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利用与服务

来源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lic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2015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个专门致力于检察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机构——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揭牌并讲话。在随后进行的检察文献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上,来自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围绕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其服务、国内外检察理论研究中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国检察文献中心 资源建设 研究 应用
  2015年11月20日上午,我国第一个专门致力于检察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机构——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揭牌并讲话。他强调,建设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事关人民检察事业的传承,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完善。要充分发挥中国检察文献中心资源优势,传承检察历史,弘扬检察传统,推动检察研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谦,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少峰出席成立仪式。法学界专家樊崇义、赵秉志、卞建林、曲新久、周光权、时延安、许身健,图书馆界专家陈志红、彭永和、田建设,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国家检察官学院教职工代表参加。
  20日下午,检察文献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如林同志出席会议并强调,要通过对检察文献的研究,促进对检察文献的应用,使得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更好服务于检察理论研究。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院校和检察系统的专家学者,围绕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其服务、国内外检察理论研究中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其服务
  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馆长于丽英进行了题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其服务”的报告。于丽英从一个历史故事引出话题,通过清代学人花费七年时间搜索文献出处的事例,对比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能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便利。如何在如今信息量巨大的时代里迅速找到需要的资源,是图书馆界面临的挑战。于丽英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的影响,二是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其服务。
  信息生态环境对于图书馆影响巨大。信息生态环境由人、行为、价值构成,核心是人,是技术所服务的人。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类的需求分为不同的层次。强信息的问题结构比较清楚,容易辨别和使用,可以通过查找、获得来满足需求。实际上,图书馆传统服务能够满足这一类的需求。而对于弱信息来讲,知识结构模糊、缺乏明确系统的检索,需要动态解构、探索大量数据才能满足部分要求。这类信息,可能用户有需求,但又不是特别明确,这类信息往往更加重要。因此,图书馆就应该在这样一个新的信息需求领域当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传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泛在图书馆,不同称谓的变化反映出图书馆存在方式和价值的变化。图书馆作为一种“功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用户在哪里就要求服务在哪里,服务层次要求越来越高。数据资源的特点是流动性、融合性、关联性和可共享性,它与传统资源有明显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服务方式之外,在内容、模式、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上也具有多样性。
  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一个特色馆藏应该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持续性的特点。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馆藏特色,应该是具有学科特色的,应该是集中收集了与检察文献相关的、结合检察官学院教学要求的。另外它的馆藏特色还体现在,这些文献应是目前其他图书馆很难或还没有收集到的文献。所以,这些特色馆藏是针对于特定的读者,它的服务具有学科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特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樊崇义认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馆藏,应体现出特色。中国检察制度的确立和成长经历了“三起三落”,检察机关职能的争议也充满了博弈,特别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法典、四中全会以后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检察机关的定位仍需认真思考。因此一定要从历史的视角收集资料,并使之系统化。要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确立和成长作为主题来重点收集文献,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就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国家法官学院图书馆馆长彭永和表示,要加强和检察官学院的合作交流,共同把特色馆藏建设好。北大法律信息中心学术部副研究馆员田建设认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重要任务,是要把基层检察院和各级检察院的数字图书馆、情报中心建立起来。从宏观层面把握,着力打造平台、数据库,以便为整个制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二、检察理论研究中的文献利用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建伟表示,对于文献的研究非常有意义,但是囿于思维习惯,容易忽视过去研究成果的价值。他认为,目前对于法国、前苏联等国家检察制度和我国民国时期检察制度的研究,还略显不足,仍然需要对其中的大量的文献资源予以充分挖掘。对于学术瓶颈,应从态度、视野、资源、资料、方法、文笔等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针对张建伟的发言,国家检察官学院讲师周晓霞介绍,目前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已经开展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在建的有清末民国检察文献特色数据库。数据库建成后,可以按照期刊的类型,从时段、专题等角度为用户提供服务。如何加强对检察文献研究对象的探讨,把众多的、分散的检察文献收集好、管理好、运用好,最大限度发挥文献的价值?周晓霞介绍,中国检察文献中心除了原生态的呈现资源以外,还应该利用资源优势,组织科研团队对这些文献进行一个深度的开发。这种开发既可以从图书情报学的角度,也可以从法学检察学这个角度进行。北方工业大学副研究员邵晖表示,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关键就是对于文献的掌握、对资料的占有。因为不论是从纵向的时间坐标,还是从横向的空间坐标,我国检察制度特色的体现都要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完成。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表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一方面应为学术、科研、司法实务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应通过收集信息掌握关联性,这将对检察制度理论研究和推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国外检察文献的检索和应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谢鹏程谈了国内外文献检索的意义。文献的利用与科研水平的关系密切相关。不仅占有文献的水平、文献收集的水平决定了科研的水平,还要引述、重述、概述和评述文献,将文献用活。
  对此,国家检察官学院天津分院院长常杰认为,任何一项司法制度的确立,都有其背景,包括宪法背景、经济社会背景、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等,而这些都依靠文献做支撑。如果没有文献,就属于闭门造车。只有建立在大量的资料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对国外资料的收集更应如此,更要注重全面收集文献,否则容易被误导。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张剑文认为,由于存在制度差异和语言障碍,海外文献的搜集存在着客观的困难,建议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提供资源渠道的索引服务。中国检察出版社副社长常艳表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数据化工作非常重要,建议借力于其他机构比如中国检察出版社,推进数据化进程。
其他文献
2011年4月26日,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与立法完善”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顺利召开。  本次研讨会分为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信用卡诈骗的刑民应对及立法建议两个单元,分别由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朝霞、肖中华主持。会议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望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主任林维、《中国
12年修改后刑诉法对简易程序做出了两点重要修改,一是扩大了简易程序的范围,二是规定对简易程序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据统计,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海淀院)以简易程序(全部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案件)提起公诉的案件约占60%,对这部分案件检察机关过去一般不派员出庭,刑诉法修改使出庭工作乃至整个公诉工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成功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当前公诉工作的重中之重。海
一、理论背景分析及对程序至上主义的追问    在美国人看来,人权可以被分为个体性权利和集体性权利,后者又被称为社会安全或社会秩序。美国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观仅仅限于个体性权利,而并未明确将集体性人权的概念纳入到人权的范畴中去,这一思想在其宪法以及宪法权利法案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美国大众的眼中,政府拥有巨大的权力,相较之下,个人则相对弱小,政府很可能随心所欲地对个人权利加以限制和侵害,因而个
2009年以来,浙江省检察院坚持把推进基层检察室建设工作摆上突出位置,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制定实施工作意见、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积极稳妥扎实有效推进基层检察室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浙江基层检察室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已有一些制度的雏形。但也应看到,基层检察室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存在着法律依据不足的先天缺陷,也面临着实践中职能定位不明晰、保障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等现实瓶颈,尤其是面对基层检察室在
吴立明,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曾任部队干部处长、军分区政委。1998年转业至检察机关以来,致力于检察理论及实务研究,先后有《论渎职侵权检察在反腐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的几个问题》、《涉检信访与执法为民》、《检务保障的法理基础》等多篇论文在中央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内容摘要:利益驱动问题之所以长期难以解决,是因为其特定生长机理而形成的顽固性。执法者个人———执
内容摘要:坚持并不断完善检委会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检察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检委会制度行政色彩浓厚,司法属性淡薄的问题,需要从专业化的视角,强化检委会的司法属性。由此,以明晰检委会的审议范围、构建科学的检委会决策机制为前提,构建委员专业化履职机制为保障,有效推进检委会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检委会 专业化 建设  备受
最近常常在想,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究竟会对他们的法律产生怎样的影响,传承千年的中国文化又会对我国的法律变革带来如何的影响。细细读过梁治平先生等人所著的《新波斯人信札》之后,答案的轮廓似乎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这本书的编写十分有趣,它通过几位在华学习、生活的外国人的视角和口吻,以书信的方式写出了作者经中西方文化比较之后对中国法律的一些看法,属于比较法学领域的著作。然而这样的写作方式跳脱了一般比
民事检察监督是中国民事司法制度的特色,它对于促进司法公正高效,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在近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中,检察监督都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予以修改和完善,反映出我国法治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呼声。裁判文书作为法官思维活动及其裁判结果的最为全面和权威的载体,是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行为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它使法律人之间的法律论辩成为现实和可能。因此说,从有利于司法
继《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以后,又一鼓作气把《人性的枷锁》看完了,这是本带着毛姆自传色彩的小说,也是我读的第三本毛姆的长篇。读毛姆的书,就好像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他很擅长讲故事,也描述得相当经常精彩。较之阅读《月亮》和《刀锋》行云流水般的享受,毛姆在《人性的枷锁》对生活真相毫不掩饰的揭露,在触痛我残存的理想主义后反而心中生出一种淡然。  《人性的枷锁》是一个讲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抛弃人生的种种枷锁,终
内容摘要:新时期检察人员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问题,应通过实施新型集约化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信息机构权限设置,促使专业化与信息化的逻辑衔接,从而实现检察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新型集约化 人力资源 权限配置    当前,信息化建设是各级检察机关最热门的一个课题。譬如,纷纷斥资开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倾力打造“信息检察”、“电子检察。”但随之面临的问题凸显检察人员与信息技术的隔阂。  一方面,观念转