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笑着进哭着出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通常来说,本科生的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即便是那些听上去“很轻松”的文科专业或艺术专业。想平时随便听听课,到了期末突击背下书,在美国的大学里是无法通过考试的。一些重实践的专业,除了理论学习,还要有大量的课外调查、访谈和设计的任务,在课堂内外来回切换。如果一学期选上四到五门课,忙得焦头烂额是常事。
  F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中国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为了追求更好的学术训练,他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大学读化工专业。化工专业是这所大学的王牌专业,功课很重,考试非常严苛。他以高三的学习强度度过了3年,却在第四年的时候,由于课业重和兼职校外实习而 “挂”掉了一门难度高的专业课。这门课上有超过1/4的人不及格,他们想毕业,只能在学校里再待一年,等待重修的机会。
  F的同学S成绩很优秀,在系里名列前茅,申请了本系的研究生,却收到了拒信——原因是本系老师不希望招收本系毕业的本科生,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希望他们到别的大学读研究生,增强自己在学术方面的生存能力。这个例子也许有些极端,不过却可以折射出美国大学的一个基本价值观。
  除了学业,学生还有实习和社交的“压力”,国际学生也不例外。大部分学生背负着学生贷款,所以学生在课余打工也成了常态。你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穿梭在课堂、图书馆和勤工俭学的地点之间。你也时常可以看见他们在课业紧张的时候来不及吃饭,就在教室门口席地而坐,匆匆啃上两口汉堡,然后进门上课。
  美国是一个重视体育的国家。同中国由国家来选拔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机制不同,在运动方面有天赋的美国孩子都是要自费训练的,也要按时上大学。他们的时间表往往要比非运动员学生紧张很多。每逢重大赛事需要请假的时候,他们的教练会开具证明,缺课可以,但作业和考试是一样都不能缺,最后的打分标准也绝不会因为你参加了什么比赛,得到了什么名次而破例加分。所以学生运动员们往往会把在训练场和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带到学习上来,比赛成绩好、学业也优秀的孩子并不少见。
  运动员的教练们会例行在每学期的期中,给运动员所选课程的教授发评估表,请教授来评估一下这个学生的学业进程、存在什么问题、是否需要帮助等。在这样的关照之下,他们在学业上想掉队都不容易。
  D在高中阶段爱上了滑雪,经过3年苦练,颇有天赋的她凭借优秀的滑雪成绩拿到了奖学金,入读了西部一所大学。她每天都要训练,早上5点起训练到开始上课,下午放学了训练到晚上10点也是常有的。可是学业上别人通常最多是修双学位,她却选了3个学位:经济学、运动学和体育管理。因为她的梦想是毕业之后有机会经营自己的滑雪俱乐部。她常年是一身运动装,因为“实在没有时间来回换衣服”。
  本科生很拼,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读起来也一点不轻松,尤其是博士生,能够毕业往往是要“脱一层皮”。理工类的研究生如果是读实验学科,一年四季在实验室里待到午夜也不奇怪。一些学校考虑到学生的这种作息和安全问题,安排了校园“护路使者”。晚回家的学生,给学校的安全中心打个电话,安全中心就会根据距离远近,派来至少两位经过安全训练的工作人员,护送学生到车站或者到家。
  社科专业的研究生如果一学期选上3门专业课,那阅读量是一周二十来篇论文,甚至是一本书。他们的功课通常可以在家里或图书馆完成,不必在办公室待到深夜。稍微高阶一点的课,往往要学生“批评”阅读的论文,不仅要求学生读透彻,还要求学生跳脱出来,说说论文的种种不足之处。这样的作业对于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学术精神的培养十分有效,可是做起来却着实很花时间。
  博士生们除了面临科研压力之外,还要先过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试——博士资格考。通过了这门考试,才能正式开始做论文,而且会获得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博士候选人”。理工科的博士们通常在第一年的年末就要参加这个考试,有些社科博士则要到第二年或第三年才要参加。
  我的一位社科类博士朋友M,就在第三年的年末参加了这场考试。在考试之前的大半年,她就全力以赴准备了,最后的3个月,更是足不出户地在家里读书做笔记。
  M的闭卷笔试长达8个小时,由她的4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出题,事先她只知道会考到和她论文题目相关的理论部分、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部分,但并不知道具体会考什么。她担心中间吃午饭会影响她的注意力,便只带了一些户外运动时候的能量食品和饮料到考场。这场8小时的考试的确既考验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又考验人的体力。
  兩周之后,M得知她的笔试通过了,非常开心,马上和朋友们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小酒馆里庆祝。又过了一周,她的口试也通过了,这样她就可以专心开始准备论文的开题报告了。
  然而,不是每个博士生都这样幸运。J是经济学的博士生,一路苦读,从国内的重点高校毕业,以优秀的成绩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博士项目全奖。由于缺乏经验也过于紧张,第一年末的博士资格考试没有通过,按照系里的规定,他只能退学回国。有的学校会给没有通过资格考的学生拿硕士学位毕业的机会,而一些学校或专业则没有这个选项,学术生涯只能戛然而止,所以博士生在考试之前的紧张程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通过了资格考才算是博士阶段万里长征走完了一半。不过,“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来形容博士阶段的工作实不为过,有相当一部分博士资格候选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论文,名字后面就一直挂着ABD(All But Dissertation)的称谓,意为:完成了除论文以外的所有工作。
  L是日本人,从小就读东京的一所美国学校,本科来到美国,接下来顺利申请到了博士,并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他人很聪明,语言能力强,对研究领域也有着很强的兴趣。可是他却在博士阶段的第五年退学去公司工作了。原因是他在论文的设计上和导师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又不想妥协自己的兴趣,就干脆放弃了。
  除了与导师的分歧,不能坚持也是博士候选人无法毕业的一大“杀手”。一位博士生导师曾经说过,在他几十年指导学生的经历中,放弃做论文的博士候选人往往不是资质不够的学生,而是天资聪颖的学生,他们有了做学术之外的兴趣,就不再想花时间在做论文上了。所以博士阶段,考验的往往不是人的智商,而是这个学生的毅力。
其他文献
不怕你“月光”,关键是你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张晓鹏是一位85后小伙儿,月收入税后8000元,妻子月收入税后5000元左右,以沈阳的生活水平计算,应算得上是白领家庭,但偏偏,张晓鹏夫妻俩都是标准的月光族。  翻开这个小家庭一个月的账簿,张晓鹏请朋友吃饭唱歌两次,花销2300元,妻子请朋友吃饭,花销1700元。日常夫妻俩基本不做饭,早餐和晚餐在外面吃花销2100元(午饭单位有食堂),张晓鹏的女儿今年
期刊
小黄 25岁 小微企业主  【诉说】10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我跟母亲生活。母亲脾气越来越差,父亲虽然常来电话,但很少来看我,哪怕坐下来吃顿饭,都没有。上初中后,我特别贪玩,经常跟同学去K歌,还学会了抽烟喝酒,一副问题少女的样子,那时真的很荒唐。  课外花销太大,父母每周给的钱根本不够用。记得那是2007年,闺密小素跟我说,她谈了个校外男友,是个富二代,家里很有钱,跟他有了第一次后,挥手就给小素一万。
期刊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宣布: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高铁时速可跑350公里;构建“八纵八横”主通道;资金来源多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工
期刊
又到了别旧迎新的时节。  回首2016,我们会想到什么?股市浮沉;纸媒凋零;创新创业潮;供给侧改革;东北衰老;神州和天宫;国足再折戟;美国大选;打击ISIS……或者,大時代下被裹挟的芸芸众生的经历。他们的诉求与担忧,欢聚与别离,选择与坚守;病时惊心的医费单,散时喝下的一杯酒,喜时舒心的一场笑,悲时忿忿的一声吼……  大时代真大,巨身碾过,车轮滚滚;大时代也小,小到具化成这一年我们采访过的每位人物:
期刊
马先生 34岁 商人  【诉说】我是通过相亲认识她的,有过一段热恋,但非常短暂。两个月时,她怀孕了,当然,错都在我,我必须担责,便跟她说,有两项可选,一是做掉,二是结婚生下来。她不表态,只是哭,让我又烦又觉得不可理喻。  折腾了一个多月,胚胎竟然停止发育,不堕胎都不行了。入院后,女友妈妈一见我就不停地唠叨,“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都是你干的好事”,还恶狠狠地说:“我女儿康复后,不许你再碰她,就算结婚
期刊
11月一到,办公室里的姐妹们就开始讨论“双十一”了,似乎一年到头了,不买点什么真是有点说不过去。入冬以来,连续几场大风降温,每天上班都觉得脖子后边灌风,姚馨老早就想买件貂皮大衣了,可家里刚换了房子,小孩正上学,哪里都用钱,所以她心里长草了好久,却一直没出手。网络购物节来了,姚馨忍不住搜了下“貂皮大衣”,一下子弹出来一大堆,一个一个地看过去,款式都不错,但一看价格,姚馨就泄气了,虽然价格有些折扣,但
期刊
靠写字也能当网红。真的。  当新华社记者王晓磊变身自媒体人六神磊磊,50万的粉丝量,爆款文章100万+的阅读量,年收入上百万并非遥不可及。  最难得的是,在万众簇拥下,六神磊磊保持着一份清醒,他坚持写作,最近又跻身视频脱口秀行业,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他用乐观与勤奋面对。  自从红了以后,六神磊磊身上多了许多标签,骨灰级金庸迷、花露水、磊神、嗜书狂、网红、专栏作家……与这众多名号相对应的是,王晓磊这个
期刊
近年来,“股神”这个词在中国被彻底用滥了。媒体上动辄出现“90后股神年化收益率600%”“上海美女炒股两年成股神”等,让众多在股市里挣扎沉浮的老百姓钦羡不已,甚至梦想自己某天也能炒股暴富,甚至一战封神。  负责任地讲,这种相信存在股神的思维模式,坑害了很多老百姓,因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就必然会相信某个人能只赚不赔,也必然会相信某种投资方法只赢不亏。一旦以这种思维去投资,或尝试跟随那些所谓的“神”去
期刊
在这之前,赵韵宏的成长历程堪称励志,他21岁中专毕业后来到长春打工,从一个手机店销售员做起,20年后,他住上了180平米豪宅,开上了几十万元的奔驰SUV,同时经营两家手机批发零售店,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问题出在炒股上,赵韵宏是个老股民,只可惜一直没在股票上赚到大钱。今年1月股市的一轮暴跌,28元买的股票“四川金顶”跌到9元附近,他的股票账户资产从300多万变成100万,亏损严重,让他挠头不已。 
期刊
正月初,返乡过年的表姐来串门,大包复小包,爬到顶层气喘吁吁。表姐快50岁,虽然3年前就升级当了外婆,但穿上鲜艳的红呢大衣,一定怀疑是户籍警把身份证搞错了。  表姐中年外出打工,一台缝纫机足以找回那些丢失的风华。表姐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与服装厂斗智斗勇争待遇的细节,一直憨笑的表姐夫也不示弱,说他修抽油烟机脏是脏点,但每天的收入少不了300元。我连连点头,也打内心为他们家的风调雨顺额手称庆,届时我孩子买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