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抗争与复归秩序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对人物的生动描摹及对抗争精神的赞扬,其不足之处在于欠缺对生命的观照和对人性的反思。
  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中,就对于人物终极命运的思考而言,《红楼梦》最佳,而就人物面貌的多样性而言,《水浒传》则更为出色。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性格鲜明、面目生动,令人过目难忘,如林冲的纠结、武松的豪气、李逵的坦率天真和鲁智深的暴力莽撞……清代金圣叹对此极为赞赏:“《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水浒传》对抗争精神的赞扬值得肯定,其在20世纪70年代还一度成为政治读物。当时毛泽东主席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其意是宋江等人在上梁山之后丧失了抗争精神,最终在接受朝廷招安后被陷害,因此通过批判宋江之流的投降来激发国人继续革命的精神意志。
  《水浒传》是一部在民间话本和戏剧故事的基础不断加工完成的作品,这导致其艺术高度也受到后世的质疑,如书中大量的打油诗大多宣扬劝善去恶,有些与本章节的内容并无直接的关联,颇有心灵鸡汤的感觉。如三十回开头的“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佛语戒无论,儒书贵莫争。好条快活路,只是少人行”,这样似是而非的劝诫文字既不符合诗词格律,也缺乏逻辑关系,对佛道之理的发挥也似是而非,颇让人对作品的艺术性产生怀疑。
  逼上梁山
  笔者认为《水浒传》最精彩的部分在各路好汉因各种缘由被“逼”上梁山。这里面最具悲剧性质的当属林冲,这个满身武艺的禁军教头,因其妻子被高俅之子高衙内看上而被设计陷害,发生了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野猪林被鲁智深搭救、火烧草料场等一系列故事,最终被逼上梁山。与《水浒传》中大多数好汉并无爱情婚姻生活所不同的是,小说中以很大篇幅描写了林冲被判发配沧州之后要休妻之事。林冲对岳父说:“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他希望年轻的妻子不要因为自己而耽误前程。其岳父则表示,一定把林妻接回家,不让她抛头露面,免得被人发现,家里还有积蓄,养女儿三五年没问题。然而林冲却执意要休妻,表示若是岳父不同意休妻,以后也不会回来相聚。在这个情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林冲与妻子恩爱有加,自己深陷困厄时不想连累妻子。
  明代中后期商业发达,社会流动性大大加强,这一方面导致了时人情感生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社会也极为强调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不过《水浒传》中对男女之间情感生活的描写并不多见。如宋江对于阎婆惜情感疏离,以致阎婆惜因怨恨而勒索,最终为宋江所杀。
  《水浒传》中的好汉大多对女性不感兴趣,如第三十二回王英抢了一个上坟的女子,宋江就说:“原来王英兄弟要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燕顺也帮腔说:“这个兄弟诸般都肯向前,只是有这些毛病。”这说明不近女色乃是梁山好汉们的共识。宋江要救那女子,便苦口婆心地劝王英“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髓’三个字的,好生惹人耻笑”,并许诺以后为他明媒正娶。
  梁山好汉的核心纽带是兄弟之情,是“义气”这种可以托付生命的情感,这也是这个团体的凝聚力所在。因此,若他们有了心仪的好汉,便不惜破坏好汉的家庭以达到“逼”他上梁山的目的。如他们设计霹雳火秦明,就假扮秦明谋反,导致秦明的妻儿老小全家被杀。之后在宋江见到秦明,假惺惺地问他为何独自骑马行走,秦明怒曰:“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载、该剐的贼,装做我去打了城子,坏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倒结果了我一家老小,闪得我如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宋江开话道:“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却穿了足下的衣甲头盔,骑着那马,横着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点拨红头子杀人;燕顺、王矮虎,带领五十余人助战;只做总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秦明见说了,怒气攒心,欲待要和宋江等厮并,却又自肚里寻思: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他们不过。因此,只得纳了这口气。
  这里秦明先是被设计,然后心不甘情不愿,最终只能忍气吞声。当秦明说害他妻子丧命的时候,宋江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了夫人不妨,我给你做媒再娶一个。
  《水浒传》的人物虽然性格鲜明,但对于文学生命之源的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缺乏描摹。即使对于中国古代颇为看重的人伦之情亦缺乏观照,这导致《水浒传》缺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反思,既不够深刻,也无法通过人物的情感来打动读者。
  一百零八个好汉上梁山之后,既要对应天上的一百零八星宿,又要根据武功和贡献等诸多因素排座次。他们上梁山是对既有秩序的反抗,但在梁山上他们却不再需要个体的英雄主义,而是被纳入一个新的秩序中。最为吊诡的是,他们最终被招安,复归到世俗的既有秩序中。
  暴力美学
  文学作品的一大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活动中有一种暴力美学,即通过直面残酷的暴力场面来展现人性中的暴力因素,从而化解现实中的暴力倾向。作为一部以抗争为主题的作品,《水浒传》中出现一些暴力场景是不可避免的,但其中大量对于杀人场景的详细描述,却让笔者感觉到一种对暴力的欣赏和渲染。
  如第二十七回,菜园子张青告诉武松,他和媳妇母夜叉孙二娘开黑店杀人越货,“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讲者不为杀人内疚,听者亦觉无妨。随后武松希望张青放了那两个押送他的公人,“张青便引武松到人肉作坊里看时,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见那两个公人一颠一倒,挺着在剥人凳上”。此处描写令笔者回忆起徐克电影《新龙门客栈》中做人肉包子的场景,观影时身心极为不适。
  《水浒传》中有许多杀人场景,笔者认为其对暴力的渲染几乎毫无节制。如武松为其兄长武大郎复仇时,谋划十分周详,他要以一种让四邻见证的方式报仇雪恨。“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并在众人的恐慌中割下人头。
  《水浒传》里最暴力的当数李逵。此人对宋江极度忠诚,对母亲极为孝顺,在传统伦理观上可谓忠孝俱全,但他同时也非常嗜血,杀红眼的时候,对于梁山好汉的朋友也不管不顧。如“二打祝家庄”中,李逵先砍了祝龙,祝彪便跑向扈家庄,被扈成捉住,扈成正准备将其献给宋江,不料李逵赶到,不仅杀了祝彪,连扈成也要杀,扈成跑走,“且说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事后李逵邀功,宋江说李逵不该杀了扈家全家人。李逵却说,宋江大概是看上一丈青扈三娘,所以要护着老丈人和舅哥。宋江急忙辩护,李逵的回答令笔者十分震惊,“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
  《水浒传》有一些关于道家法术的描写,大约符合宋代道教盛行的状况,但对和尚就很不友好,比如其描述了裴如海这样一个沉迷女色的和尚。即便是鲁智深,他出家是因为赵员外为了让他避祸,让他去五台山寺庙里剃度。他被寺庙收留却不事修行,不仅下山喝酒,还怀里藏着一支狗腿,当和尚们来照顾醉酒的鲁智深时,他还强行把狗肉塞到和尚的嘴里,显示出对佛教戒律的挑衅和藐视。笔者每每看到这里便颇为不忍,总觉得和尚们好意收留他,他却让无辜的和尚受辱。
  《水浒传》对暴力场景的渲染,我们可以理解为底层人民对于现实压迫的抗争,但直接以渲染暴力作为发泄仇恨的方式,既无法让人体会到人的自由本性和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也无法真正呈现人在无常命运中产生的精神飘零,这使《水浒传》难以在艺术感染力上更上一层楼。
  干春松,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虽然重重大山已不能阻隔人们奔向丽江的脚步,迅猛推进的旅游开发在严重消耗着丽江的声誉,但我认为,丽江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有魅力的地域之一。  1942年,横断山脉深处的丽江突然热闹起来。当日本人封锁了中国的海上通道,并切断滇缅公路时,丽江成为战略物资输入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货物用火车从印度港口加尔各答和孟买运至其东北边境,其中最急需的会沿凶险的驼峰航线空运送至丽江,再转运至重庆或昆明,其余的则由马帮沿
期刊
門,人由此进出,暑热时敞开纳凉,冬寒时紧闭保暖,关上门即是私密空间。在古人万物有灵的思维中,门的种种功用获得了神秘主义和想象力的加持,成为辟邪、祈福之处,由此产生了祭祀、门神、春联、时节门俗、风水等种种民俗……  从祭“门”祭“户”到祭“门神”  古人素重门户,五祀(即祭门、户、井、灶、中)中井(水)、灶(火)、中(土地)关系衣食要祭祀,但都比不上门、户双双受祭重要。《礼记》中也有“孟春之月其祀户
期刊
家家户户皆有门,为何有些门是这样,有些门又是那样?如何  从门中看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门里门外的物件,到底有何寓意?  百里奚,五羊皮,临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富贵兮忘我为。  —明代《西麓堂琴统·扊扅歌》  这首琴曲《扊扅歌》传说出自春秋时期名大夫百里奚的妻子。百里奚曾一度沦为奴隶,与妻子别离时,家中无米无柴,妻子只能杀掉唯一一只用来下蛋的母鸡,以门闩代柴烧。后来,百里奚在秦国被重用。飛黄腾达
期刊
随着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工作的开展,重走万里茶道的活动层出叠见。人们重走在这一万三千公里的道路上,探访沿线一个个曾因这条道路而辉煌的城市和遗址,遥想曾经的盛景,思索保护的意义。为了发掘和复兴这条绵延二百余年的商贸之路、文化之路,我们寻迹其间,期望它能为沿线城市帶去更多可能。
期刊
万里茶道,指从1689年清朝和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以茶叶贸易为主,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古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及现蒙古国境内,在当时的中俄边境贸易口岸恰克图进行交易,然后继续西行,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自圣彼得堡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8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万里茶道的形成与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游牧民族生活需求有直接
期刊
打开一扇门,可观大千境界;关闭一扇门,锁住满院风华。或质朴厚重,或灵秀奇巧,千姿百态的中国门不仅承载了历史的荣辱悲欢,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门是房屋建筑中重要的构建元素,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古代被视同头面,不仅体现出等级和品位,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  中国门形制多变,多姿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处处彰显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打开一扇门,我
期刊
北方战乱 南方开发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为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吏民时代”,在政治模式上表现为皇权专制统治,在经济模式上表现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自耕农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不例外。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结构尽管发生了诸般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在以小农经济为基本经济模式的前提下所发生的,并不足以改变“皇权-吏民”这一基本社会结构。  统一的东汉王朝崩溃之后,历史进入三国鼎立、南北分裂对立时期,其间各个
期刊
《孟子·告子上》有『杞柳为桮棬』之言,人注疏多有舛误,认为此『杞柳』即红皮柳,也不正确。无论是从周秦木胎漆器制作工艺,还是桮棬之功用,抑或是孟子的主张思想来看,孟子所谓的『杞柳』并非红皮柳,而是旱柳。  “杞柳为桮棬”经典注解的不确切性  《孟子·告子上》记有告子与孟子以“杞柳为桮棬”作喻,论辩“性”与“仁义”之事: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孟子曰:“子
期刊
在明清数个世纪间,晋商因何突然崛起,创造出一个堪称传奇的强大商业集团?他们在万里茶道的开辟与兴盛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一条绵延万余里的道路,一个汇集数十万人的群体,共同塑造了一段二百余年的中外商贸辉煌史。  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国家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起,使陆上丝绸之路趋于沉寂,而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明代海禁政策的实施而时断时兴,中国辉煌了数个世纪的海外商贸之路正褪去光彩。此时,一条自南向北、连通中
期刊
陕北神话和民俗中蕴藏着许多人类社会早期的信息,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立体博物馆』。本文试图从中追溯先民们的生活—他们吃什么,怎么吃?他们怎样生活?有哪些困惑、希望和无奈?  瓜果梨枣 人人得到  陕北的居民特热情,很好客。有客人来到陕北高原上,无论走进哪一个窑洞,主人都会笑容满面招待你“快上炕!”赶上了吃饭,还会立即盛好了饭食,请你“快吃饭!”如果你客气推托说“吃过了”,而实际上“没吃过”,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