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探析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45-03
  
  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改革莫过于孔子的功劳,因为他率先兴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垄断的局面,让部分平民获得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历朝历代的教育事业基本上都是遵从孔子的教育模式而未曾做过大的变动,直到近现代,西方的坚船利炮带来了西方的文明,被惊醒的国人这才发现中国教育的落后。
  1 大力推动教育改革
  1.1 陈独秀推动教育改革的原因
  1.1.1 中国需要新教育。在中华民族倍受欺辱的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横行霸道、胡作非为,这就使得许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感到十分迷茫,显得信心不足,而陈独秀不是如此,相反,对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坚信有青年在,民族就有希望,因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白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只要这些新鲜活泼之细胞发挥其功效,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就不是梦。虽然每一个青年都是新鲜的细胞,但仅此不可保证都是活泼的细胞,有时侯即使是一个新鲜的细胞,如若没有被及时激活,那也必将老去而无法活泼起来,至于能否发挥功效就无从谈起了。2、旧教育已近僵死。对旧教育进行改革,这一思想萌始于陈独秀十九岁那年,因为那年在江南乡试的考场上发生了一件撼动其灵魂的事,后来“他在《实庵自传》中说:在考场上,一个考生的怪状,‘使我看呆了一两个钟头。在这一两个钟头当中,我并非尽看他,乃是由他联想到所有考生的怪现状;由那些怪现状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所谓抡才大典,简直是隔几年把这班猴子狗熊搬出来开一次动物展览会;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恐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之最大动机。一两个钟头的冥想,决定了我个人往后十几年的行动。我此次乡试,本来很勉强,不料其结果却对我意外有意’。”由此可见,旧教育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其死亡的命运是无可挽回的。从此,陈独秀开始与旧式教育分道扬镳,并且一边对垂死的旧教育进行毫不留情的攻击,一边又大胆地接受新式教育,踏上新道路。所以乡试的次年,陈独秀入杭州求是书院,这是一所新式书院,使其得以受到新式教育,学习了英文、法文、天文学、造船学等。随后陈独秀东渡日本,眼界进一步开阔,外界的新事物在其内心掀起了层层波澜。
   1.2 陈独秀改革教育的内容
  1.2.1 发展职业教育。陈独秀的职业教育思想出笼。陈独秀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狭义的职业培训到广义的职业再教育的过程。职业教育初期表现为技术的培养,目的是想让那些无一技之长的人获得一个安身立命的手段;后期职业教育不仅强调技术的培养,而且进一步重视工人的再教育,希望职业工人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
  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早期表现为重实用,也正是因为受这一思想地支配,使其较早地提出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他之所以否定旧教育,那是因为他认为“我国教育和西洋古代教育,多半是用被动主义,灌输主义,一心只要学生读书万卷,做大学者。古人的著书,先生的教训,都是神圣不可非议。”这种死读经书的呆板教育不求实用,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要想在教育上实现突破性发展,中国必须“要取法西洋,应该弃神而重人,弃神圣的经典与幻想而重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技能。”若“今之教育,尚不以尊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5]所以不难看出,在陈独秀的心目中,发展职业教育是可以实现经世的目的,而且也势在必行。随着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职业教育思想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章积和就此问题致书陈独秀说:“工人补习教育,现在有些人都很提倡,这的确也是新文化运动一桩重要的事情!我们学校里附设的四个工场,共有工人二十多个。他们都不会算帐,也不会写信。” 所以对在职工人进行再教育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但资本家对此是很不乐意的,他们叫嚷着不减少工人的工作时间,也不增加工资,并且指使反动文人出来唱反调:大意是讲,工人应该进行再教育,但工人的工资不增加和工作时间不减少是不会妨碍再教育工作展开的。工人“每日做工十二点钟,上海现在的生活必需品这样昂贵,每月只有十元八元底工资,试问先生若处到这种境遇,哪里会有时间力量去受教育,哪里会感觉没有知识底痛苦?人类生活的欲望是由物质的进到精神的,断没有丢开物质的便进到精神的。饥寒救死不暇的人还说什么知识不知识!”所以,不但要减少工人工作的时间,增加工资,而且还要“有强迫工人教育的制度出现”。如果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能够很好地执行,那对中国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它顺应了机械化大工业的发展对高级工人的需求。但在今天看来,这一思想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虽然今天的中国兴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是培养出来的高级技工寥若晨星,原因就是工人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就忽视了再教育。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按照陈独秀的职业教育思想来规划今天的职业教育,相信若干年之后,高级技工的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如此同时,也进一步印证毛主席所说的“古为今用”的道理。
  2、发展大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陈独秀在探索新教育的道路上早期成就,随着其思想的成熟和阅历的丰富,这种职业教育思想又逐渐发展为大教育思想。陈独秀的大教育思想内容较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提倡平民教育;其二,强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下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①陈独秀的平民教育思想。换而言之,他所提倡的平民教育思想也就是一种平等的教育思想,详而言之就是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一律平等享受教育。所以在《马尔塞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陈独秀指出“贫民多子,自然是社会上一种悲惨的现象,我们应该设法救济的,但是救济的方法,不能够象限制人口那样简单。第一要问贫民是怎么会贫的,是不是社会制度底罪恶?第二要问贫民底子女何以没有公共教育底机关,是不是社会制度底缺点?”如果是社会制度有问题而使贫民子女无法上学,那就应当改革这种制度,如果是没有公共教育机关,使贫民子女失去上学的保障,那就得设置相应的机关。他希望通过这种办法让贫民的子女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也使平民教育不会如同一纸空文。”在这里可以看出很明显的两点:一是,教育才是改造社会和拯救中国重要手段;二是,教育应该走向平民式发展道路,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应该打破。”所以,只要大力发展平民教育,就可以实现培养出更多的真人。如果仍旧继承传统的贵族式教育,那么众多的贫民及其子女将依旧处于文盲状态,虽然可以号称人口大国,但大部分都是假人。假人多了,社会还照旧贫穷,贫民的悲惨命运也无从解决。正是为了让贫民从悲惨的命运中解脱出来,陈独秀才不遗余力地提倡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这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希望“平民女学校”鸣亮女子教育的黑暗时代,这也就让占中国总人口一半左右的女同胞走进了学校,让平民教育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在发展教育上,陈独秀不但高瞻远瞩,而且明察秋毫,既关心教育的宏观发展,又认真研究涉及教育的细小环节。他曾写信告诉胡适:“坑人的中国文字,实是教育普及的大障碍。”要使教育大众化,就要将“国语统一”。并且他首次提出在改良工人待遇时必须发展“保险教育”,这就使得平民教育有了实施的保障,而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在今天看来,这一思想实为可贵,遗憾的是陈独秀未曾将这一思想进一步详细地叙述。在当时,也许是因为中国未有这个实力将这一想法进行贯彻实施,所以陈独秀在“保险教育”方面未做深入研究,这也是他留待我们后人去思考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完全可以将这一思想继承和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平民教育服务。
  ②陈独秀的科学教学法。要想在中国发展新式教育不仅仅要极大地丰富更新传统的授课内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注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陈独秀的大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近代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开始陆续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但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新式学堂”所倡导的办学宗旨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是教学内容有了一些新变化,增加了一些西方的新知识,但是运用的教学方法却仍旧是所谓的圣人之道即象死读经书那样死记西方的新知识。但这种新教育与陈独秀所设想的新教育是大相径庭的,因为陈独秀的新教育思想是把内在的科学方法放在首要地位的,而把外在的形式内容放在次要地位。这种方法就是要国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新教育,对此,陈独秀是这样说的:“好的教育,应该学生教先生,这句话说来很奇,怎样学生反而教起先生来呢?就是先生在教授时候,必定要拿学生做本位,细细考察这一班许多学生,因为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特征,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天才,用什么教材放进,便有什么反应发生,不是随便可以教授的,做教师的,应该从学生的个性里得到种种经验来。” “或者又有人说:旧教育是习经、史、子、集;新教育是习科学。其实这个分别也不过是教材上的分别;不能够当做新旧教育绝对不同的鸿沟。”“经史子集和科学都是一种教材,我们若是用研究科学底方法研究经史子集,我们便不能说经史子集这种教材绝对的无价值;我们若是用村学究读经史子集的方法习科学,徒然死记几个数理化底公式和一些动物矿物底名称,我们不知道这种教材底价值比经史子集高得多少?”因此,要发展新教育不是开设几门西方新课程就完成了,也不是盲目地把传统文化遗产抛之脑后,甚或是踩在脚下使其永不翻身,而是要运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为我所用,这就是陈独秀的新教育精神实质所在。换而言之,新教育的内在本质就是一种公平的、科学的教育。至此也就可以看出,陈独秀已完全实现了从行动到思想上都摆脱了旧教育的束缚,更可喜的是形成了自己的大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适应形势需要,造就更多的必备之才。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人才竞争成为关键,所以这一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若能合理运用,一定会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佳绩。
  2 教育要面向社会走向世界
   2.1 教育要面向社会。陈独秀说自己迷信教育,但是从不盲从,在发展新教育的道路上,其视野十分开阔。他大力提倡新教育,那是因为他把拯救中国的最大希望都寄托在这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教育主动关心社会,知道社会需要什么然后才能培养所需之才,孤立的教育是不会取得发展的,也更谈不上救国。所以陈独秀很明确地提出:教育要与社会打成一片,切切不能搞独立。
  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从贵族式走向平民式,它不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得起的奢侈品,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陈独秀主张兴办新教育应该敞开胸怀,面向整个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独秀高呼要将学校大门上悬挂的“校园重地,闲人免进”的虎头牌摘下来抛到一边去,然后鼓足勇气,主动地融入社会。教育在融入社会之后必须做到关心社会,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平民生活,都应关心。因为教育在为社会提供精神指导的同时也需要社会为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育才能取得生存和发展。对于那些提倡教育独立,教育可以不问政治的人,陈独秀是嗤之以鼻的。因为“‘不问政治’这句话,是亡国的哀音,是中国人安心不做人的表示!”教育如果独立起来,不关心政治,脱离社会,那么社会上就没有了它的生存空间,教育独立的最终结果是自寻末路。虽然陈独秀发表这一看法的社会背景是军阀混战的年代,但在今天的太平社会里,他的看法仍旧是正确的,也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界必须遵循的一个办学原则。只有教育深深扎根于社会,才能汲取足够的养分发展下去,才能实现教育的自身价值。故而陈独秀在广东省教育会上演讲时再次强调,“今后希望教育与社会打成一片,使教育效力宏博,则幸甚,幸甚!”社会和教育打成一片,使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社会人才又能弥补教育之不足,最终使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大更快地提高,这于国于民都是十分有益的。
  2.2 教育应走向世界
  2.2.1 向世界打开教育之门。教育要面向社会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但是要想教育取得进步而不至于落后,那还必须向世界打开大门,通过对各国教育现状的比较和研究,找到别人先进的地方和自己落后的地方,进而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在这里,陈独秀虽然不能称之为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就世界各国教育进行比较这一点来说他却做得较早,也就在这里萌发了他提出教育应走向世界的思想。所以陈独秀对过去兴办教育总是紧闭大门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因为这样办学的结果造就出来的人才曾一度被外国人讥笑为“东亚病夫”,而那些“未受教育的人,身体还壮实一点,惟有那班书酸子,一天只知道咿咿唔唔摇头摆脑的读书,走到人前,痴痴呆呆的歪着头,弓着背,勾着腰,斜着肩膀,面孔又黄又瘦,耳目手脚,无一灵动中用。”相比之下,西洋教育的结果是“无论男女老幼,做起事来,走起路来,莫不精神夺人,仪表堂堂。”虽然中国的封建社会较为漫长,但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的教育并不是一直落后的,反之,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试看大唐盛世:那时中国不仅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国力雄厚,而且教育也为外国人所膜拜,周边一些国家纷纷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并且有许多外国留学生回国后向他们的同胞传播中华文化。唐朝的教学内容与清朝末年的教学内容相差无几,但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唐朝的教育思想与近代不同,盛唐是展开宽广的胸怀,大胆向世界开放,结果非但没有落后,反而招徕万国景仰。”有了新人材,社会就有了活力,民族就有了希望,国家的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这也就达到了陈独秀发展世界化教育的目的。
  2.2.2 引进国外“体育兴国”的教育思想。陈独秀的新式教育思想不仅重视德育和智育的发展,而且非常重视体育的发展。他的这一思想是从中外教育现状比较中总结出来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国的旧教育把那些活力四射的青年折磨得“手无搏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难;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面对这种教育惨状,陈独秀不禁担忧到,“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乎?他日而为政治家,焉能百折不回,冀其主张之贯彻也?他日而为军人,焉能戮力疆场,百战不屈也?他日而为宗教家,焉能投迹穷荒,守死善道也!他日而为实业家,焉能思穷百艺,排万难,冒万险,乘风破浪,制胜万里外也?纨绔子弟遍于国中;朴茂青年,等诸麟凤;欲以此角胜世界文明之猛兽;岂有济乎?茫茫禹域,末日大难。”这都是旧教育忽视体育所造成的危险后果,为了医治这一教育怪病,陈独秀在借鉴日本福泽谕吉的“兽性主义”基础之上,加以发展完善形成了其强身健体的“兽性教育”,后来发展为其“体育兴国”思想。他在北大图书馆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还曾夸奖“润之年纪轻轻的就能写出《体育之研究》这篇颇有见地的文章。与我曾经提倡的‘体育兴国’的主张不谋而合。”显而易见,陈独秀对当时社会上的进步青年的思想非常关注,对他们能适时提出先进思想也及时加以鼓励,这里还更进一步表明陈独秀对“体育兴国”的教育思想是非常重视的。他相信通过“兽性教育”即走“体育兴国”之路一定能够克服旧教育的弊端,培养出“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健康青年,到那时中国的教育必将“粲然大备”矣。陈独秀在敏于借鉴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未来教育前景寄托了一片厚望,这种善于学习和勇于追赶的精神也是十分可贵的。今天的教育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是有陈独秀的开山辟路之功的,中华民族从过去的“东亚病夫”转瞬间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中华健儿在世界体坛上频频摘冠不仅洗刷了过去的耻辱,实现了教育的“粲然大备”,而且也用事实证明了“体育兴国”思想的伟大意义。
  3 探索中国教育的未来
  3.1 用社会主义来发展中国未来的教育。陈独秀不仅努力把中国的旧教育向新教育推进,而且还在不停地探索着中国教育的未来。他在致罗素的信中指出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时说到:“中国人底知识方面物质方面都这样不发达,所以有心改造中国之人都早已感觉着发展教育及工业是顶重要的事,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有资本主义发达教育及工业或是用社会主义?我个人的意见,以为 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本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了,而且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之产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今天,我们正在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这也是上个世纪初,陈独秀所期盼的结果。虽然陈独秀当时未能把当时的教育推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上来,但是他已在思想上把中国的教育引进了社会主义范畴,这已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在此应该向他致敬。
  3.2 小结。综上所述,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在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教育界乃至当时整个世界教育中都有一席之地,他不仅领先于同时代的中国教育家,而且在某些方面也超过了资本主义的教育家。陈独秀能大胆地抨击旧教育,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使教育由贵族式向平民式发展,不仅勇气可佳,而且为我国教育普及工作奠定了基石。陈独秀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新式教学方法,积极地把教育引上社会化、世界化的道路,在发展德、智的同时提出“体育兴国”思想,这就进一步保证了新教育更加健全,但美中不足的是,陈独秀对某些教育思想未能深入研究,如保险教育仅仅一提而过,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构想而已,如若在这两个方面能有更大更深地研究,那将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有更大的裨益。在陈独秀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走向平民式,即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方法由死板走向灵活,即教育的科学化;教育保险方案的提出,即教育的公平化,并且为中国的教育确定了社会主义方向。由此不难看出,陈独秀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在今天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其他文献
【摘要】 西部外语研究对西部的文化发展和整个地区发展都有着理论指导作用。本文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文化传播和媒介教育这一话题,从其研究的多角度提出一些观点,试着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外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文化传播;媒介教育  【中图分类号】H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6-02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8-01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学成绩代表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佳,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诸如“班额”、“生源”、“资源” ……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的“教”,然而“事与愿违”,当出现自己所教学科效果不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从我的以验和体会方面粗浅地淡淡我的观点和想法。  第一永不言败
期刊
【摘要】 21世纪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由此产生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日益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成为当今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关注点。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易被感知,吸引学生,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体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和高效性。但若使用不当,在某些方面就会走入误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弊大于利。  【关健词】 计算机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期刊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据此,本文从“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回归生活,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课
期刊
【摘要】 高三班会课是优化学习方法、调节心理素质、点燃学生激情的主阵地。班主任应该对高三各个阶段的班会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精心的设计,笔者通过针对本班级高三某一次月考后学生疲惫、失落、灰心等状况,及时地召开了一次以“全力奔跑,梦在彼岸”为主题的班会,本文将围绕这次班会课的主题设置、准备实施过程和效果巩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高三;班会课;奔跑;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8-02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古时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的话,早已被“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会语数外、考学升得快”等具有功利性的内容所替代、所实践,天长日久的积累,人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日渐贫乏,贻笑大方的事情时有发生,曾记得有次中国歌手大赛上,有一歌手竟不知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5-02    经常感叹于一些公开课的精巧,就如珍贵的艺术品,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训练,无不精雕细琢,可再精美的艺术品一旦雕琢的痕迹太明显,总缺少一番灵气,一种纯天然的富有生命的魅力,因为这样的课堂往往在一些功利性的驱使下,早已流失了应有的存在价值而变得形同“作秀”,是没有契合学生生命需要的教学。 
期刊
【摘要】 电能计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实现,然而随着电网用电波动的加剧,峰谷差愈来愈大,计量系统在大幅度的工况变化中工作,使其计量误差增大,已成为电能计量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感应式电能表的计量误差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感应式电能表; 电能;计量误差   【中图分类号】TB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1-01    1 电能
期刊
【摘要】 在日常听课之后做深入的思考和反省,在许多方面对老师和学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虽然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则是活动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主体。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模式是课堂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 内省;传道;有用;安静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81-02    抱着学习者的态度和精进业务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83-01    让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人,让良好的环境塑造人。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基层文化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单项工作创特色、整体工作争优秀为目标,以“百姓乐,邻里亲”为品牌理念,积极打造15分钟文化圈,通过抓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和品牌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艺活力不断增强,文化精品不断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