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戏曲论坛”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g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好好:戏曲艺术要实现创新发展,传承重要,传播更重要。今天的戏曲“走出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唱念做打和服饰脸谱的表面化展示,更要把戏曲本体最核心的美学特质展现出来,输出的是中国文化,展示的是中国精神,彰显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王珮瑜:不管是我们敬重的艺术家、老师,我们的家人,还是(对京剧完全不了解的)白丁、需要培養的新观众,你要用你自己熟悉的方式让他们理解你,这是需要时间的,不要着急。
  靳飞:中华戏曲“走出去”必须无限度地增加艺术家的个人魅力,特别是在今天交通便捷、通讯异常发达的时代,艺术家的魅力与其活动范围成正比,魅力越大,活动范围越广。
其他文献
前不久看了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出品的儿童剧《蓝蝴蝶》,这个童话般剧名的戏却讲述了一个极其现实的社会困境:三类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父母离异的辍学儿童和富三代,如何寻找他们缺失的父母之爱,以及当面对各类困境和冲突时,他们又该以怎样的信念克服困难并收获友谊。就在小观众们一边惊叹着舞台上旋转的如梦如幻的多媒体画面、各类造型的面具人物和酷炫的平衡车,一邊为剧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寻父之路而亦喜亦悲时,作为
期刊
有幸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夜看到《情书》,在100分钟的时间里目睹了两个主角的一生,虽有打磨不精的遗憾,但依旧见到了它初绽的光芒。《情书》是一出让人发笑的“悲剧”,用跨越40年的“年代戏”讲了一个“爱情故事”,是“本土原创”与“特邀导演”的结晶。在这些标签之外,“真挚动人”是我最初最大的感受。它给出了一个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中互相慰藉的爱情范本,而“动人”的功劳更多地应归于成熟优秀导演的匠心独运与表演者的
期刊
尤里·伊万诺维奇·耶列明,这个名字可能对中国观众来说比较陌生,但在俄罗斯戏剧圈可是大名鼎鼎。当接到邀请要他来中国排一个中国原创戏,尤里感到非常惊讶,他曾去过法国、英国、保加利亚等地排戏,不过排的都是俄罗斯戏剧,然而在看到剧本后他欣然接受了挑战。张越,总以主持人的身份活跃在我们视野中,这回她有了新身份——话剧编剧。下面,就让两位主创和大家分享一下创作《情书》这出戏的创意和感想。  导演:尤里·伊万诺
期刊
熟悉裴艳玲的戏迷都知道,快人快语的她对当下戏曲界一味求新、乱排新戏的现象极为反感,但裴先生也绝非偏执的抱残守缺之辈,她很清楚,一个剧种要生存下去不能没有新戏,新戏要排,只是不是他们那种排法。近年来裴艳玲陆续有新编京剧上演,从当年的“示威”之作《响九霄》到《赵佗》再到最近上演的《桃园三结义》,裴艳玲的新戏都带着其鲜明的个人烙印,也从起初的率性随意逐渐回归传统。  2009年的《响九霄》对裴艳玲来说意
期刊
春节前,我出席了一场特别的演唱会——上海淮剧团著名作曲家、主胡演奏家程少樑先生艺术工作室成立三周年的学员汇报演出。淮剧观众所熟悉喜爱的程氏淮音:自由调、大悲调、小悲调、老淮调、靠把调、拉调……通过二胡协奏、主胡独奏、清唱、彩唱、折子戏等节目形式在演唱会上一一展示。虽然演员多数是业余的,但演出很尽力、很投入。令人赞叹的是,以主胡程少樑领衔的乐队的演奏和伴奏,水平极高,淮剧迷们听得大呼过瘾。  “戏曲
期刊
回忆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便是一出戏。它也许是残酷的,也许是跳跃的,但它也可以是温柔的。它是叙述者口袋里藏着的把戏,袖子里的花招,然而不同于舞台上的魔术师给予的是看似真实的幻觉,回忆可以给予的是,幻觉下的真实。  这是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中叙述者同时也是主人公汤姆的开场白。在阅读剧本的时候,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生活的艰辛与残酷扑面而来,我们读到的是在狭窄的屋檐下因争吵而被掩盖的亲情
期刊
昆笛之变  不是所有笛子都适用于昆曲。笛子的历史几乎与中国音乐同步演进,在昆曲前时代的戏剧形态中,笛子已经是主奏乐器了。昆笛材质以五年龄苦竹、白竹为佳;相较于梆笛,其管径较大、管身亦长,音色于浑厚、柔婉、清脆、亮堂、穿透力之间游刃有余。这种笛子在传统民乐、宗教音乐中也常用,因昆曲之缘故,今多称之为曲笛。昆笛在当代最大的变化,是由平均孔变成非平均孔。  一笛翻七调。笛有六个音孔(按指孔),传统曲笛六
期刊
曲牌的文辞由句、读、韵分割成若干文句,转换成乐谱后,一般情况下一文句对应一乐句。有时在加衬、板式等因素作用下,一乐句可能包含两文句,或者一文句的词段处板位较密而形成两个乐句。乐句结束时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结束音,在曲牌性质、功能、用法等不同范畴内,乐句结音有一些规律可供探索。  结音的概念  整篇乐谱的结构从大到小可划分为乐段、乐句、乐节、乐音等若干部分,通过节拍、附点等技术措施(如工尺谱的板眼符号
期刊
摘 要:当代戏剧叙事体现出了多元融合与自由开放的新特点。正是这两大特点,使得当代西方戏剧舞台呈现枝繁叶茂的荣景,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德国戏剧《金龙》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金龙》戏剧文本的分析,结合实际舞台演出,归纳出其主要叙事特点,体现为现实与象征,真实与虚幻,幻觉与反幻觉三个方面。并以《金龙》为例,探究当代戏剧叙事的新发展与新思路。  关键词:德国戏剧;叙事观念;叙事手法  当代德国剧
期刊
仲呈祥:好剧重在引领,要反对一味迎合。越迎合,民众的审美情趣越败坏。败坏了民众的审美情趣,反过来刺激创作者不清醒创作,生产格调更低、品位更低的作品。这样一来,中华民族的审美创造和文化鉴赏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至今尚未从这个怪圈当中彻底走出来。  张曼君:作为戏剧工作者,我们应该“退回”到我们民族审美系统当中去。我觉得所谓的退守,真正要把握的是回归到我们民族自己的审美系統中。我以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