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eb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石,是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如何能正确、清晰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点,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个人的生物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到的概念很多也很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概念教学,仔细研究生物概念教学的策略,对实施新课程下的教学非常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概念思维能力,如何理解和掌握生物课本中的概念也是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通过近几年俩的的教学,发现基本概念不清是学生的通病,也往往因为基本概念不清导致对生物学知识的梳理产生疏漏,对生物知识无法形成条理,导致对生物学习产生恐惧,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强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课堂上将概念清晰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每个概念的内涵,能区别相近的概念,能自我归纳和总结,并最终建立个人概念体系。经过近年来的整理、摸索和不断地改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高中生物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从而真正理解生物学知识。
  1、重视概念定义的过程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是前辈科学家长期实验、总结和提炼的精华,也是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挑战自我,否定权威的过程。概念形成的过程,也是体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另外还能让同学们掌握先辈科学家分析的方法。所以,让学生了解了概念定义的过程后,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概念以外的,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过程,也更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如何理解流动性这个生物概念呢?
  老师就可以讲述1970年,Frye和Edidin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绿色荧光抗体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红色荧光抗体分别标记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处理使两种细胞融合。10min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40min后分辨不出融合细胞表面绿色荧光或红色荧光区域。这一实验就证明了组成细胞膜的分子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经过这样对细胞膜流动性概念的阐述,学生会对流动性有着深刻的记忆和认识。
  在比如说“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做如下讲述:
  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多呼吸新鲜空气,知道在家里养盆绿色花卉可以增加家里的氧气供应,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绿色的叶子会自主呼吸,产生氧气,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植物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的一种。简而言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将来自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糖)的过程。
  2、提炼概念信息
  通常,科学的概念都是简短和精炼,那么对于一个初学者如何在这简短的概念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信息。只有真正融会贯通其中的意义,才能掌握概念的全部内容。
  如减数分裂这个概念:
  应先讲减数分裂的过程,后总结概念,再参考课本,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概念如下: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那么这个特殊在哪里呢?
  减数分裂(Meiosis)的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或多倍体)。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通过这么分析,让学生总结几个方面的问题:范围、时期、特点、结果等四个方面。这样一处理,繁杂的描述就变得非常简单容易接受了。也更为深刻和具体了。
  3、通过情境教学,理解掌握概念
  生物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很多内容是可以通过直观了解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安排,能进行实习性学习的要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能进行实验室学习的要进行自己动手实验。
  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由此可见直观的重要性。
  如线粒体的学习,若选用正常班级授课,首先展示其模式图,逐一学习它的外部结构与内部特点,一些酶的分布等等,还要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实际形态。只有这些不足够,还邀请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片与模式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等。
  4、通过对比和反馈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有效记忆中,对比和类比的作用非常大,必要性所在,就是能过这些工作,我们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两种事物间的共性是什么,本质的区别又是什么。
  如运载体与载体,两者的化学本质、作用、用途等,加以区分后,学生自然不会犯错。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等。我们只要将这些名词区别到位了,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此外,教学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授学生于渔,也就是我们要逐步地引导学生自己对一些内容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掌握生成性的内容。
  反馈是概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概念的难点以及学生理解易入的误区设问,强化记忆,使他们理解到位。如在讲完基因的概念后,可设问:DNA分子中碱基发生了改变,但生物体的性状未改变,为什么?为了使学生将基因突变理解更加深刻,可设置不周类型的问题。
  5、紧密联系生活,增强生物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以致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的人才,所以在概念教学完毕以后,再联系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概念的掌握,发展提高个人的能力。如腊八蒜是怎么制成的,以考察学生对选择透过性的理解。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生物科学的突习猛进,高中知识容量的加大,生物这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词汇量也会迅速增多。所以,概念教学始终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长抓不懈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倾注思考的内容,概念是高中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奠基高中知识,在日后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提。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实现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遐.探究活动中构建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初步研究.中学生物学,2005,(10):15
  [2]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5,30(2):46-47
  [3]雷耀华.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优势[J].新课程研究2010,(191):60-61
  [4]陶茂恩.数学概念教学与问题教学法.魅力中国,2010(34).
  [5]彭云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0(24).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种弹性圆筒为衬底的光纤Bragg光栅(FBG)压力传感头,采用参考光栅补偿温度变化对FBG测量压力的影响。在温度为20~100℃、压力为0~20MPa的范围内测试了传感器的特性,并给
1 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自学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1.1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对文本内容的喜好程度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
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古往今来,无数学生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五千余年。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营建出优美的意境。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
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
感动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与感触,更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
大家都知道,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具体问题中,“正数”这个条件一般由已知条件容易获得,“相等”条件也易验证,而获得“
摘 要: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生产力,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两个主体。教师的工作犹如一个花园的园丁,每一个学生犹如一朵花,园丁精心的培育和呵护,才是花朵健康成长的基础。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工具,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艺术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怎样把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师生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保证,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前提的,所以教师
比较分析嵌入式服务的技术模式;针对当前应用上的不足,提出嵌入式泛在个人知识服务模型,旨在解决知识环境下克服应用环境的限制、围绕个人知识活动链路进行知识组织和服务构建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离不开古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将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内化,在学生身上生成的某种结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 ,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 ,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有效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是劳动人民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