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工作更累心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办公室职员。说实话,除了偶发的紧急任务,平时工作挺轻松。每天就是做做文件、盖盖公章、贴贴发票、做做报表,体力劳动基本为零。日复一日,看似什么也没做,结果却感到身心俱疲。不知道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到哪儿了。为什么啥也没干却还感到那么累呢? 小飞
  邹瑜 心理咨询师:
  小飞,把你的来信内容与朋友共享后,引起很多共鸣:“是啊,上班无非就是对着电脑打打字,怎么一天下来感觉累得像狗似的!”“今天在屋里什么也没干,可一天下来还是累得要死!”……
  能量守恒理论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如没有外显的能量损耗,那一定存在隐秘的内在消耗。依我看,面对看似可有可无的工作,个体或许要消耗能量以平抑因琐碎而产生的焦虑,要消耗能量说服自己接受无所事事带来挫折感,要消耗能量确认自身在单位的存在价值。换句话说,个体越是感到自己什么也没做,越可能需要额外的心力,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眼下,个体的个性解放和自我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个体也从未如今天这般感到孤独、渺小。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体变成了庞大体系中的微小存在。站在流水线面前,你只要无错重复就好。这个过程是如此的没有存在感又不需要动脑,个体看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免不了会产生挫败感,甚至陷入生命无意义的虚无。
  有人说,人生作为一种活动本身,就是不断创造意义的活动。对于意义的确认能让个体与他人、与环境、与未来产生联系,能让个体在庞大的体系中确定自身位置,进而获得踏实感和安全感。与外界的连接可以有效地帮助自我确认与环境的联系。比如,他人的肯定可以很好地帮助建立生命意义,飙升的薪酬也可以证实工作的价值,自我的提升和可预见的未来也是肯定自身生命意义的有效途径。
  小飞,根据你的来信,我不妨大胆推测:你还没有找到或是还没有发现,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源头。也许每天机械地重复简单的工作,在无聊的算数字、排格式、贴发票中,你无法看到自身的成长。你的大脑甚至有可能错误地认为这是在虚度光阴,所以你感到消极、悲观,甚至会产生“我无能”“我无用”的念头。然而为了挣得足够多的面包钱,你暂时还无法逃避这样的工作。更糟糕的是,你知道自己明天还要继续重复。因此,你要调动能量安抚自己那颗矛盾且不甘的小心脏。如此一来,不累才怪呐!
  其实,生命的意义并不完全经由外在确认,自我解读也能赋予事物不一样的意义。如果你把贴发票看作是浆糊和发票之间的战争,那么你肯定无法安抚自己那颗不甘平庸的心。如果你把贴发票看作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好机会,进而能够在财务制度或者支出节流方面有所贡献,那么你的价值、你存在的意义还需要怀疑吗?
  任何事情本身都是中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你赋予它怎样的意义。无所事事与不可或缺,渺小或伟大,关键取决于你对生活、生命赋予何种意义。工
其他文献
正月初,返乡过年的表姐来串门,大包复小包,爬到顶层气喘吁吁。表姐快50岁,虽然3年前就升级当了外婆,但穿上鲜艳的红呢大衣,一定怀疑是户籍警把身份证搞错了。  表姐中年外出打工,一台缝纫机足以找回那些丢失的风华。表姐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与服装厂斗智斗勇争待遇的细节,一直憨笑的表姐夫也不示弱,说他修抽油烟机脏是脏点,但每天的收入少不了300元。我连连点头,也打内心为他们家的风调雨顺额手称庆,届时我孩子买房
期刊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通常来说,本科生的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即便是那些听上去“很轻松”的文科专业或艺术专业。想平时随便听听课,到了期末突击背下书,在美国的大学里是无法通过考试的。一些重实践的专业,除了理论学习,还要有大量的课外调查、访谈和设计的任务,在课堂内外来回切换。如果一学期选上四到五门课,忙得焦头烂额是常事。  F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中国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为了追求更好的学术训练,他申请到了美国
期刊
入职时,恰逢杂志社新老交替,领导把“职工信箱”栏目分给了我。  工作交接时,老编辑马大姐拿着一大叠来信和答复交到我手中:“这个栏目职工都很关注,不是那么好做的,希望你们年轻人能把它做好。”我似懂非懂,点头称好。  后来,等真正经手做栏目,才懂得它的繁琐与严谨,绝望与期盼。每封信背后都牵着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有时是一群人的心,愤怒的无奈的卑微的侥幸的,通过提问和讲述一并袭来,让人措手不及。  时间久了
期刊
我到外地旅游,背着包在汽车站等车时,一个穿着时髦的中年人站到了我旁边,开始时我没在意,谁知他突然喊道:“小伙子,你踩了我的腳!”  我说:“没有啊!”  他说:“你再说没有我揍你!”  我感觉不好,遇上坏人了。上次也是在汽车站,坐车回老家,看到几个人围着圈,我也凑热闹挤了过去。一个小胡子正叫卖着:“优质相机,500一台。”旁边一个妇女拿起一台看,小胡子看我过来,说道:“小兄弟,来看看这相机。”便叫
期刊
春暖花开,给孩子找一家不错的幼儿园成为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年幼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爸妈,想必家长比谁都紧张。环境如何?老师怎么样?吃得好吗?睡得香吗?家长们表示自己的脑容量都不够用了,但最崩溃的是,即使跑断腿、磨破嘴,也不一定能为孩子争取到上心仪幼儿园的机会。  5000亿政府投资  早在2010年,公共财政就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投入。7年来,中央及地方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已达5000亿元。如此庞大的投
期刊
那年,我同几位老乡去煤矿打工,包工头是邻镇的熟人。  煤矿离县城30多里,是一座现代化的高瓦斯矿井。熟悉煤矿的都知道:愈是大型矿,愈是优质煤,相对而言,瓦斯浓度也愈高。  煤矿里一般分为掘进与采煤两大工种。掘进是危险性的工种,最大的危险,一是瓦斯,二是冒顶。  那天,包工头亲自带班。我们和往常一样极卖力气——其实这并不稀奇,煤矿是一个特殊场合,在里面,都会尽力而为的。可是,正当我们干得起劲的时候,
期刊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可是它的影响依然存在。  学界一般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开端于1980年。那一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信中阐述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必要性。很快,普通群众也被要求“只生一个好!”两年后,计划生育被中共十二大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如果以一
期刊
压力中间层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写入《宪法》,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由此产生了1.5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他们享用比多子女家庭更加充裕优质的生活及教育资源,在成长过程中独享全部家庭宠爱,是令人羡慕的对象。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步入中年,成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巨大的中间层。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全部倾斜到起着承上启下的“独生中年”一代人身上。  在代际关系上,经历在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的放
期刊
小区内有一对南方口音的夫妻在擦洗排油烟机,我打听了一下,100元,还算合理。我家那台用了7年,是时候彻底清洁一次了。  隔天上午,等了许久,这对夫妻没来。我打电话,女师傅说家里有事,下午4点左右能过来。这个时间我要接孩子放学呀。“你放心去接,把热水烧好给我们,我们就在楼下擦。”女师傅语气诚恳,很得我的信任。  夫妻俩把热水和排油烟机拿到楼下,我便走了,想着20分钟就能回来,人家还能背着你的破排油烟
期刊
【采访笔记】看上去,苏慧慧并不像34岁的女人,无论是精致的容貌、灵动的眼神,还是一身时尚轻奢的套装,都让她看起来还是个青春满满的女孩。  “但不年轻了。”苏慧慧叹口气,到了这个年纪,她比任何人都想结婚,可偏偏,生命的这个时段里碰到了男人中的奇葩。  心急遇渣男  作为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苏慧慧算是白领,年薪30万+年底分红,出差一律商务舱+五星酒店,日常接触都是精英人士,用苏慧慧的话说,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