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五中全会以来,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育,人才强则国强。本文主要梳理了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定义、基本内容、特点及基本目标,以期大众对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有一个清晰认识。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定义;内容;目标;特点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的认识,笔者主要从定义界定、基本内容、基本目标、特点等四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界定
就目前而言,对于其概念,国内学界没有统一界定。教育部在2002年的“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当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初界定。
学者高志宏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丰富,对于其内涵的厘定。他总结为以下四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一对孪生兄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创新、创业、创优合一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
学者张冰和白华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它是就业教育的拓展。
还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广义上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而狭义上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一种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真正解决当代大学生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界定,但综上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政府、家庭及社会的协同育人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及创新创业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强调的是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开拓。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总结如下:
一是,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是指人们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观、能力的反映,是创新创业活动中起动力因素的个性因素,也是人们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因此,创新创业意识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及遵纪守法的意识等。
二是,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创新创业相关理论是指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系统及其结构,如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因此,创新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方面的学科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丰富广博的综合性知识。
三是,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创新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等方面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体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及市场竞争观念等。
四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主要是为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持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此外,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新型人才的根本目标就是以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前提,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因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及能力的综合型发展人才。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其特点总结如下:
一是,全面性。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不只是那些具有创业意向、想创办企业的毕业生或在校生,而是面向所有学生。这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性特点,面向的是全體学生,不是只针对部分精英学生,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是,实践性。创新创业的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全面掌握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即真正把学校知识更多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过程及方法中都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三是,多样性。与单纯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不同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应用也会随着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筛选与整合,在实践中也会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灵活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设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手段,使教学与生产、生活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四是,引导性。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品质及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性,来积极引导与正确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此外,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模式,承担着传承知识与发展技能的创新功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这也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引导性。
参考文献:
[1]黄玮,贾冯睿,李焱斌,孙文卓,张瑞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
[2]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
[3]高志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4]曹胜利,雷家啸.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5]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2010-05-13.
作者简介:
吴修娟,女,山东协和学院 基础部教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定义;内容;目标;特点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的认识,笔者主要从定义界定、基本内容、基本目标、特点等四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界定
就目前而言,对于其概念,国内学界没有统一界定。教育部在2002年的“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当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初界定。
学者高志宏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丰富,对于其内涵的厘定。他总结为以下四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一对孪生兄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创新、创业、创优合一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
学者张冰和白华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它是就业教育的拓展。
还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广义上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而狭义上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一种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真正解决当代大学生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界定,但综上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政府、家庭及社会的协同育人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及创新创业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强调的是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开拓。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总结如下:
一是,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是指人们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观、能力的反映,是创新创业活动中起动力因素的个性因素,也是人们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因此,创新创业意识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及遵纪守法的意识等。
二是,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创新创业相关理论是指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系统及其结构,如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因此,创新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方面的学科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丰富广博的综合性知识。
三是,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创新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等方面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体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及市场竞争观念等。
四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主要是为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持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此外,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新型人才的根本目标就是以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前提,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因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及能力的综合型发展人才。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其特点总结如下:
一是,全面性。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不只是那些具有创业意向、想创办企业的毕业生或在校生,而是面向所有学生。这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性特点,面向的是全體学生,不是只针对部分精英学生,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是,实践性。创新创业的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全面掌握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即真正把学校知识更多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过程及方法中都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三是,多样性。与单纯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不同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应用也会随着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筛选与整合,在实践中也会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灵活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设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手段,使教学与生产、生活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四是,引导性。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品质及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性,来积极引导与正确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此外,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模式,承担着传承知识与发展技能的创新功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这也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引导性。
参考文献:
[1]黄玮,贾冯睿,李焱斌,孙文卓,张瑞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
[2]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
[3]高志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4]曹胜利,雷家啸.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5]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2010-05-13.
作者简介:
吴修娟,女,山东协和学院 基础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