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能力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从历年中考学生作文成绩和日常作文训练的效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教师呆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写作兴趣骤然下降,没有真正培养学生写作素养与能力。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应用,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日常作文与中考作文接轨的意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作文应考能力。
关键词:中考作文;日常训练;教学策略
随着中考语文试题改革的深化,作文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纵观陕西近十年的作文考题,题目或包含“我”,或写作方向上与“我”有关,都是以我为中心,向家庭、学校、社会、朋友、陌生人辐射。写与“我”相关的人和事,抒发“我”的所思所想。命题者更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的独特感悟与体验,让每位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但考场作文往往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出彩和个性张扬的作文少之又少,导致中考语文成绩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是老师日常作文训练任务布置的随意性、指导学生的盲目性、批改的无针对性、不研究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和方向等问题息息相关。如何将日常作文与中考作文接轨,是摆在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日常作文训练与中考作文接轨的重要意义
写作是中考语文学科重要考核内容,占据“半壁江山”。尽管如此,仍然引不起重视。大部分教师把作文教学只当做语文教学的附带教学,许多教师在作文课中给出的题目无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呈现出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低效性。学生作文随意性大,老师批阅也是走马观花。从近几年中考的作文反馈的成绩与日常作文训练的效果来看,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低,令人堪忧。学生对于写作文兴趣不浓,写作文完全是为了敷衍语文教师、应付考试;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缺乏写作材料积累,导致动笔时语言枯燥、内容空洞。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作文课备课不扎实,落实不到位。课堂上随意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写,没有在作文的立意构思、材料选取、结构行文等方面进行指导。二是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分离,没有很好的利用教材上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借鉴学习。三是不注重初中学生的自主写作,总是用给定的题目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维。四是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的时候,只打个分数,不下评语,学生不知道自己作文优劣所在。五是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讲评的时候,采取的讲评方式也过于简单重复,只局限于读优秀习作,泛泛讲评。针对中学生作文的主要瓶颈与中学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结合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必须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激发;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作文与阅读的关系。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日常作文训练与中考作文接轨。
二、日常作文与中考作文接轨的对策
(一)利用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训练,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创设交流展示的平台。例如:坚持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鼓励初中生读佳作、口头作文、说顺口溜、演课本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让他们以写作为乐。而作為教师只需适时指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点拨即可,让学生徜徉在劳有所获的快乐当中。
(二)紧扣教材,序列训练,读写有机结合,探索范文写作技巧
在部编教材的推广应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采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课本就是例子,课本中的所有文章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无论是语言还是思维都堪称典范。在作文教学中应以课本为范,引导学生多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推敲作者的谋篇布局,攫取作者写作灵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优秀素材的积累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进行观察,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对周遭的风景进行观察,融入适当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生活中的情感,能够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形成细心观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对某项事物关注度较高时,往往能够在写作中进行更加清晰且细致的描写,进行素材应用的过程中也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仅质量较高,其贴近真实生活的特性也能够丰富写作内容及写作方式,体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的人情世故、自然变化及社会发展等进行充分地学习,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拓展自身生活阅历及写作素材。
(四)要注重作文思路框架的构造,注重书写的工整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写作的结构及方式,通过构建框架、罗列大纲的方式对文章的大体内容进行构建,并通过描写对思想逐渐的丰满,提升文章内容深度的同时构建正确的写作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这一写作习惯,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明确的主题思想,最终获得良好的写作分数。
(五)采用自评互改方式,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从学生作文评价方法来看,可尝试将多种作文批改方式相结合。除了教师面批作文外,尝试让学生互批找亮点相互学习,教师的下水作文也可与学生多角度展开交流。在课堂上多次开展了“培养初中学生自评互改作文能力”的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初见成效。一是自我批改。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并修改,可以是字词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二是小组讨论后批改、生生互改。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学功底、鉴赏能力有差异,集长处、补不足,在批改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三是教师批改。教师检查互批互改结果,对作品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及时补充、面批,保证批改质量。四是再次批改。学生仔细阅读经过师生一步步批阅过的自己写的作文,结合批语再次修改。学生自评互改这一作文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自主学到了作文的写作方法,提高了作文鉴赏和习作修改能力。
总之,中考作文与日常写作练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常写作不仅是对中学生日常写作知识的积累,也是以不断观察、积累、收集、记录等手段,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中学生在心智和理解上,尚未成熟,但是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独特的自我体验与感悟,真正写出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考场佳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王鹏伟.著
关键词:中考作文;日常训练;教学策略
随着中考语文试题改革的深化,作文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纵观陕西近十年的作文考题,题目或包含“我”,或写作方向上与“我”有关,都是以我为中心,向家庭、学校、社会、朋友、陌生人辐射。写与“我”相关的人和事,抒发“我”的所思所想。命题者更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的独特感悟与体验,让每位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但考场作文往往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出彩和个性张扬的作文少之又少,导致中考语文成绩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是老师日常作文训练任务布置的随意性、指导学生的盲目性、批改的无针对性、不研究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和方向等问题息息相关。如何将日常作文与中考作文接轨,是摆在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日常作文训练与中考作文接轨的重要意义
写作是中考语文学科重要考核内容,占据“半壁江山”。尽管如此,仍然引不起重视。大部分教师把作文教学只当做语文教学的附带教学,许多教师在作文课中给出的题目无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呈现出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低效性。学生作文随意性大,老师批阅也是走马观花。从近几年中考的作文反馈的成绩与日常作文训练的效果来看,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低,令人堪忧。学生对于写作文兴趣不浓,写作文完全是为了敷衍语文教师、应付考试;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缺乏写作材料积累,导致动笔时语言枯燥、内容空洞。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作文课备课不扎实,落实不到位。课堂上随意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写,没有在作文的立意构思、材料选取、结构行文等方面进行指导。二是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分离,没有很好的利用教材上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借鉴学习。三是不注重初中学生的自主写作,总是用给定的题目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维。四是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的时候,只打个分数,不下评语,学生不知道自己作文优劣所在。五是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讲评的时候,采取的讲评方式也过于简单重复,只局限于读优秀习作,泛泛讲评。针对中学生作文的主要瓶颈与中学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结合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必须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激发;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作文与阅读的关系。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日常作文训练与中考作文接轨。
二、日常作文与中考作文接轨的对策
(一)利用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训练,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创设交流展示的平台。例如:坚持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鼓励初中生读佳作、口头作文、说顺口溜、演课本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让他们以写作为乐。而作為教师只需适时指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点拨即可,让学生徜徉在劳有所获的快乐当中。
(二)紧扣教材,序列训练,读写有机结合,探索范文写作技巧
在部编教材的推广应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采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课本就是例子,课本中的所有文章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无论是语言还是思维都堪称典范。在作文教学中应以课本为范,引导学生多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推敲作者的谋篇布局,攫取作者写作灵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优秀素材的积累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进行观察,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对周遭的风景进行观察,融入适当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生活中的情感,能够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形成细心观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对某项事物关注度较高时,往往能够在写作中进行更加清晰且细致的描写,进行素材应用的过程中也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仅质量较高,其贴近真实生活的特性也能够丰富写作内容及写作方式,体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的人情世故、自然变化及社会发展等进行充分地学习,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拓展自身生活阅历及写作素材。
(四)要注重作文思路框架的构造,注重书写的工整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写作的结构及方式,通过构建框架、罗列大纲的方式对文章的大体内容进行构建,并通过描写对思想逐渐的丰满,提升文章内容深度的同时构建正确的写作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这一写作习惯,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明确的主题思想,最终获得良好的写作分数。
(五)采用自评互改方式,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从学生作文评价方法来看,可尝试将多种作文批改方式相结合。除了教师面批作文外,尝试让学生互批找亮点相互学习,教师的下水作文也可与学生多角度展开交流。在课堂上多次开展了“培养初中学生自评互改作文能力”的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初见成效。一是自我批改。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并修改,可以是字词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二是小组讨论后批改、生生互改。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学功底、鉴赏能力有差异,集长处、补不足,在批改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三是教师批改。教师检查互批互改结果,对作品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及时补充、面批,保证批改质量。四是再次批改。学生仔细阅读经过师生一步步批阅过的自己写的作文,结合批语再次修改。学生自评互改这一作文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自主学到了作文的写作方法,提高了作文鉴赏和习作修改能力。
总之,中考作文与日常写作练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常写作不仅是对中学生日常写作知识的积累,也是以不断观察、积累、收集、记录等手段,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中学生在心智和理解上,尚未成熟,但是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独特的自我体验与感悟,真正写出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考场佳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王鹏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