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五法”教学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kuaile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得法呢?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了。我根据近三十年小学数学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五种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勉。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教。
  一、情感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低年级儿童,他们常常觉得老师就是神,老师就是他们在学校里的依靠,他们很亲近老师、信赖老师。在对他们进行数学教学时,我首先牢牢把好“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把德育和兴趣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我常常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选取航天、军事、高铁等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事例与他们交谈,在交谈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然后,我话锋突转:祖国这么多高新技术产品的问世,离不开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艰辛付出,要想成为这样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就必须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大而言之,没有精密的计算,我们的导弹就无法精准命中目标,我们的飞船就无法登月……小而言之,我们在生活中就做不来“买卖”,而成为一个“不识数”的文盲。因此,要想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便有效燃起了同学们对数学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直观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直观,喜欢看图和画图,我便抓住这一特点进行如下设计。
  1.让学生看和说。引导、鼓励他们看到什么说什么,大胆、尽情地说,即便说错了也不要害怕(当然,老师更不能因为他们说错了就批评甚至取笑他们,这是大忌。)这样,在看和说中,只要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包袱,敢于放心大胆地畅所欲言,我们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在看似简单的看和说中,其实就贯穿了许多数学知识。比如,学生们会说:老师,我看到一棵大树(数字1出来了);老师:我看到了两只小蚂蚁在搬运粮食(数字2出来);老师:我看到了三个人(哎,数字3又出来了)……从而,在看和说中,教师便把他们不知不觉就引到了数学中去。
  2.让学生画图。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刚从幼儿园出来不久。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常教他们画画。所以对每个儿童来说,画画他们大都非常喜欢。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画图学数学。比如,要求他们画一片树叶,同学们就很快能画出许多不同形状的树叶,然后引导他们说出一片树叶在数学中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同学们很快答出用数字“1”来表示。以此类推,无意间,学生就知道了,数字1、2、3、4……所表示的含义。
  三、背诵教学
  小学生的记忆非常好,读上几遍就背得了,但是他们是机械记忆,难以理解记忆。这不怕,只要记得了,那就有了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就容易多了。比如,加減法计算题,只要学生背得了,一般就做得来。背熟了,就可加深记忆,久而久之,口算速度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就像语文中所说的:背了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偷。再比如,一到九的乘法口诀,只要同学们背得滚瓜烂熟,用起来就非常方便,生活中如买几本作业本、几只铅笔之类的简单计算,他们就基本能胜任。
  四、阅读教学
  阅读一般常在语文中出现,但在数学中也不能忽视,虽然是数学,我认为也离不开阅读。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数学教学中,此理也是相通的。其实,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教会学生精读、细读、反复读。比如,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应用题,只要细读,多读几遍,就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了。再比如,在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时,如果学生不细读、不精读,见到多就用加,见到少就用减那行吗?那肯定会出错的。所以必须在精读、细读、反复读中认真搞懂题意,从而准确判定到底应该用加,还是应该用减。
  五、动手教学
  人们常说,读书学习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说千遍道万遍,不如亲自操练一遍,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切记要防止学生出现“读白眼书”现象发生,即只会跟着大伙说,却不会单独自己做。所以,我们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单独实际演练几遍,千万不要被课堂上对答如流的“大合唱”假象所迷惑,要切实把学生的“眼、心、手”三者有效调动并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懂弄通,才能领悟巩固所学知识。所以,少而精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尤为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着轻巧,做着不易,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因材施教。
其他文献
不知您是否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在学校门口的小吃店,很多家长为孩子背着书包,有的家长一边吹,一边喂孩子,有的家长正在拿出纸巾给孩子们擦嘴。而孩子们吃完早点后却三五成群,说笑着离开,连一句谢谢也没有。在孩子们的眼中,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爱被看作是平常和理所当然的。因此,我决定开展“体验亲情,润物无声”的活动,并确立了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  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让孩子们了解父母内心世界。了解父母在
期刊
设计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的不同形式,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解释相关“抽屉原理”的现象。  2.采用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抽屉原理”的形成过程,增强逻辑推理、数学模型思想的体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掌
期刊
语文学科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王宁在《谈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写道:“素养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对于母语教育来说,不是一个一个单独施行,更不是一个一个分别实现的。无论在任何时候、采用任何方式,虽然有侧重,但都是综合推进的。”在“导评一体”习作课中,如何从“导评一体”习作课学习任务群中体现学科素养,实现学科的育人功能呢?  一、何为“
期刊
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提升儿童的思维品质。可视化学习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隐性的思维显性化,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通过对图形特点的观察与分析,有意识地培养其空间想象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期刊
《赵州桥》是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借助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的具体介绍,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不难看出,“围绕特点、介绍事物”是本文的语言特质,也是学生必须了解并尝试运用的写作方法。为此,在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聚焦赵州桥的特点,引导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在介绍中内化,在迁移中运用,从而让文本特质内化为学生的言语能力。  一、畅谈名桥
期刊
【问题缘起】  “倍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同时又是一节重要的起始课。之前的教学,通过主题图直接揭示概念,然后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表象,最后通过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课堂反馈看上去很不错,然而练习反馈却令人沮丧,学生作业如下图。  为何一节看似成功的课却出现如此糟糕的学习效果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缺乏清晰的认知起
期刊
从中学开始,我便开始了系统的音乐学习。1998年,追着音乐教育的梦想,我考入了楚雄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长期的专业学习,使我积累了比较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大学毕业之际,我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并于同年获得了云南省“优秀毕业生”称号。2001年7月,我考入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至今已有19个年头。  在日复一日的课堂锤炼中,我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也收获了一些荣誉。2016年
期刊
老师和校长有一个最根本的角色差异,就是当老师只为自己负责,而当校长则是为别人服务。当老师时,只要我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我就牛,我就万事不求人,只有校长来求我!而当校长,我不但得惦记着整个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且心里得随时装着每一个老师,必须心细,否则保不准哪个老师就多心了。比如哪个老师生病了而校长忽略了问候,可能生病的老师就会觉得“好寒心啊”。当老师时,不高兴了就抱怨,甚至找校长“理论理论”
期刊
从教35年来,无论是作为科任教师上课教书,还是作为校长治理学校,吴丽霞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当作自己的立身之本和学校的发展之基。她对学生的爱,对教师成长的关注,对学校发展的期盼,对教育的衷情,都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蔓延开的。精深的专业修炼,使她成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云南省学科带头人、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名校长、云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云南省“国培计划”专家。“自立”之后的她,利用
期刊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预习时,可以查找关于长征的资料和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读一读,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教学时,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选择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