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过程观的思考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面临信息化社会,教师依赖“几年所学的本领”而在其未来的教学生涯中“终身受用”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内在了。我们看到在当今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知道的而教师不知道;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教师不能作答;学生会操作的而教师不会操作的情形。可以断言,教师在也无法以知识权威者、知识垄断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了。这使我们看到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了。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新型教学观,打破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的传统教学观,确立新型教学过程观已经历史的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就构建新课程改革方案,确立新型教学过程观谈及如下,恳请同行予以斟酌、斧正。
  关键词:新型教学;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
  一、 新型教学过程观的交往互动、信息重组、信息流程、知识整合
  我们知道传统教育的智育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传统教学检查教学效果的优劣从考察学生智力水平高低如何下结论。而不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学生的个性潜能开发如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1]这就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学生理解、记忆一定数量的现成知识为目的。而针对这种智育目的相应产生的教学过程必然以“灌输式”为主。导致学生的思维越学越僵化。苏联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消极的掌握知识,既用于死记教师说讲的现成东西,背颂教科书中的东西,这实在是许多学校可怕的灾难。”[2]学习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与学生智力发展过程常常脱节。教师把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现成知识当作教学目的,没把教学是为培养发达的智力手段,因而传统教学出现了教学效率低,“高分低能”等现象。分析一下传统教学有如下七大弊端。
  (1)教学过程(课的结构)不符合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是认识过程就得符合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心理活动过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创新性认识——,而传统教学过程——“课的结构”不符合“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①组织教学——注意
  ②检查复习——重视
  ③讲授新课——感知
  ④巩固练习——认知
  ⑤布置作业——识记
  (2)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一讲一听”
  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用自我劳动代替学生的劳动。既教师用自我认识的劳动成果去喂学生,代替学生的自我认识活动、自我劳动(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支配、运用、掌握)因而造成课堂教学注入式现象的出现。
  (3)传统教学过程不能置师生的處在同课题、同时态、同步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与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相脱节;教学过程的发展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脱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极少出现。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管讲”“不管想”。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只管知识的讲解而不管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师生的思维不能处在同课题、同时态、同步调。
  二、确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学过程观
  1、新型教学过程观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得改革传统教学过程观;确立新型教学过程观。那么新型教学过程观的本质是什么它有那些特征这正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须需要……”[3]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生活经验施教。正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指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他们还指出“知识不是商品,不能直接由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手里,教学硬实现对儿童改找造的任务。”主张从儿童的经验出发,通过丰富扩展儿童直接经验出发,通过丰富扩展儿童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人类文化知识,并最终走向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4]为出发点;以知识整合为宿我们想这是杜威所倡导的实用主义教学观的内涵。可是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容纳(学生),学生成了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垄断者,在这里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人之亦云”;“鹦鹉学舌”那里还谈得上“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在新课程体系中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事构建在教学过程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师生间心灵沟通、信息交流、对话合作是教学过程运动的核心。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双方构成的。在新课程改革中,新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作用、性质、角色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新型教学过程中不在是知识的代言人,拥有者、权威者、垄断者;学生在也不是知识的奴隶、知识的容纳者、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在新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信息的重组者、是知识的整合者。而学生是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构建者、是知识的探求者是知识的获得者。教师应自力于促进学生学习和体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求和、探求、质疑、创新、交流与合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指出的,“促进学生主动地位、富有个性的学习”
  2、新型教学观的特征
  (1)、交往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是人类特殊的活动。师生在教往中沟通彼此的思维、情感、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特殊的信息流、建立起特殊的人际关系——交往。在新型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交往来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思维、语言、文字等载体的交流,对话、沟通、合作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信息流程成的方式推动教学活动的进程。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教学过程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学生的内在能量得以释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活起来,让学生在“静听”、“容纳”的桎库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互动过程
  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是在交往前提下的互动。师生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动态生成实现师生语言、知识、思维、情感的互相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对知识学习的共识、共享、共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意味着师生共同对话、参与、构建,它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而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活生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思维的舒展、心灵的开放,师生共同体味失败的坎坷、成功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里,关注学生的现实存在。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现实中,而教育只有结合学生活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才能真正发挥效益和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构成联想、撞击学生的心灵发出共鸣、产生心里体验,使教学过程人格化,从而促其思维发出更加灿烂的智慧火花。
其他文献
专题复习在高三学年历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对单元教学成果的巩固,又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为第三轮综合训练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当前在专题复习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如流于重复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又如只就知识讲知识而不与考纲、考题挂钩,不能构建起适应高考需要的知识体系或框架。专题复习如何适应高考的需要,借此,本人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
期刊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审美艺术  文言作为历史存留物,与今天的读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学生要读懂它、了解它,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传统型文言文教学都是从字、
期刊
怎样才算读懂了一篇文呢?这是很多同学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要读懂一篇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第一,感知。就是先花一点时间粗略地浏览文本一至两遍,对文章作感性接触,了解大意。阅读时划出重点的词语、句子,以便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总体的印象,这样可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感知的主要内容有:析标题,明中心,悟情感,抓线索,理层次。  文意把握与否,看是否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是
期刊
摘 要:物理教学中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要求物理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升学、就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物理教学要改变单纯知识、技能教学,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自然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训练很好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掌握物理思  想和方法。  关键词:物理 探究 能力 培养  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物理探究
期刊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么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准备去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改呼唤充满生命力的创造力的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心理学家认为:人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
期刊
摘 要: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使外语教学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我在使用新课改教材的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英语;高效课堂;自信心;时效性  一、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
期刊
摘 要: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了提问的作用、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大有益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  无论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双边学习活动。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实际教学中,
期刊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注意让学生在教材内容和求知欲之间提出问题
期刊
艺体生是高中学生中特殊的一部分。由于他们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所以高考要求的分数线比较低;而又因为要用时间去学习艺体知識,造成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要比普通的学生少很多。另一方面,艺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本来文化成绩就不怎么好,造成即使高考要求的分数很低,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无法上线。因此,做好艺体生的文化补差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方面,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同行分享。  一、思想方面做好引导  艺体生作为
期刊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物理教学;作用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