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优秀的思辨作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觀等哲学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因此说作文的思辨性是带有哲学的逻辑倾向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较高的思维能力。亚里士多德把思辨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能给思辨者以心灵的欢悦。
  许多考生在写思辨性作文时,不是完全“无知”,而是缺少思维的深度。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开掘。缺乏思辨性,这是一般考生作文的通病。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一些思考。
  ①由此及彼想开去。考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可以把命题内容要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考生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要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②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考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就下结论,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判断一篇文章的逻辑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
  ③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考生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就显示了深刻透彻的文章特点。
  考生还要注意,要用事实说话,以形象显示。文章要思考这事件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意义是什么,主旨能引起读者怎样的思考。文章最好有画龙点睛的文字,或有意味深长的暗示语言,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怎样写出优秀的思辨作文呢?巧用三招提高作文的思辨力:
  方法之一:由浅入深,提升思维品质。
  比如,怎么看待人们的“忙”。一些考生只会罗列现象:时处今日之中国,特别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上海,个个都在忙!小至于考生本身,日日夜夜忙于学习,忙于复习;大至于天下国家、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商家,学术研究中的专家教授,以至战士、民警、工人、农民,都在忙中。这样写,显然缺少一些深入的理性的思考,但有一文科考生却做得很好,给人一服“清醒剂”:文章以“奈若何”命题,直截了当地将自己对“忙”的看法毫无遮掩地表达出来。小作者不是简单地对“忙”持否定态度,只是“无可奈何”罢了。这种认识正反映了当今人们普遍的心理矛盾:不忙不行,但忙又损失了许多。可贵的是作者在铺陈“忙”的现象时,对人的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丢失做了委婉的批评,对人的心灵净化所需的美好境界表达了无限的向往。全文善用短句和整句,说理透彻而有力,以散文化的笔调一路叙来,自然而富有变化,理性而富有诗意,给人以醒悟和思考。
  方法之二:由此及彼,打开联想之“窗”。
  联想,就是从作文题目的要求出发,展开对这个题目的内涵和特征的了解和把握。读完命题,考生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考生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应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方法之三:推陈出新,转换角度思考。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同一话题的思辨关系,多种多样。思辨性作文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构思。所谓思辨的逆向性,就是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推出新的认识。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这就要求考生挣脱思维定势,转换思维角度,另辟蹊径,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如,大家熟知的“塑料花”,可以讽刺它艳而不香,徒有其美。如果从逆向思维考虑,也可以歌颂它的朴实、廉价,它虽不能和牡丹、水仙等名花异卉相比,但它毕竟以自己的色彩进入了千家万户,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总之,考生看到作文题目,不要急于下笔,一定要先注意审题,处理好材料跟驱动任务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事物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看待一切事物和问题,不要片面地、僵化地、绝对地去看,更不能为了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追求所谓求异思维而故意夸大阴暗面,扭曲事实真相,对事物要全面、准确地分析,不能只顾及一点而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道理要讲得有理有据,让阅卷教师信服。所以,学生在作文中要注意把道理讲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同时,还要“讲”道理、“作”分析。学生还要学会用一定的哲学观点去分析问题,努力思考话题的思辨性,只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写出新颖、独特、见解深刻的好文章来。
其他文献
一堂语文课,如何巧妙选取切入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并爱上语文课?如何通过课堂的有效预设体现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如何呈现?一节语文课,教给学生的,是人文知识、情感关怀抑或是技能技法?  一、能启发学生参与的语文课堂  新教学理念下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不管怎么改变,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就应突出学生自己的主体性,而这恰恰离不开教师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有老师教学《项脊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所学内容,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愿,使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究课文内容,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推动素质教育下的高效语文教学。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
期刊
案例背景:  造型各异的立交桥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立交桥。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又没有风。阅读就是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大量的科研表明,孩子广泛深入地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可谓意义深远。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培养重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
期刊
新课程下的班集体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長的人来看待。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自我管理与亲历实践能力的培养,呼唤班集体管理文化的重新构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集体管理理念。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撑起一片绿荫  魏书生曾经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
期刊
米勒老师的《书语者》引领我踏上了阅读之旅,更理清了我今后的阅读教学思路:对于低年级老师来说,可以运用智慧适时的“偷懒”,以书信方式和家长沟通,巧妙地引领用心的家长参与到儿童阅读环境的创建中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qq群或微信群,家校携手以“培养终身读者”为目的,用建立班内开放式读书吧、亲子共读、好书推荐、图书漂流、卖旧书买好书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家里形
期刊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游戏活动,他们按自己的理解,运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表现故事,这将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表演游戏能否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呢?由此,开展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设计  (一)实验假设: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模仿的过程,也是模仿和创造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儿童通过实际的言语交际,在构造无数新话语的同
期刊
提到三年级起步作文,许多家长、学生都为之头疼,教师也是怨声载道。学生难写,教师难教。“作文起步之难”难在哪里,教学中应如何破解作文起步之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听说读写,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作文教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一开始习作,感觉为难应是正常现象。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训练,“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不觉得难,反而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三年级作文虽是习作
期刊
一直以来中高考引导着学校教书育人的方向,翻翻各地中高考试卷,不难发现,语文越来越难,越来越让老师和学生“抓狂”。但是无论教材怎样改,无论考试怎样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大方向是一致的:更加重视传统文化。  提高古诗赏析能力第一步,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蕴涵的情感。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可以作为赏析范例。田园诗,描写农村的朴实生活和
期刊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就是口头语言的交往。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快乐的交往中训练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而,口语交际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长期以来,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