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飞升游仙境 沉郁关切忧苦难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风·其十九》(李白)
  品读“浪迹纵酒,以自昏秽”放荡不羁的李白的诗歌时,总是能感受到李白抒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怀才不遇的悲愤;总是能品味到李白借用神话、传说、写景等抒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壮志难酬的郁闷;能感悟到“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的阴惨气氛背后的黑暗与险恶。但是,李白在抒泄政治上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时,还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即用游仙的方式,描梦游神仙之境界,绘缥缈灵动之美景,抒心中忧愤之情怀,形成一种独特的游仙体诗。李白《古风(其十九)》就是用游仙的方式,尽显人民的苦难,堪称佳作。
  诗篇一开始就进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运用浪漫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如梦如幻而神奇美丽的世界。“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登上西岳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看见华山玉女,这似有登高望远之感,在如梦如幻的时刻,由“明星”唤醒了天上人间的胜景:缥缈神逸。本两句看似是在写实景,实际上是由现实世界转入仙境,于是作者就开始了自己的飞升游仙境的历程。怎样飞升?“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祥和神仙的化身——玉女呈现在“我”的眼前:柔美白皙的纤手拿着莲花,身着霓裳拖着宽广的衣带轻盈飘拂地升天,凌空步虚婀娜多姿地漫游在洁净的太空,多么神奇迷离、幽静雅致!好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动态景,诗人以虚实、动静相结合描绘出一个无忧无虑、温馨祥和的神仙极乐世界。如此美妙的世界怎么不让人心动呢?“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在美丽的玉女邀请下,诗人也跟着缓缓轻飘来到了仙境胜地——云台山峰,去揖见仙人卫叔卿。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李白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因天宝初年,李白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而终未被唐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怀才不遇的悲情之中,李白只有以追求超现实的仙境来契合自己的内心,这是出世思想的再现,体现了李白追求个性的精神。
  以上是诗歌内容的第一部分,描绘如梦如幻而神奇美丽的仙界,寄托对超现实的追求。
  诗歌内容的第二部分,由神仙幻境转向对现实的正视与关切,担忧人民的苦难。“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是梦幻,还是清醒?绵绵不尽的想象,毕竟仙境与现实有距离,此时的李白在恍惚一瞬间离他们而去,独自一人乘着鸿雁飞入高空。站得高,看得远:“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外患有胡兵占据了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豺狼尽冠缨”,内忧有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惨不忍睹的现实,让人们去扣问:这内忧外患的局面是谁造成的?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遗世独立的幻境中转向严酷的现实,向现实回归,“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切关注人民的苦难。李白用游仙的方式抒泄政治上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这是一种挥斥幽愤的手段,“且放白鹿清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去国离都之思,表达的是对远离现实的“仙境”的向往。而“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写回归现实,流露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抒忧国忧民之情怀,这是用世思想的重逢。
  这首诗在艺术上第一部分运用浪漫的手法描绘洁净的神仙极乐世界,第二部分采用现实的手法再现污俗现实的血腥污秽,形成了鲜明的强烈对比,描绘洁净的神仙极乐世界意在反衬现实中的内忧外患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游仙的方式,用仙境反衬尘境,这是李白的独创,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
其他文献
教育生活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如何把它演绎得更神奇、更有魅力,就用教育随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随笔”来源于教学,回归于教学。  一、课上小组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初三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高级阶段,课文内容的掌握已占主流,怎样让学生从字词的理解基础上升到对课文的熟知?我认为课上讨论的方法比满堂灌效果要好得多,在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会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在得不出圆满的结论时,学生们
期刊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这种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电教化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弊端。如何摆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和现代教
期刊
《孔乙己》教学课上,围绕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学生们展开了深入探究。  生A: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深入社会肌体,使少数的读书人爬上去,作威作福,而多数不能“进学”的如孔乙己之流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生B: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世态炎凉置他于死地。他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去。  生C: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观念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生D:以丁举
期刊
我校文学院组织教育硕士进行教育调研,我们有幸到南京市一中和中华中学参观学习,期间参加了几节语文教学展示课的听课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一中张璇老师上的《分析、概括、思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说明文写作课,我听后在说明文教学如何做到生动活泼这点上感受良多。     一、正确导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前提条件。
期刊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至文,文中鲁迅的思想情感是深刻而复杂的。如何清晰地引导学生把握其情感,理解其写作意图,教学思路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按照一贯的依层次讲读的方法,学生的思维难以激活,课堂自然显得沉闷。如紧紧扣住文中的多次出现的“必要”的内涵和看似矛盾的话的情感,就找到了疏通全文的钥匙。   “我也早觉得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对其中“必要”内涵的理解是关键。  内涵
期刊
精彩的课堂导入像歌曲的前奏,拨动学生的心弦;像闪烁的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像投石击波,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可见,教师巧妙的导课艺术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因素。笔者单从情境导入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  所谓情境导入,就是要教师设计一个合理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神游于文章的人物、事件、纠葛之
期刊
过去的几年中,我进行了创新型语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回顾对创新型语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我逐步探讨出了创新型语文教学的特征。    一、设计新型的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应逐步改变现行的中学教育过程中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内容,设定新型的教学目标。  1.以班级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为设定目标的起始点。  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中,迫于升学的
期刊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访法散记》中的一篇,被选入《苏教版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一)》。这篇散文因其对家园之思的独特表述和极强的哲理性而为人称道。读完之后,我被深深吸引,文中有不少让我为之震撼之处,细细读来更是妙不可言。  但由于现代散文的文从字顺的特点,对于学生们而言,常觉得读一遍后,什么都懂了,没什么问题可问,更没有什么地方值得细细研讨。这时就需要老师巧妙地设计教学问题让他们明白,没有疑问只是假象
期刊
好多人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苏轼贬谪失意、壮志难酬、功业无成的苦闷。这一主题是通过作者与周瑜的对比、此词的写作背景和词的最后两句得出的,但我们知道,这首词是文学史上公认的豪放词的代表作,如果抒发的是苦闷之情,就与豪放词风格格不入。对主题的把握,因角度的不同、侧重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也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笔者不揣冒昧,着眼于文本和周瑜形象的刻画来谈谈对主题的一孔之见。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老师没有一种成熟的作文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表达能力薄弱,作文陈词滥调,老气横秋,作文课堂气氛沉闷。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我初步探索出了一种新型作文教学——创新型作文教学。它的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尊重学生个性 激发创造潜能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人格,要以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