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问茶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听说闽南有座海拔一千多米的雪山,还喝到那儿所产的高山铁观音,是在三年前。带着几名学生,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起煮水沏泡,在茶汤里领略着雪山的气象,没有人去提起茶名,只是专注地感受,细水长流,幽微曼妙。兰香隐隐,在清冷的夜晚格外动人。舌头浸泡在美好的甘甜中,不易察觉的苦成为茶的风骨。一道道茶汤浸润身体,人仿佛走进了种茶的环境,茶自在健康地生长。而制茶的人一定很热爱茶,顺应它的品性,加以人的理解和掌控,茶中充满爱意。我以“正清和雅”为之命名,正者,健康完整,是茶的体魄;清者,香清味纯,是茶之气质;和,恬淡和缓,是茶之气度;雅,内外兼美,是茶的气场。茶尽人散,依然回味无穷。
  茶是大自然的精灵,它能自在生长的地方,往往汇聚天地日月的灵秀。每每喝到纯净而清爽的茶,就会有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在一杯茶里,你细细感受,是可以喝到它的孕育的环境。所以,我对那座闽南雪山充满了好奇。今年盛夏,我决定去趟永春,去看看那些茶生长的地方。
  漳浦和永春同属于闽南地区,但出发前,朋友交代我带上长袖,说早晚会凉。在酷热的漳浦,我几乎无法想象,盛夏需要长袖的地方。从泉州市区到永春,逐渐进入山区,下高速后才知道,我们要去的呈祥镇必须得沿着盘山公路上去,而且海拔在七百米以上。一条美丽的盘山公路穿行在山林间,植被完整,层次鲜明,尤其是竹林繁茂,瞬间有清凉的意象。随着海拔攀升,虽是正午,却感觉凉风习习。路的一边下面,是东溪大峡谷,听得水声如远雷,而雪山,就在这条公路的尽头。
  东溪村,坐落在海拔七百多米的雪山之腰,视野所及,是和谐而美丽的山区景致,房屋依山而建,古木随处可见,高处是屋子,低处是田地,传说中的梯田就那么绿油油地一览无余。而茶园,就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海拔过八百米。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着市场需求的时代里,竟然有这样的村子,还细心地守护着祖辈留下的一株株古树,老栗子、老酸枣,参天的繁茂,都记不清多少年了,他们在房前屋后种着自己喜欢的花木。于是,梅花、桂花、山茶、竹柏,那些被古代文人雅士似乎专宠的植物,在这里自在地生长着,山里人只是很朴实地觉得香香的、美美的。村子里的水,是山上引下来的泉水,日常使用之外,梯田里的水稻也是由泉水浇灌的。一切,在印证着那杯最初打动我们的茶汤。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茶树、梅树、桂树、山茶都是同等的待遇,因为,人们还保持着敬畏心。
  这个地方的茶,似乎没有特别的名气,大概也是受周围的影响,有种佛手的。但很多早就不再管理了,村外的竹林里,错错落落的好多佛手茶。种铁观音,应该是和从前的观音热有关系,但现在管理的也不多。朋友家的茶园特别偏僻,上山的路基本上都已经野草丛生,还得老人家帮忙在前面开路,我们费很大力氣爬上去了,看到那些没有修剪而得意洋洋地长得要比人高的铁观音,我忍俊不禁,它们长得健康壮硕,与周围的杉林与松树都要融为一体了。附近没有其他的开垦,保持着原始的状态,茶园被原始的树林护在中间,向阳的坡面,抬头就看到了隐在云间的雪山。我穿行在茶林里,奢侈地呼吸着带着山林气息的空气,细细触摸着初展的叶片,那清晰的叶脉,阔达的叶面,传递出强大的生命力。尽管这里不是铁观音的原产地安溪,但它是适合铁观音生长的环境,不被外界干扰,可以安心地生长的环境。为了一心制好茶,茶农用心去呵护茶园,顺时而动,以自然农法的方式耕作,让茶在合适的时候为人们带来最佳状态的芽叶。如此,一杯好茶就有了重要的前提。
  从茶园回来的那个夜晚,我们坐在农家小院里,一边喝茶,一边细细聊着何为好茶。我和做茶的老先生聊起三年前第一次喝到他做的茶的感受,记忆犹新。我希望能一直喝到那样的好茶,是依自家茶园里茶的|生子来采制的,不受市场的催促,时间合适了采,有多少的能力,就做多少的茶,做透它,让它是稳定的、健康的。多数的爱茶人,就是希望能品尝到来自山野与手制的耐人寻味的好茶。老先生不怎么说话,但他听得很认真,也在思考着未来的茶园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国庆假期,我带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再次来到东溪村,期待能邂逅“秋香”。山区的气温很低,茶园的茶还没有长成开面叶,老先生说,还得等。我们爬到山上看茶时,被满山遍野的“紫芽”震撼了,新长出的嫩芽,果然是紫色的。肥硕的茶芽,初展的叶片淡紫色且背卷,仿佛走进了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茶园。如果不是晚秋的阵阵凉意,真以为这是春天的茶园。老先生说,一定要等到茶的成熟度合适,天气晴朗了再采。
  等茶的日子里,登上雪山,在雪山岩寺的长廊里,取寺里的泉水来泡上半天的茶。雪山顶上,常年的气温都很低,夏日里上去,有直接入冬的错觉,深秋上去,自然更冷了。冬天的时候,这里基本上是下雪的。雪山岩寺,香火很盛,唯独一条长廊独辟蹊径,成为泡茶的好场所,哪怕抬头看见多少香火,眼前却都是一泡好茶。一群人围坐着,先品上一小杯的泉水,再开始沏上乌龙。泉水极轻,清和冽自不必说,水入口,有沁人心脾之感。沸水入茶,顺时茶香四溢,焙火的乌龙茶,将潜藏其中的花香、果香徐徐释放,待茶汤入口,那种甘醇与韵味,无法言表,好茶所待的知音,除了懂茶的人,更是一泓好水。
  秋茶的消息传来,已是假期后一周的事了。老先生凭多年制茶的经验,确定了采摘成熟度,天气恰又晴好,做出了第一批。朋友跟踪了全程,记录下了那些来自高山健壮的嫩叶如何经历萎凋和做青的过程,茶在“死去活来”的过程中,逐渐散发出纯净而优雅的香气,更珍贵的是,可以让人们在泡茶时真正看到“绿叶红镶边”。试泡的惊喜,给了制茶师巨大的动力,茶汤醇厚,内质饱满富层次感,香气幽雅如兰,茶汤绿黄中带蜜色,那份纯净的感觉,如同山泉,但它比山泉厚重、馥郁、芬芳。山区的气温持续下降,晴天变得难得。老先生不心急,他一定要晴天,让鲜叶在采摘前饱蓄露水精华,采摘后在日光下慢慢萎凋。关于做青的重要性,他有了很自信的心得。做茶,也许是人与茶之间的一场深层次的对话,人对茶的了解越深入全面,制茶时的分寸便把握得越准确完善。茶的变化,就是茶的诉说;人的工艺,就是人的应答。到了立冬前后,采制最后一批茶青,已然由秋香成为了冬片。每一批的茶,口感香气都有各自的特征,在纯净的背后,是季节悄悄地点染了色彩,秋香轻扬,冬片清雅,每一口茶汤中,都有着茶园的气息和制茶师手掌的温度。这一次,我深切体会了真正意义的看茶与做茶。
  天渐渐变冷了,雪山也会在冬天迎来自己的雪花,茶园里的茶,开始在冬日里沉寂,慢慢地积蓄能量,等待来年春到的暖意。而期待今年秋香的人们,也可以烧好水,备好器,给自己一个祥和的时光,在一泡纯净的高山铁观音里,感受一趟雪山的生态之旅,茶汤自会告诉你。因为,制茶的师傅把一切的故事,都默默地封存进了茶里,从晒青,到做青,到杀青,到揉捻,到干燥,过了些日子,他又复活了。于是,茶完整了。
其他文献
在我的日常饮茶中,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一样,是我味觉寻猎里的探索。闽南乌龙茶顾名思义,属于福建南部茶叶,主要阵营分布在安溪、永春、诏安、平和等地,整体风味以滋味清醇甘鲜为特点。  由于常年身在福州,闽南乌龙茶中除了铁观音和白芽奇兰外,其他品类鲜有接触。但茶缘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201 6年春季的时候,我因有事前往漳州,在古玩收藏家,同时也是茶友的老郭茶室里偶遇一款特级诏安八仙陈茶。开汤的时候,
期刊
初冬的武夷…,其实更像早春。如织的绵绵细雨,氤氲着清烟淡雾,丹山碧水间,仿佛笼上了一层轻纱,更添几许婉丽多情。“幔亭二仪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陆游初入武夷时,也是在这样一个雨天。晴好固然令人炊喜,而有雨亦有可观可乐之处。  对于闲逸洒脱的明人来说,雨天也是一种品茶佳境。在许次纾的宜茶之时中,就有“轻阴微雨”。故武夷暮雨,…水空漾,雖分外清寒,却最宜清赏。焚香鼓琴,饮何雅也!琴可怡情,茶可润身,
期刊
舉办地点:福建·厦门·墨问素简生活空间  茶会茶品:老六堡茶、老枞水仙、正山小种、铁观音、熟普洱茶、肉桂  事茶者:伴庭芳茶学堂第十六期学员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立冬之后,气温下降,花藏不见。三秋接近尾声,忍冬沐浴,银杏流金。一场素简茶约,清净、祥和,手里的一杯茶汤,泛起淡淡的人间烟火。  立冬当日,南方
期刊
有一次茶友要我为六种茶的品质排序,给我一张表格,上面有六种茶样的编号与每种茶的五个“品质项目”,这五种品质项目分别为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外观,要我依这些品质项目打分数。每个品质项目还有在总分100上的占比,如香气占30%、汤色占10%、滋味占30%、叶底占10%、干茶外观占20%。  我将这六种同一类型的茶叶依“评鉴泡茶法”(即同样的茶水比例、同样的水温、同样的浸泡时间)把茶汤泡出,随之打开冲
期刊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不断地向外传播,散布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国人正是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从而成为了闻名世界的饮茶民族。  饮茶之所以能够在英国传播开来,从根本上讲是缘于茶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一特质,源于茶文化本身的无限魅力,但英国茶文化的发端与发展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推动,他們对饮茶在英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室的宫廷茶风  早在17世纪初
期刊
小雪的节气到了,冬也真真实实地来了。南方的冬天从不曾萧瑟,四季约等于了夏和冬。  秋高气爽、天蓝云白、色彩缤纷、硕果累累,所有这些让人心旷神怡的词汇都给了北方的秋。  近处的树林里,一地金黄的落叶,枯黄的野地里,一丛丛高过人头的芦苇,蜿蜒的溪边,道劲枝桠上挂着的小小山梨、山楂和野柿子,还有,被枫叶染红的层层叠叠的山峦一地金黄的落叶……  在南方郁郁葱葱的冬季里,念着秋。属于池坊自由花的这个秋天,我
期刊
又到一年“起底”时刻,有怪象,有骗局,有不安,也有值得思考借鉴的事件。是时候透过“黑历史”,避开前人掉入的大坑,寻找茶界发展的新希望了!2018年,茶界有何不得不知的大事?我们来为你补缺补漏。  01 茶山乱插广告牌  今年春天,不少茶商号称自己在某某产茶区承包了一片古茶园,从一片古茶园忽悠到签约了一座山,再夸张到签约了十几座山。以冰岛村为例,古树不均匀地栽种在村民生活居住的寨子周围。走几步就是一
期刊
我们喝茶要从茶的四个生命周期认识它,第一个生命周期是它生长在茶树的阶段,受到地理环境、天候、耕种方式、品种的影响。第二个生命周期是从鲜叶被采摘下来到被制成可以拿来泡饮的“茶叶”,这受到制茶技术与气候的影响。第三个生命周期是茶叶被拿来调制成饮料或制成食品,这个周期最重要的生命角色是茶汤。第四个生命周期是茶叶被浸泡成茶汤之后所呈现的叶底。第二个生命周期的茶叶被制成后,它有五个“存在”的生命状态:  第
期刊
白茶,是由中国茶农创制的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加工过程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目前白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有两种:一是全萎凋,即全程自然萎凋至干燥,又称为“全阴干”:二是半萎凋,由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组成,又称为“半阴干”。白茶加工虽看似简单,但对鲜叶原料要求严格,且鲜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着深刻的理化变化。  鲜叶  适制白茶的品种资源多集中在福建福鼎、政和、福安和建阳
期刊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茶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我们如何学会辨识茶是什么香味呢?一些饮茶者说,他们不喜欢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