来了兴致。“你妈妈有白头发吗?”我问了一句。“没有”,“有”,“不知道”,“不清楚”,什么样的答案都有。但表情基本上只有两种:知道的一脸自豪;不知道、不清楚的一脸愧疚。第二天反馈回的材料,我们班破天荒地都交上来了。很多同学写的非常感人,由自己的母亲谈到了老师的辛苦,谈到了对社会的回报等等……我决定趁热打铁,针对班级里存在的实际情况又谈了我的看法,拿真实事例与自己对照,来找不足,很多学生都有感而发,于是继续实施我的感恩教育第二步:先是在那周的班务会上进行表扬,特别是表现很突出的那几个学生。然后,我拿出我自己精心挑选的几个感人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其中一个是“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阳光少年黄舸”的故事。我学着主持人的样子(尽管不很像)充满激情地向我的学生介绍了这位阳光少年的不平凡经历,那一时刻,没有人笑话我的假模假势;那一时刻,我感动了自己;那一时刻,我的学生们也被黄舸或者是被我的感动而感动了……“学会感恩吧,孩子们,这个社会需要你感恩的人、感恩的事太多了”! “感谢你身边的人!——用你的实际行动!”这是我要实施的感恩教育的第三步。感谢父母就要关心、爱护他们,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感谢同学,就为他(她)做点什么;感谢老师,就要尊敬老师,认真听课,多举手发言;感谢学校,就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更多的学生养成一种习惯:习惯用善意的眼睛来看待人与事,习惯对他人说“谢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你的心里才会有感动,才知道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学习、生活与社会,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吗?
能够把我们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我想,真正的教育应该就是这样的吧?说它大也大,说它小也小,大到关系国家的生存发展,小到拣起地上的一张纸屑,而我和我的学生们只是在努力地做着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一直把我的班级看成是一个花园,它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有花有草有树的,是温馨的充满爱的。那么,我应该是什么呢?我是园丁,是班级的“灵魂”,是学生的“精神领袖!”一个教思品的班主任,他的学生更应该是品学兼优、素质过硬的!这一直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以来所努力追求的目标。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我喜欢那种“不留痕迹的教育”,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我喜欢任晓艾老师,喜欢读魏书生、郑渊洁老师的作品,我也喜欢汪小容老师说的那句话:“教育是一条清清的小溪”。既然它是一條小溪,那就让它在我的小花园中静静地流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