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来源 :中国检察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听取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检察机关依法正确地履行检察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检察机关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理论价值
  (一)理论基础:权力制衡
  权力之所以能够相互制约是因为不同性质的权力作为国家统治的基本力量所拥有的权威大致平衡。权力具有强制性并且这种强制性不仅仅针对被管理者,对被制约的权力同样如此。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基本方法是分权。检察权是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人大作为上位权力,对检察权进行监督和制约也理所当然。经常有人质疑:“检察机关是专门监督别人的,那谁来监督检察机关?”基于此,检察机关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其中就包括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因此,从理论角度来看,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其实就是权力制约的一种表现。
  (二)宪法依据:依法对人大负责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力是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独立行使检察权也必须依法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3年就曾下发过《关于检察机关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在行使职权时要增强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的意识,正确处理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与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关系,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之下。
  (三)政治属性:检察工作的人民性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主人、权力的主体。人民通过选举把权力授予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因此,人民性是我国各级国家机关的根本政治属性,同样也是检察机关的根本政治属性,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是由人民选举出来共同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人大代表是其成员。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生活和工作在群众之中,活跃在各条战线,代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最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因此,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监督。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能不能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能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民声、查民情、顺民意,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思民之所忧,做民之所盼,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人民属性。因此,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与联系,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听取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可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关心、支持检察工作,进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健康发展,永葆检察工作的人民性。
  二、检察机关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现实意义
  检察机关人大代表联络工作,不仅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检察机关不断规范自身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提高人民满意率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公正、公平执法,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化检务公开,打造阳光检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检察权来源于人民,就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如果检察权的运行不公开、不透明,人民没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就无法实现。列宁曾指出:“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同理,没有公开性来谈对检察权的制约和监督也是可笑的。检察权的行使过程包含诸多环节和大量信息,如果对人民群众不予公开或公开程度不够,人民对检察机关有哪些权力、检察权如何行使不知情或一知半解,不仅使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会成为空话,而且也为某些人搞暗箱操作或滥用检察权提供便利。
  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于司法公正普遍存在质疑的态度。只有推行阳光检务,公开检察权,使社会公众真正全面地了解检察权的运行过程和依据,才能增加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络,自觉地把检察工作置于人大代表的监督之下,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制约和监督检察权、防止检察权被滥用的有效举措,对于推行检务公开、打造阳光检察,增加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强化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范执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公信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程度与文明程度的标杆,是构建法治国家的重要精神要素。司法公信力一旦缺失,社会公平正义将无法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将无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也必将遭受严重破坏。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司法产生疑虑和不信任,已经成为近年愈演愈烈的一种社会情绪,司法公信力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被人们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因此,检察机关在强化法律监督的同时,如何进一步规范自身执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被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
  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要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首先要主动接受监督,特别是来自人大代表的监督。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共同选举出来的,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代表着广泛的民意,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让人大代表全方位了解检察机关办案的流程和依据,参与检察工作、监督检察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不仅有利于推动检察机关不断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更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公信力。
  (三)强化职能宣传,延伸监督触角
  检察宣传是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重要方式,是实行检务公开、开展法制宣传的窗口,是检察机关展示自身形象、提高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检察宣传工作成效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工作的覆盖面,而检察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与宣传渠道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2015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个专门致力于检察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机构——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揭牌并讲话。在随后进行的检察文献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上,来自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围绕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其服务、国内外检察理论研究中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国检察文献中心 资源建设 研究
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人身自由,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审查逮捕作为是否适用逮捕的输出程序,其运行过程有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没有得到详细的考察,为司法改革决策造成障碍。本文以H县检察院审查逮捕运作为样本。通过参与办理和讨论审查逮捕案件,调阅多年来审查逮捕案件卷宗,搜集该院五年度所有
20  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91年《民事诉讼法》做出了修改,但未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作出规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改决定》)第55条对民事公益诉讼作出了规定,即“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与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比较
云冈石窟的第12窟,是一个艺术的殿堂。在这里,乐手们在忘情弹奏,飞天们扬袖翻飞。所以,大家把这个洞窟叫作“音乐窟”。  让我们进窟去看一看吧!  延伸游戏:自制古乐器——箜篌  ①拆开瓦楞纸板箱,如图画出箜篌的外框。  ②用剪刀或美工刀把箜篌外框裁剪出来,再依此裁剪另一片,如图在纸板外框的上下切出几道口子。  ③把两片外框粘贴在一起,把橡皮筋卡在切口处拉成琴弦。拨拉拨拉,琴声动听。
从云南分院抓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困难和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构建检察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国家检察官学院与各分院教育培训一体化建设,应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强化国家检察官学院对分院的指导关系,建议学院设立专门的对下协调指导部门,切实加大对各分院培训教学、科研和各项机制建设工作的指导力度;二是进一步明确分院的职责定位,建议按照高检院关于加强检察教育培训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
这是一本当你闲得蛋痛时可以拿来一读的书,也是一部接地气的好小说。作者刘震云真不愧是位扯故事的高手,对得起中文系的培养(据说,中文系一般是不培养作家的)。捧起小说,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已在不被商量境况中进入了作者预设的阅读轨道之中,被他牵着走并暗爽不止,欲罢不能。我是用了大约一天的光景,把这部包装得看似挺厚的图书《我不是潘金莲》一口气读完了。看来,出版商长江文艺出版社在该书封底将其归类于“畅销∕文学”还
为了强化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新刑诉法第九十三条对逮捕后检察机关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做出了规定,进一步限制了审前逮捕羁押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使用,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切实保护,也强化了人民检察院对逮捕活动执行的监督。但是,如何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以及相关配套的程序和机制则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细化。本文将结合国外一些理论实践和我国检察工作实践对逮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进行浅要
内容摘要: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中,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是检察机关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目前,由于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标准规定不明确、适用程序繁琐等问题,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率较低。应以法治思维推进附条件不起诉工作,促进提升检察公信力。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 未成年人检察 附条件不起诉 社会帮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司法公信力作为对司法工作的核心要求,设专章规定“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
他以大胆改革著称:  在检察院任职期间,他创立了全国第一个举报中心、第一个反贪污贿赂工作局,主持起草了《反贪污贿赂法(草案)》;  在司法部任职期间,他将法律援助制度引进中国,并通过给中央领导举办法制讲座,推动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出台;  在最高法院任职期间,他实施了审判公开制度,建立法官职业准入制度,收回死刑复核权。  在大力推进司法改革的同时,他也备受争议:  有人指责他“政治上幼稚”,他一手推动
2007年5月,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检察院在立案查办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某涉嫌行贿案时,发现中国银监会绍兴监管分局副局长黄某有重大受贿嫌疑。嵊州市院将案件线索上报。市院反贪局立即开展初查。2007年6月19日,对黄某以涉嫌受贿罪进行立案侦查,同年8月6日侦查终结。侦查查明,黄某在担任某行绍兴市中心支行合作金融监管科科长期间,利用负责全市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和农村信用联社存贷款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