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远程开放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当前,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趋势,以及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实体的教学基本建设,无不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开放性、针对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是远程开放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并彰显教学特色的重要问题。
2012年4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联合举办了以“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教学一线的探索与反思”为主题的第三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来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益阳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广播电视大学、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和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12位教师在论坛上做主题发言,从不同的视角阐述对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与体悟。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身处教学一线,他们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这些探索性研究,对于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远程开放教育特色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无疑能够提供不少新的启示。
此次教师论坛以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为基础,主题发言者均为全国电大系统经济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本刊将持续关注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这一重要课题,努力采取多种形式推进相关课题的深入探讨。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蔡云蛟、《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总编辑冯琳主持。奥鹏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任为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部教师网络教育咨询专家郭文革博士作为特邀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并作学术点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本刊主编严冰作论坛小结。
艾大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年龄、工作背景、生活阅历、学习动机、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许多差异。要让这些在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基本相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多种教学方案、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严格的教学监督,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
首先,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是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开展的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专业素养的养成,其形式通常有手工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顶岗实习、现场观摩、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等,其内容可以是与某门课程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有关的方法应用,也可以是对某方面专业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是专业素养的全面培养。要使实践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实践教学形式的选择。以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为例,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熟练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技能和必要基础知识的初级会计人员(如记账员、出纳员等),专科起点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和基本技能,以及有关管理学知识、金融学知识的中小企业主管会计或财务负责人,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专业实践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胜任相应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而就学生方面来看,专科生的低龄化倾向近几年越来越明显,其中有不少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历;本科生虽然绝大多数是在职人员,但很多学生的工作与会计无关。从学生既往学习经历来看,许多专科起点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其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不是会计相关专业,甚至不是财经类专业,而是文法类、理工类专业。针对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应该制定若干种由不同教学内容与不同教学形式搭配而成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如果能做到更进一步,则应该由每个学生自己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其次,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虽然形式多样,包括可以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完成,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将自身的工作实践作为一类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实践教学毕竟是教学,必须具有教学的属性及特征。这就要求每种实践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严密的教学设计、精心的教学组织,以及严格的教学监督检查。特别是对于顶岗实习和把本职工作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就更不能简单地以工作实践代替实践教学,而必须做到事前有明确要求、事中有严格监督、事后有考核评价。
最后,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其教学评价也应该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是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有手工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顶岗实习、现场观摩、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等,因此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和学校以外,还应该包括实习单位、学生工作单位等。二是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撰写调研报告、设计方案和专业论文等方式,还可以采用由实习单位、工作单位出具鉴定意见的方式。三是评价标准应该能力化。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因此无论具体教学内容是什么,也不管采用哪种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其评价标准都应该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为核心,并据此设计一系列的考核指标来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
郑倩(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会金融系副教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此,我们于2008-2010年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业为例进行了专项课题研究。根据研究中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认为,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注重为学生提供差异化辅导,并将之落实到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答辩等各个方面。
在论文选题方面,首先,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与成人学生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课程,安排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能力及研究水平的“学术”课程(如,文献导读)。其次,将毕业论文起始时间前置到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这样做有三方面好处:一是可以引起学生和教学点的充分重视;二是有助于学生从所修课程中获得信息及灵感,及早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三是有利于有条件的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尤其是对于要进行数据分析(甚至需要几年的数据对比分析)的学生,有助于他们尽早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应该适当延长确立论文选题的时间段,以保证论文选题的恰当性。最后,指导教师应该投入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选题。选题应尽量接近学生工作或者经济生活实际,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在年龄、工作岗位等方面的不同特征进行选题的分层指导。
在论文指导方面,首先,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拓展论文参考资料的搜集来源,选择有新意的课题,提出独立的见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其次,指导教师应在毕业论文修改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将论述方法作为指导重点。最后,注重分层次(分类)指导。指导教师在指导前应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工作性质、年龄层次、个人兴趣等,分层或分类对学生进行选题、撰写直至答辩的指导。
在论文答辩方面,首先,应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将之视为提升能力的又一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以检验写作者对论文主题、观点、论述方法等的熟悉程度,学生应借助论文答辩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在与答辩教师的交流中,对所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指导教师不能忽视对论文答辩的指导,要告知学生答辩方法。其次,要根据学生或论文类型设计个性化的答辩问题。例如因工作原因选题的,应侧重“微观式”提问,即选择实务工作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因个人兴趣或者查阅资料选题的,可选择“宏观式”提问,即注重理解性、政策性方面的提问,等等。
为有效提升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质量,需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论文指导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第二,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使之注重从资源利用、自我激励、写作能力、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培养自己。教学点与指导教师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热心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另外,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的锻炼。第三,教学点应统筹安排毕业论文工作,注重协调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并总结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加以调整控制,促使论文撰写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周凌(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系教授):推动教学环境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开放教育的学生特征和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实践教学更具重要性和挑战性。一是学生普遍“在职”不“在岗”,导致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二是学生普遍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对于在职学生来说,业余学习是常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三随学习”(随时学习、随地学习、随身学习)。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动手性”特点使“随时实践、随地实践”相对困难;特别是“随身学习”,学生随身带一本书也许就可以进行理论学习,但却无法进行实践学习。这些变化对个性化实践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求实践教学必须围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教学环境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构建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构建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的驱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环境的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二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会计专业从计算机化到网络化、信息标准化用了近40年时间,经济环境已高度网络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必须构建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努力开发、应用优质数字实践教学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开发了“税务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实验”等网络实践教学资源,为开放教育学生提供“三随”的个性化实践学习服务。
其次,进行“教、学、做、评”一体化设计。基本思路是:“教”着重于紧扣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为学生“三随学习”提供良好“硬件”条件;“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做”着重于通过单元项目实践、案例讨论、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等多元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评”着重于深化形成性评价,把考核评价嵌入学生“学”和“做”的全过程,将“实践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最后,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本框架是:各个“知识点”的实践构成章节项目实践;各章节“线性”连接起来构成课程实践;各门课程综合起来构成“专业面”的综合实践。例如“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凭证一章,知识点的实践可以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等实物观察和编制展开;再把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串起来进行综合实践就可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技能;基础会计——中级会计——专业会计构成会计专业的基本面,通过专业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组织实践。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应该在“知识点”理论教学时就及早介入,这是保证综合实践质量的基础。
上述“教、学、做、评”一体化设计和“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网络技术、考核评价、教学团队等要素的保障:
首先,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实践教学的创新。一是网络课程实验平台优化了实践教学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实验”提供了主流财会软件的实验演示、在线实验、在线考核,实现了“无纸化”的边学边做边考核,特别是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登录浏览实验演示,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二是远程协助实验实现了“远距离”的“面对面、手把手”的实验教学,新型的基于计算机远程协助技术的实验教学手段,在学生操作问题诊断、异地实验作业评价、个性实验教学示范、小组协同实验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支持效果。
其次,多元化的成果评价提高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做法得到鼓励。例如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利用QQ等技术手段快捷求助他人。对于会计专业的实习,由于会计职业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将学生大批量、大规模地集中在一两个单位或实习基地现场实习,于是我们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了“一带一”的实习模式,即一个在职会计学生带一个或一组非在职会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协同实习,对学生的实践过程给予较高的考核评价,以此推动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积累。
最后,实践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电大系统办学的特点以及网上实践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各市县电大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要求,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从2004年开始着手,目前已经建设了以“基于网络”为重要特色的课程实践教学团队,从整体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税务会计实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跨时空的教学组织和学习支持服务,教师们虽然很少面对面地一起工作,但是教学团队定期网上备课、教学情况邮件通报,以及双向视频会议、电话会议、教师之间借助信息技术互帮互学等等,凸显了这一组织形式在时空上的优势,较好保证了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
吴国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指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方式,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侧面或同一教学周期的不同环节,二者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传统教育观念把实践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认为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验证理论、巩固已学过的书本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则认为,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从中获得实践知识,形成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实践教学的理论变迁贯穿于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服务于生产新知识的现代大学诞生,迄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7世纪英国大学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和人文教育思想的传播,当时的英国对各类专门人才需求强烈,学生构成日益多元化,大学的核心理念正如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所说,是“传授普遍知识,培养理智能力”,大学逐渐走出了象牙塔,成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社会组织。这一时期的大学虽然受到经济发展的推动,但同时也反过来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并促成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以洪堡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者提出要把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使命,使大学过渡到“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阶段,大学的功能也从单纯的以教学为主发展到教学与科研并重,高等教育影响社会的力量因此而变得更为显著。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美国大学的发展。美国大学将社会服务发展为大学的第三职能,逐渐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学教育新理念,并推动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大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早期的大学重知轻行、知行分离,往往与社会实践、科技发展脱节,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系统,并影响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大学则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这已成为贯穿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大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三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即人本论的哲学观、认识论的哲学观和政治论的哲学观。人本论的哲学观认为大学教育是为了促进人格的完成。认识论的哲学观主张大学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究和科学研究。政治论的哲学观主张大学的主要价值是社会服务,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述三种哲学观,不管是促进人格完成、进行知识创新,还是解决社会问题,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已成为化无知为有知、化旧知为新知、化误知为真知的重要手段。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说法,人才的特性就是“能够成功解决复杂问题”。理论知识只有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体现“实践性”的本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看,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往往有赖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
实践教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应根据时代发展以及教育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革,这使得实践教学内容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性质,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又包括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提问教学、专题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客观上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看,必须通过教学设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要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相互配合,形成体系,如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内与专业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等。关于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结合,由于学校、政府和企业之间客观形成“三重螺旋结构”,因此可通过合作教育方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共建实验室等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资源共享在校际开展实践教学。关于专业内与专业外实践教学的结合,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综合性特征,有必要将单一的专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为兼容专业、人文、环境和管理等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关于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将理论课程实践化,即通过组织“综合课程”,开发课程模块,把以往就理论讲理论的方法,引导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规律的正确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可以将课外实践课程化,即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将课堂教学扩大到社会实践、科研活动这一基本趋势,将教学实践活动改造为课程,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优秀实践成果可以升华为新的理论教学资源,并在事实上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资源重建。总之,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既要兼顾学校层面,也要考虑专业层面,核心则是发展课程层面的实践教学。
刘乃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
实践教学不应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应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这样非常强调实践的专业而言,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专业教学的目标。同时,电大在职成人学生普遍记忆能力差、理解能力强、在专业背景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已经或多或少有一定实践经验,因而实践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解决学生“在山不识山”的问题,即解决学生应如何看山、如何识山的问题,而不是像普通高校那样重点解决“谈山不见山”的问题,仅仅将“山”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电大的实践教学应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引入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出该类问题的一般特征,围绕该类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概念、理论、工具和方法,同时将该类问题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及如何学。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在整个专业教学开始时进行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加强。
同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应该将其割裂开来。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为解决特定的实践问题而产生的,能够用于指导实践,解决实践问题也是应用理论和形成理论的过程。改革实践教学就是要解决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脱节之处,使两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应当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实践教学落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任务为导向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首先将专业教学落实到一个大的任务上,然后再将这个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这些彼此相关的小任务分别成为独立的课程。课程建设与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线索,首先提出问题(任务),然后通过讨论的方式总结出解决该类问题(任务)的步骤、方法以及所要明确的概念、工具和原理,最后再进一步扩展该理论知识的应用领域。二是将当前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作为讨论的案例和素材,大幅削减那些已有结论的案例和素材,将教学的重点由对现有案例或事件的“评价”,转变为着眼于学生在“未来”应如何应对。三是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每门课程的每一项任务,不论设计得多么完美,如果参与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学生在任务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在课程设计之前就应认真研究,并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尽可能进入角色,基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思考问题。对于一个专业而言,学生在不同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有衔接和比较明确的分工。
王秀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强化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教学,要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之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对教学、学习和评价进行一体化总体设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电算化会计”、“会计操作实务”、“财务操作实务”等课程,要通过一体化设计,将实践教学、实验学习、测试有机结合,使学生边实践、边学习、边考核,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上述思想,我们自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国电大范围内开展了基于网络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考核改革,将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同步进行。实践考核采取“过关”方式,即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跳跃,只有前一次考核过关,才能进入下一次考核。学生做完理论测验和必考实验就可以及格,但要取得高分必须完成选做实验。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不断完成各项考核任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自由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和测试练习,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工学矛盾。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基于网络的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考核探索,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利用计算机、手机和有线电视等终端设备,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网络进入学习平台后,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在线测试随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了广泛有效的应用。比如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上,学生在学习每个会计理论(知识点)前都要进行学前测试,然后由系统根据测试结果,自动进行判断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过程中也设置多个测试点,由系统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测试结果,自动进行判断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系统会自动提示学生跳过部分学习内容或推荐精简版的学习资源;如果系统判断学生的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就会自动在学习内容中插入相关基础知识,并将更全面、更容易理解的学习资源推荐给学生。这种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的教学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会计处理方法的感性认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实现同步、交叉进行,需要配套进行如下考核和评价设计:一是对在线学习时间及学习进度进行考核和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上学习,考核结果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课程成绩,上限是课程总成绩的15%;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讨论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成绩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课程成绩,上限是课程总成绩的15%;三是开展形成性考核,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按照学习进度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边学习边考核,实现考核和测试与学生的学习同步,这部分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70%;四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小组自评、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中的各种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评分以百分计,将各方面的得分以图表形式显示于网络平台任务页面。评价系统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始末,从学习开始到探究过程的每个阶段教师都可以使用评价功能。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各种经历,都记录在活动平台的任务页面中,共同组成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
孙慧(上海电视大学管理系副教授):多种形式探索体验式教学
对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而言,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体验式教学又称发现式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学中要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的激发,不仅有助于发挥成人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探索。
一是由学生创设人力资源管理情境,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系列情景模拟剧,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能力。未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观赏“进入角色”,体验并思考某个典型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确定情景模拟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情景创设的主题和任务,组织和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让小组成员自由设计模拟情景,撰写情景模拟剧剧本,并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对剧本的撰写和角色的分配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过分干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模拟行为进行观察和点评。点评时不仅对学生的模拟行为进行点评,还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
二是采用行为测试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包括对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水平、兴趣、特长、性格、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等进行分析评价。在学习“职业生涯管理”章节时,我们运用霍兰德的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理论的测试量表设计了“人格类型”自我评估行为测试软件,并根据测试结果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确定职业发展路线,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三是选择管理经验丰富的学生做专题讲座。由于电大学生主要是在职成人,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有些学生在工作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因此,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所在工作单位在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面临的主要困惑,使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做法,同时对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困惑进行思考。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并挖掘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学生,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其进行适当表达,并组织课堂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不断充实课堂学习内容。
四是让学生根据工作实践编写案例,并提交讨论。作为在职成人,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总会有管理或被管理的经历。如果把这些经历表达出来,就是很好的来源于实践的案例素材,对于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案例的编写和分析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或情境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管理实践的思考。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采用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编写并提交讨论案例的小组活动方式。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召集小组成员自编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讨论。案例的讨论可以通过课程论坛进行,也可以在面授课堂中进行,教师应对这些案例进行适当点评。
通过上述体验式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挥了成人学生经验丰富的优势;二是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力、创造力和成就感。
陈萍(湖南益阳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科副教授):创设实践教学情境
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对实践教学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达到乐学、会学的学习效果;而一个失败的实践教学情境,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疲学的情绪。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的农村学生,来自各个乡村,所在地域比较分散、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他们大部分是乡村干部,工作忙且杂,工学矛盾突出,文化基础较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年龄偏大,虽然农村工作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贫乏。这就要求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驱动性,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为此,我们在“农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小城镇建设”等课程中,进行了“情境创设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即在课程教学的周期里,利用有限的导学时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的课程理念,通过实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交流、实践基地实习、社会调查和专家讲座等多种活动,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实践教学情景。具体而言就是:
结合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案例学习情境。
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或居住地相近的原则,将学生组织成3~8人不等的学习小组,促使学生之间就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启发与探讨,形成协作学习的情境。
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实训,为学生创设现场学习情境。学生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去感悟和理解,而实习、实训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对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十分注重适时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现场学习情境,以案例作为引导和驱动,以实习报告和学习心得作为调查研究的成果,做到学以致用。
以情境推动实践,以问题为载体,强调学生有组织、有步骤地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为学生创设社会学习情境。一方面,突出课程教师的指导性,从课程的实用案例分析入手,要求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对调查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说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既分工又合作,提出有现实意义的整改措施,有效服务于当地农村现代化建设。
定期特邀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为学生创设经验学习情境。由于学生都是成年人,且大部分是村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调查、座谈和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可根据各地条件,分次安排、完成。
谷茂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指导中心副教授):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综合实践平台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职业内涵不断扩展,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有效支撑,特别是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实践课程体系在保障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电大的会计综合多媒体教室,其应用模式大多采取Client/Server模式。服务器端安装教学所需的服务软件,大部分教学所需的应用软件的计算能力由客户端计算机完成,每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模拟实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客户端软件。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受到限制,学习档案无法保存,教师查看和监督学生实习效果有困难。
据此,电大应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会计综合实践平台。可利用Hadoop、Google、微软等提供的全面的方法予以实现。由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建立云处理中心,云处理中心数据动态变化且互通,构成一个教学资源池,为全国电大学生会计实践提供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实现教学资源的随时更新和升级。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虚拟化可以改变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模式,使得各种应用不再基于本地计算,而是通过构建的会计综合实践云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进行动态分配和共享。客户端不再需要安装对应的软件,只需安装相应的浏览器,打开浏览器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会计综合实践云平台。
教师透过云端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均可在虚拟教学环境下进行多媒体授课,而且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对应的软件。教师可以在教室集中授课,也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平台,查看学生实践操作情况,监督并督促学生,对学生完成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审核。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会计实践操作平台,使用自己的账户登录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会计内容进行实验。
张鹏刚(青岛广播电视大学管理系讲师):注重以新的网络交互方式推进案例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技术平台层出不穷,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在发生着变革,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种可能性。微博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信息短小精悍、传播渠道多样化、图文并茂、具备收藏和转发功能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可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参与案例教学,提高学习的灵活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职成人,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学习时间相对分散,集中进行案例讨论的机会较少。利用微博,学生即便在外地出差,或在上下班的途中,亦或在工作的间歇,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参与案例讨论,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
其次,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互动性强。微博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以及在表达时间和方式上的自由度,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互动随时可以进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灵感、思维火花,可以借助各种终端即时反映到微博上,最大程度完成学习过程的建构。
另外,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实现小组协作学习。微博是一种一对多的广播平台,同时支持一对多的回复和讨论,有利于用户之间建立相互链接、相互访问的小组。利用微博可以方便地进行学生分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自由进行案例讨论。与此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也可以观摩和浏览整个讨论过程,从而实现小组协作学习。
最后,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反馈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利用微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案例讨论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和总结,案例讨论以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继续讨论交流,从而将整个学习过程延续。
刘志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加大社会实践资源的整合力度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是职业人,职业人就是曾经有工作或现在正在工作着的人。有工作就有实践经验,有实践经验就具有实践能力的积累,而这恰恰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些有一线工作经历或经验的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已经具有对本专业课程的一些感性认识和职业经验积累,只是知识还不够系统,还需要在理论方面有所提升。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应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符合学生需求、具有鲜明行业特性和岗位指向性。
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虚拟实践资源和实体实践资源。网络虚拟实践资源是指借助网络设备、虚拟技术制作的电子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工程图样、实物或现场系统照片、动画、录像、虚拟工厂、虚拟车间、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工作任务书、工程案例、习题、试题库等。实体实践资源是指占有实际空间的、需要现场规划设计的、进行比较大投资的实际训练设施,如专业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场所)、教学设备(模型)、仿真设备、生产性企业等。无论是网络虚拟实践资源还是实体实践资源,在建设和利用的时候都要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横向联合各种社会力量,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具体而言,对于网络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可以借鉴Second Life的做法,建立中国区域内的虚拟实践空间,允许所有的教学机构将实践课程建立在这个空间里,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实体实践教学资源方面,一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利用高职类院校的校内实验室与校园基地平台等实训基地,通过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利用,为更多的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具体的资源利用模式,既可以是利用已经合并到电大系统的高职高专资源;也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合作机会或签订一些长期合作协议等,充分利用那些还没有合并到电大系统的高职高专资源。另一方面也可积极探索利用社会上的学生实践活动,特别是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类院校等机构组织的社会性学生实践活动。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针对职业人的教育,大部分是在岗教育,这使得它的实践性教学与普通高校的实践性教学有较大的不同,比如,模拟法庭、会计记账操作等实践活动对这些本身就在岗工作的学生就毫无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批批未在岗的人员同时也成为了远程教育的培养对象,学生的知识构成与需求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时如果还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必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类院校等机构组织的社会性学生实践活动,比如,协调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技能大赛,就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承担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和协调,从而满足差异化的实践教学要求。另外,应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与电器集团、石油化工集团、轻工系统、电信系统、商业系统、司法系统、金融系统等合作,或与一些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为基础实验和一些专业实验提供比较全面而新式的实验设备等硬件保障。
总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应该既创新网络实践资源,同时又充分利用实体实践资源,实现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的最高效使用。
孟宪宇(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经教学部讲师):建设模块化实践教学资源
目前在国外,实践教育已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化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力求通过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当前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实践资源的模块化开发与使用。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有着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比如有的人需要证明自己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门知识,有的人需要证明自己具有高等教育的经历,有的人需要证明自己有某一方面的职业能力,另外还有大量的学生只对某一门课程、甚至某一个知识模块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发模块化的学习资源,供学生灵活选用。这些模块化的实践资源应该能够自成一体,但又有着内在的相关性。二是建立“模拟公司”,帮助学生获取各种岗位工作经验。“模拟公司”是指将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风险。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且不发生实体位移外,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的通行做法设计和运作。“模拟公司”的实践教学理念,与模块化的资源开发与实施需求不谋而合,实践中,可以设计与“ 模拟公司”会计岗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的模块化实践资源,通过调研建立符合国情的“模拟公司”网络,为学生提供多种岗位的实践体验。
另外,要注意实践教学资源内容的一体化设计。首先,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要在内容上保持一致、紧密结合,要挖掘和整理适合各门课程的课程实践内容,并与集中实践内容主体保持一致,同时体现课程特色,完善课程实践资源体系。其次,集中实践要具有系统性,要使学生能够通过集中实践,建立起对各门课程的相关性认识,对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全局观,具备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综合实践要有外延型,能够满足培养通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不仅仅是记账和财务管理,还和企业管理、金融、税务、审计、物流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对这些问题知之甚少,则很难建立起全局观念,会计工作也很难做好。因此,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在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集中实践的同时,开展跨专业的综合实践。可以利用三维企业模拟经营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建立全局意识,明白财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会议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资料整理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摄影郁章利
责任编辑石子
2012年4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联合举办了以“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教学一线的探索与反思”为主题的第三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来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益阳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广播电视大学、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和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12位教师在论坛上做主题发言,从不同的视角阐述对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与体悟。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身处教学一线,他们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这些探索性研究,对于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远程开放教育特色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无疑能够提供不少新的启示。
此次教师论坛以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为基础,主题发言者均为全国电大系统经济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本刊将持续关注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这一重要课题,努力采取多种形式推进相关课题的深入探讨。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蔡云蛟、《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总编辑冯琳主持。奥鹏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任为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部教师网络教育咨询专家郭文革博士作为特邀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并作学术点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本刊主编严冰作论坛小结。
艾大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年龄、工作背景、生活阅历、学习动机、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许多差异。要让这些在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基本相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多种教学方案、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严格的教学监督,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
首先,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是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开展的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专业素养的养成,其形式通常有手工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顶岗实习、现场观摩、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等,其内容可以是与某门课程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有关的方法应用,也可以是对某方面专业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是专业素养的全面培养。要使实践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实践教学形式的选择。以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为例,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熟练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技能和必要基础知识的初级会计人员(如记账员、出纳员等),专科起点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和基本技能,以及有关管理学知识、金融学知识的中小企业主管会计或财务负责人,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专业实践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胜任相应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而就学生方面来看,专科生的低龄化倾向近几年越来越明显,其中有不少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历;本科生虽然绝大多数是在职人员,但很多学生的工作与会计无关。从学生既往学习经历来看,许多专科起点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其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不是会计相关专业,甚至不是财经类专业,而是文法类、理工类专业。针对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应该制定若干种由不同教学内容与不同教学形式搭配而成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如果能做到更进一步,则应该由每个学生自己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其次,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虽然形式多样,包括可以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完成,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将自身的工作实践作为一类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实践教学毕竟是教学,必须具有教学的属性及特征。这就要求每种实践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严密的教学设计、精心的教学组织,以及严格的教学监督检查。特别是对于顶岗实习和把本职工作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就更不能简单地以工作实践代替实践教学,而必须做到事前有明确要求、事中有严格监督、事后有考核评价。
最后,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其教学评价也应该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是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有手工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顶岗实习、现场观摩、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等,因此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和学校以外,还应该包括实习单位、学生工作单位等。二是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撰写调研报告、设计方案和专业论文等方式,还可以采用由实习单位、工作单位出具鉴定意见的方式。三是评价标准应该能力化。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因此无论具体教学内容是什么,也不管采用哪种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其评价标准都应该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为核心,并据此设计一系列的考核指标来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
郑倩(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会金融系副教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此,我们于2008-2010年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业为例进行了专项课题研究。根据研究中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认为,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注重为学生提供差异化辅导,并将之落实到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答辩等各个方面。
在论文选题方面,首先,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与成人学生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课程,安排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能力及研究水平的“学术”课程(如,文献导读)。其次,将毕业论文起始时间前置到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这样做有三方面好处:一是可以引起学生和教学点的充分重视;二是有助于学生从所修课程中获得信息及灵感,及早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三是有利于有条件的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尤其是对于要进行数据分析(甚至需要几年的数据对比分析)的学生,有助于他们尽早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应该适当延长确立论文选题的时间段,以保证论文选题的恰当性。最后,指导教师应该投入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选题。选题应尽量接近学生工作或者经济生活实际,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在年龄、工作岗位等方面的不同特征进行选题的分层指导。
在论文指导方面,首先,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拓展论文参考资料的搜集来源,选择有新意的课题,提出独立的见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其次,指导教师应在毕业论文修改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将论述方法作为指导重点。最后,注重分层次(分类)指导。指导教师在指导前应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工作性质、年龄层次、个人兴趣等,分层或分类对学生进行选题、撰写直至答辩的指导。
在论文答辩方面,首先,应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将之视为提升能力的又一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以检验写作者对论文主题、观点、论述方法等的熟悉程度,学生应借助论文答辩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在与答辩教师的交流中,对所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指导教师不能忽视对论文答辩的指导,要告知学生答辩方法。其次,要根据学生或论文类型设计个性化的答辩问题。例如因工作原因选题的,应侧重“微观式”提问,即选择实务工作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因个人兴趣或者查阅资料选题的,可选择“宏观式”提问,即注重理解性、政策性方面的提问,等等。
为有效提升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质量,需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论文指导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第二,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使之注重从资源利用、自我激励、写作能力、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培养自己。教学点与指导教师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热心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另外,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的锻炼。第三,教学点应统筹安排毕业论文工作,注重协调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并总结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加以调整控制,促使论文撰写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周凌(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系教授):推动教学环境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开放教育的学生特征和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实践教学更具重要性和挑战性。一是学生普遍“在职”不“在岗”,导致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二是学生普遍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对于在职学生来说,业余学习是常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三随学习”(随时学习、随地学习、随身学习)。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动手性”特点使“随时实践、随地实践”相对困难;特别是“随身学习”,学生随身带一本书也许就可以进行理论学习,但却无法进行实践学习。这些变化对个性化实践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求实践教学必须围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教学环境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构建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构建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的驱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环境的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二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会计专业从计算机化到网络化、信息标准化用了近40年时间,经济环境已高度网络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必须构建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努力开发、应用优质数字实践教学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开发了“税务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实验”等网络实践教学资源,为开放教育学生提供“三随”的个性化实践学习服务。
其次,进行“教、学、做、评”一体化设计。基本思路是:“教”着重于紧扣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为学生“三随学习”提供良好“硬件”条件;“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做”着重于通过单元项目实践、案例讨论、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等多元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评”着重于深化形成性评价,把考核评价嵌入学生“学”和“做”的全过程,将“实践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最后,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本框架是:各个“知识点”的实践构成章节项目实践;各章节“线性”连接起来构成课程实践;各门课程综合起来构成“专业面”的综合实践。例如“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凭证一章,知识点的实践可以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等实物观察和编制展开;再把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串起来进行综合实践就可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技能;基础会计——中级会计——专业会计构成会计专业的基本面,通过专业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组织实践。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应该在“知识点”理论教学时就及早介入,这是保证综合实践质量的基础。
上述“教、学、做、评”一体化设计和“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网络技术、考核评价、教学团队等要素的保障:
首先,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实践教学的创新。一是网络课程实验平台优化了实践教学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实验”提供了主流财会软件的实验演示、在线实验、在线考核,实现了“无纸化”的边学边做边考核,特别是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登录浏览实验演示,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二是远程协助实验实现了“远距离”的“面对面、手把手”的实验教学,新型的基于计算机远程协助技术的实验教学手段,在学生操作问题诊断、异地实验作业评价、个性实验教学示范、小组协同实验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支持效果。
其次,多元化的成果评价提高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做法得到鼓励。例如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利用QQ等技术手段快捷求助他人。对于会计专业的实习,由于会计职业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将学生大批量、大规模地集中在一两个单位或实习基地现场实习,于是我们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了“一带一”的实习模式,即一个在职会计学生带一个或一组非在职会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协同实习,对学生的实践过程给予较高的考核评价,以此推动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积累。
最后,实践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电大系统办学的特点以及网上实践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各市县电大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要求,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从2004年开始着手,目前已经建设了以“基于网络”为重要特色的课程实践教学团队,从整体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税务会计实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跨时空的教学组织和学习支持服务,教师们虽然很少面对面地一起工作,但是教学团队定期网上备课、教学情况邮件通报,以及双向视频会议、电话会议、教师之间借助信息技术互帮互学等等,凸显了这一组织形式在时空上的优势,较好保证了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
吴国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指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方式,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侧面或同一教学周期的不同环节,二者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传统教育观念把实践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认为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验证理论、巩固已学过的书本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则认为,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从中获得实践知识,形成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实践教学的理论变迁贯穿于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服务于生产新知识的现代大学诞生,迄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7世纪英国大学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和人文教育思想的传播,当时的英国对各类专门人才需求强烈,学生构成日益多元化,大学的核心理念正如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所说,是“传授普遍知识,培养理智能力”,大学逐渐走出了象牙塔,成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社会组织。这一时期的大学虽然受到经济发展的推动,但同时也反过来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并促成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以洪堡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者提出要把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使命,使大学过渡到“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阶段,大学的功能也从单纯的以教学为主发展到教学与科研并重,高等教育影响社会的力量因此而变得更为显著。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美国大学的发展。美国大学将社会服务发展为大学的第三职能,逐渐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学教育新理念,并推动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大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早期的大学重知轻行、知行分离,往往与社会实践、科技发展脱节,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系统,并影响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大学则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这已成为贯穿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大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三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即人本论的哲学观、认识论的哲学观和政治论的哲学观。人本论的哲学观认为大学教育是为了促进人格的完成。认识论的哲学观主张大学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究和科学研究。政治论的哲学观主张大学的主要价值是社会服务,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述三种哲学观,不管是促进人格完成、进行知识创新,还是解决社会问题,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已成为化无知为有知、化旧知为新知、化误知为真知的重要手段。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说法,人才的特性就是“能够成功解决复杂问题”。理论知识只有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体现“实践性”的本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看,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往往有赖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
实践教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应根据时代发展以及教育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革,这使得实践教学内容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性质,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又包括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提问教学、专题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客观上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看,必须通过教学设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要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相互配合,形成体系,如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内与专业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等。关于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结合,由于学校、政府和企业之间客观形成“三重螺旋结构”,因此可通过合作教育方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共建实验室等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资源共享在校际开展实践教学。关于专业内与专业外实践教学的结合,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综合性特征,有必要将单一的专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为兼容专业、人文、环境和管理等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关于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将理论课程实践化,即通过组织“综合课程”,开发课程模块,把以往就理论讲理论的方法,引导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规律的正确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可以将课外实践课程化,即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将课堂教学扩大到社会实践、科研活动这一基本趋势,将教学实践活动改造为课程,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优秀实践成果可以升华为新的理论教学资源,并在事实上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资源重建。总之,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既要兼顾学校层面,也要考虑专业层面,核心则是发展课程层面的实践教学。
刘乃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
实践教学不应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应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这样非常强调实践的专业而言,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专业教学的目标。同时,电大在职成人学生普遍记忆能力差、理解能力强、在专业背景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已经或多或少有一定实践经验,因而实践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解决学生“在山不识山”的问题,即解决学生应如何看山、如何识山的问题,而不是像普通高校那样重点解决“谈山不见山”的问题,仅仅将“山”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电大的实践教学应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引入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出该类问题的一般特征,围绕该类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概念、理论、工具和方法,同时将该类问题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及如何学。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在整个专业教学开始时进行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加强。
同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应该将其割裂开来。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为解决特定的实践问题而产生的,能够用于指导实践,解决实践问题也是应用理论和形成理论的过程。改革实践教学就是要解决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脱节之处,使两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应当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实践教学落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任务为导向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首先将专业教学落实到一个大的任务上,然后再将这个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这些彼此相关的小任务分别成为独立的课程。课程建设与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线索,首先提出问题(任务),然后通过讨论的方式总结出解决该类问题(任务)的步骤、方法以及所要明确的概念、工具和原理,最后再进一步扩展该理论知识的应用领域。二是将当前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作为讨论的案例和素材,大幅削减那些已有结论的案例和素材,将教学的重点由对现有案例或事件的“评价”,转变为着眼于学生在“未来”应如何应对。三是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每门课程的每一项任务,不论设计得多么完美,如果参与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学生在任务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在课程设计之前就应认真研究,并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尽可能进入角色,基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思考问题。对于一个专业而言,学生在不同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有衔接和比较明确的分工。
王秀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强化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教学,要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之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对教学、学习和评价进行一体化总体设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电算化会计”、“会计操作实务”、“财务操作实务”等课程,要通过一体化设计,将实践教学、实验学习、测试有机结合,使学生边实践、边学习、边考核,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上述思想,我们自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国电大范围内开展了基于网络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考核改革,将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同步进行。实践考核采取“过关”方式,即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跳跃,只有前一次考核过关,才能进入下一次考核。学生做完理论测验和必考实验就可以及格,但要取得高分必须完成选做实验。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不断完成各项考核任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自由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和测试练习,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工学矛盾。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基于网络的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考核探索,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利用计算机、手机和有线电视等终端设备,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网络进入学习平台后,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在线测试随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了广泛有效的应用。比如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上,学生在学习每个会计理论(知识点)前都要进行学前测试,然后由系统根据测试结果,自动进行判断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过程中也设置多个测试点,由系统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测试结果,自动进行判断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系统会自动提示学生跳过部分学习内容或推荐精简版的学习资源;如果系统判断学生的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就会自动在学习内容中插入相关基础知识,并将更全面、更容易理解的学习资源推荐给学生。这种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的教学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会计处理方法的感性认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实现同步、交叉进行,需要配套进行如下考核和评价设计:一是对在线学习时间及学习进度进行考核和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上学习,考核结果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课程成绩,上限是课程总成绩的15%;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讨论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成绩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课程成绩,上限是课程总成绩的15%;三是开展形成性考核,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按照学习进度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边学习边考核,实现考核和测试与学生的学习同步,这部分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70%;四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小组自评、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中的各种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评分以百分计,将各方面的得分以图表形式显示于网络平台任务页面。评价系统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始末,从学习开始到探究过程的每个阶段教师都可以使用评价功能。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各种经历,都记录在活动平台的任务页面中,共同组成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
孙慧(上海电视大学管理系副教授):多种形式探索体验式教学
对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而言,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体验式教学又称发现式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学中要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的激发,不仅有助于发挥成人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探索。
一是由学生创设人力资源管理情境,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系列情景模拟剧,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能力。未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观赏“进入角色”,体验并思考某个典型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确定情景模拟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情景创设的主题和任务,组织和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让小组成员自由设计模拟情景,撰写情景模拟剧剧本,并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对剧本的撰写和角色的分配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过分干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模拟行为进行观察和点评。点评时不仅对学生的模拟行为进行点评,还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
二是采用行为测试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包括对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水平、兴趣、特长、性格、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等进行分析评价。在学习“职业生涯管理”章节时,我们运用霍兰德的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理论的测试量表设计了“人格类型”自我评估行为测试软件,并根据测试结果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确定职业发展路线,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三是选择管理经验丰富的学生做专题讲座。由于电大学生主要是在职成人,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有些学生在工作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因此,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所在工作单位在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面临的主要困惑,使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做法,同时对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困惑进行思考。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并挖掘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学生,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其进行适当表达,并组织课堂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不断充实课堂学习内容。
四是让学生根据工作实践编写案例,并提交讨论。作为在职成人,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总会有管理或被管理的经历。如果把这些经历表达出来,就是很好的来源于实践的案例素材,对于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案例的编写和分析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或情境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管理实践的思考。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采用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编写并提交讨论案例的小组活动方式。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召集小组成员自编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讨论。案例的讨论可以通过课程论坛进行,也可以在面授课堂中进行,教师应对这些案例进行适当点评。
通过上述体验式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挥了成人学生经验丰富的优势;二是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力、创造力和成就感。
陈萍(湖南益阳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科副教授):创设实践教学情境
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对实践教学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达到乐学、会学的学习效果;而一个失败的实践教学情境,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疲学的情绪。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的农村学生,来自各个乡村,所在地域比较分散、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他们大部分是乡村干部,工作忙且杂,工学矛盾突出,文化基础较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年龄偏大,虽然农村工作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贫乏。这就要求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驱动性,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为此,我们在“农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小城镇建设”等课程中,进行了“情境创设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即在课程教学的周期里,利用有限的导学时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的课程理念,通过实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交流、实践基地实习、社会调查和专家讲座等多种活动,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实践教学情景。具体而言就是:
结合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案例学习情境。
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或居住地相近的原则,将学生组织成3~8人不等的学习小组,促使学生之间就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启发与探讨,形成协作学习的情境。
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实训,为学生创设现场学习情境。学生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去感悟和理解,而实习、实训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对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十分注重适时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现场学习情境,以案例作为引导和驱动,以实习报告和学习心得作为调查研究的成果,做到学以致用。
以情境推动实践,以问题为载体,强调学生有组织、有步骤地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为学生创设社会学习情境。一方面,突出课程教师的指导性,从课程的实用案例分析入手,要求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对调查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说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既分工又合作,提出有现实意义的整改措施,有效服务于当地农村现代化建设。
定期特邀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为学生创设经验学习情境。由于学生都是成年人,且大部分是村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调查、座谈和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可根据各地条件,分次安排、完成。
谷茂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指导中心副教授):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综合实践平台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职业内涵不断扩展,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有效支撑,特别是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实践课程体系在保障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电大的会计综合多媒体教室,其应用模式大多采取Client/Server模式。服务器端安装教学所需的服务软件,大部分教学所需的应用软件的计算能力由客户端计算机完成,每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模拟实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客户端软件。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受到限制,学习档案无法保存,教师查看和监督学生实习效果有困难。
据此,电大应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会计综合实践平台。可利用Hadoop、Google、微软等提供的全面的方法予以实现。由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建立云处理中心,云处理中心数据动态变化且互通,构成一个教学资源池,为全国电大学生会计实践提供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实现教学资源的随时更新和升级。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虚拟化可以改变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模式,使得各种应用不再基于本地计算,而是通过构建的会计综合实践云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进行动态分配和共享。客户端不再需要安装对应的软件,只需安装相应的浏览器,打开浏览器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会计综合实践云平台。
教师透过云端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均可在虚拟教学环境下进行多媒体授课,而且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对应的软件。教师可以在教室集中授课,也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平台,查看学生实践操作情况,监督并督促学生,对学生完成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审核。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会计实践操作平台,使用自己的账户登录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会计内容进行实验。
张鹏刚(青岛广播电视大学管理系讲师):注重以新的网络交互方式推进案例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技术平台层出不穷,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在发生着变革,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种可能性。微博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信息短小精悍、传播渠道多样化、图文并茂、具备收藏和转发功能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可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参与案例教学,提高学习的灵活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职成人,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学习时间相对分散,集中进行案例讨论的机会较少。利用微博,学生即便在外地出差,或在上下班的途中,亦或在工作的间歇,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参与案例讨论,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
其次,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互动性强。微博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以及在表达时间和方式上的自由度,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互动随时可以进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灵感、思维火花,可以借助各种终端即时反映到微博上,最大程度完成学习过程的建构。
另外,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实现小组协作学习。微博是一种一对多的广播平台,同时支持一对多的回复和讨论,有利于用户之间建立相互链接、相互访问的小组。利用微博可以方便地进行学生分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自由进行案例讨论。与此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也可以观摩和浏览整个讨论过程,从而实现小组协作学习。
最后,利用微博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反馈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利用微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案例讨论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和总结,案例讨论以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继续讨论交流,从而将整个学习过程延续。
刘志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加大社会实践资源的整合力度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是职业人,职业人就是曾经有工作或现在正在工作着的人。有工作就有实践经验,有实践经验就具有实践能力的积累,而这恰恰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些有一线工作经历或经验的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已经具有对本专业课程的一些感性认识和职业经验积累,只是知识还不够系统,还需要在理论方面有所提升。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应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符合学生需求、具有鲜明行业特性和岗位指向性。
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虚拟实践资源和实体实践资源。网络虚拟实践资源是指借助网络设备、虚拟技术制作的电子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工程图样、实物或现场系统照片、动画、录像、虚拟工厂、虚拟车间、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工作任务书、工程案例、习题、试题库等。实体实践资源是指占有实际空间的、需要现场规划设计的、进行比较大投资的实际训练设施,如专业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场所)、教学设备(模型)、仿真设备、生产性企业等。无论是网络虚拟实践资源还是实体实践资源,在建设和利用的时候都要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横向联合各种社会力量,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具体而言,对于网络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可以借鉴Second Life的做法,建立中国区域内的虚拟实践空间,允许所有的教学机构将实践课程建立在这个空间里,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实体实践教学资源方面,一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利用高职类院校的校内实验室与校园基地平台等实训基地,通过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利用,为更多的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具体的资源利用模式,既可以是利用已经合并到电大系统的高职高专资源;也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合作机会或签订一些长期合作协议等,充分利用那些还没有合并到电大系统的高职高专资源。另一方面也可积极探索利用社会上的学生实践活动,特别是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类院校等机构组织的社会性学生实践活动。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针对职业人的教育,大部分是在岗教育,这使得它的实践性教学与普通高校的实践性教学有较大的不同,比如,模拟法庭、会计记账操作等实践活动对这些本身就在岗工作的学生就毫无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批批未在岗的人员同时也成为了远程教育的培养对象,学生的知识构成与需求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时如果还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必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类院校等机构组织的社会性学生实践活动,比如,协调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技能大赛,就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承担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和协调,从而满足差异化的实践教学要求。另外,应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与电器集团、石油化工集团、轻工系统、电信系统、商业系统、司法系统、金融系统等合作,或与一些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为基础实验和一些专业实验提供比较全面而新式的实验设备等硬件保障。
总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应该既创新网络实践资源,同时又充分利用实体实践资源,实现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的最高效使用。
孟宪宇(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经教学部讲师):建设模块化实践教学资源
目前在国外,实践教育已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化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力求通过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当前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实践资源的模块化开发与使用。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有着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比如有的人需要证明自己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门知识,有的人需要证明自己具有高等教育的经历,有的人需要证明自己有某一方面的职业能力,另外还有大量的学生只对某一门课程、甚至某一个知识模块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发模块化的学习资源,供学生灵活选用。这些模块化的实践资源应该能够自成一体,但又有着内在的相关性。二是建立“模拟公司”,帮助学生获取各种岗位工作经验。“模拟公司”是指将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风险。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且不发生实体位移外,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的通行做法设计和运作。“模拟公司”的实践教学理念,与模块化的资源开发与实施需求不谋而合,实践中,可以设计与“ 模拟公司”会计岗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的模块化实践资源,通过调研建立符合国情的“模拟公司”网络,为学生提供多种岗位的实践体验。
另外,要注意实践教学资源内容的一体化设计。首先,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要在内容上保持一致、紧密结合,要挖掘和整理适合各门课程的课程实践内容,并与集中实践内容主体保持一致,同时体现课程特色,完善课程实践资源体系。其次,集中实践要具有系统性,要使学生能够通过集中实践,建立起对各门课程的相关性认识,对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全局观,具备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综合实践要有外延型,能够满足培养通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不仅仅是记账和财务管理,还和企业管理、金融、税务、审计、物流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对这些问题知之甚少,则很难建立起全局观念,会计工作也很难做好。因此,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在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集中实践的同时,开展跨专业的综合实践。可以利用三维企业模拟经营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建立全局意识,明白财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会议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资料整理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摄影郁章利
责任编辑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